9月15日清晨7點,公交車行駛在寬蕩整潔的馬路上,窗外,溫州這座富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尚未蘇醒,行人寥寥。甌江兩岸高樓林立,迎接著初露的曙光。車至朔門,往前不幾步就是輪渡碼頭。踏上好熟悉的渡輪,腳下是渾黃的甌江水,曾經在上學期間天天乘相同式樣的渡輪往返於浦江兩岸,腳下也是同樣渾黃的浦江水。和LP上到船頂平台,輕風中眺望兩岸景物,五分鐘後就到了對岸的甌北鎮。
走出碼頭,比較規範的車站,標志明確地排滿了去各個目的地的車輛。按照前輩攻略,我們登上了去岩頭鎮的車(白色中巴),一個半小時後抵達。
下車點就是旅館集中的所在,網上比較著名的幾家都靠在一起。我們覺得假日旅館的老板夫妻倆不錯,房間也干淨整齊,就定下房間,放下背包,請教了老板路線之後,第一站按計劃去石桅岩。聽說岩頭有直達石桅岩的車,但是每天班次很少,現在這樣的淡季如果包車至少50元。我們聽取了老板的建議,先坐車到鶴盛(車次很頻繁),3元/人,25分鐘,這樣大概走了一半路程;在鶴盛再坐小面的,25元到石桅岩後門(小三峽)。
群山包圍中的景區靜悄悄的,山道間只有屈指可數的游人,周末時光,卻不見想像中摩肩接踵的場面。青山夾峙,中有一潭碧水,岸邊一條木船上已坐了幾位游客,船老大卻不知去向, 有點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小坐了一會,船夫送渡了前一船游客後蕩槳回來了,小船輕搖中我們也渡過了雖無三峽雄偉卻自有一番清幽的小三峽。景區內的渡船都是憑門票乘坐的。
全線游覽步道呈“幾”字型,全都是就地取材的卵石鋪就,一路還要經過石子灘、沙地,踏著一線排列的岩石走過潺潺的小溪。在仙水洞還要再次擺渡,繞過陡然拔起360米、高不可攀的“東南天柱”石桅岩。途中基本較為平緩,沒有高崖陡坡,體力消耗不大,在怡人的風景相伴下1.5小時從“幾”字的另一頭出大門。不過在初秋依然猛烈的陽光下,汗流浹背是難免的,可以在出大門前去清涼清澈的溪水中掬水洗臉降降溫。

(小三峽)

(一汪清潭)

(石桅岩)
整個行程中只遇見了幾個旅行團,未見有背包旅友,由於山上不通公車,唯一的選擇只有小面的,而且那天只有唯一一輛,找不到人拼車,司機開價35元沒有商量余地,形勢所迫,再想想前門至鶴盛多出幾公裡山路,也就只好妥協。一路下山,發現司機實在是強人,可以封個“石桅岩車神”的名號了,與“秋名山車神”有得一拼,小面的開出了過山車的感覺。我們倆在左搖右擺中忙裡偷閑看了他的碼表——時速100!眨眼間在盤山路上“漂”過了石桅岩後門、嶺上人家,回到山下至鶴盛,幸好我們兩人都不暈車,慶幸!
鶴盛(往岩頭方向)坐公車至蒼坡村路口,3元/人,三輪車進村是3元,也可以步行,沒多遠。宋代古村蒼坡的門面(蒼坡溪門)做得不錯,正面都是石塊壘起的圍牆,正中開了個門,我們老老實實買了門票,進村參觀筆、墨、紙、硯。踏進村門,一邊是像征“硯台”的水池(不過浮滿了生活垃圾),池旁有幾條大石條代表“墨”,好像沒有實際用途。一邊是李氏大宗,似乎也無人料理,整個院子風燭殘年的樣子。前方橫向一條筆直細長的就是“筆街”,一頭遙指村外的筆架山。“紙”就是指整個村子呈方型,如一張攤開的紙。我們在村裡漫無目的的隨便走,畢竟是山裡,村民條件普遍都不好,老宅子多數都年久失修。家家戶戶都有柴棚,難道沒有通燃氣?抑或燃氣太貴,回歸靠山吃山的老方法?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假如不是村中的電喇叭時不時地播放一些方言戲曲,差點就要忘了如今已是21世紀了。旅游開發實在是件為難的事,如果不開發,像如今這樣繼續任由小村殘舊地自生自滅,一天難得有多少游客,沒有資金,沒有維護,相信剩余的老木屋會越來越少,已有不少居民為了改善居住條件蓋起了磚房,以致風景線不再那麼和諧。事實上缺乏維護還可以從村莊到處敞開的入口看出來,所謂的四面圈住的寨牆僅僅是正面做得比較漂亮,其實另三面是四通八達又無人看管的……而如果大量投資開發,是否又會成為周莊第二、麗江第二?
出村在來時的路口,搭過路公車,幾分鐘即回到岩頭。已是下午1點多,在假日旅館的對面,一家叫“美味川菜”的飯店吃了午飯,不必苛求小鎮飯館,總之家常菜性價比還算可以。飯後打算去楠溪江漂流,最上游的是“渡頭”漂流點,在蒼坡往上一些,漂至下游獅子岩路程長,岩頭附近的是“二橋”漂流點,至獅子岩距離短一些,價格相對也低。一般都是四人一艘竹筏,以筏為單位計價,也就是湊足四人相對合算。正好假日的老板為我們介紹,另有兩位廣東MM也想去漂流,於是我們四人一起出發去“渡頭”。
下午的太陽躲入了雲層,微風輕拂,正是適合的好天氣。清澈見底的淺淺的江水,倒映著遠方的黛山、對岸的灘林,林後升起裊裊的炊煙(LP說那是野火?),林間有散養的山羊在悠閑地啃青草;岸這邊有鄉民在屋前打牌下棋;也有人在小塊農田裡照看著作物;狗狗們在追逐嬉戲,熱了就去淺水裡泡一泡;鵝們也不急不燥地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切都像是被慢速幾倍播放的影片,桃源似的田園風光。
一位中年筏工撐啟了我們的游程。脫了運動鞋,讓清水漫過腳背的感覺真是舒服極了。兩岸沒有突兀的山峰,都是柔和的小山丘,江水時深時淺,透著不同層次的綠色,偶爾會經過急流險灘,女士們便發出一片驚笑。水淺處江底的卵石仿佛伸手可撈,實際上卻有一兩米的深度,清澈的誘惑得不會游泳的我非常想跳下水浸一下都好,當然,基於安全因素,筏老大是不會允許的。筏工不善言辭,不如武夷九曲溪的筏工能說會道,兩岸確實也沒有九曲十八彎的那麼多故事,但是處在白雲、青山、綠水包圍中,在椅上躺躺就足夠矣,又何需很多語言?途經“二橋”全程約一百分鐘,將到獅子岩時已是暮色蒼蒼,可惜多雲天氣沒見著傳說中的落日美景。這裡江邊淺水處有很多人在歡暢游泳,以孩子居多。可能都是附近的孩子,家門口有這麼一條無污染的江真是很幸福。
不過當地的旅游配套還是未完善,相比福建武夷山,那裡的九曲溪漂至下游後,竹筏子集中起來由拖拉機再運去上游,楠溪江的筏工就辛苦多了,必須再原路把筏子逆流撐去上游,急流處人要下水拖拽,聽說要耗時四小時,所以每天最多就只能做一單生意,每一趟費力的來回,只能從旅游管理公司手中分到50元酬勞,賺錢真不容易。

(漂在楠溪江)
傍晚去逛了一下照片中常見的招牌景點:紅燈籠傍水長廊—麗水街,售票處已下班了,所以省了門票。長廊下緊挨著戶戶民居、店鋪,晚上營業的並不多,很多已上了木板打烊,僅靠紅燈籠的微弱光線,整條長廊很昏暗,拍照效果並不好,也看不清廊下的河水是否“麗水”,於是也並未過河去岩頭古村。有興趣的旅友可以清晨來參觀。

(暮色麗水街)
步行幾分鐘回到了旅館街,果然看到了排檔攤子,不過規模並不大,好像也不怎麼衛生,我們仍然光顧了“美味川菜”,要了老板推薦的當地特產“溪魚”,35元/份,就是在楠溪江中常見的穿梭在石縫間很小的黑色的魚,跟泥鰍差不多。與霉干菜一起烹調。可是個人覺得並不好吃。
結束一天的旅行,作個小結:
上海~溫州N42320:50~05:55(晚點半小時,06:25到達)臥鋪票170元左右,上海可提前買好來回程票。
溫州火車站可以坐51路、202路(2元)等至甌江碼頭(是朔門,不是安讕亭)30分鐘左右,擺渡去對面甌北,起點站乘車去岩頭。或者不願坐船也可以乘60路(火車站—上塘),車走大橋,到上塘換乘甌北過來往岩頭去的車(甌北必經上塘到岩頭)。
甌江碼頭附近還看見有71專線經過,站頭應該就在附近,是去溫州機場的公交車。
輪渡票1.5元/人。甌北—岩頭中巴11元/人,1.5小時。
假日旅館60元/天,有熱水、電視、風扇,不開空調。只是床比較硬。
石桅岩門票50元/人;蒼坡門票10元/人;“渡頭—獅子岩”漂流263元/筏,四人人均66。明碼標價,沒有還價的余地。麗水街(岩頭古村)15元/人。
岩頭—渡頭、獅子岩—岩頭,過路公車都是2元,包車20元。
當地山羊多,路邊烤全羊的飯店也多,大約300多元/只,需要提前三小時預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