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一整天的時空之旅,我梳理著歷史與時間的脈絡,不禁感慨一天的時間過得竟然是那麼的錯綜復雜,我品位著濃縮的千年的往事,沉沉的進入了夢鄉。第二天,迎接我起床的還是一如既往的燦爛陽光與藍天白雲,心情不錯,到樓下吃完早餐之後沿著地鐵的軌道線繼續倫敦的情迷之旅;我在心中勾勒著大英博物館厚重的線條,晃晃悠悠的來到了Russell Square,路上還碰到了一群不知什麼國家的學生們排著隊去往大英博物館,讓我回想起小學時候春游的情景,我和他們並排著走在頗具英倫風情的小道上,一邊享受清新爽朗的空氣將我的五官打開,一邊將思緒的樂譜整理清晰,准備去迎接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樂章將要帶給我的洗禮。
當我轉過最後一個街角,大英博物館氣勢恢弘的建築立馬讓我的眼睛豁然開朗,古希腊風格的建築群以藍天作為背景,在向每一個觀禮的人展示著他傲然的氣派。幾十根巨大的石柱將屋頂牢牢的撐起,歷經風雨數載卻依然那麼英姿挺拔。正殿尖頂下面的一整排浮雕也是非常的精美,雖然我不太清楚浮雕所要陳述的經典或者寓意,但是我卻能夠感受到他們想要傳遞的飽含滄桑的歷史的訊息。
我帶著飽滿的探索精神,走進了大英博物館的大門,整個參觀都是免費的,整個博物館根據地域,年代分成了不同的展室,中廳的天花板是用半透明的玻璃材質構建而成,上面交錯的條紋把陽光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菱格狀陰影,我到接待中心拿了一張免費的地圖,便開始了探索人類浩瀚歷史文明的旅程。我首先進入了古埃及展廳,這個名揚世界的古代輝煌文明的發源地。大大小小的展廳陳列著來自不同時期的文物,有國王的雕像,神廟的柱子,各種崇拜偶像的雕塑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當我游走在這些文物古跡之間卻全然沒有了剛踏足大英博物館時候的興奮之情,我不禁有些迷惑,因為我覺得近距離觀賞到這些讓世人嘆為觀止的稀世珍寶應該讓我體會到一種厚積薄發而向上的力量,但是此時此刻我的心卻有點空空的,看著孤零零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大塑像的殘缺的上半身,我想我已經有了答案。博物館終究只是一個建築,它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去裝載人類上下跨越幾千年的輝煌與沉淪。所有的文物在這裡,我感受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泥土和沙石,毫無生命力的陳列讓我的心深深的為之嘆息。我偶爾能夠為之驚嘆,但是也僅限於其巨大的外觀而非深邃的心靈。在埃及館如此,在古希腊館如此,在東方藝術中心的中國館更是如此。拉美西斯的巨像只有在大漠黃昏的日落中才能折射出他高傲的君王氣度,中國館裡面的那副殘缺的敦煌壁畫也只能在西域的柳笛聲中才能被領略出飛天禪意的和諧之美。越來越多的文物掠過我的眼前,亞述王國的人面牛身的守護神塑像,帕特農神廟雕像,古埃及阿蒙神女祭司的鍍金內棺,SHIVA的銅像以及秘魯古印加王國的神秘面具等等,讓我目不暇接,而最終,我還是無法將他們和這白牆灰頂的建築物分割開來,看著他們遠離了自己本來屬於的故鄉來到這裡,終日與慘白的日光燈與玻璃罩為伴,我的心在默默的為他們哭泣,理想和現實的背離往往讓我們顯得無所適從,就像這些被關在玻璃盒子裡面的泥人碑文一樣,大家理想足不出戶就能夠將世界容納在我們自己的小宇宙裡,但是現實卻是我們高估了自己的接納能力,弄巧成拙,最終只是空有那些毫無靈魂的軀殼。我自始至終沒有像朋友說描述那般從心底被震撼,當我走出博物館再回頭看看這幢偉大的建築,我覺得只有它才是今天此行所感受到最鮮活的一件藏品,能夠讓我從中品位到200多年來它見證、守護著大英博物館的成長與變遷。我想我不會再來大英博物館了,因為我離開的時候,心裡儲存得最多的竟然是悲涼與哀傷。
更多游記與照片,請看我的blog:***/zhurendianping

(雄偉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