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暮色四合,我走上三樓,這裡是寺院的生活區。映入我眼簾第一幕的是窗台上擺滿了一盆盆紅色鮮花,喇嘛們也愛美。走在他們廚房的門口,三兩個喇嘛在裡面,我雙掌合十,禮貌的“請示”他們“是否可以進去看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陌生人到來,喇嘛們開心,看他們的笑容,對我的“光臨”,挺歡迎。一位善言的雲南籍喇嘛張羅著待我。齋堂只有一盞小功率的燈泡亮著,昏乎乎。牆體和餐桌都是昏乎乎的。牆上的那幅“唐卡”吸引了我。我走到牆根,仰望著那幅很陳舊的唐卡,一副繪有六手觀音的唐卡。“雲南喇嘛”緊隨我後,好像隨時待命聽從指示。“我們常見的是雙手觀音或千手觀音,為何這裡繪的是六手觀音?”我請教雲南喇嘛。“觀世音大慈大悲,四方有求,有求必應。不在於手多手少”雲南喇嘛回答的干脆扼要。“為什麼沒有掛一幅釋迦牟尼?”“佛祖在心中,不在於掛沒掛像”雲南喇嘛就像今生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已熟爛於心。“以後想不想還俗?”“現在身在佛門就一心學佛,將來的事情不好預料”在我和雲南喇嘛對話的時候,走廊上有喇嘛趴在窗外看著我們。今晚餐,他們吃的是“青稞面條”,面條裡面沒有佐料,我看見的只是半凝固的面條糊糊,有點像小時候吃過的“蕎麥面”。他們告訴我,在這裡,飯“都能吃飽”我走進裡間的伙房。伙房很干淨,灶面貼著白色瓷磚,壇壇罐罐擺放整齊。我在裡面像衛生防預站人員檢查衛生的那樣轉了一圈,不停的贊揚他們的廚房能搞的如此干淨。雲南喇嘛還是緊隨我後,就像接受檢查的餐飲部經理。天黑了,靜靜的,我離開小昭寺。小昭寺門前的路燈昏黃黃的,焚香爐青煙縷縷,經幡在風裡翻飛…… (未完,待讀十九)
(去新疆了,待讀十九----二十九)

(映入我眼簾第一幕的是窗台上擺滿了一盆盆鮮花,喇嘛們也愛美。)

(小昭前疲憊的朝拜者)

(幽靜的寺院裡有一藏婦穿廊而過……)

(藏人稱手機為“卡哇”)

(……靜靜的,我離開小昭寺。小昭寺門前的路燈昏黃黃的,焚香爐青煙縷縷,經幡在風裡翻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