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最美的鄉村莫過婺源,婺源最美莫過粉牆黛瓦飛檐戧角的古村落掩映在一塵不染的天空下。婺源的古村落建在自然的山水之間,以水為血脈,山為骨架,講究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物我為一”。把中國古代的風水地理學說發揮到了極致。故古詩雲:“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似煙帶,村外水如環。”所以村落就成了一個豐韻活躍的生命肌體。 或因我是導游的緣故,讓我和景點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景點如人一般,她的美麗只在她認為最適宜的時間綻放。而導游就該在最適宜的時間帶客人進入。
東線:小橋流水人家——李坑、千年古商埠——汪口、偉人故裡——江灣、生態家園——曉起
李坑,她的美更多地起現在一種意境裡。流水悠悠、小橋疊架、村居溪水之旁,周圍一派田園風光,讓人心生“小橋流水人家”之意趣,而無“古道西風瘦馬”之凄涼。民之風俗最堅韌的體現卻是在清晨時分,溪埠上早起的婦人們洗菜浣衣了;小巷裡男人們扛鋤頭攜鐮刀地出門了;小孩子背著書包一步一躍地上學堂。。。。。。一切安寧而又生機盎然。站在孤山亭一覽全村炊煙淡起,村外水霧空蒙宛若一幅水墨山水的國畫。

小帖士:此處游走不宜(游)人多。否則人聲囂鬧、相互擁擠,會導致意境全無。
最亮時間:清晨、夜晚
汪口,千年古碼頭,自古為貨物集散之地。如今十八座碼頭變成了村婦們洗晾之地了,古街上的十八條小巷依舊牽伴著商船不再的碼頭。千年的村落裡積澱了多少的故事呀,讓人懷舊不已。
在這個景點,“俞氏宗祠”名頭太大,被專家們稱為中國木雕博物館。其木雕極為精美,雕刻技法一應俱全,令人嘆為觀止。(旅游團一般只在此做停留,三十分鐘內就消失無蹤。)河對岸山上有條石板道從森林裡穿過,安靜得讓人可以聽見葉落歸根的聲響。的確是個悠閑的去處。

小帖士:此處游走若要在宗祠內攝影,則因光線的緣故不宜早晚時分,若遇旅游團隊,就不妨下古碼頭戲水片刻,其來去如風,純屬趕場。
最亮時間:全天候
江灣:偉人故裡,新新舊舊,如同世俗的輪回。新也罷,舊也好,都是傳承。但誰也不能否認這是風水寶地,得山川之靈氣。只是門票,哈哈,有點不便宜。
小帖士:此處游走,交通便利。導游的講解在這尤為重要。
最亮的時間:景由心生
曉起:曉起分上下兩部份,下曉起已商業得如同旅游產品集散地了,但繼序堂與禮耕堂的門樓磚雕喻意深遠、精致絕妙不容錯過。在這個村了裡保持種穿過的心態就好了。
上曉起或因只有通過古驛道才可進出的緣故,古宅、村落、民風都保存得相當的好。從下曉起到上曉起青石板所鋪就的驛道路面中間顯出的一條深深的車轍,那是徽商們推著獨輪車,風雨兼程、苦心經營的歷史見證。水口的古樟樹橫斜溪水之上,兩者形如牽手相映成趣;古屋前的瓜架豆棚連接著田園風光;官商兩種不同類型的古宅隔溪而建,錯落有致;村子周圍的森森古木生機勃勃;最妙的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農人耕作回來,三三兩兩的與我們坐門口閑聊,就他們那份知足長樂,已讓我們迷醉。。。。。。靜望四處炊煙漸起,真想在這結廬在此,不回去了。

小帖士:這裡有吃有住,民風純樸,如果不是自駕和包車,晚上是回不了縣城的。
最亮時間:傍晚、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