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7點半,雲層之上依然燦爛明媚。)
【飛機誤點】
常言道,計劃趕不上變化。
雲南之行正式開玩的今天,我的計劃就落了空。
知道8月下旬的滇西北,尚未徹底走出雨季。行前在中國氣像網和雅虎氣像都反復查過,最近一周的天氣,不是中雨就是陣雨,必須對此有所考慮。因此,偶洋洋灑灑寫滿七頁半A4紙的計劃書中,對各景點都安排了根據天氣、路況進行調整的備選項目。
自以為周詳。
然而就像那句濫熟的台詞,我看到了開始,卻沒猜到結局。
下午,當我們走馬觀花地游完石林,匆忙趕到機場時,被告知飛機因香格裡拉大雨晚點了。雖然在飛行中看到的還是藍天白雲,但當我們於八點十分終於降落在香格裡拉機場時,天已黑了。一彎上弦月掛在墨藍的天空,連機場看上去都具有一種出塵之美。
只是,想要搶時間的打算化為泡影。
在做功課的時候,已經提前預定了香格裡拉天界神川旅館的藏式標間,今天起飛前也做了確認,這樣不管到旅館多晚都沒了投宿之憂。我的如意算盤是,下午6點半下了飛機直接打車去松贊林寺,利用香格裡拉日落一般在8點以後這個時間差,去拍落日中金碧輝煌的松贊林寺金頂。
因為事先查資料知道松贊林寺毀於文革,是近二十年才陸續修復的復古之作,寺廟裡的一些飾物也是粗劣的仿制品而非原裝,我們又都不是信徒,本來就沒有在3200多米海拔的地方去攀爬那一千多級台階朝拜的打算。只是因為它的傳奇色彩和小布達拉宮的名聲,想要遠遠感受一下曾經的輝煌。特別是看到網上的圖片,晨昏之間的松贊林寺非常漂亮,我們當然也想拍一些夕暉晨照中的養眼PP。嗯,偶稍微有點臉紅地承認,偶只是偽驢友,對於某些景觀,偶只是“到此一拍”族。

(香格裡拉機場夜色溫柔)

(一彎新月冉冉在天)
【包車】
出機場的時候,天色已完全黑透。沒有看到正規的出租車站,倒是門口有數十名司機在攬客,機場到縣城報價從十五到二十元不等。但感覺上,一個個面目都不怎麼招人喜歡。就在我們只圖一個安全放心,打算跟著一個女司機走的時候,一個個子不高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走過來說,坐我的車吧,你看,就是那輛白車。
在飛機上就一直盤算明天的行程,又要保證晚上趕到麗江,又想要補上松贊林寺,時間不充裕,自然是租車為上策。一看他的車,是輛九成新的東風雪鐵龍,車況不錯。再打眼看看司機本人,感覺也不錯。於是,就留了心上了他的車。那個人顯然目的也是為明天的包車拉活,這趟機場縣城的路,只要十元錢。然後,就介紹自己是老司機,給我們看了他的身份證、駕照等證件。於是,一路聊著天,問了包車的價格,跟網上資料很接近,還算公道。下車時,就和扎西師父約定,包了他的車明天游普達錯、松贊林寺等處。至於明天下午是否要一直包車到虎跳或者麗江,接受今天的教訓,我們留了活話,看明天的天氣和身體狀況,明天中午再作決定。但兩種包法的價格都談妥了。
【高原反應】
果然人算不如天算,到香格裡拉的第二天,上演的曲目是《在雨中》。
霏霏的雨中,我們開始向普達錯進發。我的高原反應越來越重。昨天夜裡,頭痛欲裂外加發燒,即使住在我向往已久的藏式標間裡,也沒能安然入睡。無奈,半路上,扎西帶我們去買了氧氣瓶。本來在縣城裡只要25元一瓶的氧氣,到這裡漲到了35元。
整整大半個上午,碧塔海和屬都湖陰雨綿綿。沒了那些藍天白雲的妝點,天空灰蒙蒙一片,風景大為遜色。直到接近晌午,太陽才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時隱時現。
而我的高原反應絲毫沒有緩解的跡像。
坐在普達錯景區裡的綠色環保車上,路隨山勢盤旋,我隨山路眩暈。
隨著海拔漸漸升高,人們陸續從背包裡拿出披肩、外套裹緊了自己,有的人甚至穿了羽絨服。據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會降低6度。空氣自然也越來越稀薄,車上開始不斷有“咝咝”的聲音,那是有人抗不住開始吸氧了。
普達錯的游覽,主要是坐車觀景,留給游客徒步的機會不多。大片的牧場,只有四條腿的才有資格站上去,人是行走在牧場之外遠遠的棧道上的。對於保護最後的一片淨土而言,這是一種必須也是一種無奈。或許,兒時那種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打滾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綠色環保車到達碧塔海的時候,海拔已經在4300米,是普達錯海拔最高的游覽點。雖然同伴一直勸慰,但我堅持沒有打開氧氣罐,因為心有不甘。吸氧是有依賴性的,倘若4000米就開始吸氧,後面的高度就離不開氧氣了。那麼,下次還怎麼到梅裡呢?
碧塔海游覽既可選擇坐船然後走1.7公裡到終點,也可以沿湖徒步3公裡到終點。看我頭痛欲裂的慘狀,同伴果斷地買了船票,不給我逞能的機會。看我探路者背包一邊掛一個完好的氧氣瓶,同伴氣得咬牙切齒。可惜,我忍住腳踩棉花般的飄忽而表現出的得意洋洋沒持續多久,在1.7公裡徒步即將結束爬那一百多個台階時,我每走四五步就要停下來休息,大口地喘氣。並且,打開了背了一路的氧氣罐。
唉,終於晚節不保。

(色彩艷麗的天界神川藏式標間。)
【美食】
行前做功課,見無數網友提到香格裡拉犛牛肉火鍋的美味可口,本吃貨對此可謂是垂涎已久。因此,普達錯回來,就讓司機直接把我們放到飲食一條街上了。挑了一家鋪面看起來干淨清爽的走進去,要了一個犛牛肉火鍋,六十八元。不多時,老板端上來一個臉盆大小的不鏽鋼盆,放在桌面的煤氣灶眼上煮起。哎,果然原生態,果然粗曠。大約也就三五分鐘的功夫,整盆的犛牛肉就熱氣騰騰地泛起小泡,於是開吃。
正吃到一半,從別桌飄來紅燒犛牛肉的香味。想想這犛牛肉大約也只有在這裡才得消受,回京後恐怕即便有也不及這原汁原味的正宗了,於是,全然不顧高原地區不好暴飲暴食的禁忌,叫老板再添一份紅燒的來,果然也鮮美得緊。更意外的是,居然只要十元錢一碗。

(大盆裡煮著的是犛牛肉和肚、肺等犛牛內髒,小碗裡是碎花生米、香菜和蒜泥,老板說是要用大盆裡煮開的熱湯泡了,把肉來蘸著吃的。那湯異香撲鼻,至今想起依然口角噙香)

(十元錢一份的紅燒犛牛肉,非常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