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之前因為春運的關系,買的是大年夜出發的火車票Z6去,Z5回。上鋪466元,下鋪486元,都說春運不漲價,麥麥也看不懂,標價牌牌上的明明上鋪478下鋪499,跌了還是平時一直打折賣?買完票回家上網定了住宿,考慮到眼下特殊情況,能省則省。出發這天上午和麥爸一起去買肉,麥麥剁的肉糜和薺菜,麥麥包的餃子,一家人在中午吃了頓“年夜飯”,下午麥爸抱著多多,送麥媽和麥麥出門。晚上19:14准時開車,火車站好多人哪。幸虧軟臥有專用通道和候車室,麥麥和麥媽才不至於淹沒在民工潮中。事實證明這次沒乘飛機實在是明智啊(回來當天北京大霧延誤234個航班,麥媽直誇麥麥。。。)第一天 7:12 Z6准時抵達北京站出站後沿北京站西街向西走到崇文門內大街,在(同仁醫院門口)坐106路(也可坐807、116路)到錢糧胡同下車,向前20米看到寫“東四五條胡同”的紅色指路牌,沿胡同進去50米到達此次活動宿地-東四速8。因為預定的是特惠大床房,接待員有些擔心:“床是1米5*1米8的,兩個人沒問題吧?”“沒問題”麥麥還偷樂了呢,麥麥家的床更小,麥麥和麥媽擠擠不成問題。進了房間發現朝陽的,很小很小,很干淨,不過用品都只單人份、且後兩天都沒見補充,開水要讓服務台送、不能自己燒,不過以上的問題在去之前都在網上了解過,特地有備而去(帶下火車上提供的牙具、拖鞋)反而覺得很不錯,交通方便,後來天天都是公交車出行。因為在胡同裡特別安靜,胡同外的東四北大街又相當繁華,從性價比來看,兩個人168元一晚,麥麥認為是個不錯的選擇。9:00出發坐807路到和平東橋北下,向前過馬路到和平東橋南,坐801路(全部交通裡最貴的一程1.5元,其他都是1元,體會北京公交真便宜)到頤和園(東宮門)下。從東宮門入,可惜仁壽殿在修繕。到玉淵堂,據說光緒皇帝被囚的地方,所以東廂房裡沿門邊被沉沉到磚牆封嚴實。穿過夾弄是宜芸堂,皇後住的地方。再往後是樂壽堂,老佛爺住的地方,這規格到底不一樣嘍。這裡是頤和園長廊起頭,一路走一路看昆明湖,這麼個長廊只認出一幅劉關張,汗!要好好補習。冷颼颼走過聽鸝館(成聽鸝飯莊了)到佛香閣下繼續長廊往前走終了是老佛爺的不暈石舫。中國海軍開這樣的船,強!慢慢行來是孤零零的貝闕,說明牌上寫著“關帝廟角樓”,繼續是西堤,北如意門,於是向斜裡折去,沒找到諧趣園反在好似布達拉宮城樓處看了一場唐僧率眾徒與清宮女的民俗表演。往下走是蘇州街,一派清明上河圖的景像。出北宮門到丁字路口左拐,乘718路到大鐘寺站下,已經13:50大鐘寺博物館(敕建覺生寺),北京迎新年敲108下的地方,永樂大鐘鐘聲悠揚。已經不是寺廟,博物館裡的人比麥麥預料要多,頗意外。15:00從大鐘寺門口坐727路到白雲觀。過木樨地東轉彎時被首都博物館新館吸引,一通猛拍。下兩站就是白雲觀,人這個多呀,跟海似的。人海裡六輛臨時售票車窗口各各長隊,公告上門票10元不退16點停止售票。漂過人海發現秩序一下子好了,買了票的人從門口排起長隊,長。。。長。。。長到拐彎再拐彎1公裡開外,麥麥和麥媽倒吸冷氣,不進去了,偶們逛廟會去也。白雲觀的廟會以小玩意兒為主,除了麻花沒啥吃的,所以僅有的面茶攤前自發排隊。老北京味兒的風車啪啪作響,長長的一條街上不少重復攤點,令麥麥困惑的是,老外萬聖節戴的帽子假發廟會上銷路奇好,洋為中用?大略與KFC剛到中國來時被當作高檔飲食萬人空巷的狀況相似?不曉得啊不曉得。16:00乘717路到大觀園下來,也是廟會-紅樓廟會,規模比白雲觀要大多了,麥麥終於吃到了糖葫蘆。下車就看到遠遠的南來順大招牌,走過大觀園門口在菜園街拐彎直奔進去。一通狂點:大排叉、鹹酥火燒、江米炸糕、糊塌子、豆汁,統共9塊8,想想白雲觀一小小碗面茶5塊錢,這裡只要1塊5,麥麥這個肉疼喔。話說回頭,不是北京人不敢恭維這些北京名點,到底口味問題啊。大排叉-油汆大面片,味道和麻油馓子有些類似,只是更油;鹹酥火燒-裹了芝麻的實心厚燒餅,中間沒味兒;江米炸糕-又一大油鍋炸的豆沙餡糯米面團,油;糊塌子-就是麥麥家常攤的面餅嘛;豆汁-臭餿,最後幾口麥麥差點吐出來(回來火車同間臥鋪的帥哥說是拿做綠豆的下腳料做的,想來和臭豆腐異曲同工吧);面茶-就是核桃粉或西湖藕粉衝出來的糊糊茶,麥麥在白雲觀喝的是“真正牛骨髓油茶”,看到其他盆裡還有杏仁粉什麼的,品種不少,餓的時候很管用,就是……甜。據說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補佳品,面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面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衝成漿糊狀。老實說,麥麥和麥媽都受不了這個油法,加上人多,所以沒興趣再吃其他了,干脆出來逛廟會,南來順門口一溜烤攤,麥麥口水直滴,於是乎魷魚一只、羊肉一串又下肚了。17:15在菜戶營橋東坐744到天橋下,同站轉106路回錢糧胡同休息去也。路過永定門的時候,想起麥爸提的,為修立交經周總理批准拆了永定門,現在在原址上重修了永定門,這個修繕引發很多爭論。第二天8:15弄口的成都小吃解決了早飯,後幾天發現,北京什麼都好,就是早餐不大好找。沿東四北大街走到東四路口南(不到800米的樣子)搭812到故宮(神武門),從後往前走,神武門在修、太和殿在修、太和門在修。對故宮,麥麥印像深刻的地方是武英殿,可能別的見太多反而沒感覺了吧。出午門穿到太廟,沒想到也在修。天安門前地道穿過長安街上來是廣場,毛主席紀念堂沒開,麥媽有些遺憾。說起來,麥媽這批經歷過特殊年代的人對CHINAMAN MAO的感情相當復雜。天安門廣場一邊是國家博物館,另一邊是人民大會堂,也沒開。繞過紀念堂是正陽門,是箭樓,不就是大前門煙上那坨麼。14:00從地鐵通道穿過是前門,整條街在修,好在開了幾個通道,還是找到大柵欄了,可惜聞名找去的瑞賓樓已拆除,沒有嘗到褡褳火燒,麥麥這個失落啊。胡亂吃了些,當然有炸灌腸-還行,炸醬面-太鹹。門框胡同裡找到著名的爆肚馮和小腸陳,麥麥不吃下水,所以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兩美味,老實說不遺憾,褐色湯裡亂糟糟的內髒,麥麥看到胃口全無,沒准看官您就特喜歡,別罵我,個人喜好啦。15:00沿大柵欄走出是煤市胡同,還有煤油鋪的遺跡,歷史了。走到珠市口南大街乘743到天壇北門,又是從後往前參觀,奇了。齋宮修繕中。祈年殿像清皇帝帽子,皇穹宇像清大臣帽子,麥麥這麼看的,天壇建於明朝,沒准兒清朝的帽子就是照天壇這兩建築設計的,嘖嘖。17:30天壇東門坐116回宿地稍事休息後18:15沿東四北大街大約800米快到東四路口的地方就是隆福寺街,往裡走看到餛飩侯,菜肉蝦肉餛飩各一碗,味道麼,還行,湯不夠鮮。隔壁就是隆福寺小吃店和白魁老號,在隆福寺小吃店裡買了份焦圈,撅倒,油炸圈圈,又是一個麻油馓子,倒倒倒……沿隆福寺街一路往裡走是美術館街,沿美術館街一路街上王府井大街,逛街嘍。另:王府井大街74號東堂,和西單的西堂-西什庫教堂為北京兩大天主教堂,晚上燈光背景。第三天8:00還是昨天的交通到故宮(神武門)下。這回是進景山公園登萬春亭一覽故宮全景了,這氣勢這壯觀,齊全了。上景山前也看了歷史原因重新栽種的歪脖子老槐,不論歷史如何評價,民國時期到底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好名稱-殉國。出西門就是北海東門,進去往左走到南門上團城-中國最小的城-開玩笑。北海湖水面上薄薄一層冰,當初這海子裡頭可是收了老舍先生那口氣的,唉。過永寧橋,上永寧寺,最後登白塔,順長廊再走回東門瓊島春蔭處開始沿湖邊往北走,半道的濠濮間是個清清靜靜的小景,繼續是大門緊閉的先蠶壇(北京廟壇忒多,俗稱九壇八廟,九壇-天壇、地壇〈方澤壇〉、日壇、月壇、地壇、先農壇、先蠶壇、社稷壇〈中山公園〉、祈谷〈天壇的祈年殿〉、太歲壇;八廟-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景山公園內北側〉、雍和宮、堂子〈北京飯店貴賓樓〉、文廟〈國子監孔廟〉、歷代帝王廟)。折過來往西有個不起眼的小賣部,差點錯過了,沒想到是靜心齋的大門。靜心齋裡每件愛好各個院落,專用琴室聽流水潺潺、書房聞風聲徐徐、畫室看假山石橋,累了登歇山廊高出觀北海雅致,這份情趣無出帝王家。挑開小門,隔壁西天梵境,這些天裡唯一一個不是大紅大綠的地方,褐色金絲楠木分明。總算走到九龍壁了,隔壁又有個院落-快雪堂,顧名思義,收藏快雪時晴貼的地方。王羲之可曾想到“快雪時晴”這四個字和這封短而又短的信,讓多少帝王成紅眼兔?麥媽累到不想走了,結果看到指示牌闡福寺30米,那就去咯,坐在極樂世界門外吃茶蛋,心情……13:30返回北門出,過馬路看到“荷市”牌坊(就是什剎海),一邊酒吧一邊水,後海酒吧一條街由此聞名,類似新天地。出大門左拐,開眼界,一色黃包車不見頭尾,花裡呼哨招呼客人胡同游,老北京哦。沿柳蔭街直走,目標恭王府。半道看見慶豐包子鋪這個激動啊,眼都綠了。老實說包子也就那樣兒,梅干菜包比三鮮包好吃些,倒是因為看名字以為是炸臭豆腐才買的炸豆腐別有風味,老豆腐油炸後燉在豆汁湯裡,吃時澆上厚厚一層腐乳汁,好米道嗷(咦?好像習慣豆汁的臭餿味兒了耶)。14:30擼著飽脹的肚子去恭王府消化消化。呀!這個人多的來……隊伍排到一裡開外,看時間尚早,還是進去吧,反正排隊的是團隊,散客小道不用排。待進去後,悔啊,看不到景頭盡是人頭,隨便哪個屋前樹下都是6、7杆導游旗,全北京人都擠這塊兒了,和砷肯定沒想過他死了以後他家還能這樣子斂財。15:30從和大人府上逃出,沿後海南沿走到後海公園,再到北沿,宋慶齡故居、醇王府、攝政王馬號家家大門緊閉。也是,本來都是多爾袞他一家硬要拆成三家。今天夠麥媽嗆的,大部分是走路,所以從小胡同往外一竄,鼓樓大街上總算看到公交車,834路德甘水橋上到張自忠路下到交叉路口右轉魏家胡同乘807路崇文門內下,斜對面是哈德門飯店也就是便宜坊總店,總算吃上烤鴨了。北京的烤鴨有兩種,一種是燜爐烤鴨,地道老北京烤法兒,最著名的就是便宜坊,另一種是改良的掛爐烤,代表作全聚德。一個提醒,便宜坊的服務員17:45上班,去早了只能干等不能點菜,去晚了吧外頭排隊沒座兒。807/116/106崇文門內站上都能回宿地。第四天早飯後退房。116路去雍和宮,等開門的時候聽老北京說初一57000人在雍和宮燒香,好多人年三十夜裡就來排隊,整條雍和宮大街都讓封了。雍和宮對面成賢街裡頭是國子監孔廟,想念好久總算去成了,不巧,辟雍在修,大成殿在修,孔老夫子不在家也。出孔廟沿雍和宮大街走一站路就是地壇。廟會哦,人擠人,買了份炸奶油15元小小5塊,價格乍舌,羊肉串10元,不敢吃了。各個小吃攤都掛隆福寺小吃的旗子,麥麥和麥媽一合計,立馬走人,咱去隆福寺小吃店吃去。於是807路去東四路口南下回頭沿隆福寺街進去。這次把特色點遍:麻豆腐-炸過的老豆腐打成漿,還是有豆汁味兒,麥媽不習慣,麥麥已經很習慣啦;豌豆黃-這裡是細豌豆黃,質地細膩,入口即化,不是很甜,極合麥麥口味;艾窩窩-糯米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外型像糯米糍,和窩頭不搭,據說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只是太甜了牙疼;糖花卷-太干硬,太甜;素茴香餡包子-新鮮茴香葉子,很清香;蛤蟆吐蜜-就是豆餡燒餅啦,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就稱為蛤蟆吐蜜;姜汁排叉-將炸好的排叉過蜜,過蜜的方法是用鮮姜去皮切成細絲,用水把姜絲熬開後撈出姜絲,放入白糖,開鍋後放飴糖、桂花,繼續熬開後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姜絲熬出的桂花飴糖中過蜜,熱的好吃,冷了粘牙;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也得趁熱吃;14:30又去王府井閑逛,一直逛到東交民巷已經是17:00時了。缺10分到18:00的時候,麥麥和麥媽已經在軟席候車室裡伸腰伸胳膊了。19:14 Z5次准時發車,回家嘍。 結論:1. 北京的公交狀況相當好,基本一部公交或者多換一部就能到景點,且為迎奧運車都更新了,很舒適。只是不能恭維他們的一卡通,分段計價的車前門上車刷一下,後門下車還得刷一下,想想上下班高峰時候吧,找罵。北京公交票價分兩種,單一票價不論是不是空調車一律1元,分段計價的12公裡1元,12公裡後每5公裡加5毛。便宜啊,這些天除了去頤和園票價1.5元外,其他都只1元,麥麥和麥媽統共用掉39元公交費,在平時也就夠麥麥兩天上下班。2. 住宿地點選址相當重要,盡量在市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出行便利是這次最大的收獲。3. 麥媽身體關系沒去長城和香山,光北京城裡走走。麥麥覺得這次的行程挺適合老年人的,千萬記得帶好老年證,可以節約門票哦,北京大部分景點超過60歲可以買半票,超過70甚至可以免票,天壇北海等需要超過70歲才能半票。所以這次麥麥和麥媽門票統共花304元,麥媽功不可沒。4. 起初特不習慣北京的地名和站名,啥啥啥路口南、啥啥啥橋東的,後來發現實戰中那是相當有效率,在搞明白東南西北之後,一找一個准兒。5. 北京人的素質比麥麥10年前去有明顯提高,坐車吧沒見亂擠的,就是上個廁所都安安靜靜排隊,老太太們就算憋到臉青也沒插隊的。6. 北京人說話可逗,麥麥問過兩次路,回答都是:“XXX地方兒?我可真(還是重音)不知道,你問問那誰吧”。麥麥疑惑,不知道還有假?7. 除了烤鴨和仿膳,北京沒有特色飯店,倒是有不少小吃,像隆福寺小吃街(隆福寺小吃店、白魁老號、餛飩侯)、王府井小吃街、東華門夜市小吃、南來順飯莊(小吃)、大柵欄小吃(前門在修,沒啥吃的)、後海北沿宋慶齡故居後面有個九門小吃(估計宰游客的,裝修不錯,價格可……),多的是清真飯店,門上貼著非清真食品勿帶入內。小吃多為油、甜,以嘗味道為主,少吃為妙。8. 麥媽感嘆,北京哪哪兒都是歷史,一晃眼破門臉子破柱兒就是某某王府某某舊居某某遺跡,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