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又到了菊黃蟹肥的季節了。每每到了大啖無腸公子的時候,我的朋友們都會撇撇嘴“格種蟹(ha),伲小辰光一徑吃格,又弗希奇格。”一聽這樣的話,正舉案大嚼的我就怒目而視“顯什麼顯啊,不就是歷史累計數比我多嘛,再說,你就把你的蟹給我算了!”說是這麼說,心裡還是氣餒地,對於朋友們小辰光自己抓蟹吃蟹的美好時光很是神往。不過我小時侯對於吃蟹是無所謂地,因為在中原,壓根連蟹腳都看不見一只,自然對其味道也就沒啥感覺嘍。
80年代回蘇州了,父母還欣喜地說“那是可以吃吃魚腥蝦(hu)蟹(xie)哉”卻不料自打回來之後,就見那大閘蟹的價格是一路飆升,買的人都不是吃的主,俺們尋常百姓也只有看的份了。好在這江南水鄉本族貨多的是,單一個嘬螺螄就夠我琢磨半天了,還有那吃不過來的各種魚,對那橫行的東東還不熱衷。但是(瞧,凡事都有那麼個但是),俺那老爸屈指可數的一次收禮就是別人送的螃蟹,啊,吃了螃蟹,百樣不鮮。就此念念不忘!
飲食人之大欲也
確實,在中國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譬如國慶、元旦、春節、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陽、腊月等等,還有結婚生子、生日祝壽、朋友聚會、誓師慶功、開會總結等等,只要稍有動因,便可以聚集在賓館、酒樓、飯店高高興興地吃喝一回。
可以說,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品嘗螃蟹是最精彩的一章。據《世說新語.任誕》記載,魏晉時期晉畢卓嗜酒,他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哎,這話真是說到我心坎裡了。
愛看紅樓夢其實就想看紅樓裡所有吃的章節,特別是螃蟹宴,真真讓我口齒生津。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看報紙上說吃蟹還分什麼精工細做、粗放豪爽的,真矯情。
吃蟹就是要那份熱鬧,把袖子一卷,用手掰啊,用牙咬啊,不亦樂乎!
去年到太湖裡的一個小島三山島游玩,一行二十余人浩浩蕩蕩,在農家吃夜飯,最後就端出一臉盆熱氣騰騰的螃蟹,每人來兩只,等大伙都吃完了,一長得人高馬大的友人還在不緊不慢地拆蟹黃、蟹肉,笑之,他還反斥我們不懂吃蟹精髓,結果等他全部搞定,他LP把手一伸,眾人大樂,不過女士們都蠻羨慕他LP,呵呵。
現在一度昂貴的大閘蟹又成為尋常阿物兒,吾等小民也能經常摸倆小錢,買上幾只,那綿細軟糯的蟹黃、肥腴甘甜的膏黃、黏稠鮮美的膏白,還有白肉的部份,從蟹肚、蟹腳到蟹鉗,也有著或細致或濃郁的不同風貌,令人傾倒,再佐以甘醇溫熱的黃酒,神仙日腳啊!
那天家裡吃蟹,取蟹黃讓小女食之,誰知她大叫“這是什麼啊?!難吃的了”她媽媽立馬笑吟吟地“那好啊,寶貝!媽替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