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有幸造訪了墨西哥,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
我是喜歡用圖片來說話的,可惜這裡每篇5幅圖的限制,讓我頗費了些心思。
我覺得游山玩水是隨心情拜訪古跡則要多修歷史
越了解歷史越能看出門道,也越能理解當地人的價值觀
我始終認為當地的博物館是深入了解歷史的最佳場所
如果能有講解員最好
否則只有自己走馬觀花啦
也會有收獲,但和講解員的講解比起來就差多了
這次去墨西哥修了不少功課
隨行的寶典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稍後再介紹這本書
墨西哥的華人導游數量太少,很多分明是臨陣抱佛腳的
好在自己多少了解一點,加上勤學好問,能讓整個旅途非常充實
百聞不如一見
實地看過後對這個國家了解大大加深
對自己的未來工作也有很大幫助呢
人類學博物館
這裡是精華中的精華
墨西哥國家人類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Anthropology)坐落在西郊一個碩大的公園裡。博物館按照不同的地域劃分成11個分館,彙集了墨西哥考古的重要發現,向人們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發展歷史。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再來這裡集中回顧一番,猶如將散落的糖葫蘆穿成一串,形成完美的總結。
2樓還有墨西哥民俗的展示,個人認為可觀賞性不如一樓
我一直懷疑我們的導游是第一次帶團,因為找賣票的地方就讓她頗費了些周折
這裡好好的轉轉看看至少要半天時間噢,還得有明白人帶著、講解才行
這裡是研究了解美洲文化的上佳之所,強力推薦
(資料帖)中國古老的神話這樣流傳道:在遙遠的年代裡,女媧忽然從夢中驚醒,她覺得百無聊賴,就隨意走到海邊,跪下一足掬起一把帶水的軟泥,接著就順手用泥捏了幾個和自己差不多的小東西出來。那小東西會對她笑,還圍著她又叫又跳,女媧好高興,有一種初為人母的喜悅,於是繼續做直到腰腿酸疼。疲倦了的女媧不耐煩起來,焦躁地信手一拉,拔起一株從山上長到天邊的紫藤,再一擺手,那紫藤便落在泥水裡,濺出許多拌著水的泥土來,待落到地上也便變成了同先前一般的小東西,只是笨拙點。正如我們所知道的一樣,這些小東西便是最初的人類,只不過先做的高貴些,後來做出的低賤些而已。不僅在中國神話中人類的起源如此,世界上一些國家也大抵相同,雖然現在我們明白這純屬後人的臆想。
只有建築在墨西哥城夏波爾特佩克公園裡的人類學博物館才清晰地為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真正的起源和發展的全貌。博物館的平面近乎矩形,中間是紀念性的庭院。參觀者穿過門廳,首先來到中央庭院,再從這裡走進圍在院子三面的陳列室。全館共25個陳列室,主層是考古發現的各種古文物,樓上是有關人種學的文物資料。
在路線安排上,參觀者每參觀完兩個展室後,都要回到中央庭院。這樣,觀眾在參觀中時而室內時而室外,時而昏暗時而明亮,時而過去時而現在,這種交替的感受形成了路線設計的主調。同時,參觀文物與欣賞建築也得以交融。中央庭院在功能上起組織和分流作用,在藝術效果上很出色。它本身像個小花園,一頭是水池,一頭是遮蓋著半個庭院的傘狀頂蓋。頂蓋為54×82米,高27米,是由鋼與鋁組成的懸索結構。它只有一根支柱,外部用銅雕飾面刻畫了墨西哥的發展及其文化。為這一銅雕,建築師特地設計了一套循環水系統,將池水送至頂部,再從柱子頭空隙流下,形成水幕。這樣使柱子看來像懸浮在水中的圖騰柱,效果極好。
博物館還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室內陳列與自然環境一中的陳列結合。不少文物,如瑪雅族神廟和奧爾梅克族巨型頭像,都安放在天然樹叢或草地上,加上穿著原始民族服裝的人的表演,真把人們帶回到逝去的年代。從室內透過窗子望去,歷史情景更是栩栩如生。
不少建築師和博物館專家都稱贊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館,與其它死氣沉沉如同放著的木乃伊一樣的博物館相比,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的確是活生生的,展現了人類發展的歷史。
博 物 館 建 於 1963 年, 佔 地 10,000 平 方 英 尺. 裡 面 陳 列 著 墨 西 哥 民 族 的 起 源 與 發 展, 以 及 印 第 安 人 創 造 的 奧 爾 梅 克, 瑪 雅, 阿 茲 特 文 化 等 光 輝 燦 爛 的 文 明. 我 們 一 般 都 對 亞 洲, 歐 洲 文 化 歷 史 比 較 熟 悉, 對 於 美 洲 文 化 就 有 點 陌 生 了. 現 在 請 跟 我 一 起 "回 到 未 來", 品 味 美 洲 古 老 文 化 的 燦 爛. (我 只 介 紹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古 代 墨 西 哥 文 化, 一 些 短 暫 的 文 化 就 略 了, 否 則 容 易 會 見 樹 不 見 林)

奧 爾 梅 克 文 化 (Olmec Culture) (BC 1000 - BC600)

迪 奧 狄 華 康 (Teotihuacan Culture) (AD 150 - 750)

神 秘 的 瑪 雅 文 化 (Maya Culture) (AD 650 - 800)

阿 茲 特 文 化 (Aztec Culture) (AD 1325 - 1521)
[size=-1]註: AD 是指 公元. BC 是 公元前
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Anthropological Museum)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位於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占地12.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3. 3萬平方米。該館是在1808年墨西哥大學建立的古特委員會的舊址上於1940改建而成的,1964年,經墨西哥著名建築家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重新設計建成新館。
博物館的建築融印第安傳統風格與現代藝術為一體,充分表現出墨西哥人民深厚的文化內涵。博物館的基本結構類似北京的四合院,東西略長,南北較短。大門口的牆壁以雕有各種圖案及人像巨石砌成。院中立著一個獨具風格的大圖騰銅柱,柱的頂端類似一個巨大的蘑菇,可以蓄水,並向四面噴灑。院內展出了一尊高8.5米,重167噸的特拉洛克雨神的石雕像。
該博物館集古印第安文物之大成,展室共分上下二層。第一層有12個陳列室,介紹了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印第安人的民族、藝術、宗教和生活,並展出了一些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實物,僅西班牙人入侵前的歷史文物展品就有60多萬件。各種翔實的資料顯示出美洲大陸最早的居民是25000年前由白令海峽跋涉而來的亞洲移民。第二層的陳列室展出了印第安人的服飾、房屋式樣、生活用具、宗教器皿、樂器、武器等多種文物。
該博物館以其傑出的建築風格和表現古印第安文明的展品而成為墨西哥城的主要旅游景點之一。
墨西哥人類博物館內的瑪雅和阿茲台克文化
坐落於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的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博物館是拉美最大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彙集了古印第安人文物的精華。"瑪雅文化館"和"阿茲台克(亦稱墨西卡)文化館"是該館兩個最大和最重要的陳列室。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國,它是著名的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的主要所在地,也是阿茲台克文化中心之一。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的建立始於“太陽歷石”的發現與保存。“太陽歷石”是阿茲特克人的崇拜物。1520年西班牙人在蹂躪阿茲特克人首都時,將此崇拜物埋於地下。直到1790年,太陽歷石又被發現。人們把它從地下挖掘出來,當作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存和研究,墨西哥博物館的活動由此展開。
1865年,在法國拿破侖三世的援助下,統治墨西哥的馬克西米裡安·約瑟夫皇帝指定隔摩涅達大道上與今日首都的國家宮殿北側相對的建築物為國立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藏品的不斷豐富,原有的舊館已經不能滿足儲存藏品的需要,於是在羅培斯·馬特奧斯任墨西哥總統時,設計建造了新的人類學博物館,於1964年9月落成開放。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以它獨特的富有魅力的藏品在世界博物館界獨樹一幟。它的藏品不僅反映了墨西哥 ,也反映了整個美洲早期文明的進程 ,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美洲人民輝煌的歷史。參觀了這種著名的博物館,人們驚嘆古代美洲人卓越成就的同時,就會拋卻長期形成的歷史偏見。你會認識到,印第安人並非如西班牙入侵者所描繪的那樣是一個野蠻、未開化的民族,而是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他們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博物館大門口 ,有一座用整塊大石雕成的“雨神”,它高8.5米,重168噸;院中還立有一根圖騰大銅柱,柱上有一個巨大蘑菇頂,頂上蓄水,向四面噴灑,像一個“雨泉”。都寓意古代墨西哥人所渴望的水,強調水在推動墨西哥文化發展中的作用。
博物館分兩層。第一層有12個陳列室,統稱“古代文化遺產”。陳列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居民的文化和生活實物,系統介紹德奧蒂化坎、托爾特卡、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8種墨西哥印地安文化 。第二層10個陳列室,展出印第安人的服飾、房屋式樣、生活用具、宗教儀器、樂器、武器等,統稱“現代印第安人的生活”。全館參觀路線總長5千米。
“古代文化遺產”的12個陳列室,是4000年來古代印第安各族人民留下的文化遺產的一個縮影。
大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開始出現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同時出現了以制造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這些,通過大量出土實物標本加以佐證。
繁榮於2300~3200年前的奧爾美加文化的像征作品是“巨石頭像”,這裡陳列著一個出自聖羅林索遺址的巨石頭像,高2.28米,重達30噸,玄武岩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黑人特征。
2000年前,墨西哥進入了神殿與都市的繁榮時期。當年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都市遺址復原模型,包括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築,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特征。
古典瑪雅文化,全盛時期是在公元150年以後 ,公元700年到800年之間達到鼎盛階段,公元900年後突然絕跡了。它的起源、形成和突然銷聲匿跡,迄今都是一個謎 。這裡有一個反映瑪雅文化的第9陳列室,展出了雕刻精細、富有立體感的石碑石雕;形式多樣、結構復雜的各種神殿;久負盛名的庫庫爾崗石像、絢麗多彩的波南巴克壁畫以及各種類型的陶俑、陶器,美不勝收。尤其是按照實體大小復原布置的帕蘭凱王墓,寬4米、長9米、高7米 ,墓室的雄偉、墓蓋深雕的精美,翡翠面具及飾物的豪華,把瑪雅文化展示得更加突出。
“ 現代印第安人的生活 ”,表現了作為瑪雅和阿茲特克的後裔而生存下來的印第安人的生活,雖然他們在墨西哥沙漠地帶或原始森林中度著嚴峻的日子,但還保持著他們的民族特色。展品色調鮮艷,豐富多彩,給人以深刻印像 。目前,在墨西哥居民中約有700萬印第安人,分屬82個不同部族,使用56種語言。

(鎮館之寶,太陽歷石)
鎮館之寶,太陽歷
阿茲台克人承襲了源於奧爾梅克人的歷法,采用了260天的神歷和365天的太陽歷。1760年,在今天墨西哥城中央廣場附近,一塊直徑3.65米、重25噸的巨型石刻出土,上面刻有阿茲台克的歷法,被稱為“歷法石”或“太陽石”,是阿茲台克最著名的出土文物,現存放在墨西哥城的人類學博物館。
瑪雅迷霧:最古老的外星生命傳說
中美洲的瑪雅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它是拉美三大古代文化中綻開最早的一枝。它大約起始於公元前後,興盛於公元三世紀,到公元十世紀,又不知何故中斷了。但瑪雅人在農業、文字、天文、數學和建築等方面的輝煌成就是永遠磨滅不了的。他們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紅柿等,後來傳遍整個世界。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瑪雅王子,在一個密林邊聽到有一個兒童向他呼救,他隨著呼救的聲音進入密林深處,結果發現一座死氣沉沉的古城,裡面所有的人人人從美麗的公主、宮女,到國王、大臣、百姓姓姓都被女巫的咒語弄得昏迷不醒,王子上前吻了公主的額,於是所有的人都蘇醒過來了,古城也恢復了昔日的歡樂與活力。這個神話描述的地方,就是位於現在洪都拉斯西部科潘小鎮附近的瑪雅古城。自從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人們在中美洲連續發現了100多個像科潘這樣的小城,其中最著名的有蒂卡爾、帕淪克、奇陳依查和烏克斯馬爾等等。考古學家們饒有興致地考察了這些古城遺址上的金字塔、石廟、石壇、石碑、石柱等等建築,從斷壁殘垣中可以想像古代瑪雅城市的規模,人們的社會和宗教生活以及瑪雅人在天文和數學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然而,這些雄偉古城到底建於何時?在沒有鐵器、車馬和測量儀器的古代,瑪雅人是以什麼工具完成了這些用巨石精密建築的艱巨工程?後來瑪雅人又為什麼拋棄了這些傑出的建築而遁跡他鄉? 過去人們一直都相信,在哥倫布發現它以前,美洲人談不上有什麼文明,他們與歐亞大陸老死不相往來,彼此連對方的存在也不知道。不過越來越多的考古發掘調查卻發現,被人們稱為“紅番”的印第安人,曾有過相當輝煌的文化成就。他們在發達地區也許早在史前就有接觸。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文明和印第安文明,本是同根生。2000年前,歐洲人在墨西哥城修築憲法廣場時,在地下挖出了一塊重25噸、直徑3.7米的圓形巨石,據考證,制作這石塊的是15世紀阿茲特克人。因此,這石塊被稱為阿茲特克歷石,如今它珍藏在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中。這塊歷石,是天文學史上的珍貴文物,使用的是瑪雅人發明的歷法。歷石當中雕刻著他們崇拜的太陽神托納帝烏的肖像。在第一層內圈,有四種動物或人物的圖案,代表太陽神的五個前身,與太陽神一起合稱“5”月。其它每一層圈子,每邊都有十三或二十格不同的圖案構成。原來,瑪雅人的數字是20進位的,每月出只有20天。他們通用的歷法有兩種,一種叫“聖年歷”,作宗教崇拜用,把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全年260日。第二種是“太陽歷”,又稱“民歷”,每年有18個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全年共365天,每四年加閏一天。在平時,瑪雅人把兩種歷法同時使用。他們的紀年,由“5日”的名字,與1到13的數字相配合,便能組成52年循環一次的周期(頗像中國的天干地支紀年)。這套歷法,瑪雅人早在紀元前已熟練運用,其精密程度遠超過同時代古希腊或羅馬人所用的歷法。有趣的是,最近,中國的民族學者,在雲南彝族人聚居的地方,發現彝族人也使用與這歷碑上完全相同的瑪雅歷法。位處東西兩半球的美洲古代文明與東方文明為何有聯系?怎樣聯系?實在發人深省。
人類學博物館 精華中的精華
第一層有12個陳列室,舉辦《古代文化遺產陳列》。展出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居民文化和生活的實物 。系統介紹德奧蒂化坎 、托爾特卡、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 8 種墨西哥印第安文化。這是4000年來古印第安各族人民文化遺產的縮影。展品中有: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模型和以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品;2300~3200年前奧爾美加文化的像征作品——巨石頭像,其中有出自聖羅林索遺址的高2.28米、重 30 噸、玄武岩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人特征的巨石頭像;2000年前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市遺址模型,其中有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築;150~900年間古典瑪雅文化的石碑、石雕、石像、壁畫、陶俑、陶器以及按照實體大小復原的寬4 米、長9米、高 7米的帕蘭凱王墓及其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的飾物;阿茲特克文化像征的“太陽歷石”和專盛活人心髒以獻給太陽的“奧塞羅考西卡利”石質容器。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共分兩層,一樓集中展出考古出土的27000多件文物,二樓則為基本與一樓對應的人種學展覽。一樓在大廳入口以外的其他三面共設有12個展廳,通過多種文物和資料主要介紹了墨西哥文明興起和發展的歷史以及西班牙人到來前的墨西哥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右邊的7個展廳,順次介紹了從墨西哥最早的移民到西班牙侵占阿茲特克帝國這段時間裡整個墨西哥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最值得一看。瑪雅文化館(sala maya)和阿茲特克文化館(sala mexica)則是一樓最為重要的兩個展廳,其中收藏的展品是這兩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體現,如彩繪人像鍋、彩繪陶鍋、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爐、笑面人像、人面紋香爐、雨神像甕等大量藏品,無一不是瑪雅文明遺留下來的珍品。而重達24噸的太陽石,則成為阿茲特克昔日輝煌的留證。
墨西哥的美洲文化是有像形文字的(如上圖)
其中一些帶著彩畫的書籍看起來如同大的“小人書”
可惜文字已經失傳,現在能夠破譯的只有13%
也許完全破譯後就能找到傳說中印第安族的寶藏了

有志同學趕快努力吧
一直沒能走出石器時代的美洲文化創造了大量精美的工藝品,卻沒能再提高一步
如果他們把用來裝飾用的金銀銅等金屬制品用於生產工具和武器制造
那麼歷史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啦
還是接著隨我在博物館裡巡游吧

(美洲文化的像形文字)
每隔52年神歷法和太陽歷都將重合,完成一個循環,成為中美洲歷法上的一個世紀,每個世紀阿茲台克人都要雕刻這樣石柱用以記錄,稱為Xiuhmolpilli
同瑪雅人一樣,阿茲特克人在數學計算上用的也是二十進位法。他們在書面上計數的時候,畫一面旗幟代表20,重復出現兩面旗幟,即代表20×20=400。畫一個口袋代表8000,即20×20×20=8000。
阿茲特克人在醫學知識同巫術、咒語聯系在一起,但他們已經有了許多科學的發現,已會使用奎寧、毛地黃等藥物治病,並能進行初步的外科麻醉術。阿茲特克人極為重視草藥的研究,已經能分辨多達1200種食物和藥用植物,也能對蛇、蟲和礦物加以分類。阿茲特克人設有專門的殘疾人醫院,對身體畸形和殘廢人進行治療。但是由於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的暴行,這方面有文字記載的材料保存下來的極少
阿茲特克人雖然沒有創造出系統的文字,但已有文字的雛形——圖畫文字。圖畫文字主要用來記載被征服者交納貢品的品種和數量。阿茲特克人對事物的認識和記憶主要靠口誦。他們用歌詞來講述歷史,贊美英雄,一代代傳下去。為了克服傳播中的不准確,他們便用圖畫來作提示。
阿茲特克人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孩子在3歲以前由母親管教,3歲以的男孩以父親教育為主。父母教育孩子要虔誠信神、服從神明和長輩,不要貪婪,孩子有錯則要進行體罰,孩子們從小就要參加勞動,男孩隨父耕漁獵,女孩則在家隨母學習燒火做飯、織布縫衣。阿茲特克人講究穿戴服飾,他們的棉布服裝,做工精細,顏色鮮艷。貴族們穿有繡花鑲邊的衣服,頭上和身上則佩戴寶石。武士有特別的羽毛飾品,顯得威風凜凜。婦女的耳朵和鼻子上多配有裝飾品。常常在一個鼻孔上鑲上一小塊寶石。
阿茲台克人的宗教、神話是和其他中美洲文明一脈相承的,其中一個傳說大意是天地初開時,宇宙漆黑一片,四位眾神之子Tzcatlipoca, Tezatlipoca, Quetzalcoatl和Omitcutli為了管理宇宙的職務起了爭端。其中,以Tezatlipoca和Quetzalcoatl間的鬥爭最為激烈,令天地出現四次誕生與毀滅,所以阿茲台克人相信自己生活在“第五世界”之中,之前的四個世界隨著太陽一起毀滅過四次。
重要的阿茲台克神祇包括:
羽蛇神 Quetzalcoatl (Quetzalcatl) - 承襲自迪奧狄華肯和托爾特克的風和空氣之神,亦像征生命和繁殖,在創造大地、太陽和人類中扮演重要角色,形像是一條披著鵑鳥(quetzal)羽毛的蛇
Tlazolteotl - 眾神之母,嬰兒的保護神
Huitzilopochtli - 太陽神,也是戰爭之神;
Tlaloc (Tlloc) - 雨神,掌管雨水,因此大地的干旱、洪水的泛濫甚至風暴來臨都要看他的喜怒。
活人當祭品在遠奧爾梅克時代就已出現,到了阿茲台克時代更被發揚光大。阿茲台克人竭盡所能保存他們珍貴的第五個太陽,方法是盡量提供新鮮的人心來奉獻神靈。在1487年一次大型祭典裡,超過二萬名俘虜和奴隸在首都的大神廟上給挖出心髒。失去心髒的屍體被從高高的神殿中推出,沿著陡峭的階梯滾下。據西班牙人記載,整個神廟的階梯都被無數世代的血液染成黑紅色。
阿茲台克帝國的繼承方式是兄終弟及制(記得有人以這個制度和中國商朝繼承制度的相似性來證明印第安人和中國人文化同源,但商朝和阿茲台克帝國的時代差距未免太遠了點),在所有弟弟都去世後,由長兄的兒子繼承帝位。
阿茲台克帝王世系:
Acamapichtli: (1376-1395) 他是第一個“真正”的皇帝,據說是托爾特克人的後代。
Huitziláihuitl: (1395-1417) Acamapichtli的兒子。
Chimalpopoca: (1417-1427) Acamapichtli的孫子,在他的統治時期,阿茲台克作為雇佣兵服務於殘暴的統治者Tezozomoc統治下的Tepanecs國。他的死因很神秘,很可能是Tepanecs下的手。
Itzcóatl: (1427-1440) Acamapichtli的後代,他有一個智慧的軍師名叫Tlacaelel。Itzcoatl是阿茲台克的第一個領導者,在1427年,他在軍師的協助下以及周遍城邦的幫助下擊敗了Tepanecs人,取得了墨西哥盆地的控制權。他的軍師並向他建議所有的歷史記載都應該被焚毀,所有的歷史都應該在新的時代重新書寫。
Moctezuma一世: (1440-1469) Moctezuma是Itzcóal的侄子。在他的統治時期,阿茲台克帝國迅速擴張。他建立了動物園和植物園,在那裡,所有已知的動植物都被搜集進來並被研究。也是在他的統治時期,嚴重的干旱導致了大飢荒,許多他治下的阿茲台克人不得不把自己賣給Veracruz人。人心奉獻迅速增加,為了提供人心,他不斷發動“花之戰”(Flowery Wars)來獲取俘虜。
Axayácatl: (1469-1481) Moctezuma的孫子。他在位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重新奪回失去的領土和鎮壓起義。
Tizoc: (1481-1486) Moctezuma的孫子,Axayácatl的弟弟。他是個軟弱膽怯的皇帝。
Ahuizotl: (1486-1502) Moctezuma的孫子,Axayácatl和Tizoc的弟弟。他是個富有進攻性的軍事領袖,將帝國的勢力擴展到了危地馬拉邊境。特諾奇蒂特蘭的主要神殿都是在他在位時期建築的。
Moctezuma二世: (1502-1520) Axayácatl的兒子,Moctezuma一世的曾孫。他是一個強有力而充滿智慧的皇帝,有能力而過於苛求的領導人。他從出生起就作為帝位繼承人教育,他把特諾奇蒂特蘭變成了富有活力的文化都市。他同時也是個迷信的人,堅信羽蛇神回歸的傳說,他將因獻城給西班牙人而被記住,他在1520年同西班牙人的血戰中死去。
Cuitláhuac: (1520) Moctezuma的侄子,他僅僅在位4個月就死於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
Cuauhtémoc: (1520-1524) Ahuitzáotl之子,Moctezuma和Cuitláhuach的侄子。他是帝國最後也是最勇敢的皇帝。為了保衛他們的偉大首都特諾奇蒂特蘭,他同西班牙人奮勇作戰。他於1524年被西班牙人絞死
和相對缺乏戰鬥力的印加帝國不同,作為軍事強國的阿茲台克帝國不是被西班牙殖民者獨自擊敗的,和西班牙人一起反對阿茲台克帝國的還有眾多原本在帝國壓制下的城邦。同時,阿茲台克人作戰的方式也有問題,由於阿茲台克人的獻祭必須采用活人,所以他們在戰場上不是追求殺傷,而是追求俘虜,結果在同西班牙人作戰的時候往往為此居於劣勢。
阿茲台克帝國Aztecs
據傳說,阿茲特克人原住地在墨西哥西部的海島上,他們的故鄉稱為阿斯特蘭(意為“蒼鷺之地”),阿茲特克便由此得名。
阿茲台克人原是居住在今墨西哥西北貧瘠地區的游牧部落,他們在12、13世紀期間逐漸南下尋找適合定居的地方,最後在墨西哥中部高地的Texcoco湖邊發現了一只叼著蛇的鷹正站在一株仙人掌上,應驗了他們祖先的古老傳說,為此他們在湖心的一個小島定居下來,並於1325年在島上建立了名為特諾奇蒂特蘭的城市,阿茲台克人自稱為Mexica,這個稱呼成為了今天墨西哥的稱呼,而特諾奇蒂特蘭也成為今天墨西哥城的前身。在西班牙殖民者Corts到來之前,阿茲台克人已經征服了墨西哥高原的廣大地區,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
阿茲台克人利用填湖的方法把特諾奇蒂特蘭逐漸擴大,水道和橋梁把小島和湖岸連接起來。隨著阿茲台克帝國的壯大,特諾奇蒂特蘭也變得越來越繁榮,城內的建築物和神廟也越來越高大宏偉,當1519年西班牙人來到時,特諾奇蒂特蘭已經只一座60,000人口的大城市,西班牙人也認為它比當時任何一座歐洲的城市更美麗和繁華。因該城建於湖上,被西班牙人稱為“新世界的威尼斯”。但是,僅僅在荷南·科特斯(Hernan Cortes)征服後的兩年,特諾奇蒂特蘭就被燒成了平地。
大廟又稱特奧卡裡大神殿,是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戰神威濟洛波奇特利的金字塔形神廟。原廟已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壞,現存的僅是塔基和石階。
宗教在阿茲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靈魂永存,並相信存在至高無上的主宰。他們崇拜自然神,如太陽神、月神、雲神、雨神、玉米神等,部落主神威濟洛波特利被視為太陽神和戰爭之神。國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時以戰俘為犧牲。其特異習俗之一是以活人為祭品,每年有數千人被祭神靈。武士以獻身祭壇為榮。他們認為,眾神只有充分得到作為生命之源的血才能永葆其青春和活力。如果得不到血,他們就會變得蒼老而衰弱,無力完成降雨或使谷物成熟等任務。同樣,保有以人的心血祭祀太陽神,太陽才能永不隕落,給人民帶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下圖是復原的大神廟(漂浮在水面的城市-特諾奇蒂特蘭城市中心的神廟),在以後的游記中還會重點介紹這處景觀

(復原的大神廟)

(全館中最精美的壁畫)

(用最精美的石雕(武士像)來告別人類學博物館)
後面的墨西哥游記陸續開始整理,請大家批評指正
http://bbs.runsky.com/bbs/thread-3301357-1-1.html 更多圖片在此,歡迎大家參觀
文中觀點只代表本人,如有片面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提示
門票:45比索(約合30元人民幣,便宜),周日免費(可能只對墨西哥居民免費)。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六9:00-19:00,周日及假日10:00-18:00
到達方式:在市內乘坐地鐵或出租車可較快到達。
其他旅游注意事項:
1.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內允許付費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
2.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對出入人員進行X光和人工檢查,以確保安全。
3.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設有儲物櫃供游客使用。
4、景區電話:(+52) 55 5536381
特別提示:不能帶飲料入內
總的體會墨西哥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國度,值得好好游覽一番。最好不要走馬觀花,很多小城都值得住上幾日,感受一下這個文化差異巨大的偉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