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民間旅游大使導游三峽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

作者: yaling

導讀三峽民間旅游大使導游三峽之---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古代版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習俗,就是在中秋明月光下公然“摸”三峽莊稼地裡生產最多的花生、紅苕、橘子、地瓜等作物不算為偷。民俗認為,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俗稱“摸秋”)巫山的八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更是秋季各 ...

三峽民間旅游大使導游三峽之---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古代版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摸秋”:習俗,就是在中秋明月光下公然“摸”三峽莊稼地裡生產最多的花生、紅苕、橘子、地瓜等作物不算為偷。民俗認為,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俗稱“摸秋”)巫山的八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更是秋季各種莊稼成熟的季節。遍地的瓜,滿樹的果,巫山農村的小孩子,就開始了那種游戲似的摸秋,他們到農田裡去刨苕,到苞谷地裡掰苞谷,到柑桔園裡摘果子。峽江邊上的各家各戶大都由老人在坡裡看護,一旦發現摸秋的小孩子,只准罵,不許打,被罵的孩子邊跑邊喊,你大點兒聲 使勁的罵,那得意的勁頭真難得用語言米描述。老人也就裝腔作勢的決(罵)幾句,強忍住笑,使勁兒地罵。但地民間風俗就是這樣的,只有在摸秋時,得到別人的罵才會吉利舒服,摸秋得到的東西,都是孩子們打平伙的,摸秋說白了就是偷。不過是一種游戲式的偷,就是國家家玩玩而已。 作家何其芳的處女作就是小說《摸秋》。它寫中秋夜三人到別人田裡去偷瓜。這是川東民間普遍存在的一種習俗叫“摸秋”,也叫“偷瓜”。清同治六年(1867年)《巴縣志·風俗》載:“望日為中秋節,以瓜、餅、梨、藕相饋,設酒食賞月。婦女相率入園圃探瓜,以得為弄璋兆,曰摸秋。”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大寧縣志·風俗》也載:“(中秋節夜)乞子者潛入人園圃,摘瓜以歸,曰‘摸秋’。”此外,清道光《綦江縣志》、清同治《隆昌縣志》、清光緒《巫山縣志》、民國《巴縣志》均有“摸秋”習俗的記錄。巫山中秋民俗佚文趣事---現代版“手機短信”朋友之間聯絡感情的紐帶今天早晨6點22分,陳青春就給我發來了短信,內容是“好累呀,我和太陽打了一天的架,想奪個月亮送給你,沒想到那家伙太不給面子了,我一氣之下把它踩成了月餅,今天不要忘了吃月餅哦!”王渝也發來了短信:“你知道我在做什麼嗎?在想你。知道為啥想你嗎?因為喜歡你,知道為啥喜歡你嗎?因為你有味道。知道你有啥味道嗎?因為有月餅味。”就這樣,我收到了五十多條中秋節短信,在這裡感謝朋友們還記得我,短信就是朋友之間聯絡感情的紐帶。巫山巫峽賞月佳對“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伊妹兒電子郵件、“QQ留言”月餅與祝福一起送QQ群中,月餅圖片鋪天蓋地的襲來,看得人眼花繚亂,欣喜若狂,節日氣氛濃烈,倍感親切。千奇百怪的祝福語看找讓人心動,神思。“關掉你的手機,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月餅,你會發現我和月餅一樣可愛!!!中秋節快樂!”“緊急通知,請群裡各位MM,准備好一寸彩照,身份證復印件,學歷復印件,個人簡歷,送到國家航天局,據可靠消息,為慶祝中秋,要招聘嫦娥!(自帶兔子)”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