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一直是一個讓我充滿好奇的地方,自從今年初從新西蘭回國路過那裡住了一晚之後。我便產生了希望有機會到這裡旅游的想法。正巧,六月份北京市對外友好協會組織去日本做交流訪問,於是也就成全了我的旅行計劃。
沒到日本的時候,我所聽到的大都是日本的物價如何的高;人們的生活節奏如何的快;地鐵列車是如何的擁擠;日本的酒店又是如何的小等等。
從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我對日本的了解開始有了很多不同於以往的印像,總的感受是兩個字:秩序。秩序在日本體現在各個方面。街上行駛的車輛、路上奔走的行人、一座座建築和橋梁、整潔的街道、清新的空氣、商場裡琳琅滿目的貨品、餐廳裡的美食、就連公園裡的花草樹木,好像一切都經過統一的設計而顯得有序。
白天,站在在市政廳大廈的高樓頂層俯瞰東京市容,看著密密麻麻的建築和穿梭其中的高架公路,自然會感受到這裡土地的珍貴。傍晚,在東京最為繁華的歌舞伎叮,可以看到街頭三五成群的時尚青年和一間間坐滿客人的小酒吧。在這裡,人們的生活顯得既充實快樂也不乏悠閑,完全不是我過去想像的那種緊張激烈的生活場景。周末的休息日,在色谷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打扮怪異的現代時尚青年。難怪日本東京有“亞洲時尚之都”的稱號。
日本料理不僅是美食而更像是藝術品,看著擺上的菜肴你會欣賞得不忍心破壞它。陪同的日本朋友告訴我們,他們平時的就餐也同樣是做工精美的,這樣可以增加人的食欲。日本料理沒有我們想像的貴,鮮美的金槍魚、三紋魚、長腿雪蟹、可以生吃的鮮帶魚、好喝且不易醉人的日本清酒,價格都比北京的要便宜。在市中心的街頭小店,核人民幣18元(300日圓)一碗的面條可以讓你吃飽,要知道普通日本人的工資是普通中國人的10倍,所以說在日本吃飯還是相當便宜的。
人們都知道香港是購物天堂,其實日本也是如此。在東京、大阪,百貨商場大樓林立。各種世界頂級品牌的商品琳琅滿目,這裡的商品雖然不能和香港比價格,但是比國內還是便宜許多,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在這裡可以體會到更加周到的服務。日本的許多賣場很特別,很多商品都是擺在外面的,比如說照相器材、各種電腦、小電器、音響等,顧客可以隨意擺弄調試、盡情的挑選。像一般常用的小家電,如隨身聽、便攜的音響、耳機都比國內要便宜,更為有趣的是你會發現這些商品上面有些會有中國制造的標識。
也許我們沒有真正看到日本的酒店業全貌,但是聽說的日本酒店房間只能容納一個人轉身的場景沒有體驗到。日本酒店的服務很到位,房間清潔整齊。所有員工見到客人都會鞠躬、問候行禮,門童會幫助你把行李拿到房間,而且不會等你給小費。
在日本乘坐地鐵列車也是一個學習文明的機會。車站站台和國內一樣,有小賣店出售報紙、雜志和飲料。也許不是高峰時間,車廂裡並不像傳說中的如沙丁魚罐頭似的擁擠,乘客們一個個著裝整潔,安坐在那裡讀書看報或聽隨身聽,除了列車鋼軌與車輪的撞擊聲,一切都是那麼安靜,原因是日本人不會在公眾場合(包括餐廳、列車等場所)接聽手機,或者大聲交談。
乘坐新干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日本人很講禮貌,所有准備上車的乘客都會自覺地排隊等候到最後一位下車的乘客。列車非常清潔,從名古屋到東京這一段的新干線,基本上是沿著海邊開的,一邊看著窗外匆匆掠過的村莊、海灣和城市。一邊聽著隨身聽沒有多久就到達京都了。
京都位於日本本州的中西部,始建於公元794年,直至1868年明治維新後遷都到東京,它一直是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中心。這座千年古都三面環山,風景秀麗,是世界著名的游覽勝地,建築很多是世界遺產。在這座城市,充分體現著古樸與現代文明的交織。
在游客人眼中,富士山、藝妓、金閣寺被列為日本三大典型印像。圍裹在松柏之間的金閣寺美得讓人感覺有些過於匠氣,寺閣上部用金箔貼飾,共有三層,最頂上飛舞著一只金色的鳳凰,金碧輝煌而精美的建築,倒映在面前的湖裡,使人感覺如臨仙境。據說這是當年為接待來自中國的使者而專門建造的。
日本是個美麗的島國,旅游資源雖然沒有我們中國豐富,但是還是有許多值得去看的地方。京都作為日本最有歷史的城市,依然保存著許多當年的風貌。
日本之行是短暫的,我所看到的大多是美好的一面。當然,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都會存在不和諧的地方,日本也不例外。只是我們希望中國和日本能夠永遠的世代友好,相互學習各自的長處,共同營造和諧社會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藝伎)

(東京街頭的年輕人)

(人力車)

(京都老城和新干線)

(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