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游記

作者: 盡其本步而游於自得之場

導讀『雲南游記』 應同事之邀,我寫了這篇游記。因為時間緊迫,沒有在文字上過分推敲,所以,如有不通順的地方,請大家包涵。此文旨在為那些對雲南有興趣或之後有可能前往的同志提供一些參考,所以,我很俗不可耐地注明了每個景點、每個住宿地以及每頓飯的價格,希望大家能掌握那邊的最新行情。 第一日 早上6:00,我們背著行囊出了家門,沒有困倦和畏懼,只有對雲 ...

『雲南游記』

應同事之邀,我寫了這篇游記。因為時間緊迫,沒有在文字上過分推敲,所以,如有不通順的地方,請大家包涵。此文旨在為那些對雲南有興趣或之後有可能前往的同志提供一些參考,所以,我很俗不可耐地注明了每個景點、每個住宿地以及每頓飯的價格,希望大家能掌握那邊的最新行情。 第一日

早上6:00,我們背著行囊出了家門,沒有困倦和畏懼,只有對雲南之行的無限憧憬。

經過3個小時的空中飛行,我們於10:40順利抵達了昆明機場,因為剛下完小雨,地面溫度為23度,很涼爽。由於之前通過攜程預訂的希喬飯店(四星)可以提供免費接機,我們被直接接到了酒店。酒店位於昆明市北面,距離千年古剎圓通寺只有5分鐘的路程,房間設施比較新,服務員也比較熱情。

在確認好去石林的路線後,我們沒有吃中飯,直接打了輛出租去了東菊客運站,每人買了46元的車票,歷時1個半小時到了石林市客運站,然後改乘公共汽車,抵達了距昆明86公裡的著名景點——石林。

石林由八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石林景區、大疊水瀑布景區、芝雲洞景區、長湖景區、乃古石林景區、仙女湖景區、奇風洞景區、月湖景區。石林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無數造型的石頭、石徑、石廊、石門、石洞、石橋,貫串在大片大片的綠色草坪和湖水之間,確實巧奪天工。但是,門票極其昂貴,一個人要140元,將近故宮門票的三倍。

我們在翹首盼夫的阿詩瑪石像前合了影,心裡這才有了身處雲南的感覺,不禁哼唱起電影《阿詩瑪》中的歌曲“……我陪阿詩瑪回家鄉,……”

石林其實很大,但我們的時間有限,只在中心地區轉了轉,就返回昆明市內了。

回酒店稍做休整後,我們步行3分鐘,到酒店後街的“橋香園”吃晚飯。橋香園是一對四川兄弟在雲南開的米線專賣店,經營各種米線,我們先買了一份涼拌米線、一碗牛肉米線和一份氣鍋雞。讓我們驚訝的是,氣鍋雞是盛在一個拳頭大的小沙鍋裡的,雖然味道不錯,但量太小,還不夠塞牙逢的。涼拌米線酸甜中帶辣,很好吃,我們又要了一碗,牛肉米線一般。這頓晚飯只花了35元,還算便宜。

因為早上起得太早,我們都很疲憊,吃完飯在街上溜達了一小會兒,就回了酒店,也沒有和出差中的同事們去酒吧喝酒,比較遺憾。

第二日

早上起來已經9:00了,在飯店吃完早餐後,我們去了圓通寺,門票4元。該寺始建於唐代,從山門到大殿不是逐級升高,而是逐級下降。它是昆明市內最大的佛寺,又是雲南省佛教協會所在地,香火很旺。

值得一提的是寺中有個坐落在湖中的八角殿,樣子很別致,在北方的寺廟中難得一見。還有一座佛堂,在寺的最後面,是印度風格的,原因是佛堂中的銅身大佛是整座從印度運來的,因此,修建了這座異國風格的佛堂以示紀念。在八角殿與湖水相連的石階上,趴著大大小小的烏龜,大的超過了A4紙,小的還不如嬰兒的小腳丫,密密麻麻的,數不清有多少。

寺院裡種了幾株桂花,甜絲絲的花香沁人心脾,這就是南國的味道,即使在寺廟中也可以聞得到。

在回飯店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嫗在路邊賣茉莉花,一朵朵潔白清香的茉莉花被她用針線穿成一個串兒,一串兒只賣1元。買了一串兒掛在頭發上,滴裡嘟嚕的,還挺美。

收拾行李後我們退了房,368元一晚是這家飯店的最低折扣,還包雙早和接機。

中飯我們是在省高快客運站旁邊的一個東北人開的小鋪子裡吃的,一屜兒蒸餃和一碗混沌,花了6元。

從昆明到大理的高快要116元一張,開了4個半小時,沿途風景不錯,藍天白雲,綠樹黃花,層巒疊翠中點綴著灰牆黛瓦的白族村落。

終點是大理新城——下關,剛下車,天空中就飄起了細雨,寒意襲人。迎面過來一位趴活兒的出租車司機,非常熱情地拉我們上了他的車。上車後,他開始詢問我們住在古城的哪家客棧。我們說已經預訂了古城的“風花雪月大酒店”(五星級,每晚440元,含雙早),他卻拼命向我們推薦“蘭陵閣”,說這家飯店是四星級的,建築風格是白族庭院式的,價格也便宜,還拉我們到飯店外看了一下。飯店確實不錯,但因為我們不喜歡他強人所難的架勢,就婉言謝絕了。後來才知道,如果他拉我們去住,該飯店是要給他提成30元的。

大理的風花雪月大酒店坐落在古城東門外,離城內的中心街道不過15分鐘的步程。酒店也是白族風格的建築,三層樓房,中間有四個天井似的花園,占地很廣,設施齊備,據說是幾個旅行社投資和蓋的,但因為服務員都是從當地聘用的,工資又低,所以軟件不是很好,比如,我預約的早上叫醒電話就被遺忘了。

放下行李,我們按著網上查找的飯館地址,閑庭信步到了“楊家花園(玉洱路中段)”。這是座庭院式飯館,石子鋪路,小橋流水,樹影婆娑,讓我們遺忘了旅途的疲憊,胃口大開。點了LG最愛的炸花生米、我喜歡的梅子扣肉、大理名菜烤魚(洱海裡的,好吃),還有乳扇、餌塊等小吃,一共花了86元。

吃完飯,我們拐了幾拐,轉到了古城著名的“洋人街”——護國路,其實就是一條酒吧街,還夾雜著一些賣玉器、銀器和手工紡織品、小玩意兒的店鋪。不管白天黑夜,都是人來人往的。尤其到了晚上,一串串的紅燈籠亮了起來,酒吧裡嘈雜的人聲、器皿餓碰撞聲絡繹不絕,就像到了北京的三裡屯,與大理的風土人情完全不搭界。

從洋人街穿城而過,出了古城中心地帶,街巷裡的燈光越來越暗,行人也很少,只有被雨水打濕的石板路映襯著月光。我們一點也不害怕,呼吸著雨後清新的空氣,搖搖蕩蕩地依偎而行,體會著脫離城市喧囂後難得的浪漫情懷。

第三日

早上9:30,我們乘坐通過飯店預訂的包車(一天120元),先去了距離大理古城14公裡的白族聚集地——“喜洲”。

喜洲是座小鎮,有曾經是當地首富的嚴老爺居住過的典型白族建築——“嚴家大院”。每人花了50元的門票,我們被一位白族裝束的姑娘領進了大門。她先向我們介紹到,由於當地管年輕的姑娘(剛剛出嫁的也包括)都叫“金花”,管小伙子都叫“阿鵬”,所以,入鄉隨俗,也就這樣稱呼我們了。然後,她把我們帶到第一進大院的南廳,讓我們先觀賞一場白族歌舞和“三道茶”的表演。

大廳裡擺放著幾排桌椅,等客人坐滿後,幾位白族金花和阿鵬輪番表演了白族歌舞,展示了不同季節和節日需要穿戴的白族服裝。其間,還為我們敬獻了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裡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衝入滾燙開水制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衝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衝“蒼山雪緑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後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

看完表演,領我們進院的金花向我們介紹了嚴家大院的來歷。這裡的主人原是當地首富,以販茶為生,沱茶的制作方法就是他發明的。我們先後參觀了大院的客廳和白族新房,了解了白族建築的特點是座西向東,“三房一照壁”,院門開在東北角,還有當地的“扎染”是怎麼制作的。最後,還品嘗了大理的“風·花·雪·月” 四種茶。

從喜洲出來後,我們應司機的推薦,去了電視劇《天龍八部》拍攝地之一的天龍洞。天龍洞、天龍寺以及上關花園是一個大景點,位於喜洲北面10公裡處,通票68元。

我們跟隨一份導游金花乘纜車上到蒼山一座山峰的半山腰,那裡是天龍洞後修的洞口,洞口上方盤著一條巨龍。入洞後,溫度明顯降低。裡邊是個溶洞群,離洞口不遠處保留著作為電視劇道具之一的小龍女的石像。溶洞依地勢被開鑿得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四周怪石嶙峋,一洞套一洞,有些小洞深不可測,至今尚未開發。在洞府深處還曾發現有古人類居住過的痕跡,出土過古人用過的器皿。真是不可思議,那樣狹小的空間,陰冷潮濕的環境,人類怎可容身呀!

走走停停,大約30分鐘後,我們從另一個洞口出來了。在洞口外的石階上,可以俯瞰洱海全貌,碧水青天,白雲悠悠,使人不禁感嘆——大理好風光啊。

下到山腳後,我們游覽了天龍寺,它是大理古國歷代國王晚年出家的地方,據說當年面積很大,一直延伸到半山腰,但是,在文革中盡毀。後來,為了拍攝《天龍八部》,才修建了現在的寺廟,面積不大,業已面目全非了。

天龍寺北面就是上關花園。上關是當地的地名,上關花是只有在當地才有的一株奇花。大理素有“風花雪月”的美稱,其實就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名勝。我們去的時候,花園裡各種鮮花爭奇鬥艷,惟獨沒有看到上關花,因為她的花期是在三月份。我們只看到了樹身和傍邊懸掛的照片。

在上關花園中,我們還發現了徐霞客到此一游的紀念石碑,原來此人確實游覽過許多祖國的名山大川,在過去交通那麼不發達的情況下,還能跋山涉水,歷盡艱險,來到彩雲之南游歷,令我唏噓不已。

中午,我們在上關花園外的露天排擋吃了兩碗當地的涼面和一碗豌豆涼粉,酸辣爽口,雖然只花了9元,卻吃得很舒服。

吃完東西,我們馬不停蹄地來到洱海桃源碼頭。一人買了一張130元的船票,上了一艘小型客輪。坐在船艙外面的甲板上,海風很大,吹得我有點冷。大約走了半小時,我們登上了玉璣島。

這是一座只有400多人居住的小海島,島上的居民大多是當地漁民,讓它成為旅游景點的原因有二,一是該島曾是電影《五朵金花》的拍攝地之一,島上的千年古榕樹就被電影取過景,至今還祥和地矗立在小島的碼頭旁;二就是中國的白孔雀——楊麗萍就出生在這個小島上。在她成名後,斥資三百萬在小島靠海的一頭修建了一棟帶私人碼頭的別墅、一座祠堂,並為她的媽媽蓋了一個獨門小院。

上島要先交每人6元的清潔費,交錢後,島上的一位白族大姐充當了我們一船人的向導,跟著她,我們游覽了楊麗萍的別墅、祠堂。據她說,楊麗萍不經常回來,但只要回來,他們就能天天見到她,還和她說話。楊的別墅造型獨特,有二層樓,大概占了小島五分之一的面積,憑海臨風,鋼筋架構,四面都是落地玻璃,大部分地方被鮮艷的落地布藝窗簾遮蓋著,看不到裡面的情況,只有一層的一小部分窗戶沒有掛窗簾,可以窺視到裡面陳放著炕桌一類的仿古家具,簡約典雅,與她本人的風格非常接近。導游大姐說楊的別墅其實是個飯店,但不對外開放,只有她和她的朋友才可以來此度假。

島上其他民居都很普通,都是一個小院,幾間木制平房,院裡種著幾株花草。惟有碼頭附近的一座院落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院門是新修葺的,雙重飛檐,很氣派,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詢問之下,才知道那就是楊媽媽的家,楊本來要為她找個保姆同住,無奈楊媽媽只喜歡獨居,所以只身一人住著一個寬大的院子。由於這個院子也靠海,院牆只蓋到岸邊上,所以,我從院牆邊上拍到了院子裡的情況,院裡種了很多花草,房子是二層小樓,同樣掛滿了窗簾,卻是我看到的最漂亮的白族民居了。

從小島返回岸上後,我們沒有直接回酒店,而是直接去了洋人街吃晚飯。在一個叫“老木屋”的酒吧,我們要了幾個菜和一份意大利肉醬面,味道不錯,花了97元。

大理天黑得比較晚,7點多鐘還亮著,我們一邊吃東西,一邊打量著街上的過客,不知不覺就到了掌燈時分。夜色很美,我們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就到洋人街和步行街交叉處的一家旅行社,買了翌日下午去麗江的大巴車票(58元/人),然後漫步回了酒店。

第四日

9:00,我們准時開拔,乘包車去了感通寺。從感通寺索道坐纜車到了“蒼山大峽谷”。

因為從昨天晚上一直下雨,山中雲霧繚繞,樹木繁茂,空氣清新濕潤,我們的心情也像被洗刷過一樣,拋開了所有對塵世俗物的牽掛。

沿著狹窄的石板路,我們經過清澈見底的“清碧溪”,上到了峽谷瀑布,瀑布的水流比平時要大,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

從山上俯視,可以看到山谷中修建的石制“珍瓏棋局”,一張足有幾十平方米的像棋棋盤和宛如大客車車輪般的棋子。這是根據《天龍八部》而來,可是人家書裡的是圍棋棋局。

在大峽谷半山腰處,人工修建了一條平坦的“玉帶路”,走上7公裡左右,可以到達天龍八部影視城,沿途也有一些其它的景點,但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往那邊走,非常遺憾,建議以後來的同志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在蒼山大峽谷游玩。

從山上下來後,我們還順道去了感通寺,一座不大的寺廟,正趕上做法式,挺有意思的。感通寺再往上行200米,有一座大理唯一的庵堂,為了趕下午的車,我們沒有上去。

司機李師傅拉我們回飯店取了行李,並一直把我們送到買票的旅行社附近,才揮手告別。這個師傅不像最初在下關拉我們上車的那位,他為人淡定,沒有強行讓我們去這去那的,收費也很合理,我留了他的電話。

下午2點,我們坐上了前往麗江的大巴,望著車窗外大理的無限風光,我還真有些不舍。聽說很多名人都在這買了房子和地,這裡確實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如果以後還有機會來的話,我希望能多呆一兩天。

從大理到麗江的公路有二分之一的盤山路,一路上險像環生,遇到了兩起交通事故,我們的車也差點與一輛軍用貨車追尾。

但是,沿途景色不錯,越走覺得離空中的白雲越近,山上點綴著一些村落,有白族風格的,也有其他不知名的。

開了3個半小時,大巴駛進了麗江新城的省高快運輸站。我們之前聯系過的當地鈉西人——李大哥,冒雨打車接我們去了麗江古城——“大研鎮”。以前聽說他自己有一輛車,後來才知道他和他愛人——“小何同志”都是干包車兼導游這行的,所以,要兩人共享一輛車。那天正好小何同志有任務。

李大哥全名李向坤,33歲,1米78,很瘦很瘦,但是力氣出奇得大,為了帶我們找到滿意的客棧,他從頭至尾一直扛著我們那個沉沉的大行李箱,還不停地跟我們說笑,生怕我們覺得不好意思。

他先帶我們去了一家新開的客棧,叫“麗江香舍”,就在“新月閣”旁邊,院落布置的很別致,價格也被李大哥砍得很便宜,只要100元,但是,房間太小,連個放行李箱的地方都沒有。

接著,我們又去了旁邊的“瑞和園”,一家類似四星級飯店的客棧,納西庭院式建築風格,還擺放了很多古董,各方面設施都很好,就是比較貴,最低價也要360元一晚。

之後,我們又看了幾個以前在網上見過的客棧,比如:“一米陽光”、“老磨房”等等。但都因為房間比較陳舊而放棄了。

李大哥扛著行李,帶著我們在古城的街上走了一個來回,我們實在於心不忍了,就在“東巴女客棧”落了腳。這家客棧是兩個納西族大姐開的,在當地很有名,其中一位大姐和李大哥是朋友,所以,破天荒地給了我們一個歷史最低價——200元一晚。客棧在一條小巷裡,很安靜,也是二層木制小樓合抱一個小院,院裡種了一些藤蘿什麼的綠色植物。房間陳設還可以,就是洗手間設備不太好,讓我覺得不滿意,總沒有一種能夠沉靜下來的感覺。

入住後,李大哥帶我們去了一家埋沒在巷子裡的飯館,名字我們沒有看清,但據李大哥說是那種不宰人還比較好吃的飯館。花了73元,我們點了納西烤魚、鐵板豆腐、納西粑粑和米灌腸等當地名菜和小吃,味道還可以,就是米灌腸很一般。

吃完飯,我們大致逛了逛幾條主要街道,因為剛來不認路,也不敢走遠。感覺麗江真的很商業化,雖然古城中的建築幾乎都是納西風格的亭台樓閣,配著穿城而過的水道和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讓我們這些北國之人著實感受到了“小橋、流水、人家” 的南國風情,但是,街道兩旁全部被掛著一串串紅燈籠的商鋪、客棧和飯館所充斥,滿街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讓人仿佛置身於北京的王府井,以前在電視裡看到的那種悠閑自得和詩情畫意,在古城裡已經蕩然無存了。

我們有些失落地回到客棧,看了會兒電視就睡覺了。

第五日

睡到自然醒,已經9:00了,給李大哥發了個短信,過了一會,他就來了客棧。跟他一起在新城的一個早點鋪子吃了早點,聽他說今天天氣不好,去不了玉龍雪山,即使上去了,也什麼都看不到,反而白白花錢,所以,臨時決定改去大研古鎮以北15分鐘路程的“束河古鎮”。

早在來麗江之前,就聽朋友們說過,束河就好比是以前的沒有被開發殆盡的麗江,張藝謀的《千裡走單騎》就是在那裡拍攝的,去麗江的話就一定要在束河住幾天。

束河鎮的格局與麗江古城相似,除了一些客棧和餐廳是新建的外,大部分建築還是舊時民居,鎮邊上也還保留著大片的菜田和樹木,顯得更加自然和淳樸。青石板路面被踩踏得很光滑,清澈的泉水圍著村子潺潺流過,水裡綠油油的青荇隨著水流有節奏的搖曳著,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一進村口,我們就看到了一家叫“無名”的客棧,客棧建在水邊,兩進院落,院落中擺放了一張古樸的船型長木桌和幾把椅子,周圍是色彩絢麗的草花,整個客棧顯得那麼恬然寧靜,讓我們一下子就愛上了這裡。可是,客棧主人就是不給我們打折,每晚要價360元。

李大哥沒讓我們住他家,又帶我們轉了幾家其他的客棧,一邊走,我就一邊拍照,感覺處處都可以入畫。

拐進了一條巷子後,我們進了一家叫“雲享雲想”的客棧,這個客棧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客棧是半年前新蓋的,二層納西風格的木樓呈“╔╗”型,有八九間客房,院子中間用一道木柵欄擱開,形成了兩個院落,開了兩個院門,其實也是由兩個老板在經營著。右手的院子裡倚著木柵欄種了幾株向日葵和一些草菊;左手的院子主人是北京豐台人,院裡挖了水道,種了很多睡蓮。兩個院子中都擺放了木制桌椅和遮陽傘,讓人覺得很愜意。

由於離家幾天,突然聽到北京鄉音,我們便馬上決定在左手這家住下,回到麗江收拾行李退了房,和李大哥一起把行李運到了束河。老板也很給面兒,只收我們一晚140元的房費,正常價格要200元,旺季還要翻番。

中午,李大哥和他愛人小何請我們在束河和麗江中間的一個看似簡陋的鋪子裡吃了頓香噴噴的“燉土雞”,是我們來雲南後吃到的比較好吃的東西。

下午,李大哥拉我們去了拉什海,由於下雨,不能劃船,只能選擇騎馬穿越“茶馬古道”這個項目。沒想到在麗江騎馬會那麼貴,每人明碼標價要450元(從拉什海到束河),幸好李大哥認識那裡的馬夫首領,砍了半天,才拿到一人280元的歷史最低價。

我是一直都很向往能親身感受一下“茶馬古道”,沒想到卻經歷了有生以來最為艱險的三個半小時。

由於從未騎過馬,我再三向馬夫和李大哥確認是否安全,他們回答很一致,只要你坐穩了,雙腿加緊,扶好馬鞍,絕對沒問題。而且,那些馬都是滇馬,從小就受過嚴酷的訓練,即使兩邊各馱上百斤的貨物,照樣可以再馱著一個人在山裡行走。

戰戰兢兢地上了馬,感覺還不錯,可能女人都有些騎馬的天賦,我很快就適應了馬上的顛簸。

雨越下越大,馬夫趕緊為我們套上了雨衣,盡管如此,頭發還是被雨水打濕,一縷一縷的貼在臉上。

平坦的山路沒有持續多久,我們就被帶進了叢林疊嶂的深山老林。為了在天黑之前趕到目的地束河,馬夫沒有同我們商量,就選擇了一條捷徑——山林間的泥濘小路。當然,用他們的話說,這才是真正的茶馬古道。也許在當時的惡劣條件下,這樣的山路算是最好走的了,但是在今天,對於我這樣的城市人,簡直如同天險。

LG的馬還沒走幾步就開始尥蹶子,還好他有多次騎馬的經驗,加以馬夫的呵斥,那匹馬很快就被馴服了。而我的坐騎,雖然很乖,但是,只要一停下來,就開始歪頭去吃路兩旁的雜草。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騎在馬上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翻越兩座山峰,剛上第一座的時候,我還沒有多少畏懼,只是要配合上坡把身體前傾,山裡到處霧氣蒙蒙,雨水打在臉上濕漉漉的,視線比較模糊,容易被兩邊的樹枝剮到,不過還能應付。等到了下坡的時候,我就完全陷入了恐懼之中。

由於當地下了幾天的雨,山裡的路又坑窪不平,已經積了很深的黃泥漿子,馬匹走在這樣的路上跟人一樣,也是深一腳淺一腳的。再遇到下山路,更容易打滑和撾脖兒。我騎在馬上,身體要拼命後仰,兩腿要繃直與身體成直線以防止倒栽下去,還要緊緊握住馬鞍,根據馬匹的晃動保持身體平衡,頭還要甩來甩去以躲避樹枝的剮蹭,幾次險些掉下來。中途我要求下馬步行,被馬夫嚴厲的拒絕了。遇到驚險之處,還不許我呼叫,以防止馬匹受驚。我就一直咬著牙堅持著,遇到陡坡,干脆閉上眼硬著頭皮往下走,心裡不停地祈禱,千萬別讓我摔下去呀。單不說摔不摔傷,就是滾下去滾一身黃泥漿子也夠痛苦的。天啊,即使現在回想起來,那種驚心動魄仍然讓我心有余悸。

終於翻越了兩座山峰,回到了通向束河古鎮的平地上,我揪在一起的心這才稍稍放松,剛才由於過度緊張而忘卻的疼痛感也漸漸從屁股與馬鞍的接合處傳來。不知不覺已經走了3個多小時的山路,可是回想一下,幾乎沒看到什麼山中美景,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馬腿上。

到束河邊上下馬時,屁股疼的已經自己站不起來了,被LG和馬夫連抱帶拖地弄下了馬。兩條腿落地後,我終於體會到了腳踏實地的安全感。褲子從大腿根往下已經全部濕透了,鞋和褲腳上全是馬蹄踩水時濺上去的黃泥漿,頭發沾在臉上,還往下滴著水,那副樣子是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我們一拐一拐地走回客棧,心裡卻莫名其妙地有種受刺激後的興奮感,覺得不枉此行。特別是我,頭一次騎馬,就經受了這樣的考驗,還沒有被摔下來,在LG的誇獎下竟有點飄飄然了。

脫下的髒衣服交給了客棧的小妹,一位從瀘沽湖走出來的漢族姑娘。洗一鍋要5元。衣服到是拿洗衣機洗得很干淨,就是因為下雨,到我們離開的那天上午,兩天半的時間,衣服還是潮呼呼的。

晚上,小妹給我們煮了一鍋酸辣米線,很香,熱乎乎的吃了一大碗,全身的寒氣都被驅散了。

那一晚,我們睡得很實,也沒有做什麼噩夢,我的屁股比LG的爭氣,洗完澡後就不怎麼疼了。而LG卻一直疼了三天,在知道我一點都不疼了的情況下,他還矯情地說,越是會騎馬的人在騎馬後越容易屁股疼,呵呵,不知是不是真的。

第六日

一睜眼已經9:30了。跟李大哥彙合後被告知上午要去玉龍雪山,因為這個季節老下雨,雪山上比較冷,要多穿一點。在途中,他給我借了件羽絨服和一個氧氣瓶(LG不怕冷,沒要)。

誰知天公不作美,都走到收票處了,又開始下雨,天空烏雲密布,根本就看不到山頂。遺憾之余,我也有點慶幸,因為一直在擔心上去後會有高原反應。

這時,李大哥接了個電話,說要回麗江接人(那可是他的正經工作),因此,我們決定今天就在麗江轉轉,晚上去看麗江“麗水金沙”歌舞團的表演。

在麗江,有兩個“歌舞秀”很有名。一個是張藝謀在玉龍雪山腳下導演排練的《麗江印像》,票價270元,每天都演出兩場,風雨無阻;另一個表演就是《麗水金沙》,在劇場裡演出,票價從120元到200多不等。李大哥說,來了麗江應該看看這個表演,反應不錯,有的客人看了後還想再看,而《麗江印像》也很另人震撼,只是價格太高,沒有必要。

花了240元,讓李大哥幫我們買了兩張晚上7:30的票,他就去辦他的事了。我們因為來過,所以也不用帶領,就在城裡轉了起來。可惡的是,我們剛回了古城,天空就放晴了。

先轉到古城的進口處,那裡有兩個古城標志性的“大水車”,水車後面山上,就是一座很有名的客棧——“嵌雪樓”,建在半山上,據說院落很大,種了很多奇花異草,房價也偏高。

沿著水車下的水道順水行走,不遠就到了“四方街”——以前城裡主要商鋪的聚集地。現在,城裡到處都是商鋪,也就不覺得這裡有多熱鬧和繁華了。但是,四方街上的建築還有一部分是舊時摸樣,可以拍照留念。

中午,我們在“納西第一人家”吃了飯,味道還行,花了63元。

剛開吃的時候,還是陽光普照,還沒等吃完,就又下起了大雨。我們坐在長廊的房檐下,一邊賞雨景,一邊消磨時光,體味到了做豬的幸福。

2點多鐘,雨淅淅瀝瀝地不怎麼下了,我們趕緊結了帳,直奔“木府”而去。

木府是古納西王國的土司居住的地方,因為土司姓木,因而得名木府。門票35元。進去後,有導游帶領參觀。

我們先參觀了土司讀書學習和辦公的地方。納西王國由於地處西藏和大理國之間,經常受到領土被侵占的威脅。因此,歷代納西土司都非常重視和維護與漢族朝廷的關系,並都被朝廷封有官職,最高的一代土司被封為三品文官。為了維系與漢家王朝的關系,納西土司都非常推崇漢文化,所有木府中可見到的文字都是漢文。

接著,我們還參觀了土司和家人居住的跨院。據說土司由於每晚都要讀書到深夜,惟恐影響夫人的休息,都和夫人分房居住。而土司的小姐們由於有愛上平民或奴隸的傳統(納西民族講究戀愛自由,婚姻卻不能自主),為了防止她們逃跑或徇情,小姐閨房是沒有門的,以便接受女奴的監視。

連接木府前院和後花園的是一座空中廊橋,聽說是木府的土司怕占地太大,影響百姓的交通,所以,沒有在地面設通道。百姓可以在廊橋下穿行。

木府的後花園裡栽有很多古樹,其中有一棵開滿了紫色花朵的叫紫薇。在與前院主要殿宇對稱的中軸線上,還建有戲台、專為品茶和聽歌的亭台樓閣,所有建築全部是雕梁畫棟,仿佛一座小皇宮。

建築物一直延伸到後面的半山腰。在半山腰處有一座道觀,據說木府最有名氣的一位土司就在36歲時到這裡出家修行,當了20年的道士,然後50幾歲的時候得道,並駕虎升天了。在他升天之前,跟大家宣布他要走了,300年後,只有天崩地裂、河水倒流,他才會重返人間,屆時,木府將被重建。300多年後的1996年,麗江真的發生了七點多級的大地震,山體塌方,瀾滄江斷流十幾分鐘,木府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後來,國家撥款重建了木府,大家也都相信了土司的預言。

從木府出來後我們找到了李大哥,他帶我們去了一家吃“黑山羊肉”的鋪子。黑山羊是到麗江一定要吃的,肉質鮮美嫩滑,放在火鍋裡煮,然後沾著調料吃,味道好極了。那家鋪子是當地人經常去的,價格很公道,一斤肉加上兩盤蔬菜和三份調料,一共50元。這頓飯如果是在飯店裡吃,肯定要上百的。

吃完黑山羊,我們打車去了劇院所在地“紅太陽廣場”。

演出還沒開始,劇院裡就已經座無虛席,幾乎全是旅游團的客人。有些農村老太太,從一坐下來就開始唧唧喳喳地聊天,還有脫鞋把腳放在前排椅背兒上的。這些情景讓我覺得很悲哀,雖然花錢就是客,但麗江的商業化同時毀滅了這裡很多珍貴的東西。

19:30,大幕拉開,先是麗江古樂表演,我們也聽不太懂。然後全部是舞蹈,展現了麗江是個多民族會聚的地方,舞蹈中先後出現了傣族、白族、藏族、納西族等六、七個民族,而每個民族又根據居住地可以細分,同一個民族的服裝也有不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和民風,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本來不想看這個表演的LG,在看完演出後意猶未盡,還想再看一場。

第七日

早上,我們被屋頂玻璃窗外射來的耀眼陽光晃醒,今天是個好天氣,陽光明媚!看來我們期盼已久的玉龍雪山之行可以達成了。

發了個短信給李大哥,沒想到他回信說他的車壞了,可能要到下午才能修好,讓我們下午一兩點再聯系他。

我們也不著急,在床上又曬了會兒太陽,然後慢悠悠地起了床,梳洗完畢後,出了客棧。我們住的客棧是在古鎮的東頭,離九鼎龍潭很近,而古鎮的中心地帶則要向西走上一段,之前,我們也沒好好轉過,趁上午有時間,我們就在束河古鎮的青石板路上溜達起來。

走了一會兒,看到一個門臉比較大的客棧,叫“束河陽光”,是個湖北人開的。客棧也可以吃飯,菜價比較公道,但不知道味道如何。老板很熱情,邀請我們去裡院看看,說她家的房間很好。

LG坐下來抽煙,我一個人進了裡院,院子不大,兩邊都是客房,到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最裡頭還有一個院門,進去之後發現是個小跨院,種了很多花,放了一把搖椅。還有一個套間,全是落地門窗,左間是個小客廳,有沙發和電視,右間是睡房和洗手間,布置得很時尚,如果是夫婦兩人住,應該非常舒服和浪漫。問了一下老板,後面的這個跨院現在要每晚250元,但需要提前預訂,如果到了節假日或旺季,房價要翻倍。

束河也有老四方街和新四方街,聚集了一些商鋪,與麗江的商鋪大同小異。酒吧和餐館幾乎都建在一條街上,這也是夜晚來臨後古鎮上最熱鬧和喧囂的地方。客棧不多,零星地分散在鎮上,都各有特色,但我們居住的那邊因為遠離酒吧街,所以最為安靜。

中午在一家上海人開的餐吧吃飯,點了一份雞蛋炒飯、一份意大利肉醬面和一份醋溜白菜,做得都有點像西餐的味道,很好吃,就是價格不便宜,花了48元。

從我坐的地方向東看,有一位姑娘正在餐吧附近賣“納西米糕”,她身前停著一輛推車,車上用鐵皮罩著一個爐子,鐵皮上有兩個通風口,只見她用兩個小竹桶裝上一些碎米和紅糖,然後倒扣在兩個通風口處,一會兒工夫,就可以把兩個成型的米糕從小竹桶裡磕出來,盛在一個長方形的小紙盒裡,3元一份。雖然工藝十分簡單,但米糕的香氣誘人,做法又很獨到,我還是忍不住買了一份。用小竹簽一點一點叉著吃,既可口又有趣。

等回到客棧已是下午1:30了。李大哥發來短信,說他表弟會來束河來接我們去雪山。

在村口找到了他表弟——小李同志,長得比他哥還好看些。小李也有車,並提前為我借了羽絨大衣和氧氣瓶。一路上我都比較沉默,一是擔心上山後的高原反應,二是對突然轉陰的天氣有些郁悶。

來到雪山車輛進口處後,我們被要求出示麗江古城維護費的收據,如果沒有,就要先交維護費,再買雪山的門票。由於我們在麗江時沒有交維護費,所以只得先交了每人80元的維護費,又花160元買了兩張門票。開到停車場後,小李同志說他將在停車場等我們,讓我們先去買索道票,然後乘纜車上雪山。

我們被建議乘坐大索道上山,往返車票要170元一張。另外還有兩條小索道,分別通到半山腰處的雲杉坪和犛牛坪。但李大哥和小李同志都說那兩個地方沒意思,就是大草甸子,所以建議我們直接上山頂就行了。下山後可以去白水河看看,索道票裡包括去那的錢。

我們買完票後進了候車大廳,因為到大索道還要坐大巴走一點山路。候車大廳裡全是人,我們的車號是W,之前還要7、8趟車才輪到我們,還好中間一趟有幾個空坐,我們被提前檢了票。

大巴走了5分鐘的盤山路,我們下車時,天空中開始下起了小雨,山頂更是被雲霧重鎖。我們心裡開始打鼓,要是上去了什麼都看不見可就白搭了。但是沒辦法,已經都到這了,怎麼也得上去看看吧。

大索道全長2公裡左右,垂直高度1000多米,我們坐了大約10分鐘,就從海拔3000多米的山麓登上了海拔4500米的山頂。其實,山上最高的地方有海拔5000多米,但是,索道站外的棧橋只修到4700多米的地方。

我們從索道站出來的時候,雨下得更大了,溫度很低,每個人嘴裡都吐著白色的呵氣。往下看不到任何地面上的景色,只能看到山峰間的滾滾雲海和雲海縫隙處偶爾顯現的一縷藍天。以前在泰山頂上也看到過雲海,當時只覺得如置身人間仙境,卻遠沒有此刻的震撼人心,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除了仰頭可見的積有皚皚白雪的山頂,四周都裹在雲層之中,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一片蒼茫。

我們互相攙扶著小心翼翼地沿著棧橋向上行走,每邁一步,都覺得胸中多了一分壓抑。LG打著傘,在4508米的標志碑前留了影,這也許是我們人生中都不可超越的高度了(除了坐飛機)。他一點高原反應都沒有,只穿了一件茄克,也不覺得冷。我是在登到4700米的時候有些氣喘,呼了幾口氧氣後恢復了正常。

我們沒有在山頂上長時間停留,20分鐘後就乘纜車返回了。

在返回的纜車上,我們看到在陡峭的山體上修建了一條可攀登的山路,遇到峭壁時用鐵架銜接,所以原則上游客是可以從山下沿著這條小路徒步登上山頂的。當我們開玩笑說下次要早點來,看看從山腳爬上山來需要多長時間時,旁邊坐著的一個男青年鄭重地告訴我們,這條路是96年為了修建大索道而事先開鑿的。當時一個熟悉山路的當地人馱一袋水泥上山要花15天時間,下山後還要休息3、4天才能再馱水泥上山。因為山路不像大索道那樣直上直下,為了避開陡峭的地方,要走很多彎路,所以,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到大索道完工整整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而且,即使上山後,最多也只能停留3個小時,否則任何人都會有反應。因此,在山上索道站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天5班倒的。我們當時就不說話了,覺得自己真是無知。那位男青年還告訴我們,他是登山協會的,每年要來三四次,登玉龍雪山最好的季節是三月份。

回到山腳已經下午5點了,我們也沒再去白水河,直接回了束河客棧。

客棧的董阿姨看我們兩人只身在外,怕我們想家,特意給我們包了一頓餃子。坐在一樓大廳的小圓桌前,我們兩人一口氣開了三盤。一邊嚼著,我一邊問董阿姨,這韭菜餡兒裡是什麼肉啊?董阿姨說是豬肉啊,怎麼了?我說是豬肉嗎,怎麼那麼有嚼頭兒,還挺香的。董阿姨說,這邊的豬都是家裡喂養的,不靠飼料催生(呵呵,讓我想起了同事小黃提到的為備戰奧運而秘密建立的養豬基地)。也許這才是豬肉真正的味道,是童年時提到豬肉就會另人流口水的味道,而我們這些生活在首都的人(每天只莫名的興奮著),早已把這種味道遺忘了。

第八天

早上給李大哥發了短信,告訴他我們今天就呆在束河了,讓他下午四點來接我們去機場。

起來後先收拾行李,兩天前洗的衣服還是潮呼呼的,只能全部收到箱子裡,回家重洗。

到樓下跟董阿姨結了帳,包括三天的房費、洗了兩鍋衣服和吃了兩頓晚飯,一共付了470元。我個人認為住客棧挺劃算,雖然硬件比不上星級飯店,但是住起來別有風味,是很好的體驗。

中午飯我們是在“布農小院”吃的。這家客棧離我們的“雲享雲想”很近,拐個彎就到了,吃飯的地方臨街,木窗全部被支了起來,可以看到窗戶下水道中的青荇,也可以看到街道那邊的“三眼井”和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地。

飯廳的牆上掛了很多照片,都是以前來這裡取景的電視劇劇照,不過,現在這家客棧已經有些老朽了,住的人也不多。

完飯我們又到九鼎龍潭轉悠了轉悠,潭水清澈見底,水面倒映著岸邊的樹木花草,走在岸邊,就像漫步在一幅油畫之中。嘩啦啦的流水聲伴著孩子們的嬉笑,譜出了一曲美妙而質樸的天籟之音。使我們仿佛回到了童年,天真爛漫,無憂無慮。

沿潭水向山坡上走,可以看到一處泉眼,泉眼後面有一座小祠,供著幾尊菩薩。那裡非常清幽,幾乎沒有游人打擾,是看書品茶的好地方。可惜,我們發現的有點晚了,只能稍做停留。

回到客棧睡了個午覺,下午3:00多,我們告別了客棧,告別了束河,在蒙蒙細雨中離開了這個讓我們戀戀不舍的地方。

李大哥的車終於還是沒有修好,他托了另外一位司機送我們去麗江機場。從束河到機場要走40多分鐘的山路。是啊,在這片群山起伏的高原地帶,要找到一塊可以修建跑道的地方談何容易。

車在山路上行駛著,我們的視線貪婪地捕捉著路旁一座座向車窗後飛速退去的山村,那些在離別時顯得更加美麗和寧靜的山村。

麗江機場不大,設施卻很齊備。由於航班不多,我們很快就辦完了登記手續。可是,當我們進到候機大廳時,卻被機場人員告知,我們要乘坐的17:50去昆明的東航航班由於麗江的天氣原因,推遲了從廣州飛抵昆明的時間,現在還沒有達到昆明,等再從昆明飛過來,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反正要想趕上我們20:40從昆明回北京的航班是不可能了。只有改乘19:00起飛的南航航班,才有可能在19:40抵達昆明,趕上20:40回北京的飛機,但關鍵是該航班要正點從昆明起飛。

由於我們買的昆明回北京的航班是往返機票,不能改簽和退票,所以,只有寄希望於南航航班可以按時從昆明起飛,順利達到麗江。

等到17:50,我們終於得到了南航飛機從昆明起飛的確認,機場的一位女同志非常認真負責的帶領我和另一位北京來的姑娘(情況同我們一樣)出了安檢,先新買了南航的機票,又撤消了東航的登機登記,取回了托運的行李,等回到候機大廳後,又幫我們開具了回北京辦理退票手續的證明,使我們順利地解決了看起來非常復雜的問題。走過了那麼多城市,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有素質的機場地勤人員,麗江機場因她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像。

南航飛機在19:00准時從麗江起飛,19:40達到昆明機場。由於沒有托運行李,我們很快就跑到辦理登機的櫃台,沒怎麼排隊,就辦完了登機手續,一直提到嗓子眼兒的心才放了下來。

晚上23:50,飛機順利地抵達了北京機場。地面溫度23,比束河的白天還要高。

出租車飛馳在寬闊的機場路上,路燈是那樣明亮,打開車窗,讓夜風盡情吹在臉頰上,我們在彩雲之南小憩了八天後,終於回到了北京——我們最愛的家。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