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早起,由於昨天晚上太匆忙,都沒時間看看周圍的環境,聽說靠山路逐漸成了西方背包客的集散地。這一站我們住的應該屬於客棧類型,也是住的最為簡陋的。客棧一樓是餐廳,二樓是客房,通過外牆的樓梯上去,整個樓道全部用木頭鋪成,好像我們這兒80年代的房屋,公共衛生間及客廳,客房裡也只能容下一張大床,沒有衣櫃,床邊擺放著床頭櫃,我和曉荷住的帶空調的房間,聽毛毛說她們住的房間因為隔音效果不好,一個晚上也沒有睡好。客棧的庭院設計相當有品位,花花草草擺放的錯落有致,回廊水景給這個簡陋的客棧增添了些許溫馨。早餐就設在這個別致的庭院裡,大概早上8點多,客棧的服務員就把免費的飲料盛放在一旁,還會給我們來一份烤面包(也是免費的),加上特制的草莓醬,那個味道至今還在念道。
今天的安排是去大皇宮,我們乘taxi去的大皇宮,其實離我們住的地方並不是很遠,但苦於這幾天都有人為我們安排,完全忘記是自由行,所以辨別方向的能力大大下降了還是打的去比較放心。
坐在大皇宮外的一個街心花園等著阿六(阿冕給聯系的,他一個會說中文的朋友)。其間,看到曼谷的警察穿戴整齊,而且據我們仔細觀察,竟然穿的是緊身服,腳上穿的馬靴。我的天,這35、6度的天,穿這麼厚實,實在想不通泰國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小松鼠從樹上下來覓食,毫無防備的接過一路人給的芒果皮,津津有味的返回樹上吃起來,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一刻充分的體現出來。
我們的“導游”終於出現了,不過不是阿六,是阿福(阿六的哥哥,關系搞復雜了,哈哈),幫我們買了門票,由於我們的服裝不合格,換好規定的服裝,交代了一下,我們四個就順著人群進去了。舉世聞名的大皇宮(Grang Palace)緊鄰著湄南河,是曼谷市中心內一處大規模的古建築群(計28座),總面積二十一萬八千四百平方米。她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經歷代君王不斷擴建,終於建成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築群。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在,大皇宮除了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
大皇宮彙集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粹,其風格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築藝術特點,深受各國游人的贊賞,被稱為 “泰國藝術大全”。大皇宮內有四座宏偉建築,分別是節基宮(Hakri Maha Prasad)、律實宮(Dusit Maha Prasad)、阿瑪林宮(Amarin Winitchai Hall)和玉佛寺(Wat Phra Kaeo)。
走進大皇宮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態各異的古樹,草坪周圍栽有一些菩提樹和其它熱帶樹木。大皇宮的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霄,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燦爛輝煌。
走進第二道門,一座雄偉而瑰麗的三層建築物展現在眼前,這是大皇宮裡規模最大的主殿——節基宮。它是拉瑪五世王在1876年開始建造的。“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瑪王朝的正稱。節基宮的特點就是它的基本結構屬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藝術,而上邊三個方形尖頂的殿頂,卻是泰國式屋頂。節基宮的西面是律實宮。這是大皇宮內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國傳統建築。律實宮裡有拉瑪一世王時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為拉瑪王朝第一流的藝術品。現在,律實宮主要作為國王、王後、太後等皇室人物舉行喪禮的地方。
節基宮的東面是阿瑪林宮,它由三個主要建築物組成,即:阿瑪靈達謁見廳,宮廷的昭見儀式通常在這裡舉行;拍沙廳,君王的加冕禮在這裡舉行,裡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瑪地彼曼殿,該建築物曾是拉瑪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後成為君主們加冕後的官方住宅。
大皇宮裡另有一座西式建築,稱為“武隆碧曼宮”(Boromphiman Hall),是拉瑪五世王在1909年給太子建造的。現在這裡作為國家元首級國賓和皇室貴族的迎賓館。因為屬於內廷地方,一般不開放參觀。
大皇宮四周有高大的白色宮牆,間有堡壘、宮門和宮殿。宮前有個橢圓形廣場是王家田廣場,曾被作為御用廣場,現今每逢春耕節和泰國新年,國王都在這裡主持慶祝儀式。廣場的周圍是主要大學、政府辦公室、泰國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劇院、國家藝術館和曼谷守護神寺等。
出了大皇宮,我們一行乘坐當地的渡船到了對岸的黎明寺(鄭王廟),黎明寺也稱”鄭王寺”, 王室命名為阿侖·拉傑瓦拉蘭寺, ”阿侖”暹羅語的意思是”黎明”.黎明寺位於泰國湄南河西岸的雙子都市吞武裡城, 建於大城王朝.是泰國著名的寺廟, 也是泰國王家寺廟之一.
1768 年, 泰王鄭信率兵打敗侵占泰國的緬甸軍隊, 復興泰國, 定都吞武裡, 建造了這座寺廟.據說當時鄭王從大城到達吞武裡的時候, 正值黎明, 故將此寺命名為阿侖·拉傑瓦拉蘭寺.1780 年, 此寺曾經供奉過從老撾萬像運來的玉佛, 後來這尊玉佛供奉在首都曼谷的玉佛寺內.1809~1824 年間, 曼谷王朝的拉瑪二世重建寺廟, 增修中央大塔和四周的四角小塔群, 還曾重新賜名, 但寺名仍含黎明之意.1824~1851 年間, 拉瑪三世繼續建寺工程, 塔始修完.拉瑪四世時又將此塔增高, 規模也有所擴大.現存塔高75米, 高聳入雲, 周圍由小塔簇擁, 雄偉壯觀.塔建造在一連串的平台上面, 台基雕刻著動物和眾神像, 刻工精美.塔身鑲滿了從中國進口的彩色磁磚和玻璃珠, 塔尖用金箔包裹, 整座塔群顯得金碧輝煌.
中央大塔內有階梯通到塔頂的陽台, 在這裡可以俯瞰河對岸的曼谷城、泰王宮、玉佛寺、涅槃寺及湄南河上的風光.拉瑪二世的遺體安放在塔的底部.周圍的4座陪塔, 每座都有一尊雕刻的菩薩像和佛陀本生故事的描繪畫.塔用磚塊壘砌而成, 外面塗著一層厚厚的灰泥, 灰泥表面也貼著從中國運來的彩色瓷片及玻璃碎片
在這裡要說說湄南河,的確比不上我們的長江,河上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而且河水污濁,完全沒有傳說中那麼美,也打消我們夜游湄南河的行程。
曼谷確實是個佛教聖地,沒想到四面佛正在siom區(相當於我們這兒的江漢路)。拜過之後吃午飯,在BIG C的美食城進的餐,當時收銀員找錯錢,我們5個人只花了25B,真是超值啊!在BIG C一樓閑逛買了曼谷包,接著去了當地的夜市,可能去的比較早,好多店鋪都沒有開門。坐下休息時,商量晚上看人妖表演,但是看過以後,建議大家還是去芭迪雅看,我們觀看這場好像都是中國人,舞台很陳舊,演員的服裝也不算華麗,不太值。出了人妖表演的地方右側不遠就是中國大使館,可惜咱們的照相設備都沒電,也沒留個影,簡單的吃過晚飯後就回客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