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之旅

作者: 我想要的名字都已名花有主

導讀肯尼亞之旅從肯尼亞回來已經一個月了,一直想寫點什麼,但又覺得無從動筆。有人說我熱衷於非洲風光,的確如此。那種風光同發達的城市風景相比,風格太不一樣了。原始、粗獷、狂野的風貌,自然界中動物與動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那種和諧,讓你覺得你就是一個局外者,這個世界是它們的。這些你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洲、亞洲的城市中是永遠看不到的。前天看到了女 ...

肯尼亞之旅從肯尼亞回來已經一個月了,一直想寫點什麼,但又覺得無從動筆。有人說我熱衷於非洲風光,的確如此。那種風光同發達的城市風景相比,風格太不一樣了。原始、粗獷、狂野的風貌,自然界中動物與動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那種和諧,讓你覺得你就是一個局外者,這個世界是它們的。這些你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洲、亞洲的城市中是永遠看不到的。前天看到了女兒在肯尼亞時寫的日記,描述了我們在外的一些經歷,為了紀念她在外那麼辛苦,還要抽時間完成作業,特展示出來,也算其物有所用吧。8月11日: 到達肯尼亞

伴著一聲尖銳的鬧鈴聲,我的肯尼亞之旅馬上就要開始了。早上六點多的飛機,所以我們在四點鐘時就起來了。雖然在睜開充滿血絲雙眼的一剎那,我感覺十分勞累,但是一想到這次令人期待的肯尼亞之旅,還是馬上就起床了。

因為要在迪拜轉機,在經過一系列繁瑣的安檢後,我們終於登上了前往阿聯酋的飛機。在今天以前的前十天,我一直在軍營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非常辛苦,一上飛機我就倒頭大睡,八小時眨眼就過去了。

像穿越時空一樣,我們於當地時間11點多到達了迪拜機場,但被告知下一班飛機延誤了兩小時,要下午五點才能搭乘上前往肯尼亞的飛機(感覺開場就不利)。我們只好在迪拜機場的躺椅上休息(這一點也體現人家很人性化的),在機場裡我感到很奇怪:因為那裡的男女們在40度高溫下還穿著長袍,婦女披著蓋住臉的紗巾,實在令我覺得可怕和古怪。

中午12點和下午4點,機場的廣播裡響起了禱告詞,原來那些穿著長袍的人都是伊斯蘭教徒。當聽到廣播裡那莊嚴而又神聖的禱告詞時,男男女女都分別前往男女禱告室。聽爸爸說他們會在那裡跪下,嘴裡念念有詞。從這能看出這些伊斯蘭教徒對教會的那種忠誠不遇,這種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經過漫長的五小時等待後,我們終於又坐上了飛往肯尼亞的飛機,迪拜機場的安檢很嚴格,連鞋子都要脫下來。肯尼亞時間晚9點,北京時間凌晨3點多我們到達肯尼亞的內羅畢機場。今天賺了5個小時,經過今晚的休息,我會以旺盛的精神迎接明天的到來。

8月12日:野生動物的世界

非洲是個有著豐富物種的大陸,那裡是公認的野生動物的世界,而肯尼亞更是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園。據說這裡的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都是自然保護區,那裡的總統寧願不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也不願意到處興建工廠而破壞國家的自然環境。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汽車駕駛,我們於中午到達了肯尼亞的“NAKURU LAKE”自然保護區。那裡有藍藍的天空,碧綠的草地,清清的湖水。但在這個保護區內,火烈鳥是最是富有吸引力的,它引來了眾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游玩。

下午,我們來到了湖前,那裡有著約二百萬只火烈鳥。它們有著粉紅色的身子,長長、黑黑的細腿,撲扇著翅膀在水中長嘯。大部分鳥都靠在湖水的淺水區,從遠處看它們就像一條粉紅色的絲綢鑲嵌在水面。它們有的扇著翅膀,一一飛向遠方,有的在湖面上覓食,而另一些則在低空中盤旋,那零亂而壯觀的景像真令人贊嘆!

觀賞完火烈鳥,我們離開了湖面,進入了叢林,不久我們便看到了難得一見卻又令人心驚膽寒的一幕:一只獵豹在遠處的草叢中靜臥不動,潛伏著,原來它盯上了旁邊的那群羚羊,其中有幾只小羚羊。我們也在靜靜地等待著。突然,獵豹縱身一躍,向一只幼小的羚羊衝去,羊媽媽帶著小羊趕緊跑,但小羚羊終究跑不過豹子,被它一口咬住了,我們從遠處能看到小羊的腿還在抖動,它還在掙扎。羊媽媽逃掉了,但它馬上又回來了,很無可奈何。讓我們心中很不是滋味。

傍晚,我們又經過了湖邊,又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一個獅子家族,有五、六只獅子臥在湖邊的草叢裡,不遠處就是成群的火烈鳥。這些獅子們也不去搭理那些鳥們,只是靜靜地扒在草叢裡,好一派世界祥和的景像。

今天是一個很幸運的日子。因為我們看到了非洲五大動物(大像、獅子、獵豹、野牛、長頸鹿)中的四種,除大像以外。真是大開眼界,今天真是一個幸運天!

8月13日:新奇的一天

清晨,我們又來到了火烈鳥湖前,它們大多都站立在湖的淺水處,羽毛與朝陽的彩霞映襯在一起,閃閃發光,就像一天金色的綢帶掛在天邊,讓人的眼睛發亮,可真是一個美麗的景像啊!

上午,我們離開了NAKURU LAKE,肯尼亞的路況很糟糕,一路上,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經過了一路的顛簸,我們又來到了NAIVASHA LAKE。湖裡面生長著許多河馬,我們看到那些棕灰色的河馬就像一只只體形龐大的胖豬,甚至還發出像豬那“哼哼”的叫聲。它們吐著水泡,一會兒上來只露出兩個鼻孔吸氣,一會兒又冒著氣泡潛入了河中;幸運的時候,它們還打開了嘴巴,讓我們看見了它們那令人恐懼的大牙。在河中的某個地方,我們看到一只河馬露出後背,幾只小鳥站在它的背上,可能河馬知道有小鳥在它的背上,所以沒有沉下去,而是帶著小鳥在河面中遨游,它們相處得真好!突然,我們看到了一只大河馬在河岸上吃草,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我們趕緊拍照留念。只是我不明白的是,明明是“豬”,為什麼要稱“馬”呢?

下午,我們來到了內羅畢的國內機場,內羅畢有很多國內的航空公司,以小型飛機居多,飛短途距離。我們就坐上了這樣一架小型飛機,飛往馬賽馬拉,總共只能坐十七人(回程的更小,只能坐十二人)。這些飛機將乘客送往各個保護區的LODGE,所以不是一站式,我們坐的這趟飛機沿途就要停經兩站,真像公共汽車。我有些害怕這架飛機會在中途發生意外,然而,因為飛機飛得不太高,所以在飛機上看見了從未看到過的景像:高聳的山峰、圓形的部落、規整的田地,廣闊的大草原,甚至還看到了麥田圈。

傍晚,我們到達了MASAI MARA,這是著名的東非大草原,有十幾萬平方公裡,據介紹這裡有二百多萬只角馬,幾十萬頭斑馬,還有很多長頸鹿,各種羚羊,獅子、豹子等。今天是新奇的一天,我期盼明天我們將會很幸運,能看到角馬大遷徙。

8月14日:令人失望的角馬群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一清早就踏上了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大地上,因為我們今天主要想去看角馬們跳河(戲稱,其實是遷徙過程中的過河)。馬賽馬拉的角馬一共有二百多萬只,是一個很龐大的數目,但分成了很多群體。它們是有非常有組織的群體,有領頭者,還有保衛科長,在遷徙過程中,總是排成一條長長的直線行進著。每年的六月份開始,肯尼亞的雨季來臨,角馬們從坦桑尼亞過境來到肯尼亞,吃著這邊的大草原上的青草。到了八月份,雨季要結束了,它們又開始從肯尼亞往坦桑尼亞回遷。在遷徙的過程中,要過一條MARA河。在動物世界中我們看到過,當時的情景相當壯觀。想想看,只要成千上萬只角馬跳下河,將急流濺起幾尺多高,大家爭先恐後地在河中奔跑,互相踐踏著,還有一些鱷魚乘機吃掉幾只角馬,那將是一個多麼壯觀的場景啊。

上午我們看到了成群結隊的角馬、斑馬、羚羊等。尤其是角馬,有時放眼望去,某個地平線上呈一條直線,那正是角馬們在遷徙;有時候角馬們將你的越野車都包圍了,你只好停下來,讓它們先過馬路。如果你不讓它們,它們中間總有幾只要搶先跑過,從你的車前跑到另一邊去。

十點左右,我們來到了馬拉河的一側,等待著角馬們跳河。河岸邊早已經有大群的角馬在等待著了。我們都十分興奮,以為它們馬上就要過了,便打開所有的攝像攝影設備,做好了准備。它們其中有幾只開始下到河岸邊,一會兒又上去了。過了十多分鐘,又下來了幾只,到了河邊試了試水,甚至還有兩只斑馬也跟著下來了。導游說,只要有一只跳進了河,其它的就會跟著一起跳。我們屏住呼吸,睜大了眼睛,誰知那幾只角馬和斑馬竟然又上去了,就這樣來來回回了N次。

下午,我們又在河邊等著,我們打算一直等到看到角馬過河,哪怕是等到天黑。結果傍晚時分,天空響起了驚雷,我們都嗅到了雨的氣息,不一會天空就像掉珠簾似的下起了雨,馬上就轉成了暴雨。角馬們馬上都跑到不知何處去了。就這樣,今天我們沒有看到角馬過河,真令人失望(據別人介紹,中午時分我們回酒店午餐的時間段裡,有某個群體的角馬過了河,數目不太大,可惜,失之交臂)。

8月15日:完美的非洲世界

今天是我最興奮的一天了,因為有生以來我第一次乘坐了熱氣球。

清晨四點四十五分我們在鬧鐘的呼喚中起了床,喝完熱烘烘的早茶後二十分鐘,就到達了熱氣球升空的地點(途中還看到有一整幅某大型動物的內髒,被拋棄在路邊,隨後不多遠又看到了幾只獅子臥在路邊齊腰深的草叢裡)。

當時太陽還沒有升起,大地甚至還沒有睡醒,可是我們這些乘客和工作人員就開始忙碌起來了。有些工作人員對我們進行相關培訓,有些工作人員將一個個沒有充氣的氣球擺在草原上,往裡注射大量的熱氣,使之向上升。經過一番忙碌,我們終於登上了熱氣球。

熱氣球慢慢地向空中飛去,我開始俯瞰馬賽馬拉大草原了。這時太陽剛剛升起,霧靄還沒散盡,遠遠望去,原野呈現出淺淺的灰色。草原上不時出現群群的黑白分明的斑馬、牛頭馬面的角馬、悠閑的大像、儀態萬方的長頸鹿……,藍天、白雲,還有一個個熱氣球在空中慢慢地飄蕩,這一切景像真是美麗得讓人嘆為觀止,真像是一幅幅畫卷,美不勝收。

非洲不僅風景美,人也美。他們好客、樸實,他們黝黑臉上的總是露出真誠的微笑,白白的牙齒因為笑容更顯得閃閃發光。當他們看到每一個游客,都會微笑著說一聲:“JUMBLE”(當地語,你好)!

晚上,我們來到了一個表演中心,伴著那樸實而又動感的非洲音樂、奔放而又粗獷的舞蹈,佐以美味的非洲烤肉,我們得到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真是令人流連忘返啊。

這就是非洲,一個人美、景也美的完美世界!

8月17日:美麗的“AMBOSALI”

經過一上午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了接近赤道的安波塞利國家公園,它海拔高2000多米,以大像和眺望著名的乞力馬扎羅山而著稱,成為世界各地游人所向往的旅游勝地。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峰,也是赤道邊唯一的一座終年積雪的山。因為赤道周圍,終年炎熱,而此山頂卻終年積雪,所以被譽為奇觀。據導游介紹,此山當年是屬於肯尼亞的,在英國統治的時代,英統治者當成禮物送給了坦桑尼亞,但要想領略它美麗的風光,還必須在肯尼亞境內觀看,而要想征服它,將它踏之腳下,還是需從坦桑尼亞開始。

酒店的房間分為兩種,一種方位是可以觀賞到大像,另一種是可以看到山景的。我們是奔著乞力馬扎羅的雪而來,所以選擇了山景房。但是下午時分,厚厚的雲層掛在山頂,遲遲不肯散去。酒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今天傍晚這雲層是不會散開了,明天早晨也許可以看到山頂,就看我們的運氣了。

下午四點,我們開始了安波塞利的SAFARI,在保護區內的某一處,有一大片綠洲,從乞力馬扎羅山上流下來的水,滋潤著這片土地,很多大像、鳥、角馬、斑馬等動物在此喝水、進食。我們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種下巴長著大大口袋的鳥,在一頭小像旁邊找食吃,它離小像越來越近,小像惱火了,揚起它那長鼻子,朝著大鳥飛舞,將大鳥趕開了。導游說,一個個的大像家庭,常常是一大早就來了,在此呆上一整天。

告別了綠洲,我們又在保護區內轉悠,在某一地方,大量的越野車都停在那裡,我們也趕緊跟了過去,原來是兩只豹子。它們的不遠處有一群斑馬和一群羚羊。它們似乎是有意捕捉其中的某一只斑馬。它十分聰明,它首先是打草驚蛇,先告訴大家它是要捕捉斑馬,但其實它的目標是羚羊。我們等了近一個小時。突然,一陣黃風吹來,就在這個時候,豹子撲向了羚羊,但是很幸運,羚羊逃脫了。

在轉悠的過程中,我們又看到了一頭獅子,它潛伏在草叢中很長時間,其實周邊的動物們已經感覺到了它的存在。後來它憋不住了,從草叢中出來了,大搖大擺地從一只角馬身邊走過,那只角馬也沒跑,獅子經過角馬身邊時,還假模假樣地將頭轉向了另一方向,好像在對角馬宣布:我對你沒興趣,真是太逗了,我趕緊拍下了這一幕。

第二天清晨七時左右,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雲終於散去了,露出了它著名的雪頂。但讓我們很失望,雪頂已經只剩下一點點了,與明信片上的照片大相徑庭。而且到了八點多鐘,雲層又開始將山頂蓋住了,神秘的山頂只露了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後來看了介紹:十多年前,山頂的雪還有76平方公裡,現在已經只剩下12平方公裡了。而且據說因為環境的惡劣,在20年後乞力馬扎羅山頂的雪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心裡嘀咕,還能撐20年嗎),那將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