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桂林陽朔之行

作者: 雪域風雲

導讀從上學記事起,桂林就是我向往的地方,小學就學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中學開始集郵時正是《桂林山水》郵票流傳的時候,再後來到銀行工作發現鈔票背面印的竟也是漓江山水,在九寨溝、張家寨、西藏、新疆這些景區尚未開發的年代,桂林漓江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山水的代名詞,故而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這次桂林陽朔之行是常州國旅安排的四日行程,事實證明 ...

從上學記事起,桂林就是我向往的地方,小學就學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中學開始集郵時正是《桂林山水》郵票流傳的時候,再後來到銀行工作發現鈔票背面印的竟也是漓江山水,在九寨溝、張家寨、西藏、新疆這些景區尚未開發的年代,桂林漓江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山水的代名詞,故而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這次桂林陽朔之行是常州國旅安排的四日行程,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行程安排,完全不能體現桂林陽朔風光中的精華,但是你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因為這是一個標准行程,只有在行程結束後才能發現問題所在。說是四日游實際上是標准的三日游,但是比之九寨溝-黃龍六日游中四天人在旅途要好許多。原定行程是第一天下午出發,經南京祿口機場飛桂林;第二天桂林游覽;第三天游漓江,住陽朔;第四天桂林游覽,晚班飛機回南京。10月27日,最好的金秋時分,下午4點鐘常州城中路國旅門口集中出發,同行的有十幾個人,都是兩人或三人一組,或親戚或朋友,唯有我孤身獨往。走前我對行程稍作研究,感覺時間上比較寬裕,比如最後一天只安排了桂林市區溶湖、杉湖游覽項目(只要沿岸步行不坐游船,這是個免費項目,類似杭州西湖一般),完全可以再加一些自費項目進去,與其讓導游加,還不如我們自己加。於是在去南京機場的路上,我就使勁游說同行的人,說桂林附近的龍勝梯田有多麼的美,如果去桂林不順便去龍勝,將來就更不會有機會去龍勝了,豈不人生憾事,在我的一番鼓噪之下,同行的人竟然全數贊成,由此可見,一般的游客怎經得住導游的,要知道跟導游這樣的職業選手相比,我的“忽悠”不過是業余水准。由於我們人數較少沒有全陪導游,一到祿口機場我就給桂林的地陪黃導打電話,商討增加行程的事,黃導一口答應,說見面再細談。晚上十點多,飛機准時到達桂林兩江機場,見到了黃導,一個帶著書生氣的男生,在導游這個行當還算單純,廣西師範大學畢業,正在准備考研,在他帶團的那三天時間內,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只有我知道他在我們身上賺的外快並不少,我們這團得游客也比較單純(幾個老人家都把黃導當作孩子看待,我想這應該是導游的最高境界了,殺人於無形),我也就懶得說破,以免敗了大家的興致,如果能玩得開心,只要導游不過分,多賺幾個錢也是可以接受的。去酒店的路上,把後三天的行程確定下來,第一天游覽桂林全部景點,第二天到陽朔後時間還早,去銀子岩看桂林最美的溶洞,第四天下午去龍勝看龍脊梯田,每人因此增加300多費用,無異議。桂林住京桂新都大酒店,市中心(桂林不大),無星級,但是房間條件不錯,畢竟桂林是多少年的旅游城市了,全市幾十萬人都靠旅游吃飯,如果再伏侍不好游客也實在說不過去了。因為我是一人出游,根據和國旅的口頭約定,如單獨使用標間須補足差價,這也是旅游業的行規,在此特別感謝一位溧陽的團友,她們是三人同行,她提出我們自行調劑,跟旅行社沒關系,結果是她們三個人一間房,她從我房間拿了一套床上用品打了三天地鋪,免了我出雙份房費,我很感動,出門在外很有點一家人的味道。安頓好行李,立馬下樓解決吃的問題,機上的餐點總是吃不飽,桂林最出名的就是米粉,樓下就有一家米粉店,點了最著名的馬肉米粉,實在是非常的一般,後來看別人的游記才知道同為桂林米粉口味來去很大,遺憾當時不知那家米粉店才是最好的。早晨出發後第一站是像山公園,位於桃花江與漓江的交彙處,因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水的巨像,故名曰“像鼻山”,是桂林山水的像征。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負,走近漓江邊,但見江水日淺,且倒映像山的江面滿是水草,江水遠談不上清澈,門票30,進去也只有這像山可看,還不如走到遠處的濱江路遠眺像鼻山,看不見漓江也許感覺會更好點,像山原本不收門票,是近些年才圈起來的,建議遠眺即可,進園近觀反而不美。接下來的景點是王城-獨秀峰, 靖江王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藩王府第。朱守謙建造王府歷時20余載,至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它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建宗廟,右築社壇,亭台閣軒,堂室樓榭。圍繞主體建築還有4堂、4亭和台、閣、軒、室、所等40多處, 占地19.78公頃。王城內紅牆黃瓦,雲階玉壁,輝煌壯觀。王城現為廣西師範大學(黃導的母校)校區,濃縮了桂林最近幾百年來的歷史和文化。獨秀峰位於桂林靖江王城內,算是一處景點,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就刻在獨秀峰上,800年來一直作為點評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獨秀峰與桂林著名的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對高度66米。獨秀峰孤峰突起(這也是桂林山峰最大的特點,沒來由的就突然冒出了地面), 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出了獨秀峰的後門,步行不遠就是漓江邊上的伏波公園,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曾經過此地,故得名。桂林的山看多了都是一個樣,伏波山也是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則枕於陸地。據說每年春夏江水暴漲(我沒看到,倒是聽說隨著漓江上游生態環境的破壞,漓江水量越來越少,現在基本靠上游的水庫人工調節,才能確保枯水季節不斷流),山麓遏阻急浪狂瀾,使江水倒轉回旋,有降伏波濤之力。伏波山西面有登山石階,可達半山亭和山頂,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的水光山色,因而有“伏波勝景”之美稱。

桂林的公園的都很小,景色也大同小異,看看都差不多,游完這三個公園只用了不到三個鐘頭,時間還早,繼續向下一個景點---七星岩公園進發,哪知到了公園門口卻沒進去,拉到邊上一家專賣海產品的購物點,桂林離北部灣還遠著呢!反正是吹噓北部灣的海產品有多麼地好,也許確實不錯,我連喝了好幾碗紫菜湯,就是太小氣了,那個碗要多小就有多小,當然對我這種什麼都不買的人來說,碗也是該小點,不然,它豈不是虧大了,說笑! 午後游覽七星公園,這是桂林市最大的以岩洞為中心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北邊的普陀山,和南邊月牙山,共有七峰,其分布猶如北鬥七星,故稱七星岩,山上多有溶洞。七星岩公園內最著名的景點自然是七星岩,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景觀,洞內鐘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麗。但是導游並沒安排我們游覽這個溶洞,當時一行十幾人連我在內,也沒人知道七星公園內還有這麼一個鼎鼎大名的溶洞,直到此刻我都沒想通導游為何要跳過這個景點,估計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一、因我們更改行程,桂林游程壓縮至一天,時間較緊,來不及安排;二、後面還有更美的蘆笛岩和銀子岩,七星岩不值得一游,但願是後者。結果我們就只看到剛進門的花橋有點特色,其余了了,不過普通公園而已。建於南宋的花橋是桂林市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約八百年歷史。橋下四個半圓的橋孔與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個玉盤,形如滿月,號稱“花橋虹影”,也是桂林一景。再往後就是蘆笛岩,蘆笛岩是一個以游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我們又沒“輔”著,只游覽了溶洞)的風景名勝區,因其洞口長滿能做笛子的蘆笛草,因而得名,導游稱蘆笛岩為桂林溶洞中的國賓洞,意即名聲響亮,游覽桂林的貴賓大多來過蘆笛岩,這從蘆笛岩入口處懸掛那些照片可以得到印證。洞內最高處18米,最寬處93米,游程500多米,洞中景物多姿多彩、千奇百怪,有從洞頂垂下的石乳,有從地上向上生長的石筍,還有石乳與石筍連接而成的石柱。那些被大自然雕琢成不同形狀的,則被人們叫做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還有一些石頭內空,敲打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響,則根據其聲音的高低,分別稱做石琴、石鼓、石鐘等。由這些千變萬化、千差萬別的鐘乳石構成了蘆笛岩內的四個洞天:“石幔層林”、“天柱雲山”、“水晶宮”和“曲徑畫廊”。中國的溶洞很多,江浙一帶就有宜興的張公洞善卷洞、桐廬的瑤琳仙境、安徽的太極洞,桂林附近就更多了,其實大同小異,所以說溶洞的景色,一半靠燈光,一半靠想像,是很有道理的。蘆笛岩是我們在桂林游覽的第五個公園,出來已是下午四點鐘,就在我們以為打道回府的時候,導游又把我們拉到了虞山公園,反正桂林有的就是公園,這是原本行程上所沒有的景點,桂林的公園實行的聯票制(至少團隊是這樣),多一處景點也無需多支出費用,但是直到最後我才知道黃導良苦用心的真實目的。虞山公園因園內虞山而得名,是桂林山水游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文化的淵源地。為紀念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虞舜帝)南巡曾到此地,從秦代開始就建有虞帝廟,是桂林最早的廟宇。應該說作為公園,虞山還是挺不錯的,有許多石刻碑文,還有一座日本奈良風格的方塔,問題出在那處新建的虞帝廟上,當大家走到那廟門前,就被導游引了進去,我走在最後,黃導對我說:你就不要進去了。我原本對寺廟就沒有興趣,聽此一說也沒往心裡去,就到附近找景拍照去了,過了好一會兒,仍不見他們出了,准備進去看看,結果又被黃導擋在了門外,於是就坐在廟門外等他們,結果等到他們出來後才知道,他們在裡面燒香算命很是花了一筆銀子(導游自有提成)。至此我才知道為什麼黃導一直擋我進門的含意,一則他判斷我肯定不會花這筆冤枉錢,二則怕我識破後壞了他們的好事。那種燒香算命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一環套一環,只要你第一步跨了出去,你就只有按部就班等著掏錢吧,除非你願意撕破面皮大鬧一場,而人在旅途一般即使知道上當也只好自認倒霉。想想大家錢都掏出去了,再說又有何用,我也不忍壞了大家的興致,於是默不作聲。我們桂林的旅程就此結束,原定贈游的榕湖杉湖也因行程調整給取消掉了,我知道這榕湖杉湖就在桂林市區,離我們所住的酒店不遠,於是決定夜游榕杉湖。榕杉湖景區是桂林“兩江四湖”中的一部分(我自認為是最精華的一部分),兩江指的是漓江、桃花江,四湖指的是彬湖、榕湖、桂湖、木龍湖,兩江四湖圍繞桂林城的中心城區,榕杉湖景區又位於其中的核心地段,體現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景區地處陽橋的兩側,橋西為榕湖,以湖岩生長古榕樹得名;橋東為杉湖,連著漓江,因湖畔長有杉樹而得名。榕湖最著名的景點是“榕湖春曉” 由古南門、古榕、黃庭堅系舟處等共同構成。唐代古南門遺址位於古榕樹附近,城上的樓就叫榕樹樓。1963年郭沫若登樓賦詩,並手書“古南門”三字,現刻石嵌在城門上。而杉湖最美的景色莫過於比肩而立的雙塔,夜色中的雙塔燈火璀璨,金銀相間,美不勝收。榕杉湖一定要夜游,因為景區的燈光設計做的非常好,可以這麼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夜景。兩江四湖可以乘船夜游,船票要150,我覺得太貴了,沒有必要,其實沿榕杉湖步行就可以體會到兩江四湖景區的精華部分,榕湖和杉湖呈∞形,邊走邊看,繞一周大約用時一個鐘頭足矣,覺得美還可以留步,比在船上看景的轉瞬即逝要好,還可節約好些銀子。頭天晚上剛把夜景看夠,第二天早晨6點起床,比團隊約定出發的時間早了兩個鐘頭,再去榕杉湖看看桂林早晨的景色,沿榕杉湖步行一周,方才盡興而歸。29日的行程安排是游漓江,這也是我們本次旅游行程中的重頭戲。早晨出發時我買了一張桂林當地的報紙,報上登載由於這幾天廣西正在召開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加大漓江的水流量,上游的青獅潭水庫從28日起向下游放水,心中連呼幸運,漓江每年3-8月為豐水期,此時已是枯水期,再加上漓江上游植被遭破壞,來水量日漸減少,桂林到陽朔83公裡的漓江游已經只剩下60公裡了,據說最短時只有6公裡,現在完全依靠上游的水庫才能保證枯水期不斷流。漓江上的游船根據銀子多少分為三等,450、305、210,分別冠以超豪華、豪華和普通,連碼頭都是分開的,只叫人感慨銀子的份量,我等內賓團隊標准游,自然是三等公民,於是只能磨盤山碼頭上船。漓江是珠江水系支流之一的桂江中一段著名河流,發源於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漓江以陽朔縣城為中心可分為兩段,由桂林至陽朔段為上游段,83公裡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回,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園錯落分布,也是觀賞人文民風的佳處。陽朔縣城至普益鄉為漓江的下游段,這一段風景宜人絲毫不亞於上游段,但因交通,游覽時間等方面原因至今尚未正式開發,故而景區清幽更勝前段。

漓江確實是大美之極,但是根據我的感受跟團是絕對看不到這大美的,首先,上百條游船每天上午從桂林排著隊出發,首尾相接,沿途不作片刻的停留,無論景色有多美,都不會多給你片刻的時間去體會。其次,時間不對,早晨出發,路過楊堤---興坪這一段漓江精華的時間是中午時分,而我看過許多漓江的照片,那些極美的風光大多是早晨日出之時或者日落西山晚霞滿天,色彩對比和視覺衝擊相當強烈。再次,觀景的地點不對,同樣是上述那些照片,我敢保證沒有一張是在游船上拍的,基本都是在岸上的開闊處或者一葉竹排飄在江中。具體到我這次的漓江游就更慘了,關於漓江文章上是這樣形容的:游覽漓江,有一個絕妙之處,就是不愁天氣變化,因為不同天氣漓江景色有不同特點:晴天,看青峰倒影;陰天,看漫山雲霧;雨天,看漓江煙雨。甚至是陰雨天,但見江上煙波浩渺,群山若隱若現,浮雲穿行於奇峰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潑墨水彩畫。問題在於我們去的那天,既不是晴天也不是陰天更不是雨天,而是似晴非晴似陰非陰,結果是晴天的青峰倒影沒有,陰天的漫山雲霧也沒有,雨天的漓江煙雨更沒有,看到的只是淡淡一層陰霾後面的漓江山水,估計是漓江最不美的一面,上天的安排,徒喚奈何! 所以,我一直講旅游是非常需要運氣的,同一處景色在不同的天氣條件下,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來,有時甚至判若雲泥。直到現在我才琢磨出游覽漓江的標准答案:在興坪住一天,自己雇一竹筏游漓江(也就一兩百銀子而已),只游漓江精華段,時間地點都可以自行掌握,日出亦或晚霞,隨興而至,自由自在。漓江的精華大多在楊堤到興坪一段,等過了興坪,那游船就像加足了馬力一般,沒多久就到了陽朔,我的天啦!陽朔碼頭上簡直就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全是人,從桂林不同碼頭上開出的游船在同一處下客,那景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 到達陽朔才下午兩點多鐘,於是趕往我們自費的景點銀子岩,銀子岩位於桂林市荔浦縣, 銀子岩彙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以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為“三絕”,洞內鐘乳石高達數十米,晶瑩剔透,因含有石英石、方解石微粒的鐘乳石在燈光的照射下折射出銀子般的光芒,故稱為“銀子岩”。如果自助游,我建議蘆笛岩和銀子岩只需游覽一處即可,以銀子岩為優先選擇。有句話叫桂林山水甲天下,此話不假,但還有一句話叫陽朔山水甲桂林,此言同樣不虛。從陽朔到銀子岩是經高田鎮方向,其中從縣城到達月亮山約8公裡公路,因風光秀美,景點眾多被稱為十裡畫廊,是陽朔旅游一條經典線路。我們是汽車經過,感覺匆匆,如果可能,最佳方案是在陽朔租輛自行車(5塊錢一天,捷安特)自己騎行,一路山巒夾道,山峰如玉筍林立撥地而起,路邊阡陌縱橫,俱是稻田果園菜地,一派田園風光。出了銀子岩,已是天色將晚,導游又安排去了一處人造景觀,圖騰古道,說是從廣西十萬大山裡遷出的少數民族,給人感覺還停留在原始社會未進化一般,耍把式賣藝很是表演了一番,無丁點意義,不過是成全了導游的回扣而已。陽朔周邊有的就是自然美景,在這種地方浪費時間金錢簡直是太可惜了。今天在陽朔的所有活動都是自費的,如果按照行程,這會兒只能在旅館休息。晚飯後的安排是觀看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像·劉三姐》,張藝謀出任總導演,歷時三年半制作完成。演出以“印像·劉三姐”為主題,以兩公裡長的漓江水域為舞台,陽朔12座山峰和廣袤蒼穹為布景,大寫意地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漓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不著痕跡地溶入山水,把廣西舉世聞名的兩大旅游、文化資源--桂林山水和“劉三姐”的傳說進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機的溶合,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譽為“與上帝合作之傑作”。演出全長60分鐘,演出人員600余人,全為當地漁民。《印像·劉三姐》繼承了張藝謀的傳統,一是規模宏大,二是色彩豐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當然門票也不菲,導游收了我們200一個人。看完表演,全團除我以外統統回去睡覺,而我則去了早就計劃好的陽朔西街,晚上十點以後正是西街一天之中最熱鬧的時候。陽朔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鎮,西街寬僅八米,長約五百米,由大理石鋪就而成,經歷幾百年的踐踏,依然暗青油亮,路兩旁是清代遺留下來的老式磚房,飛檐、青瓦、白牆、紅窗的特色透露出南方小城鎮獨有的風韻和嶺南建築的質樸典雅。

陽朔西街是外國人在中國最密集的一條街,每年來這裡居住休閑游的外國人相當於這裡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上的飯店、餐館、網吧、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的,幾乎所有的招牌都是中英文對照。每當暮色降臨的時候,陽朔酒吧街便呈現在眼前,閑散、悠閑的生活,讓很多到這裡旅游的游客久久不想離去,也許只有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什麼是生活。仔仔細細把西街轉了兩個來回,當然要想體會西街風情還得是酒吧,於是進了一家叫馬可波羅的酒吧,酒吧不大但還有特色,情調很好,客人也不多,始終不過兩三撥,有兩個歌手,唱得不錯,到了後來,就只有我和邊上幾個年輕人在喝酒,再到後來,她們邀我同飲,於是聚在一起一直喝到半夜過後,這才知道她們多是陽朔當地人,都是做導游的,其中一位小姑娘還留了名片給我,相約再去陽朔時由她來安排行程,等到分手時,大家都已是半醉,但是感覺挺好,在我的內心非常地感謝她們,感謝她們陪我度過那麼漫長艱難的時間。關於西街,目前大家的看法也比較多,有一種說法叫:西街已經毀了,持此種觀點的多是以前去過西街的游客或是對旅游休閑要求比較高的人,理由有三:一、西街的民族特色不如麗江的納西文化那般明顯;二、西街已太過商業化;三、游客太多太鬧。於是,以上那班自認有“品味”的游客已遠離西街。上述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據此把西街一棍子打死,把西街說的一文不值。我一直講旅游有三個層次:觀光、休閑、體驗,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不同層次的游客有不同層次的需求,各取所需就行了,不能因為你需要休閑,就讓別人留在家裡來為你制造清靜,這個地球上美景就那麼多,可旅游的人卻一年多過一年,旅游的過度商業化難以避免,要知道桂林陽朔有上百萬人要靠旅游吃飯,多一點理解吧。我對西街感覺還不錯,以致於第二天清晨,在西街幾乎沒有一個游客的情況下,我有去了一次,感受清靜的西街。第四天,是我們桂林陽朔行程的最後一天,陽朔附近有許多景點,比如福利古鎮,比如遇龍河,等等,可是行程安排中沒有,導游又自有安排,於是只能非常可惜地作別陽朔。乘汽車從陽朔返回桂林只需要一個鐘頭,早晨才八點多鐘導游就把我們帶到桂林的一個免費公園,這也是行程上沒有的,正當感到奇怪的時候,大家已在導游的引導下來到一處類似茶館的地方,原來這是隱藏在公園深處的一個購物點,主營茶葉和桂林特產桂花糕(一種米粉做的糕點,口味有很多種,極其便宜),推銷的人把它高出市價N倍的桂花糕說得天花亂墜,等到大家拎著大盒小盒的桂花糕出來時,我差點笑破肚皮,米粉做的的東西怎麼可能值十幾塊一斤,不動頭腦,游客的錢太好賺了。其實這桂花糕又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真要買,超市裡有的就是(不過那店告訴大家,像他們這樣的高級貨是不進超市的,難道你也信這鬼話?)。當然,導游是不會帶你去當地人光顧的超市的,即使是比較“單純”黃導也同樣不會,於是接下來大家又被拉到桂林國展中心旁一個專門接待外地游客的超市,我從進去到出來花了不到三分鐘,而可憐的其余人等在內面呆很久很久,很多的銀子就這麼淌出去了。多麼寶貴的半天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如果花在陽朔,那該多好啊!僅僅是購物,居然就用去了整整半天時間,大家居然也沒意見,等到中午吃飯時,黃導故作可憐狀,說為我等改變行程是公司所不允許的,准確說是私下改變行程,因為增加行程會帶來額外的收益,這裡面有個利益再分配的問題,公司來人做問卷調查時(這說明桂林的旅游管理做的不錯,這問卷對導游是個約束,至少不敢太離譜)務請大家幫忙遮掩,大家一口答應,並一致說黃導是個好孩子,黃導一高興便給每桌客人加了兩瓶啤酒,其實,我們的自費項目至少給黃導貢獻了兩千塊錢,這一瓶啤酒就是幾百塊啊!下午是本次行程的最後一個景點:龍脊梯田,龍脊梯田是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龍脊村以及平安村梯田的統稱,位於龍勝縣和平鄉境內,距龍勝縣城27公裡,距桂林市80公裡。龍脊梯田之所以出名,就在於它的恢宏磅礡的氣勢。南國山區處處有梯田,可是像龍脊梯田這樣大規模的集中實在是罕見。龍脊梯田集壯麗與秀美於一體,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稱。龍脊梯田群規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礡壯觀。

龍勝的梯田分為平安壯族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分別代表壯族文化和瑤族文化。平安梯田集中在平安寨,金坑梯田位於大寨地區。據說,金坑梯田要比平安梯田更美一些,但是路途相對遙遠一些,在有限的半天時間裡,導游安排的是平安梯田,我們沒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在這梯田的海洋裡,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有個笑話這樣形容每塊田的小:有個地主要農夫耕完山腳的206塊田,農夫把地耕完後,數來數去一共只有205塊田,怎麼也找不到那最後一塊,後來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這才發現原來還有一塊田被蓋住了。

龍脊梯田的景色,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時而春水融融,時而綠波蕩漾,時而一片金黃。春、夏、秋在這裡分別是三幅套色的版畫。龍脊梯田的最佳旅游時間:每年農歷四月十五以後梯田開始放水,持續半個月;還有就是每年中秋以後的半個月,稻谷一片金黃。龍脊的雪景也非常漂亮,但是難得一見,得看運氣了。很遺憾!我們去龍脊梯田時不是上述任何一個時段,稻子已經收割,留在梯田裡的只有稻茬,和黃土的顏色沒什麼兩樣,梯田的景觀比之最美的三月和十月差了許多,也只能說曾經到此一游了。在攀登龍脊梯田的路上,我們還經過一處山寨---平安壯寨,它的民居建築也很有特色,廣西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自治區,在我們從平安返回桂林的途中,我們在一個叫作黃洛瑤族的寨子作了停留,因此也才知道瑤族還有紅瑤和黃瑤之分,中國實在是大,民族實在是多。 此後的行程一帆風順,晚飯後返回桂林兩江機場,飛機准點起飛,半夜回到家中。這次桂林陽朔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雖然這是跟團游,行程安排上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桂林尤其是陽朔確實是個值得再游一次的地方,況且這次我是獨自一人出游,權且算作將來舉家出游的一次探路之行。現在我終於知道桂林陽朔的行程該怎樣安排才是最合理的,就把以下的行程安排作為這篇游記的結束語,希望下次的桂林陽朔之行能更加愉快。桂林、陽朔、龍勝精華游四天安排:第一天:到達桂林,夜游兩江四湖(步行)。住:桂林。第二天:清晨遠眺像鼻山,乘車赴陽朔,陽朔騎自行車-—遇龍河竹筏漂流(朝陽碼頭---工農橋)---大榕樹----午餐月亮山美食街農家飯----下午--銀子岩(國家4A景區) ----陽朔 晚上晚上8:00觀印像劉三姐,晚上西街泡吧 住:陽朔。第三天: 清早6:30陽朔乘車赴興坪,漓江精華游。興坪碼頭上船(竹筏);興坪-----楊堤(浪石風光)----回興坪。景點有興坪佳景,老寨山 黃布倒影九馬畫山 浪石風光 五指山 鯉魚山 螺螄山等漓江美景。午餐在漓江邊吃農家飯。下午興坪附近自由活動。住 :興坪。第四天: 興坪---龍勝梯田---桂林,返程。美麗的桂林陽朔,相約下次再見。二00七年九月下旬



(蘆笛岩)



(榕湖夜景)



(漓江風光)



(龍脊梯田)



(西街夜色)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