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看20070705
昨晚和一個司機約好去大同,順路參觀懸空寺和雲崗石窟。不想一大早司機告訴我們,另一個租車人臨時改變了行程,於是他的千裡馬成了我們的專車。從五台山出發,大概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懸空寺。一路上山峰連綿,翠綠不斷,讓我不禁想起那首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雖然一路風光如畫,但我不禁還是要感嘆這個懸空寺還真是名副其實:連地理位置也如此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要來探訪下,還真是不容易。懸空寺處於恆山山脈,始建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遠遠望去,山勢陡峭直立,如刀劈斧砍一般;而層層疊疊的廟宇就好似掛在這垂直的峭壁上,僅有數根細長的木柱撐在其下,可謂千古奇觀,嘆為觀止!雖然我也很擔心這看似岌岌可危的懸空寺會隨時掉下來,但我還是忍不住好奇心要進去探險。進入懸空寺,我才發現裡面還大有玄機。踏上那狹窄的木質長廊,你會發現腳下那僅容一人通過的木廊在吱吱作響,我真擔心我踏重一步,寺廟就會塌下來。於是,每一步我都顛著腳尖,如履薄冰。向外張望,木廊外側的扶欄不及半米,而這半米木欄外就是幾十米高的懸崖,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也會恐高。我死死地抓住廟宇的門框,緊貼著木廊內側,雙腿彈著琵琶,蝸牛般地前行。來到三官殿,我才略略松了口氣,挺直了腰。在這個全寺最大的建築後面,挖了很多石窟。於是廟宇變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形式。正是因為懸空寺在承重方面的精巧設計,才使得懸空寺能夠歷經千年風霜而屹立不倒。離開懸空寺,又經歷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大同附近的雲崗石窟。這一路的風光可就不怎麼美了。隨著工業城市的不斷臨近,樹木少了,黃土多了,風沙大了,空氣差了......雲崗石窟位於大同西郊,建於北魏時期,現存主要洞窟45個。這些佛像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佛像風格有所不同。他們大多體態豐腴,眼睛很長,唇線分明,鼻子也不是很高,看上去比較秀美。其中最大的一尊佛像為坐像,高17米,十分震撼,讓人不敢直視。欣賞之余,對於雲崗石窟的損毀,我也十分痛心。這些損毀有自然的因素,更有人為的因素。一些佛像雖然經受住了千年風霜的侵蝕,卻沒有逃過一些粗俗之人的毒手。看著在佛像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刀痕,那一個個讓人鄙夷的名字和留言,我除了憤怒,沒有其他言語了。大同的污染不亞於太原。這個城市地下的煤礦,還可以再開采五十年。不願看到五十年後的大同變成又一個樓蘭,也許我們應該抓緊這五十年研究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但願那時,大同能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新能源基地。離開大同我們來到了太原,再從太原轉車到了平遙。司機的千裡馬真的帶著我們日行千裡。與太原的擦肩而過,讓我對這個省會城市沒有留下太多印像。只是覺得,這座資源大省孕育了很多富甲一方的豪門,卻沒有相應的投入來建設城市公共設施。當我們在古城的客棧中安定下來,已經快十點了。吃過山西的特色菜後,我們回到房間。青磚大院,大紅燈籠,美麗的窗花,桃木家具,還有那張整潔的超級大炕,今晚,我一定會做個好夢。

(懸空寺)

(殘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