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就被鬧鐘吵醒,不情願的翻身起來,老鄭還在嘟噥”不是自然醒”,讓我哭笑不得,走出GH大門已經快到五點,tear早已等候多時,一邊著急的說”Too late too late”,一邊匆匆發動Tuk-tuk,風馳電掣的向吳哥駛去。天邊隱約泛出了魚肚白,拐過一道彎,吳哥窟標志性的塔頂頓時呈現在面前。
即使已經過去了10天,我依然能清晰的記起當太陽從萬廟之王背後升起時的心情,沒有之前的激動,平靜的如同皇家池塘的水面一般,為什麼會這樣?我也難以說清,可能是受到整個吳哥寧靜的氣氛影響吧,覺得任何激動,都會破壞了這裡祥和的氣氛。
太陽完全升起後大門前聚集的人群頓時四散去,我們不慌不忙的走進吳哥,身邊一襲橙色吸引了我的注意。和這名僧侶的交談中得知,他是在旁邊的學校中學習繪畫,每天都到這裡來尋找靈感,同時也和眾多的游客交談,聯系口語。看完他勾勒的作品後,我們會心一笑,繼續前行。
漫步在吳哥窟中,盡管是早晨9點,陰冷的氣息仍不時從石縫中透出。這座建於蘇利耶侼摩統治後期的寺廟,至今仍有人懷疑是為了存放他的靈柩。撫摸著精美的石雕,眼中仿佛浮現出當年數千勞工苦干的場面,如今這位曾經偉大的君主早已化為飛灰,只留下宏偉的吳哥窟供人欣賞。
寺廟中遍布各地的阿布薩拉(仙女),是這裡閃亮的一道景色。栩栩如生的表情,凹凸有致的身材,再加上那撫摸胸部能讓家庭美滿的傳言,所有仙女的身上都看不見什麼灰塵的痕跡J80年代曾經用印度人的方法用化學試劑對她們進行清洗,在我看來無異於飲鳩止渴,如今由德國阿布薩拉組織對其進行系統的恢復,吳哥已經不是僅僅屬於柬埔寨了,她屬於整個世界的財富。
前方出現的一幕讓我們停下了腳步,兩位掃地的老人正在耐心的剝著蓮蓬,喂著一只不知道從哪兒竄出來的猴子。通過一番手勢的交流,我們得知經常有猴子從吳哥窟周圍的森林到這裡來,它們從不懼怕生人。老人給了我們幾顆蓮蓬,將蓮子一顆顆取出放在手心,它的小爪子飛速的在我們手中跳躍,抓起蓮子塞進口中,偶爾手指觸碰一下,涼涼的感覺,剝的慢了,它還自己從旁邊抓起蓮蓬,衝著我們呲牙咧嘴。哈!這小東西是嫌我們速度太慢啊。待到吃飽了,連招呼都不打,就大搖大擺的從我們身邊走過,消失在長廊的盡頭,顯然它是把這兒當作自己的家了,或許我們在它的眼裡,只是送食過來的不速之客吧J
繞過幾根柱子,沿牆邊直行,來到一個碩大水池的面前,古代吳哥的家中一般都會有一個水池用於蓄水,皇家的水池自然不同凡響。昔日這裡應該蓮花盛開,空了千年,早有不甘寂寞的小花,趁著雨季的蔭澤從地縫中伸出了頭。倚靠在巨大的石柱邊俯視著當年的水池,兩位老人正將昨日的積水從池中掃走,下午的陽光灑在我們面前,夾雜著森林清香的柔風從我們上空吹來,打開手機中的媒體播放器,”Tears”舒緩而又低沉的鋼琴曲調從揚聲器中流淌出來,一切瞬間和一年之前梅裡往事天台的景像重合,我就這樣沉沉睡去。
吳哥窟外圍800米的淺浮雕,來源於印度著名的史詩《摩珂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攪動乳海、天堂和地獄、神魔之戰,經典的場面都在我們面前浮現。我最愛的攪動乳海,88個惡魔和92個天神正在攪動大海以獲得仙丹,惡魔持巨蛇頭,天神持巨蛇尾,主神梵天站在巨蛇盤繞的曼荼羅山上攪動大海,阿布薩拉們在上空表演助陣。嗯,我就喜歡這種大混戰的!

(Sunrise in Ankor Wat )

(Ankor Wat in Mirror )

(A monk passing through the entrance )

(Apsara)

(Watching the Gate from In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