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很美,每年的9月更是新疆旅游的黃金季節。這次的行程不太緊,5人團,包了一輛7人座的瑞風,時間在悠閑的游山玩水中流逝。
D1:上海—烏魯木齊(飛機到的時候已是中午),下午大巴扎自由購物。晚上大巴扎吃飯,168一位,看歌舞和高空走鋼絲表演,氣氛還不錯,就是人太多,吃的東西都被搶光了,羊肉串要排20分鐘才能拿兩串。
D2:烏魯木齊—吐魯番。(約2小時)
中途的達阪城風力發電廠,天空很美,蔚藍的天空映襯著一望無際的巨大白色風車群,殺了很多相機內存。
在吐魯番先去了坎兒井,不太喜歡看這些人文的東西,不過還是為人類的生存智慧而驕傲。
第二站是交河故城,雖然天氣十分熱(墨鏡和防曬霜必不可少),但很喜歡這個地方,為自然的無情而感嘆,風化的黃土建築群,藍色的天空,雖荒涼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第三站,維族風情村,沒什麼感覺,湊數的。
第四站,火焰山,地表溫度60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熱,褶皺狀的山還是可以看看的。
第五站:葡萄溝,無趣的地方,完全是粗制濫造。民俗接待地方的水果也不太好吃,賣得葡萄干價錢是外面的一倍左右,但是吹得天花亂墜的。被導游賣了……如果可以選擇,建議不要去。
D3:烏魯木齊—天山。(約1.5小時)
坐觀光車和纜車上山排隊的人特別多,等了將近一小時。
天山和天池還是很美的,雪山掩映在重山中,天池的水是美麗的藍色,在陽光下泛起粼粼波光,空氣清新,如果沒有那麼多游客的話環境一定非常美。在湖邊借了套維族姑娘的漂亮裙子(10塊一件),女人愛美的天性充分表現出來,在美景中拗起造型,謀殺內存無數。
當晚22:10從烏魯木齊飛阿勒泰(行程40分鐘,如果坐汽車至少8小時),住阿勒泰。
D4:阿勒泰—喀納斯(4小時)
地接的導游是個帥氣的小伙(據說是維族和哈薩克族混血),名叫木哈,熱情風趣,以前是舞蹈團的,因此舞跳得特別好。
車行路上就體驗到了完全不同的風情,廣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星星點點散落的白色蒙古包,策馬疾行的牧民。途中,停在一戶牧民家門口,進屋喝了馬奶、駱駝奶(喝不慣:P)。途中看到喀納斯機場,真是對環境的摧殘,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餿主意,強烈BS!破壞了牧民的生活環境!
喀納斯當地有三個村子,分別是喀納斯村、禾木村和白哈巴村。
禾木村,與白哈巴村一樣,都是蒙古族圖瓦人的聚居地,保留了原始的風味,村裡都是小木屋,也可以住宿(標房,較干淨但條件一般)。在村裡吃完午飯,借了一匹馬上成吉思汗點將台,途中20分鐘,路很陡,第一次騎馬,心裡有點抖豁~~~~幸好牽馬的JJ經驗豐富,後來別人誇我有模有樣,呵呵呵……在點將台上俯視禾木村,整片美景盡收眼底,頭頂是純淨的藍天,棉花般的雲朵,眼前是茂密的白樺林,中間夾雜著火紅的歐洲山楊,清澈的河流蜿蜒從村邊穿過,村中灰色的小木屋散布在各處,裊裊炊煙升起……人間仙境也不過如此!
離開禾木,前往喀納斯,山路曲折,一路有數不清的S彎和U型彎,只有單向車道,技術高超的司機師傅將車速始終保持在80,可媲美F1車手……
當晚住在賈登峪,太陽落山後天氣十分寒冷,室外溫度在5度左右,晚飯喝了點白酒驅寒。飯後參加篝火晚會(門票80),圍著火堆跳舞很開心,哈薩克族的姑娘很漂亮(不過參加婚禮做新郎或請姑娘單獨陪跳舞記得帶夠小費就是了)。
D5:喀納斯—白哈巴—喀納斯
美麗的喀納斯湖我來了!到了喀納斯才知道宣傳片中的景色是真實的,甚至遠不及親眼所見。乘船游湖,四周的湖水中倒映著重山和金黃色、綠色和紅色的樹影,映襯著藍天白雲,陽光灑在湖面上,仿若掉了一地的金子,斑斑駁駁十分美麗。船只行至三道灣便折返(聽聞當天林業局局長至喀納斯休閑釣魚,六道灣被封鎖了,地頭蛇的派頭真大唉……),原本滿心期待能看到湖怪,未果。
游完喀納斯湖,辦妥邊境通行證便乘區間車前往白哈巴,途中遇到牧民轉場(夏季牧場至冬季牧場),領頭的是騎馬的牧民,駝隊背著蒙古包和家當緊隨其後,再後面就是成群的牛羊和馬匹,聲勢浩大,蔚為壯觀。
到達中哈邊境,以界河和5號界碑為背景留影以示到此一游。用望遠鏡四處窺探,隱約可見對面哈薩克斯坦的邊防哨所和打仗輸給中國的哈國將軍墓。此地亦四處是景,隨便取一個都美得令人贊嘆。
驅車返回白哈巴村就餐,還可以每人花30元至當地人家作家訪,喝奶茶,吃糖果和小點心,聽老爺爺唱歌。
最後折返喀納斯湖,登上觀魚亭從高處俯瞰喀納斯湖。真美!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顏色的水!不知什麼原因,湖水呈現銅綠色,十分平靜,從高處看去就像一塊美麗的綢緞,偶爾有穿駛過,便在湖面上劃開一道白色的線,湖水曲曲折折,最後消失在群山之中。此景只應天上有!
……滿心不舍離開喀納斯,心中無限回味。當晚飛回烏魯木齊。
D6:烏魯木齊
到了繁華中,女人的購物狂天性又竄了出來。一行人在水果市場買完土特產後殺回大巴扎購物。
下午6:50從烏魯木齊起飛回上海。
別了,美麗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