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鳴沙山
馬維國先生說:“不到鳴沙山,不知道大自然的神奇。”鳴沙山是我們這次西行中最閃光的亮點。一走進鳴沙山,你就會被那連綿起伏的沙山,黃得閃亮,仿佛可以流動的溪水似的黃沙所吸引,是你理想中的鳴沙山,又是你無法想像的鳴沙山。所以,我說,馬維國先生用“神奇”二字來概括鳴沙山,是太恰當了。
鳴沙山、月牙泉,位於敦煌城南5公裡,沙泉共處,妙造天成,是名揚四海的“沙漠奇觀”,也是我們日夜想往的景區。
早晨6時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氣。昨天下了一整天大雨,到晚上9時還在下小雨,所以,昨天晚上我們就在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我們這些從幾千裡外來的老人能如願以償:去游鳴沙山時,有個晴朗天。阿彌陀佛,菩薩保佑。藍天上,飄著幾朵白雲,是個好天氣。真好!我們心中之結,終於解開了。
7時,驅車前往鳴沙山。一進鳴沙山大門,我們一個個都傻了,沒見過這麼多,這麼純的沙山,沒見過這麼多蹲著的駱駝,沒見過這麼奇,這麼美的景致,好像見到了夢中情人,我們竟變得手足無措。還是曉明比較清醒,高聲叫了一句:騎駱駝去!
“對!騎駱駝!”大家這才恢復過來,一窩蜂似的跑去騎駱駝。
鳴沙山東漢稱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鳴沙山東西長40余公裡,南北寬約20公裡,有新加坡那麼大,主峰海拔1715米。據說,游人從高處往下滑時,有鼓角之聲,輕如絲竹,重若雷鳴,故名鳴沙山。
但我們在滑沙時,卻沒有聽到這轟隆轟隆的聲音,可能由於游人太多,歡呼聲、叫喊聲蓋過了鳴沙的聲音,或者是由於前兩天這裡下雨,黃沙還不是太干,故發不出聲音來。
騎駱駝、滑沙是鳴沙山最受歡迎的旅游項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鳴沙山、月牙山連在一起,門票是120元。這裡對老人是比較優惠的,我們旅游隊裡兩位70歲以上的老人免票,60歲以上的半票,即60元。另外,騎駱駝60元,滑沙15元。
駱駝雖然高大,但脾氣很好,很溫順,趕駱駝的老鄉叫它們蹲下,它們就聽話地蹲下,等我們坐上後,老鄉做個手勢,它就站起來了。
每位老鄉牽4—5頭駱駝,駱駝是旅游公司的,這些老鄉是打工的。
駝鈴響起來了,我們的駝隊出發了。多快活啊,想不到,我這個西湖邊騎自行車的老頭,今天在沙漠裡,騎上了駱駝。坐在駱駝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人一下子高了兩米,何況,駱駝正向高處走呢。
坐在駱駝上,往四處望去,湛藍湛藍的藍天,雪白雪白的白雲下面,是一片逶迤起伏,連綿不斷的沙山、沙丘;廣袤的沙漠,黃燦燦的,似金灘、銀灘,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有點刺眼。山脊上,有幾頭駱駝在緩緩的行進,好熟悉啊,這不就是常見的“沙漠駝鈴”照片嗎!現在我們看著山上的風景,待會兒,我們到了山脊,我們就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說不定還拍成了照片,以後被許多人欣賞呢。
老鄉領著我們的駝隊,慢慢向沙山前進,駱駝一步一步在沙中行進,我們的身體也一前一後的晃動,回頭看,見一百多頭排成長隊的駱駝,從鳴沙山大門口,一直延伸過來,好壯觀啊!
騎在溫順高大的駱駝背上,踏著細細厚厚的黃沙,聽著丁丁當當的駝鈴聲,看著連綿起伏的漫無邊際的沙原,我們儼然成了大唐帝國絲綢之路上的跋涉者。

爬到山頂,眼前是廣闊無邊的像波浪般起伏的沙原,太陽照得到的沙丘泛著白光、金光,而太陽照不到的溝壑、窪地卻是黑色的,真是黑白分明,像一塊塊大蛋糕,不規則地堆放在那裡。而日光的位移,雲層的運動,又使沙漠出現了深淺明暗不同的層次,色彩也在神奇的變幻著。站在山脊上,看著自己被太陽照著的影子,又高又大,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像個巨人,禁不住,按下了快門。山上風挺大,呼呼的吼著,似乎要把我們吹下山去。

游人駐足抬頭,驚奇地望著我們,發出會意的笑聲,或者,伸出大姆指,高聲叫妙。連那些行進中的,或是正在休息的駱駝也投過來好奇的眼光。這時候,我們的慶典已成為人們觀注的中心,成為鳴沙山一道最靚麗的風景。而照相機也不失時機,攝下了這動人的場景。
後來我統計了一下,我們還可以旅游社的成員,拍攝這一場景的照片,有20多張。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藍天、白雲、鳴沙山、橫幅,歡樂的人群”,這個場面是不可能重復的,這些照片將這一難忘的時刻定格下來,定格在照片上,也定格在我們心裡,以後,每當想起鳴沙山,這打著橫幅滑沙的情景就會再現。
我們還可以旅游社是一批酷愛旅游的中老年人組織起來的旅游團體,從第一次活動:2001年翻杭州“十裡郎當”到如今,已有六年,這六年中,我們搞了幾百次旅游活動,游過了雲南、四川、山西、河南等十幾個省的名勝古跡和名山大川,今天又到這令人神往的鳴沙山,舉行慶典,真是開心。
我們還有一個博客網站:還可以旅行者(hky2000.blogchina.com),朋友,如果有興趣,請來走走。
下山後,我們又騎上駱駝去月牙泉,月牙泉在鳴沙山懷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月牙,古稱沙井,又名藥泉,清代始稱月牙泉。在這廣袤的沙漠中間,竟有這樣一泓清泉,著實奇怪,而且旁邊還有一個綠洲,草木茂盛,建築古樸,還有一座高高聳立著的月泉閣。
我們在第一泉的碑刻前拍照留念,是的,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泉。幾年來,看了不少名泉,什麼天下第一泉、第二泉、第三泉,都讓人搖頭,讓人失望。唯有這月牙泉,讓人激動,讓人興奮,讓人難忘。

月牙泉如一塊碧玉,一面明鏡,鑲嵌在金色的沙灣裡,更像一位依偎在健壯男子(鳴沙山)懷裡的嫵媚、靈性的嬌小女人,依人小鳥,楚楚動人,在戈壁沙漠,見到這樣的美人,仿佛見到了天仙,怎能不讓人動情。
這時起風了,黃沙刮得人睜不開眼,這沙太細了,以至我們中間四個人的照相機被刮進了細沙,失靈了。
風還刮起了山頂的細沙,山頂尖上,像電學上的尖端放電一樣,像噴泉一樣,向前方噴著細沙,遠遠望去,很有趣。
雖然有幾個朋友,已來過鳴沙山,但再次游鳴沙山,特別是騎駱駝、滑沙,還是令他們激動不已,可見,旅游光是欣賞還不夠,還要參與,這種參與活動,讓人與自然的接觸更緊密,感情就更深了。
離開月牙泉,我們來到大門口,見門的左側有許多大桌子,上面放著許多照片。走近一看,都是騎駱駝的照片,大概有十寸吧,許多人都在看。
原來,這是景點的又一個服務項目:在駱駝隊行進路途中,分布著不少攝影師,將你騎駱駝的樣子攝下來,印出來,並把它們放在門口的大桌子上,任你挑選。你可以挑自己的照片,挑中了,20元一張,挑不中,就拉倒。這可是很明智的生財之道,騎駱駝難得,背景又好,只要拍得好,哪有不要的理由!花上60元,拿上三張,你覺得很滿意,很值得。而你的錢,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流入了經營者的口袋。高!這一招,的確高!
由於剛去過嘉峪關,不免將鳴沙山與嘉峪關作了一番比較,是否恰當,請各位評論。
嘉峪關挺拔、威武、剛強、大氣,表現了男子的陽剛之氣。鳴沙山柔和、纏綿、細膩、靈性,充滿著女子的陰柔之美。
嘉峪關的每一垛牆,每一座樓,每一處建築都是豎是豎,橫是橫,棱角分明,一點一劃,一撇一捺,清清楚楚。而鳴沙山的線條都是圓弧的、彎曲的、柔綿的,饅頭似的山頂,彎彎的溝壑,蜿蜒的小路,就是被微風吹皺了的沙原的表面,也如水中的漣漪,圓圓的,柔柔的,輕輕地層層漾開。
嘉峪關粗獷神武,鳴沙山細膩隨和,鳴沙山的沙子細得可以鑽進照相機的細縫,細得可以從手指縫裡,像水一樣流下來。
嘉峪關像一位站崗的軍人,昂首挺胸、嚴肅無聲,鳴沙山卻像一個感情豐富的女子,有時在你耳邊大聲嚷嚷,有是又竊竊私語,跟你講著別人聽不到的情語。
嘉峪關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漢,倔強、執著、大氣、粗線條。鳴沙山是嫵媚靈性多情女子,柔美動人、體貼入微。腳伸進沙裡,可伸得很深很深,體貼得太深太近了,於是,我對“體貼入微”這個成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2007年10月7日記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