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初探之流水篇——回“家”

作者: blueskywang

導讀時間有限,其他篇章不再發於此,僅做鏈接:http://blueskywang.blog.***/blog/ 題記:寫下這個題目時,心底突然非常混亂。不知怎樣算回,自己又回了哪裡。昆明?麗江?廣州?這次行 走,較之以往,不算完美,因為最起碼的溫飽大計深受威脅。飢寒交迫的狀態下,人不會有心情欣賞美,也不會有心情去體會。但,還是覺得,有些東西,似剎那間一閃而過,如流星,如帶到廣州的鮮切 ...

時間有限,其他篇章不再發於此,僅做鏈接:http://blueskywang.blog.***/blog/

題記:寫下這個題目時,心底突然非常混亂。不知怎樣算回,自己又回了哪裡。昆明?麗江?廣州?這次行 走,較之以往,不算完美,因為最起碼的溫飽大計深受威脅。飢寒交迫的狀態下,人不會有心情欣賞美,也不會有心情去體會。但,還是覺得,有些東西,似剎那間一閃而過,如流星,如帶到廣州的鮮切百合之美。

很久沒有出差。這次,借公干機會小小放逐了一下自己。由昆明獨行麗江。無目的無計劃。

起程

那天早上,在酒店和工作伙伴們熱情道別,獨自搭上去車站的的士。

昆明幾天的公務都安排在郊外星級花園酒店,想不到汽車站髒又亂。出乎意料,強忍硬挨。

候車時,碰到一個湖南阿姨,五十多歲,電力局退休職員,女兒在麗江工作,所以“常在湖南雲南線上跑”,說這話時,阿姨踮著一只腳,一只手搭在我肩上——明顯是老江湖。

阿姨主動給我講了麗江種種後,問:等會兒上車後能不能把你的車票送給我,我可以報銷。

汗~~~

開車時間尚早,我們站在車下和車主聊天,阿姨給車主看手相,結論一:百萬富翁。呵呵,車主跑昆明麗江線五六年了呢。結論二:短命。嚇一跳,不論真假,很少有人會如此直接這樣說話吧。車主吃驚,尷尬,笑說:我活到七十歲就行。阿姨搖頭,車主又改口:六十歲就夠了。阿姨面無表情地在我耳邊低語:他能活過五十歲都算幸運。

我後背發涼,看到了,四十五歲的車主手掌的生命線的確出奇地短。

讓她幫我看,她得出結論:一,不會很富有;二,會有從一而終的婚姻;三,會因一場大病而住院。

淡然。還是為她給車主的話而震撼。

上路

出城,紅土地,車窗外不時掠過砌得整齊的墳墓。不言不語,下雨了。

不知走了多久,才發覺雨停了,湛藍或灰暗的天空近了。驀地想起給他打電話,講起拖延數月又不得不面對的事。

眼淚莫名無聲流下。

記得,最初的夢想,一直想,一直想,和“他”一起走這一程的。雖然發生了許許多多,但,心底,總有一絲,僥幸。所以,行前,不只一次問:要不要去雲南,你?

答案始終是:沒時間。

斷就斷了罷,只想,懇求你,快些,不要這樣,一日日刀子般割在心上。只是為錢,多麼不值得!

天空真的好藍,好純淨,好近。一直望向窗外,望向天空,一路前行。

車主本來說傍晚到達麗江,可六點鐘了卻連大理都沒到。聽說是車主兼司機和旁邊的女人說笑,速度減慢,所以晚點。行前沒訂酒店也沒帶食物,早餐已消化殆盡,飢腸轆轆,心思亦不再神游。

天色漸暗時分,終於看到大理市區內的風車。暗灰色天空為背景,城市依山而立,炊煙裊裊,一片沉靜。

天完全黑下來,看不到窗外的風景了。汽車爬上了盤山公路。彎彎轉轉,回旋而上。想起包裡有一份網上下載的備用自助攻略,從上面找到僅有一個留著聯系電話的客棧訂下房間。

夜裡十點多,終於到站。打的直奔古鎮,榮坡客棧。

初來乍到

到古鎮口下車,給客棧老板打電話,他居然是老鄉。幾分鐘後,老板——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過來接我。

暗夜,青石板路,小橋,流水,跟在陌生人的身後,行走。

客棧就在古鎮入口。看了幾個房間,才明白,為什麼標准間只有幾十元那麼便宜。時間太晚,權且安身罷。隨便挑個能俯瞰古鎮全貌的房間住下,老板先聲明,到國慶時房間要漲價的,顧及老鄉情份和我提前入住,價格基本比正常的翻倍價略便宜一點。無話,微笑,應允。

又和老板預訂包車。路線、價格一應談好,出去吃飯。

一向沒有方向感,出門前又讓老板詳述回來的路線,他指東繞西一番,最後給我一張名片:若真丟了,電話聯系。初來乍到,沒有輕舉妄動,按指向出鎮,街頭走到巷尾,又折回來。昆明幾日,因飲食習慣不同,已頗受飢腸之苦,街上清一色川菜,僅有的一間掛著粵菜招牌的,廚房黑黑。左挑右選,隨便進了一間看似很大的店面,點一份炒粉,交待服務員把所有配料都換成菜心,口味要淡。

店面櫥窗裡掛著一長排烤肉腊鴨子之類,不敢抬頭看,怕反胃。炒粉上來,依然又油又鹹,粉的份量很足,寥寥的菜心卻切成窄小細條。吃了一半,慢慢循原路到客棧門前。開始四處閑逛。原來旁邊就是鼎鼎有名浪漫滋生地:麗江酒吧一條街。時近午夜,燈紅酒綠,音樂嘈雜。風格在民族與時尚之間,不倫不類。

恰好又下起了冷夜雨,回客棧休息罷。



(大研古鎮酒吧一條街)

觀光客之閑逛拉市海

早上六點多醒來,麗江居然比昆明冷很多,一條毛衣也抵不住寒。迫不及待起床去買棉服,冷清的街上行人寥寥,服裝店當然沒開門,先吃早餐。四處看看,還是川菜多,或者是看上去廚房比較黑的小店。又選一間大店面,古式裝修,門牌高懸:龍抄手。常吃川菜,但不知龍抄手為何物,權且試試。

服務員端上來:餛飩,雲吞,原來就是它:(

一碗五只,四大元,餡裡居然不是肉而是面:理所當然——沒吃飽。

出來繼續找早餐,終於看到一個常吃又喜歡的:烤紅薯。高高興興買一個,服裝店還沒開門,包車司機來了。

背包,上車,出發,目標:拉市海。

雲南的白族多在大理,麗江則是納西族聚居地,這裡80%的居民都是納西族。納西族有兩大姓,“和”、“木”,我的司機就是納西族,和姓MAN。高原陽光猛烈,溫差大,風大,所以這裡的人一般都皮膚不好,外貌顯老。我以為和師傅已經四十多歲了,一問才知,他居然只比我大四五歲。和師傅身居鄉下,一家三口,有兩層樓12間房(這種房子倒不稀奇,以前去過廣西的鄉下也是這樣,建很多間房,但裡面簡單,俗語:攤子鋪得較大而已),兩台面包車,和老婆兩人常年做游客生意,閑時則把面包車當小公共,在市區跑,為此,他還辦了營運牌照。和師傅問我結婚沒、有小朋友沒,回答後,他吃驚得說了句納西語,讓他翻譯才知道是:哇,還有機會啊!

哈哈!

拉市海是一片濕地。"拉市"為古納西語譯名,"拉"為荒壩,"市"為新,意為新的荒壩。拉市海的湖面海拔2437米,背依雄山,高高的山頂住著很多村民,說是有公路通山下,但我想如果我住在那裡,一年下來一次就足夠了。車子快到湖邊時,田埂小道上有人騎馬掠過,還有幾匹馬身負鞍帶無人駕馭,也走得井井有條。

到湖邊,下車,幾十匹馬散在一邊,一間簡易房裡幾個看似農民的MEN坐鎮,其中一個正指著牆上的五彩線路圖向幾個游客介紹線路,ABCDEFG幾條線路,標價、圖片清晰有致,介紹者言辭流暢、巧舌如簧。

於是,連我這個本來對騎馬這種很是幼稚的行為根本沒興趣的人也動心了。讓和師傅利用時間差回市區繼續賺外塊,我便跟著“馬夫”出發了——說是馬夫,我倒覺得應該叫他“馬老板”,他們的經營制度和城裡的出租車一樣:掛靠制。自稱馬夫,我想不過是讓城裡人心裡上有小小得意而痛快地掏銀子罷了——這個師傅也姓和,就住在湖邊山腳下,馬老板和師傅養著兩匹馬,一匹叫小白,另一匹叫小黑(真沒創意~)。他把小白分給我,他騎小黑。



(拉市海)

小白貌似幾天沒洗澡,身上並不純潔。和師傅悠悠唱著納西民歌,一時之間,放眼看去,湖光瀲灩,山色動人,青青草地,此景真可依。

到了景色漂亮的地方,和師傅專業地下馬幫我拍照,還指著我的相機主動說:我會用這個。

和車老板和師傅一樣,馬老板和師傅也只有三十多歲,卻貌似四十有余。但車老板年收入以萬計,而馬老板卻只能以千計。

和師傅幫我拍照時小黑自己先走了。和師傅不慌不忙地說:沒關系,讓它跑,晚上我把它吊起來,不給它飯吃。

想像那情景,覺得真是天下老板都一樣呵。

抓到了小黑,我說和師傅你應該背點糧食路上喂它們,和師傅笑眯眯從包裡抓出一把東西說:有得,有得。看小白小黑吃得高興,我再一看,他喂的居然是:蠶豆!

......



(小白)

和師傅終於把我送到地方了:“拉市海濕地公園”。一個女孩做我的解說員,女孩20歲,皮膚黑紅,有個讓人驚喜的名字:和秀美——呵呵,我想到了韓劇女主角。拉市海濕地共有鳥類57種,資料說每年來這裡越冬的鳥類有3萬只左右,但和秀美說其實有2萬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瀕危鳥類9種,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鳥類斑頭雁,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黑頸鶴、黑鶴等。可惜,我去的不是時候,鳥毛也沒看見一根,只順著木棧道看了一回蘆葦草。



(和秀美)

邊走邊和和秀美聊天。和秀美幾年前由於家裡沒錢而輟學,只拿了初中畢業證。於是,我想起自己的另一個夢想,問她想不想上學。她卻說,不想。覺得她的同學讀完高中後也一樣打工,工資也差不多。而她的老板——濕地公園的主人,也是初中學歷,卻是這六千多公頃土地的主人,同時在香格裡拉等地還有同樣的資產。公司規模幾百人,又是村委會主任,和秀美抬起頭說: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過幾天就辭職回家去和哥哥養蘑菇。她家裡只有她和哥哥見過外面的人,她哥哥叫和秀武,嫂子叫和秀麗。

從公園出來,和師傅把我送到小船上,我將坐船回出發點,他便策馬而歸。

觀光客之閑逛束河

中午,車老板和師傅接我去束河古鎮。

記得網上這樣介紹束河:時尚束河,情定束河。所以,覺得有必要去見識一下。

到達目的地後,依然讓和師傅繼續回去賺外塊,一個人在鎮裡閑逛。其實古鎮,不外是客棧、店鋪、食店的商業彙集地,只是建築比較古樸。所謂值得稱道的,是它的寧靜吧。閑庭信步,看到喜歡的庭院就推門而入,隨便和身旁的人也可以閑聊一回,相機拍滿了也是隨便找個客棧,在老板的電腦裡導出來。

沒有熟悉,所以沒有陌生。同是路人。

沒有相識,所以沒有相知。同是過客。

看到一個名為“一束麥”的店鋪,並不知它賣什麼,覺得店裝得蠻漂亮,就進去了。進去才知道,這裡是客棧也是食肆。遂點了當地特色各半份,然後就和一對北京來度假的年輕夫婦聊天,喝老板的綠茶。

過一會兒,老板回來,也加入進來。老板五十多歲,兒子在深圳做IT,給老爸投資五十萬,二十多萬做裝修,每年七萬的價格簽了三年店鋪租約,無贏利要求,只讓老爸養老玩玩。老板就這樣在麗江小鎮裡悠閑又悠閑。



(一束麥)

出門行走,有時為看風景,像剛畢業時的自己,東奔西走,花錢受累,拍照留念搭時間。而束河的日子,是不是一種另類的生活呢?

第二天,恰好身體不舒服,便放棄了應景的玉龍雪山之行(此時山上無雪,只是名氣而已),二去束河,在九龍潭邊,在咖啡店裡懨懨地發呆。臨行前細細選了銀手鐲戴上,在當地,這是必不可少的定情信物。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