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我的17天純粹生命時間(六,哲蚌寺曬大佛)

作者: 納木錯之魚

導讀8月12日 拉薩二日游——哲蚌寺曬大佛、古格王朝酒吧早晨5點半的鬧鈴,無情的把我們催醒。天呀,只睡了3個小時就爬起來,太痛苦了。多虧管家幫我們聯系了群主的車子,免費把我們拉到朝陽溝大廈門口。由於雪頓節,實行道路交通管制,我們只能開11路,走到哲蚌寺。我們五人手挽成了一排,就辛苦兩頭的強人帶路。毫不誇張,前半段路程,我就是半閉半睜著眼睛走過來的 ...

8月12日 拉薩二日游——哲蚌寺曬大佛、古格王朝酒吧早晨5點半的鬧鈴,無情的把我們催醒。天呀,只睡了3個小時就爬起來,太痛苦了。多虧管家幫我們聯系了群主的車子,免費把我們拉到朝陽溝大廈門口。由於雪頓節,實行道路交通管制,我們只能開11路,走到哲蚌寺。我們五人手挽成了一排,就辛苦兩頭的強人帶路。毫不誇張,前半段路程,我就是半閉半睜著眼睛走過來的。這才僅僅是開始,沒有想到去哲蚌寺的路途那麼遙遠,我這11路是非常不擅長爬高的,同伴們幾乎是連拉帶拽的,我才不至於掉隊,真是抱歉又拖後腿了,又一次充分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雪頓節,是西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也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後來由於雪頓的活動內容逐漸演變為以藏戲彙演為主,所以也有人把它稱為“藏戲節”。這個節日不僅拉薩有,日喀則也有,不過時間稍晚些,當地叫“色木欽波”。

十七世紀以前,西藏的“雪頓”活動是一種純宗教活動。那時按照佛教的法規戒律,夏天有好幾十天禁止出家比丘出門,要行三事,即長淨、夏安居直到解制。在開禁的日子,他們紛紛出寺下山,世俗百姓都要准備酸奶子進行施舍。僧人們除了一頓酸奶子佳宴外,還歡樂玩耍,這就是“雪頓”的來源。

十七世紀中葉,清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這時“雪頓”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已開始演出藏戲,並形成固定的“雪頓節”。這時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範圍仍局限在寺廟內外,先是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故人們稱為“哲蚌雪頓節”。這一天,哲蚌寺會有重大的活動——曬大佛。這個節日,在西藏工作的人都有七天假期,真羨慕這裡的漢族人,藏漢節日統統有的休!所有朝聖的藏民和游客,都是為了在日出後一睹曬大佛的盛景,而步行在這夜色茫茫的路上。一路上,除了湧動的人潮,還彌漫著濃濃的桑煙,如果不是一直手挽手,我們幾個極容易被衝散,並淹沒在人群中。我被桑煙嗆得睡意全無,一抬頭,發現滿天的星星一直陪伴著大家,可能是善良的佛祖讓星星給我們照亮路途吧。在售票處,我們與飛雪、MM會合。大家都拿到了哲蚌寺的門票,只有我的是乃瓊寺!(真是巧合,因為我的名字有個瓊。看來我和西藏真的有緣!)終於,手腳並用的爬到了哲蚌寺的後山,這應該是根培烏孜山南坡。找了個靠近曬佛的地方坐下,喘口氣吧。據說幾天前,這裡就出現祥雲,許是佛祖顯靈了吧。而早晨的寺廟籠罩在一片泛紅的朝霞之下,猶如祥雲庇護。我們,靜靜期待……七點,依稀聽到山腳下的寺院傳來法號聲,人潮開始熱鬧起來,在一片歡呼聲中,眾多喇嘛抬著一條“白色巨龍”,緩緩向曬佛台走來。直到白色巨龍在曬佛台上完全展露出釋迦牟尼佛像的尊容,曬佛儀式達到了高潮,眾人歡呼,千萬條哈達從佛像身上滑過,桑煙彌漫,龍達滿天飛。真的,身處這個環境,親眼看到眼前的一幕,你一定會為藏民虔誠的崇拜而感動。我在心裡默念:仁慈的佛祖,請眷顧您的子民吧。緊接著,人群開始流動起來,每人手裡拿著哈達,湧向曬佛台。一定要親自把寄托祝福的哈達投向佛祖身上,才能得到佛祖的保佑。我們七人也是手捧哈達,費盡千辛萬苦才擠到最前端,把祝福和希望的哈達投向佛祖。看著哈達順利從佛祖身上滑過,我想,佛祖肯定收到了我的信息,祝我的家人、朋友吉祥如意。然後,我很虔誠的加入到一個特別的隊伍中,大家彎著腰從佛像唐卡的背面走過去,背部可以觸摸到唐卡,算是和佛祖進行零距離接觸吧。下山了,由於坡度陡,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順利下去的。這時候,你能夠感覺到藏漢一家人,沒有男女之分,沒有民族之別,沒有語言障礙,只要一伸出手,走在前面的人就會扶你一把,走在後面的人就會托你一下。回報一個微笑,回報一句扎西德勒,大家心領神會!秋水說,好喜歡這種感覺,我又何嘗不是呢?西藏真是一個淨化心靈的好地方。順著人潮,我們下山去哲蚌寺參觀。這是黃教六大寺廟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恆十方尊勝州。在解放前,該寺僧眾達到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由於寺廟是依山而建,通往寺廟道路只有狹窄的一條,你真的難以想像,這麼多人是如何擁擠在這條小道上!我幾乎是被人群推著走的,擁擠的讓我窒息,真不明白大家為什麼突然變得如此焦躁,與剛才的和諧形成強烈反差,我覺得佛祖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吧?我們七人很快就被衝散,還好我和飛雪、木耳三人在一起,木耳同學一直用堅強的臂膀保護著我和飛雪。也不知被誰猛烈一撞,我差一點就掉到山下的溝裡,虧得飛雪一把抓住,我才得以活著走出來。要知道,掉下去,即使不摔壞我這把老骨頭,就得被那的植物蜇出一身包。大家小心了,西藏的這種灌木很奇怪,扎上就會起一個包包,很癢。秋水和SS就不幸中彈,好在除了癢,沒有其他副作用。在此,鄭重感謝飛雪和木耳的救命之恩,小女子這廂行禮了。今天的哲蚌寺確實熱鬧,我們下山的時候,碰上藏民賣煮好的土豆塊,撒上一點辣椒面,一塊錢一小袋,拿在手裡就開吃,味道還不錯呦!街道兩邊也都是一些藏式快餐,我們沒敢買,就急著下山了,計劃下一步行程是去色拉寺看辨經,再去羅布林卡看藏戲。因為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郊約十公裡,所以走回去是不可能的。下山以後,趕緊來到大街上打車。我的天,滿街上全是和我們一樣要打車的人,估計調動拉薩所有的出租車都夠拉好幾趟。而唯一一趟公交車上也擠滿了人,擁擠程度決不亞於北京的上班高峰。我們幾個,根本打不著車,完全筋疲力盡。後來,明智的決定七人分成三小組,分散搭車走,回到家外家再碰頭。我、SS和JJ就是先搭一段人力三輪車避開人群最集中的地段,然後“搶”到一個剛下人的出租車,呵呵,真的是要搶得,晚一步就沒有了。秋水和MM是搭著掛鬥三輪車,突突突的顛回來的,經歷非同尋常。鑒於此,給驢友們一個建議,要麼提前找好一個當地朋友從市內打車過來接;要麼干脆先不走,找個飯館慢慢悠悠的吃頓中飯,再走不遲。所幸我們七人都順利回到家外家,一頓狼吞虎咽之後,折騰了大半天的疲倦感都湧上來了,根本沒有一絲力氣再出去看辨經和藏戲,倒頭就睡,一覺到下午5點!本來計劃今天晚上包餃子,是木耳吹出來的牛皮。大家也想最後熱鬧一下,因為飛雪和MM明天要回廣東,木耳也要回去做項目,我們四人要向珠峰挺進。由於天色漸晚,我們還急於尋找明天上珠峰的車子,這頓餃子就讓木耳同學先欠著,等明年川西行再討回。繼續在我的美食功略上,尋找當天的晚飯吧,就剩下DUNYA和旅行者吧,一番權衡下選擇旅行者吧,又叫“小二那兒”。不知道為什麼,這家飯菜真是不合我們口味,青稞酒也不好喝。難道是換老板了?游蕩在北京路上,居然碰見了在然烏湖認識的幾個武大的學生,他們騎車進藏,並順利騎到了拉薩。西藏真是小,有緣分的人怎麼都能相遇。在秋水朋友的幫助下,我們認識了何老板,重慶人,網名007,電話0891-6340696。他在拉薩考察一番後,就跑到這裡發展第二事業——古格客棧酒吧。酒吧在拉薩市北京中路八朗學五巷,就在八郎學社右側邊巷子裡;酒吧的名字,立刻讓人聯想到了藏北阿裡地區的古格王朝遺址;酒吧的裝修也是費足了心思,完全的古格風格,牆面都是古樸的黃泥巴,坐的也是羊毛墊子。負責打理酒吧事務的是個河南小姑娘,竹子,騎著摩托車游西藏的強人!熱情的老板請我們喝著西藏的啤酒,還請來了他的朋友,一位蒙古族漢子,為我們傾情獻唱。SS說,這是蒙族快要失傳的唱法。我當時是閉著眼睛享受著那動人的歌聲,歌聲把我帶到了遼闊的草原,我又重回了最愛的納木錯!回來以後,百度一下,才了解這是一種神奇的“呼麥”唱法,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一個人能同時唱出一高一低的兩個聲部。“呼麥”的蒙古語原意是“喉”,所以“呼麥”也可稱作一種喉音演唱藝術,人的聲帶發出的是低沉的基音,而口腔發出的是高亮的泛音,加上氣息的調控,口腔共鳴點的變化就可在高音部形成旋律,高音部的高音與口型有直接關系,口型扁音就高,口型圓音就低。——我們真是有福氣,能親耳聽到這美妙的聲音。晚上12點左右,我們在古格酒吧話別飛雪、MM、木耳,祝福彼此一路平安,有緣再相見!竹子說,今天晚上有流星雨,她要和朋友去拉薩河邊露營。我真的好想好想去,無奈明天還要趕路。忍不住回想起大學時代,為了看流星雨,我和BF的一幫朋友,半夜跑到城郊,圍著篝火,坐在地上仰望星空,真的好有感覺。(呵呵,BF現在已經升級為LG啦。在此也感謝一下LG,縱容我這麼瀟灑的實現了一個夢想之旅)。感謝竹子和老板的幫助,我們四人也確定好了第二天出發的線路。老板的酒吧樓上正在裝修,以後就可以擴大經營範圍,提供住宿服務了。祝福老板的生意蒸蒸日上,驢友們去了西藏,別忘了捧個場哈。因為沒能找到合適的珠峰四日全程的車子,旅行團超貴報價5500/車,包車的價位也是水漲船高!我們決定分段走,先坐大巴班車到日喀則,再做打算。回到客棧,已經是第二天凌晨1點了,我們趕緊打包行李。就在這時,JJ的手機響了,原來是一路走來的司機師傅,4000元帶我們上珠峰!!天呀,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我們不用“亡命天涯”了,因為一路的變數太多,有了技術過硬的司機師傅,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上珠峰!



(曬大佛)



(魯朗)



(草原)



(花兒)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