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 多雲轉晴
一覺醒來,才夜裡三點多鐘。頭昏沉沉的,心跳可以明顯感覺到,胃裡也不太舒服,顯然是高原反應了。在床上翻來覆去,卻怎麼也睡不著了。
迷迷糊糊中總算捱到八點多,老媽也醒了,起床拉開窗簾——哇!陽光普照,今天是個好天氣!明淨的藍天裡飄著或是大朵大朵,或是絲絲縷縷的白雲,投下的影子落在山上就好似給群山披上了輕紗。
今天原定計劃是九點半出發的,可是等我們和陳師傅一起准時吃完早飯准備出發時,卻又有突發情況。情況不是發生在我們倆身上,而是那四個廣東人——原來他們昨天也住進了石頭城賓館,他們的司機應該和我們的陳師傅一起住的,可是徹夜未歸,到了早晨出發時間還沒出現,打手機沒人接,可不急壞了乘客?陳師傅只得先送四個廣東人去石頭城,讓我們晚點出發。幸好我們今天的行程並不緊張,那就等等吧。
在石頭城賓館的大堂和老板聊天,聊聊天氣、風景、風土人情,時間倒也過得很快。一小時後,陳師傅返回賓館。話說那個毛頭小伙司機,昨晚找人打牌打了一宿,陳師傅在街上看到他的車才找到他的人,還睡得死死的呢!鄙視這種沒有敬業精神的司機!陳師傅也後悔介紹了這種不負責任的人,留下他和廣東人和解。最後廣東人似乎還挺通情達理,仍舊坐了他的車回喀什,我想這可能也是無奈的選擇吧。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別人推薦的司機也要自己親自詢問一番,謹慎又謹慎吧。
當然,這只是個小小的插曲,我們還是興致勃勃地上路了。多雲間晴的天氣裡,天上的雲朵也是一種風景,在廣闊的天空中愜意地飄來蕩去,或者駐足於某個山頭留連不去;穿上紗衣的昆侖山脈在暖暖陽光裡也顯得柔和了許多;昨天據說山上是下了雪的,有的山坡上明顯覆著薄薄的新雪,就像撒了一層鹽,潔白而純淨;草地有些發黃了,牛羊貪婪地享用著今年最後的新鮮草料。

(雲兒流連在山頭)

(新雪)
高原的早晨異常的寒冷,就算在封閉的車中,在刺眼的陽光下,穿著厚厚的外套,仍不免覺得冷——抑或還是高原反應?胃裡覺得好多了,心也沒那麼跳得厲害,特別是過了蘇巴什達阪一路向下,身體漸漸恢復正常。
十二點,又來到了卡湖邊、慕峰下。陽光下的卡湖多了一分明艷,但風中的湖面還是沒有看到我們期待的倒影;慕峰頂上還是雲,被風兒扯成一縷縷、一條條,纏著冰山之父就不肯離開。我們繼續拍照留影。

(慕士塔格)
離開卡湖,奔沙山沙湖而去——心底裡更喜歡她的純淨。陽光照射下,眼前的景色仿佛凝滯,鏡頭停留在白得耀眼的沙山上,這種印像至今仍在腦海中久久不能淡忘。

(耀眼的沙山)
過了沙山沙湖,海拔就只有2000多米了,身上覺得暖和起來,懶洋洋的在車上睡著了。等一覺醒來,又在蓋孜峽谷俊朗山峰的環抱中。
回到喀什市區,又是艷陽高照的大晴天,溫度估計有三十七八度吧。在一家川菜館吃完午飯,讓陳師傅帶我們去買哈密瓜,准確地說是迦師甜瓜。水果批發市場裡,李子、葡萄、阿克蘇蘋果、庫爾勒梨遍地都是,不過最多的還是迦師甜瓜。迦師甜瓜有黃色和青色兩種,個頭越大越好,花紋越密越好,價格也從1元1公斤-2元1公斤不等。本著越貴越好的精神,我們買了2元1公斤那種,最松脆可口,還價只還掉1毛,6個30多公斤,裝了兩個紙箱(紙箱貴得很),裝到陳師傅車上。
水果市場出來,時間還早,回市中心找個地方休息,最後決定在百富烤霸(新疆當地的肯德基)消磨掉最後的半個下午。晚餐約了陳師傅一家到小尕子,一方面答謝陳師傅一路的服務,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能多吃幾個菜色——陳師傅一家也喜歡小尕子,他推薦的烤蓮花白便宜又好吃。飽餐之後,就早早地讓陳師傅送我們去機場了,盡管飛機是半夜1:20的。
喀什機場的確是小而簡陋,辦票櫃台也只有三四個,航班倒不少,尤其是集中在半夜出發的。快到午夜的時候,終於輪到我們辦票,托運了三十多公斤的甜瓜,頓時一身輕松。

(帕米爾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