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三年,每年都會去幾個地方度假,短途的,長途的都有,為的就是尋找一個讓自己能夠好好休息,能夠暫時逃離的地方。一直在想,人的一生有幾次真正的旅行?是小時候跟著父母,嘴裡吃著棒棒糖,看著外面的花花世界;還是長大工作後,和好朋友一起享受生活,釋放沉重的工作壓力;還是等我們老了以後,全家人一起親子旅游?我沒有答案,只有享受此刻的快樂而已!
記得今年元旦去廈門,我喜歡上了鼓浪嶼,因為那裡沒有煩惱的城市壓力,也沒有整天嘀嘀叭叭的汽車聲,只有靜靜地走進彎曲小道上,傾聽朗朗的鋼琴聲。。。。。
這次去青島,也是想找個地方暫時逃離。
在航行過程中,一直在遐想著青島。那裡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樣的吸引著我。
現在就把當時的心情記錄下來:青島的節奏是藍調的節奏,青島的心情是藍調的心情。青島能夠讓人放慢腳步,像當地人一樣搖晃著,悠閑散漫起來。看著坐在礁石上的伊人與大海訴說心事,看著飯後散步的當地人與寵物犬在海濱媳戲。在八大關飲一杯好時光的咖啡,把青島當成精神樂園,一點也不吝嗇。到浙江路上的聖彌爾厄天主教堂,虔誠禱告,到江蘇路上的基督堂,感受基督教徒們深深傳道的決心。一切的一切都是悠閑的。。停步的。。靜止的。。
從今年開始的旅行,大都本著同一個原則:到了哪個地方,就該過當地人的生活。“要坐當地的公交,知道當地的風土人情。”這句話是我經常放在嘴邊的。。。
第一站,八大關景區。從酒店出發,直接坐316公交,到達武勝關路站。一下車,就進入八大關景區了。路上樹蔭成林,知了躲在樹林裡直鳴,吵得很,似乎沒有一點疲勞。幸虧青島8月的氣溫還算涼爽,並沒有擾亂我們的心情。直直的漫步林間。
路邊陳舊的老房子,並沒有使八大關失色。恰恰是因為這樣,使得八大關成為旅友和攝影愛好者去青島必去的景點之一。
八大關最著名的景點-花石樓
外牆全部由花崗岩砌成,是一座融古希腊和羅馬等風格的歐洲中時期城堡建築。
花石樓的門票是5元,做成像信用卡大小的硬紙卡片,正面是花石樓的圖片,背面是相關的介紹。精致的門票+城堡哥特式的建築,值!
花石樓曾經是蔣介石先生的別墅,所有室內的擺設都是經過細心斟酌的。離開花石樓後,就去找神秘的公主樓了。為什麼說她神秘,是因為我們一直被八大關的條條關路所困住,繞來繞去的原地打圈,足足花了半小時之多。其實正常從花石樓出發到那裡,只要十分鐘就夠了。
公主樓
相傳十駐青丹麥總領事為丹麥公主建造的別墅。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墨綠色外牆和流暢簡潔的建築線條表現出很強的韻律感,主建築具有典型歐洲哥特式風格。
八大關沿路的房子系列
八大關其實就是由八條帶有關名的路組成的。
五:武勝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山海關路
三:紫荊關路,寧武關路,韶關路
五橫三縱相交。
在中山路商業街附近的小餐廳裡,點了一些海鮮燒烤,飽餐了一頓。說起吃,不得不在這裡說一下。在青島,隨處可見韓式燒烤的餐廳和商販,可能是因為海濱城市,又因為韓國燒烤比較出名,兩者結合,就有了我不得不說的理由了。
這個是聖彌爾厄天主教堂,位於浙江路上。她是我國著名的天主教堂,也是亞洲東部地區較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天主教堂的門票是5元。
兩廊的牆壁上奉有耶穌“十四處”故事木雕圖案以及雕像。正面的皇冠,寶頂式大祭台,展示著祭神活動的莊嚴肅穆。穹頂畫有聖神,聖父,聖子的壁畫。大廳頂部的掛燈是銅制的,富麗堂皇。窗戶上的玻璃都繪有聖經故事背景圖案。
市政府
在青島的老城觀海南坡上,有一座建於1906年的宏大石砌歐式建築。它面臨棧橋海濱,居高臨下,天然造就了權利機構肅穆威嚴的氣勢,這就是青島解放後的市政府所在。在當下,它已經成為青島市人大和政協的辦公樓。
有趣的是,如今它的職能在不同人的眼中卻截然不同。除去裡面每天身著正裝的工作人員之外,對於來青島的游客來說,這是一座有相當歷史集聚建築美學的參觀地。
午後,如果能夠抱著畫架,坐在對面的街心花園寫生,也是愜意的很吶。
江蘇路上的基督教堂
教堂的尖頂直插天空,仿佛展示了基督教徒從遙遠的海外而來傳教的決心。這是青島這所“露天建築博物館”當中極富代表性的一座建築。
青島迎賓館
進入大門是免費的,裡面有個不大的小花園。
參觀迎賓館是要門票的,票價15元。
青島迎賓館
始建於1905年,原為前德國總督官邸,堪稱凝聚了青島建築的所有神奇。
看到這小洋樓,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安徒生圖畫裡面的故事。
1957年,毛主席曾在次避暑,並與周恩來,鄧小平等在此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長期的封閉管理更為其蒙上了傳奇的神秘色彩。
聽館內的解說員介紹,這個掛燈的燈罩是由上百顆五顏六色的寶石鑲嵌成的。只有真的寶石,開燈的時候燈光才是白色的,如果是假的或是玻璃的,那燈光就是燈本來的原色。這樣看來,裝飾這樣的官邸是通過精心設計的,裝飾尚且如此,更別說建造的艱巨了。
透過二樓陽台,是一個鋼架結構的小花棚,花棚頂部的長方形小孔可通風換氣。據說,這是青島第一座鋼架結構的房子。
透過二樓陽台,可以看到一座鋼架結構的小花棚,花棚頂部的長方形小孔可通風換氣。據說,這是青島第一座鋼架結構的房子。
青島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五四廣場上的“五月風”雕塑,電視節目裡面每次播出青島,就會出現這個雕塑。
我們去的那幾天,正是趕上青島國際帆船賽即將拉開帷幕。這個城市處處見為這次賽事制作的標志,很是醒目。
充當一把“形像大使”,做個美夢吧。
石老人海水浴場的標志牌
在青島,有好多的海水浴場。但是就我看來,石老人的海水最干淨。因為海水浴場幾乎都不收費的,所以,人山人海。我把沙灘和人群形容成“下餃子”。所以就沒有興致在海邊拍照了。
第一天的行程排列得非常滿,但比起後兩天的,就精彩多了。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從第二天嶗山的行程開始,我們就遭遇了大暴雨,以至於原來安排好的景點都沒有玩得盡興。
當天晚餐,已經八點多了,回到離我們住處不遠的中山路商業街。由於出發之前看了很多驢友的青島攻略,知道那裡有家叫美達爾燒烤不錯,不得不去,就慕名前往了。結果,果然名不虛傳。海鮮燒烤,更是我的最愛。
D2 陰有陣雨或雷雨 雨量中到大
行程:嶗山風景區 棧橋
嶗山離青島市區有不到兩小時的車程,一般青島人會在周末自駕前往旅游,也有直達的公交車。
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去嶗山,對景區裡面的旅游線路不熟悉,以為和其他地方的旅游景點一樣,坐車到那以後,在門口買票,然後開始旅游。但事實讓我們不知索然。
這裡就具體說一下嶗山游的攻略吧,給個參考吧。嶗山風景區,其實是青島的一個區域,不只是一座嶗山,一個景點,而是聚經濟,旅游,百姓生活為一體的生活區。門票價格是70元,在進嶗山區的卡口上買。坐公交去旅游的,你不需要下車,工作人員會上車請您買票。然後車子繼續往嶗山方向開,一路上都是環山路,可以邊吹海風,邊看海景。嶗山景點與景點之間的距離都要相隔20多公裡,靠步行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門票是景點之間的通票,只有當天有效。必須要包車旅游,車子可以在你下去進景點的時候租,價格需要你自己砍了,不然的話就被宰。
海邊的紅房子別墅
海邊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一會兒晴,一會兒雨。
剛才海上的大風雨,現在上山後就綿綿細雨了。
萬壽石被雨水洗涮得一塵不染。
山高無風暑自消,洞幽不雨草常濕
這兩句話,是描寫覓天洞的。我們三劍客都進去了,洞內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的。照顧自己都沒空,更別說留下照片了。石台階是參差不齊,高低不平的,爬洞非常的困難,必須借助手電,最低的洞口幾乎雙腿對地,最窄的地方需要收腹側身過。我們是磕磕碰碰的爬了好久,停了歇,歇了停,好不容易看到一線光點,終於爬了出來,當時的我們,落魄啊!
下山的時候打算坐纜車觀光了,既可以節省體力,也可以看看爬山看不到的那一部分風景。
纜車的價格是20元(單程),行程時間大約15分鐘。纜車不是封閉式的,而是木制的吊車。對於我這比較膽小的家伙來說,有點挑戰性。但是考慮到爬下山很累,只得硬著頭皮上了。我們是三個人,總有一個是落單的,我因為站在最前面,被工作人員抓了就上纜車。其他兩個,就不允許單坐了。
我剛坐上去,真的有點心虛的,不過一會兒就挺過去了。直到後來,越坐越開心了。坐在後面纜車的兩同伴,一路上都和我前後的叫話,為的就是緩解我的害怕。有這樣的朋友,真是好啊!
下午三四點,回到了棧橋邊。
棧橋
長長的棧橋,人山人海,青島旅游的必到之處。不管什麼時候,都游客不斷。
JUSCO
遠洋廣場附近的大型商業城,日韓城。那裡的東西大都是日貨和韓貨,因此價格相對不便宜。我們的晚餐在裡面解決的,口味不錯。
白天的棧橋,熙熙攘攘
夜晚的棧橋,燈火輝煌
琴島-小青島
位於棧橋東南,小巧如螺,美景天成,於棧橋上的回瀾閣咫尺輝映。
D3 大暴雨
行程:台東商業街
第三天是老天爺最不幫忙的,瓢潑大雨不斷。硬是把我們的行程打亂,只能去台東商業街逛街。
D4 晴天
早晨9:45的航班回家,在海邊的協和華天大酒店坐機場巴士,票價15元。
青島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