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北方面食

作者: shanxitiger

導讀以前我們家每周總要做一兩次北方風味的面食,餃子、菜包子、面疙瘩、面片兒湯、蒸糕、烙餅之類。回想起來,竟也是童年快樂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 餃子那是不用說了,我們家包的餃子要比上海當地機器加工皮的餃子好吃得多。餃子餡用了很新鮮的蔬菜,把肉狠狠的剁成漿,然後加香菜等攙和到一起,還要注意要留些湯水在裡面。 餃子皮都是我手工一張張趕出 ...

以前我們家每周總要做一兩次北方風味的面食,餃子、菜包子、面疙瘩、面片兒湯、蒸糕、烙餅之類。回想起來,竟也是童年快樂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

餃子那是不用說了,我們家包的餃子要比上海當地機器加工皮的餃子好吃得多。餃子餡用了很新鮮的蔬菜,把肉狠狠的剁成漿,然後加香菜等攙和到一起,還要注意要留些湯水在裡面。

餃子皮都是我手工一張張趕出來的,中間薄周圍厚,不同餡的餃子嘴用了不同的皺紋來作記號,一看就知道是白菜豬肉餡、韭菜餡或是羅蔔羊肉餡的。

吃餃子一定要喝餃子湯或小米粥,就著生大蒜,如果是晚飯,還要再加上小蔥拌豆腐、馬蘭頭、花生米皮蛋等,老爸再抿上一盅燒酒,那樣的時光就香氣四溢地永遠嵌進了記憶裡。

************

菜包子可以說是超級餃子,不過餃子一般是水裡煮,而菜包子是放在蒸籠裡用熱水汽蒸的。氣氛十分隆重。

北方菜包子的概念和上海的“肉包”或“菜包”是完全不同的。南方的“包子”個兒比較小,裡面的餡很少,而北方包子個頭巨大,皮薄餡厚,如果說南方包子皮餡比例約在3:1,那麼北方的就在1:3左右。

吃大菜包一般是煮了非常稀的大米粥,加上大蔥沾芝麻醬或蝦醬。一口濃郁的菜包子,一口清爽的大米粥,再就一口又辣又香的大蔥沾醬,讓人感覺靈魂出竅,忽忽悠悠地飄到了春光明媚的鄉間,置身於大自然無邊無際的芬芳和清香之中。

************

如果說餃子和菜包子比較正式,而且皮和餡都兼備的話,那麼烙餅就相對隨意多了,因為只有皮,所以烙餅也多了一分自由發揮的空間 – 想裹什麼“餡”就怎麼來。

烙餅的技術我一直沒有從我娘手裡學好,記得好的烙餅可以在一個大鍋裡作成又大又圓的一大張,在烙的過程中還要反過來好幾次。出鍋後的烙餅是干的,又軟又有韌性,成金黃色,香氣撲鼻。

烙餅可以夾各種各樣的“醬”,印像裡還可以加各種肉來吃,有點兒像北京烤鴨的吃法,裡面夾了肉,擱上白白綠綠的蔥段兒、面醬、辣活等,一卷卷成一個長筒狀,忙不迭地往嘴裡送。

************

北方的面食種類數不勝數,有好些在農村的我們根本就沒聽說過。

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愛北方的面食,每到一處地方總要找找有沒有餃子、菜包子、面疙瘩、面片兒湯、蒸糕、烙餅之類,可能就是在尋找童年的快樂記憶吧。

--------------

作者:陝西老虎

日期:2002年2月20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