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些導游書,發現好像沈陽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到了沈陽便欣然接受一下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無限魅力。搭上290直接達到北陵,北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墓,大清創建者之一,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原本以為北陵和明孝陵一樣好玩,進去之後才發現,北陵規模十分之小,雖然整個布局都和皇帝陵墓布局相似,但是遠不如那麼宏偉有氣勢。去北陵參觀,先要進入北陵公園,東北似乎都有園中園一說法,像這樣去參觀北陵就要強賣北陵公園的門票,好在北陵公園是一個非常有意思,有情調的公園,不至於讓人覺得很悶。
經過下馬碑,穿過神橋,我們來到石牌坊,穿過石牌坊,拾級而上,就到了昭陵陵寢。昭陵是一組紅牆黃瓦建築群,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 他人不准在服飾上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美滿,吉祥和富貴。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昭陵的基本色調便采用了紅、黃兩種顏色。進入正紅門,我們就來到了陵寢,在此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著石雕華表一對,石獸六對,大望柱一對。華表相當於路標之用,石獸分別是獅子、獬豸、麒麟、立馬、石駱駝、立像,而大望柱純粹是裝飾之用。進入寢陵依次經過聖德碑、隆恩門、方城、焚帛亭、隆恩殿、二柱門與石祭台、月牙城、明樓、寶城和寶頂。印像比較深的時寶頂上的一棵大榆樹,長在寶頂上的榆樹雖說是重新栽植上去,也有20多年的歷史了。
乘213返回中街,今天特別不湊巧,商務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下午這個雨似乎又變大了,我們匆匆趕往故宮去參觀有360多年歷史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並使用過的宮殿。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台殿閣各式建築70余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布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東路是以大政殿為主體,兩側輔以方亭十座,稱“十王亭”。 西路:以文溯閣為主體,前有戲台、扮戲房、嘉蔭堂,後有仰熙齋、九間殿。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完成了整個故宮的參觀。整體感覺沈陽的古代建築都是規模較小,如果自己去參觀的話應該備足一些資料。由於天氣的原因我們的參觀也有些走馬觀花。
沈陽站前就是有名的商業區太原街我們隨意閑逛,品嘗了李連貴熏肉大餅,這個餅烤得非常香酥,裡面放的熏肉也是香氣襲人,建議大家可以嘗試下。戴著些些遺憾我們搭上T556趕往美麗的海邊城市——大連。
經過差不多4個小時的運行時間,我們抵達大連站,雨仍然在下,給我們的旅程蒙上了一絲的傷感。早就聽說大連的出租車十分的規範,但是車站前的打車經歷卻怎麼也看不出大連作為優秀旅游城市的風範。一司機居然稱不認識大連百年歷史的天津街,建議大家如果住在天津街的如家,打車到修竹市場,下來就可以看到如家了。最後一個司機很好,大連出租車晚上10點以後加價30%,出現的零錢部分並沒有收取我們的費用,這一點還是非常貼心。辦理入住的時候如家比七鬥星慢多了,我們順利拿到自己的房間512,11點啦,晚安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