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塔爾寺建築
ㄋ爾寺是中國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始建於明嘉靖39年(公元1560
年),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是西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喇嘛
教寺廟。
?頭天晚上,王叔領我們沿湟水邊在火車站附近散步,看黑雲從四
處撲來;夜裡睡聽滿枕雨聲,心想去不成也罷。哪知次日一早起來,
窗外已是藍天白雲,陽光燦爛。
?從西門體育館到塔爾寺有專門的旅游客車,用一個多小時即可抵
達。路上,看見大片的雲影投在鋪滿黃色油菜的山坡上,隨雲形多姿
多變,樹木長勢茂盛。在汽車上見到了一名受紫外線照射極其嚴重的
婦女,兩頰充血,臉色赤紅,進藏之後都沒見到比之更甚者。也許是
西寧地勢高且空氣干燥之故。
?下車後便有小孩牽著馬車求你坐一程,並訴說前面坡路的艱辛,
路邊有幾個喇嘛在台球桌前晃動。
?湟中是宗喀巴的誕生地。元順帝至正七年(1357年),宗喀巴出
生。三歲即被送到峻寺出家,十六歲赴西藏求學,訪師問道二十余
年,精通佛學,博通顯、密宗,著澤甚多,常在各寺講經布道,因而
名聲遠揚,為西藏教徒所尊崇。
?當時西藏是薩迦派執政,僧侶不守經典,不重律法。宗喀巴立志
改革舊教,另立一教曰:“格魯派”。明永樂七年(1409)年,在大
昭寺舉行大法會,並在東郊修建了黃教第一寺—— 實 寺。以後門徒
分別修建了哲蚌(永樂十四年)、色拉(永樂十六年) 、扎什倫布
(正統十二年),從此,黃教勢力日益擴大興盛。
ㄋ爾寺依山而建,按用途可分為殿堂、學院(扎倉)、塔、活佛公署
及宗教服務性建築幾類。我們去時正逢維修,加上雨後道路泥濘,十
分難走。穿過八寶塔,沿坡道上行,依次可到大經堂、大金瓦殿、酥油
花館等各景點。
?大經堂是最大的建築,內有經柱163根,每柱距間有兩列“佛團墊”,
可容一千名僧眾打坐念經。因四壁無光,燈光昏暗,紅柱林立,整個殿
堂顯得森嚴陰沉。
?大金瓦殿即宗喀巴紀念塔殿前,有一檀丹,被喇嘛視為神樹。殿
前設木板供人長跪之用,年長日久,木板被磨出深深的凹痕,有的地方
竟光潔如鏡。
?令人奇怪的是,塔爾寺內一律不讓游人隨便拍照,包括院子裡
面。我倆互相掩護地偷了兩張,還險些給撤出膠卷。
?整個寺院給人印像不是很深,建築很精致,漢藏風格統一,但少了
幾分高原氣息。僧眾多不務正業,專心於管拍照罰款及收繳門票等雜
事。
?第一次見到糌粑是在大金瓦殿旁邊。兩個從四川康區來的喇嘛身
攜青稞面袋,正在糌粑,年少的從黑的滲油的碗袋裡取出木碗,倒
入少許酥油茶,再加進一塊酥油,年老者從“塘古”(裝面的小皮口
袋)裡抓一把炒面撒進去,然後一手轉碗邊,一手擠捏,在小碗裡極
盡揉搓之能事,最後擠成一個個小球塞入口中。看到糌粑上的指印和
又黑又髒的四只手,感覺有點異樣,但還是很想知道這糌粑到底是什
麼味道,在旁邊立了半晌,終於沒有開口。
?我們問他們事,年輕的似乎表示反感,老者只是“Oh……
yeah……”,“Oh——yeah……”,活像一個大度的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