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永昌之行

作者: *小灰灰*

導讀中國扶貧基金會蘭州大學自強社------永昌之行感想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魯迅 開始十月一日早晨,天還下著大雨。已不記得當初自己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登上開往金昌的火車的,也許是有點興奮,並且也帶著點期待的吧。可我知道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回來的火車的,這是一種文字無法承受的沉重感受。此時此刻,文字是蒼白無力的,因為它的 ...

中國扶貧基金會蘭州大學自強社------永昌之行感想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魯迅

開始十月一日早晨,天還下著大雨。已不記得當初自己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登上開往金昌的火車的,也許是有點興奮,並且也帶著點期待的吧。可我知道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踏上回來的火車的,這是一種文字無法承受的沉重感受。此時此刻,文字是蒼白無力的,因為它的單薄支撐不了生命的沉痛……人生,有時候是很難隨遇而安的。更多不期而遇的,不是驚喜而是橫禍。懷著對生命的悲哀,我們品嘗著低微的歡樂。心中有小小的堅定的希望,希望塵埃中能開出美麗堅強的花朵來。

小榮與小培奇短短的兩天家訪,十幾戶人家的故事不時地在我的腦中回響,像電影鏡頭一樣各種畫面紛呈變換,毫不停息。這些天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我們除了心情的沉重與無奈的嘆息,什麼也做不了,也改變不了什麼。走過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

這幾天的家訪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一對姐弟,姐姐叫黃小榮,今年13歲,上初中一年級,學習成績不錯,在班上是第三名。現已查明有肝炎,因家庭經濟困難一直未進行過治療;弟弟叫黃培奇,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沒有姐姐好。眼睛有問題,也一直未到醫院治療。當其它的孩子可以在媽媽懷裡撒嬌,可以向爸爸要零花錢時,他們已學會如何忍住淚水,堅強的生活。同樣是十歲的孩子,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完全不同的命運。在小培奇三歲半時(六年前)父親因腎炎去世,隨後母親改嫁。母親離去後一直未和家裡聯系,因為母親改嫁過去的家庭經濟也不好。兩姐弟只能由爺爺撫養,可就在一年前,67歲的爺爺也不得不丟下他們撒手人寰。此後,他們別無依靠,就由大叔照顧。大叔今年已經43歲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還沒有成親。身體不是很好,眼睛視力很弱,不能見強光,所以我們在拍照過程中是關了閃光燈的。雖然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種地,但是家裡的境況已讓他們缺少足夠的勞力。在他們向黃大叔了解情況的時候,我負責讓小孩填調查問卷,兩個娃都特別懂事,認真地填寫。當問及生病了要是大人不在家怎麼辦時,也許你會很不耐煩的說 “去醫院唄。”可小培奇小聲地說“忍著”,當時我的心一緊,我不敢問要是那時不能忍呢?我不想把他們的堅強捅破。我忍著心酸,多小的娃,可比我們都要懂事。當在填問卷的最後一欄時,有關水果,零食的問題時,他們都不知道是什麼,大多數的孤兒中沒有人吃過水果,我們也不能想像他們的所謂零食是不是能與我們從超市裡大包小包拎回來的東西相比,這些是他們連奢求都不敢的。我敢說,即使是在夢境裡,水果和零食也不會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嘴邊。

大叔在談話中說過小孩子的衣服、學習用品是很缺乏的,可能夠上學已經讓小孩子感到很滿足了。在整個調研的過程中,我始終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在他們的心靈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呢?他們最渴望的又是什麼?是不是和我們一樣呢?我曾經小心翼翼地輕聲問過他們,他們最害怕的是什麼?姐弟倆都說的是怕大叔不要他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大叔,他們沒有別人可以依靠。是啊,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兩個沒殼的小蝸牛又將如何生存?現在大叔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希望,他們的天地,甚至生命。他們最大的希望也是大叔能要他們倆,能夠給他們一個棲息的屋檐。抱著小男孩,感受著生命的重量,我感到很滿足,期待看到希望。當小女孩堅定的答應我能考班上第一名時,我被深深的震動了,我看到了那時的自己,鄭重的和她拉勾,此時的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她能做到!這些也是祖國的花朵,同樣生長在祖國的藍天下,只希望他們能夠在塵埃中堅強地開放。

當問及叔叔要是附近有孤兒院或其他福利機構,是不是願意把兩娃送進去時,我們看到叔叔低下了頭。他堅決的說:“這當然是不願意,我做一個叔佬子挺好的,做不動了才行。”不過他還是願意把相關的資料公開,尋求更多的幫助。現在這兩個娃也就是大叔的生命,大叔的希望!

結束十月四號回到學校,想了很多,可一直無法把自己的思緒理清,因為我自己已陷入了兩個極端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

兩天的家訪,在生命的長河中顯得太短了。可就是這兩天,讓我們感覺像是經歷了好幾個世紀,一個個家庭的悲劇是不是還要再延續幾個輪回?我們輕輕地走過,帶走些沉重,最後還是懷著無奈、愧疚、遺憾與不甘的心情離開了,留下的也只有最好的祈禱與祝願。在火車開動的一瞬間,我們的期待已永遠的留在了這塊土地上。兩天的家訪結束了,留給我們深深的沉重思考……

感動 生命總是因為悲劇而感動,在家訪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像小榮與小培奇一樣的例子。我們感動著他們生命的韌度,可他們是否渴望著我們的感動?我想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

“我想要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我想要像馬兒一樣在草原奔馳”。可誰能給他們一雙翅膀?誰能給他們奔馳的力量?

感動著,可我還是得走了。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人的同情是渺小的,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生活因為有不同的期許才精彩,生命也因為承受所以偉大。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注意這個角落,為這些孤兒點亮一片天空!我們期待著……


精選遊記: 金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