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游記(三)——熾熱陽光下的行走,吐魯番一日游

作者: 不受拘束

導讀回到烏魯木齊,還有兩天時間。為了圖省力,在路邊的旅行社攤點上,登記了吐魯番一日游。 旅游城市的好處就是方便,第二天的上午就在人民劇場上車,奔吐魯番而去。導游雖然年輕,但已經在行業裡滾打了游些年頭了。照例旅游車要拉客去購物點的,但是她能輕輕巧巧地讓你感覺她也是很無奈而為之的事情。 第一個景點是自費的達阪城,已經沒有了歷史的感覺,只是在� ...

回到烏魯木齊,還有兩天時間。為了圖省力,在路邊的旅行社攤點上,登記了吐魯番一日游。

旅游城市的好處就是方便,第二天的上午就在人民劇場上車,奔吐魯番而去。導游雖然年輕,但已經在行業裡滾打了游些年頭了。照例旅游車要拉客去購物點的,但是她能輕輕巧巧地讓你感覺她也是很無奈而為之的事情。

第一個景點是自費的達阪城,已經沒有了歷史的感覺,只是在原地建了一個有幾棟房子的村落,而且房子裡面也都是出賣商品的店鋪。既來之,則兜之,看看也罷。隨後是交河故城,雖說喜歡的人可以說出一大堆當年絲綢之路的繁華,如今,卻只剩下一堆堆的土丘。行走在熾熱的陽光下,滿眼望去沒有綠色,只有黃土,也真難為古人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也就理解它最後被廢棄的必然結局了。

午餐是極難下咽的抓飯,當然是用筷子吃。然後就去看坎兒井,所謂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工程確實浩大,把水引下來也很不容易。沒有想到的是在這麼一片看似荒漠的底下,竟然會流淌著如此清冽的河水。

葡萄溝是吐魯番的標志,也是商業化的代表。葡萄的品種真多,葡萄的味道很甜,葡萄的價格更低,這些都是可以用平生之最來形容。你自己拿把剪子去摘葡萄,可以獲得更多優惠。而還有很多葡萄沒有采下,就已經在藤上干癟成葡萄干了。後來我聽說,這樣的葡萄干竟然是最好的之一。在這裡我終於看見了阿凡提的出處,因為有個小屋叫阿凡提故居,院子裡卻是一個賣假古董的攤販。難怪我在喀什問維族人阿凡提在哪裡,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我說的是誰。

隨後就是維族家訪。葡萄溝裡的維族家庭院落都已經是標准化配置,涼棚、大床、外加錄音機。來訪的團隊交錢後齊刷刷拖鞋上炕,主人端出的西瓜哈密瓜比上海的還難吃。隨後是伴著錄音機的音樂,維族少女的一段舞蹈,再後來就是大家學舞蹈,也不是我在喀什參加婚禮時維族人跳的舞。整個過程就是一男一女兩個維族人在接待大家,也沒有讓你看他們家裡是如何的樣子,也沒有老人小孩一起來熱鬧。這樣的情景放在上海也可以進行。

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草草結束所謂的歡樂後,就是隆重推薦葡萄干。品種比大巴扎裡的多,當然價格也要高出許多。但是放心,自有一套理論來使你放心購買他們的放心產品。男主人會教你識別假葡萄干,拿一把葡萄干放入盛水的碗裡,一會兒就有顏色呈現。於是主人諄諄教導,千萬別買路邊的便宜葡萄干,都是經過色素處理的。這樣就讓你心安理得掏錢買高價葡萄干,因為它是真的哦!

這邊的生意還沒有完,隔壁來了一個男青年叫男主人趕快過去,原來另一個院落裡還有團隊等著接待。看,男主人的生意還做得挺大的,得趕場收錢哦!

想想就有問題,一個普通的農家,怎麼會種植如此多品種的葡萄?而且還會全把它制成葡萄干?明顯就是批發來的或者是代銷的。整個葡萄溝的農家就是超市代銷點啊!這就是商業化的結果,令人失望之極。

新疆的5、6點鐘還只是下午,頂著炎炎的日頭,去看了最後一個景點——火焰山——一座紅石山,當然完全不能與澳大利亞的那座相比。但是因為有了西游記,才變得讓人一睹為快。比較有創意的是景區裡豎了一個金箍棒,原來是個巨型溫度計,顯示著54度的高溫。上到觀景區,陽光不再美好,只想用毒辣來形容,讓人頭暈目眩,匆匆拍了照片便趕快回到室內。

回到烏魯木齊約10點鐘,跟團的一日游就此結束。期間共三次被送到購物商場,供商家提升人氣,外加一頓難吃的午餐,以及難以逃脫的自費項目。也體會了團隊游的惡心是全中國的通病。好處是吐魯番算是到此一游玩完過了,省得把它與絲綢之路聯系在一起,牽腸掛肚覺得沒有去過而留著遺憾。另外的收獲就是,路上看見有個鹽湖,像死海一樣可以浮躺在上面,留待以後第三次進疆時光顧。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