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遺忘現實的時光-四姑娘篇(1)

作者: 筱瀟

導讀(二)巴朗親澤四姑娘 起這麼香艷的名字確有嘩眾取寵之嫌,不過也算貼切,究竟如何一親芳澤還是後面慢慢講吧。 從都江堰到四姑娘的路顛得一塌糊塗。歷經各種擁堵,錯車,用足了九個小時才在傍晚趕到日隆鎮。 預定的三嫂家沒房間了,不過她又介紹了她的妹妹的鄰居家讓我們住下。房東是個藏族的阿姨姓韋,家裡還有她的兒子兒媳,態度十分親切。他們見我們是倆 ...

(二)巴朗親澤四姑娘 起這麼香艷的名字確有嘩眾取寵之嫌,不過也算貼切,究竟如何一親芳澤還是後面慢慢講吧。

從都江堰到四姑娘的路顛得一塌糊塗。歷經各種擁堵,錯車,用足了九個小時才在傍晚趕到日隆鎮。

預定的三嫂家沒房間了,不過她又介紹了她的妹妹的鄰居家讓我們住下。房東是個藏族的阿姨姓韋,家裡還有她的兒子兒媳,態度十分親切。他們見我們是倆個人專門收拾出一間雙人房,房間裡掛著婚紗照還拉著彩帶,估計不久前這裡曾是小兩口的婚房,這待遇可夠高的。

和我們一同住進來的還有一對重慶的小夫妻,大家圍坐在院子裡談論著路上的經歷還有明天的行程。韋阿姨拿來蘋果給我們吃,清脆酸甜的味道。有點受寵若驚,習慣了城市裡客氣的陌生,受到質樸的對待反而有些無措。

返回三嫂家借了明天露營用的東西,重新整理背包。口糧,睡袋,帳篷,洗漱用品,重量一點都不見輕。想想明天漫漫的旅途還是早些睡吧。臨睡前經歷了停電,小屋裡亮起了蠟燭,這種情節仿佛只在記憶裡出現。

第二天一早,天還黑默默地,揣了兩個阿姨起早給煮的雞蛋,就動身了。

從長坪溝溝口到枯樹灘有棧道,之後都是馬隊走的山路。網上攻略說這段要走2-3個小時,我們做好了持久戰的准備,卻在一個小時之後發現了目的地。地上標注著距離,枯樹灘的終點是三千米。

景色很一般,但是提前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很輕松。


(枯樹灘)

繼續出發。剛下過雨,路濕滑泥濘。很多人選擇騎馬,我們倆背著帳篷睡袋拄著拐棍兒吭哧吭哧往上爬。這兩支從上海背過來的登山杖終於體現了光榮的價值。對它們來說被人使用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兒,做有意義的事兒就是被人好好用。



(馬隊)

似乎也沒有太久,就看到了一個石頭砌的屋子,裡面傳來烤肉的香味。裡面有一個藏民阿姨和兩個小女孩。放下行李,在外面拍照,然後回到屋子裡吃肉串。味道很重很辣,但是吃得挺過癮。

阿姨說這兒的對面就是龍洞,原來第二階段也結束了。又陸陸續續來了一些游客,小屋熱鬧起來,阿姨和她的小孫女更加忙碌。另一個大點的女孩子出去揀垃圾了,原來她是個聾啞人,在景區裡做環衛工作。看她只有十四五歲的模樣,這樣的年紀在城市裡又在做什麼呢?



(龍洞)

繼續上路。經常遇到上上下下的馬隊,馬馱著客人或行李,熟門熟路地走著,牽馬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手裡拿著樹枝在後面跟著。見到我們倆個,馬夫們都熱情地說“騎馬吧?很辛苦的。”“不用啦,能行。”

忽然感覺到有雨滴答下來,時陰時晴的天終於發威了。加快速度往前走,穿過樹林看到了一片寬闊的草場,木棚裡同樣飄出烤肉的香味。

這就是上甘海。跑到棚子裡躲雨,又吃了幾個肉串。擺攤的主人告訴我們還有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到終點木摞子。



(上甘海)

一路猛走,雨停了下來,天又開始放晴,遠處的雪山似乎也露出了頭。雨披在身上很悶熱。走到一處開闊地把外衣脫下。

坐在枯樹上休息,走來一位揀垃圾的藏族阿姨,隨意地攀談起來。在這裡和陌生人說話是很自然的,無需設防,也不用拉開距離,這種真誠是一種氛圍,讓人自覺放棄了戒備。

阿姨說這裡就是兩河口——木摞子的前一站。終於看到希望了,不禁期待起來。

得知我們是從上海過來的,阿姨淡淡地說了句“你們的命真好。”

“您兒子在做什麼呢?”“牽馬。”

心裡有點難過,說不出理由。怎樣才是好的生活?

兩河口,離終點不再遙遠。



(兩河口)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