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長假去西安別看只有短短3天的時間,但消耗的體力對我來說還是比較大的。從9月30號中午開始坐火車出發,整整20多個小時的車程啟一個慢字能夠概括。夜晚伴著火車的轟隆聲,對於我這麼一個睡眠質量原本就不算太好的人來說就等於完全沒睡,可能是因為初到西安興奮的關系,當1號上午九點三十抵達西安火車站的時候,身上沒有感覺一絲疲倦。早就知道西安是古都,一出火車站眼前一面明城牆便印入眼簾,而隨著伴來的是陣陣涼風(當天上海31攝氏度)。
原本天氣預報說西安國慶頭兩天會下雨,也許是老天眷顧,直到我們走的那天才開始下些淅淅瀝瀝的雨,正因為這樣才使我們這次西安行能夠順利進行。聽聞西安可參觀的文物景點達3萬多處,3天中我們去的地方也不算少,西安歷史博物館、乾陵、兵馬俑、明城牆、法門寺等好些地方,最後說實話真正有實質性內容的景點卻不多,好些地方就只是個門面擺設,連導游也只是馬虎介紹來作敷衍,所以如果想去西安的朋友們出門前做好相關的功課還是相當必要的,不然花了錢卻沒有收獲,那不就太對不起口袋裡的人民幣了麼?我個人覺得兵馬俑和法門寺還是值得推薦的,那絕對能讓你感受到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才智。
旅游的第一天我們給當地的旅行社打了電話預約了第二天一日游的行程,由於都是市區外的景點如果自己不跟團前往的話,首先你對當地交通路線不熟悉,再次就算熟悉,景點門票、汽油費和買路費加在一起也超不劃算。如果跟這樣的一日游團,他們早上還會派車來酒店門口接送,沒有什麼劃不來的。於是第二天一大早我連早飯都沒吃就坐上了旅游車(那個車叫一個破阿!不過有好的,只是沒讓我碰上),當車開出西安市區才知道郊外埋的皇親國戚還真是多,導游說一個山頭就是一個墳頭,可我眼前卻是連綿的山脈,感嘆當時工人兄弟們的辛苦啊(一定是工資少待遇還差)!
來西安除了古跡之外不能不談到的就是當地的小吃,只有去了那才能感受到他們那種獨有的服務方式和飲食習慣。先說吃的:從羊肉泡饃、糊辣湯、肉夾饃、灌湯包到烤肉串,三天時間裡,我們每天都去一條名叫“回民小吃街”上將以上說的這些東西一一體驗了一把,可以說那裡成了我們的食堂。不過話說回來,是否喜歡那裡的小吃還真要看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來決定食物的美味程度了,對了還要胃口好才行。那裡的東西主要還是以面食為主,量大而且便宜,不過魚類產品貴又不好吃,這應該和他們那裡的地理位置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吧,少有幾個賣以糯米為材料做的小點,那生意可就不是一般的紅火了,還有個賣韭菜餅的攤位排著長龍,真讓我有點想不通。可當我想起當地農村種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玉米時也就少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了,他們將收割之後將玉米掛在自家的屋檐上等著曬干,黃燦燦的煞是好看,只可惜沒有取到一個完美的角度將這樣的美景捕捉進我的鏡頭中,加上那裡的空氣質量糟糕,令我拍攝好多照片的畫面有點黯然之色,不過西安城市裡的夜景還是相當美麗、動人的。
再說服務:小吃街上的服務方式還真是我們這些南方人不習慣的,就拿吃湯包的地方來說吧,你坐進餐館拿著菜單沒人搭理你,突然背後跑來個服務員問完你們人數,丟下筷子和調料就走開了,你想拉他也拉不回來。當我們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個抱著熱騰騰湯包的服務員放下四籠包子扭頭就走,也不問我們要什麼餡的,大家愣了兩秒之後才向那人喊道:“我們只要一籠牛肉的!”這家伙倒也爽快,二話不說抽出一籠牛肉的就將其余的搬走了。當我吃的正高興的時候,只聽背後一聲吼:“你們還要點什麼?”頓時把我的小心肝嚇的“嘭,嘭!”直跳,我的媽呀,於是我帶著被嚇的聲音說:“你就不能溫柔點說話呀?”這個北方男人也有意思,被我這一問也愣住了,好一會兒反應過來對我傻笑了下,說:“不會,沒學過。”我徹底無語了……再說烤肉店的上菜方式吧,他們的烤肉純屬兜售形式(類似達加瑪那種),當他們來到桌前你要20串烤肉他們抓起一把就放下走了,都不帶數的。我們還在想,這麼做生意不虧死啊?但生意人到底是生意人,最後等你吃完專門有人來給你數棍子算錢的,反正最後吃的肯定是比你要的多好多,艾…佩服!
記得剛去的時候還想回來買了兵馬俑的泥偶回來的,去了才發現那裡的兵馬俑簡直可以用泛濫來形容,導致我對它徹底失去了興趣。不過東西我也沒有少買,他們都說我買的東西既便宜又多(其實那裡的物價還是算便宜的)。背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總算在4日的凌晨抵達了上海,簡單洗漱之後倒頭就睡,直到下午三點半才恢復意識,睜開眼睛想到的頭件事就是:就這麼結束了,又要回到現實生活中了……不由感嘆到:輕輕地你走了,正如你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帶走我一搭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