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姑娘山雙橋溝

作者: xinz

導讀川西行記之三(9-24) 四姑娘山雙橋溝一早,我們驅車來到雙橋溝,這條溝開發得比較完全,整個景區均是乘觀光車游覽。 先是進入陰陽峽,峽谷的得名源自峽谷兩邊的山體,總是僅一邊能曬到太陽,早上曬東邊,下午曬西邊,真正兩邊能同時曬到的時間一天不超過半小時。峽谷裡嘩嘩地流淌著冰雪融水,白花花的水花一路奔流,猛烈地拍打著兩邊的山石,讓人覺得更險。 ...

川西行記之三(9-24) 四姑娘山雙橋溝一早,我們驅車來到雙橋溝,這條溝開發得比較完全,整個景區均是乘觀光車游覽。

先是進入陰陽峽,峽谷的得名源自峽谷兩邊的山體,總是僅一邊能曬到太陽,早上曬東邊,下午曬西邊,真正兩邊能同時曬到的時間一天不超過半小時。峽谷裡嘩嘩地流淌著冰雪融水,白花花的水花一路奔流,猛烈地拍打著兩邊的山石,讓人覺得更險。

上到半山腰,經過一大遍沙棘林,據說有上千年的歷史。沙棘是一種灌木,結黃色的小果實,果皮上有麻點,果味很酸,有開胃健脾的藥用功效。而高原地區的沙棘,經過漫長的物種變化,長成了高大的喬木。汽車在沙棘林裡穿行,我望得有些出神,感嘆著大自然的偉大,眼前的任何一棵樹都有上千年的樹齡,它們是不是成精了?成仙了?

一路上行,到達最高點後再坐車向下,有四個觀景點可以停車。最高點到了,這裡離雪山很近了,海拔在3800米以上,棧道上鋪著薄薄的一層霜,空氣寒冷。這裡的植被主要是松樹和杉樹,最漂亮的要數冷杉了,它針葉狀的樹葉是翠綠色的,枝條垂下來,有點柳樹的嫵媚姿態。三十年前伐木工人來到這裡,發現了這麼美的地方,砍伐了樹木後,又補種上了不少杉樹,雖然它們已經生長了三十多年,可高度還不及我的腰間,高寒高海拔地區,植物生長緩慢,時間仿佛在這裡凝固住了,海枯石爛、地久天長只有在這種地方才能意會到。

下一個景點是布達拉峰,跟布達拉宮的得名誰前誰後,沒有考證。

第三站,是一片草甸,雖然修了棧道,但是開滿野花的草甸更吸引我們。最常見的是白色的小花,不過有種藍色的小野花,形狀像喇叭,三五成簇,點綴在草毯上,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可以想像,如果是春天,山花爛漫會是怎麼樣一種景像?草甸的泥土是濕潤的、松軟的,間中還有一些濕地,要穿過它,我們費盡了周折,或踮著腳尖、或跳躍、或繞道,最後快到盡頭的地方遇到一灘淺水,好在枯木隨手可得,我們搬來木頭,搭成一條小橋,上了岸。有點沾沾自喜,跟完成了穿越了一樣。不管怎樣,刺激了一回。

最後一站是盆景灘,水中有石,石中有樹,就像一個個天然的盆景。遠處,犛牛懶洋洋地啃著草梗,一幅悠閑的高原放牧畫卷。



(沙棘果實)



(冷杉)



(草甸)



(濕地)



(盆景灘)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