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南京古老,揚州秀美,那麼無錫則更加亮麗和大氣,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共存,歷史勝跡與現代構築渾為一體,無怪於“小上海”的美譽。
抵達無錫已是晚上,下了車便去三鳳橋老店買醬排骨,沒想到吃了閉門羹,拐到旁邊的三鳳飯店用餐,剛進大廳,服務小姐邊擺手邊向這邊跑來,我琢磨著可能是要握手,沒想到小姐抬臂將我攔下,告知五分鐘以前已經打烊。低頭看看表,剛剛八點半,難道無錫人民吃過晚飯還要去趕著上夜班嗎?後來發現這裡的酒吧不到十點就關門閉燈,猜想這定是當地政府為保障市民10小時睡眠所開展的重大舉措。幸好不遠就是無錫商業、文化、娛樂的中心崇安寺,遠遠望去燈紅影綠,人來人往,本以為皇亭廣場的美食天地就是日料、匹薩和燒烤,竟然發現老字號王興記也開有分店,進店吃喝完畢,出來繼續在廣場上游走,終於看到了這裡最漂亮的建築----老鐘樓圖書館,柔白的燈光打在上面,使它顯得那麼聖潔高雅,好像童話中的殿堂。鐘樓上的表針又拉我回到了現實,為了明天的出游任務,只好返回酒店,沐浴就寢。
8:00到了黿頭渚公園,諾大的廣場空蕩蕩的,登上開往景點的觀光車,向工作人員領了份導游圖,先有個大概的了解,黿頭渚景區坐落於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之北,始建於1918年,因有巨石伸入湖中,狀如大黿翹首而得名(黿:大鱉也),依山傍湖,有“太湖第一勝景”的美稱,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曾作詩稱贊:“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好心的工作人員大叔建議我們先游與黿頭渚遙遙相望的太湖仙島,此時游人尚少,乘坐跨湖渡輪還不用受那排隊之苦,謝過他的指點匆匆上船,甲板上已站滿了人,望著陸地在眼前一點一點消失,碧波遼闊的湖面,寬闊猶如大海,群島在波濤中時隱時現,此情此景與千島湖何曾的相似,可惜當年的游伴現在已奔東西,人生真的事事無常啊!
低頭望向水面,只見上面漂浮著如同綠漆般濃稠的藍藻,隨著激起的白沫散發著腥臭,觸目驚心。由此可見政府的水治理並沒有太大成效,船員對我們講截污工作開始前,無錫居民家中的飲用水受到污染,連洗澡、洗衣都成問題,雖然現在情況有所好轉,但實屬杯水車薪,長期疏於管理釀成的惡果,一時半日怎能根除。幾對青年男女開始效仿泰坦尼克中夾克和肉絲的姿勢在船頭照相,我慌忙閃開,生怕被攝入鏡頭,壞了人家這浪漫的調調。
離船上島,長長的碼頭走廊盡頭立著精雕細刻的白玉牌坊,上書四個金字“太湖仙島”,島上山高坡陡,林深葉茂,充滿道教文化氣氛,大多數景點都利用山石修築而成,人工痕跡太重,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強加的線條早已失去了本有的自然與平衡。沿島一周,來至最賦傳奇色彩的太湖月老祠,青年男女都願意來此掛上刻有自己與愛侶姓名的同心鎖,以求月老保佑愛情天長地久。日前有多事者聲稱發現了姚明葉莉,張傑謝娜的聯姻信物,立即向媒體爆料,唉,無聊炒作何時休......
乘船折返黿頭渚,隨著人流沿岸邊向山上攀登,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一路走來,游歷諸多景點,最喜萬浪卷雪處,自湖畔有曲堤延出,堤上拱立一橋,名“萬浪橋”,浪花拍岸,水珠四濺,恰似漫天飄雪。旁邊石壁鑿有“這邊風景獨好”幾個大字,舉目四望,一邊煙波浩淼,天水一色;一邊峰巒隱現,山奇樹秀,當真是人間勝景之奇葩。除了勞累就是疲憊,找一靜處小憩片刻,這時來了一對情侶坐在旁邊,男孩衣著整潔、斯斯文文、戴副眼鏡,女孩面容姣好、打扮入時,看神態二人相識不久,利用出游的機會增進感情,男孩掏出食品遞給女孩,隨手便將塑料包裝袋扔在地上,垃圾桶就在前方五米不到,我實在看不過去,提醒他別亂扔垃圾,女孩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男孩裝作沒聽見,仍是一副談笑風生的樣子,簡單的行為,無聲地透露著一個人的素質與涵養,更與他的生存環境密不可分,嫁給這樣的人會真的幸福嗎?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高尚,但我不會像他一樣,成為禮儀喪盡,道德缺失的可悲之人。
黿頭渚裡面的路標不明,文字不清,引得我們走了不少彎路,好在依靠手中地圖,左饒右轉幾經波折終於到了東門出口,路上碰一老兄,身攜長炮兩只,我忙奔將過去,此人一臉驚慌,還當山賊奪物,交流之後當即釋然。看到人家器材齊備,心中暗自懊惱起來,因之前公務在身,單反腳架均留在北京家中,隨身只攜小數碼硬撐,以至拍片大受限制,遺憾啊……
由黿頭渚向北便是蠡園,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偕西施隱居於此,因而得名,遙想範蠡老兒與西施浪跡此處,建了私家園林,做了神仙眷侶,美景如畫,美人如玉,夫復何求?
午飯吃過,在錫惠公園旁的惠山直街采購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的惠山泥人,別小看這泥做的娃娃,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代表作品“大阿福”是根據民間傳說創作而成的,相傳在遠古時代,無錫惠山附近的山林常有野獸出沒,危害百姓。不知何時開始,山中來了兩個人形巨獸,名叫“沙孩兒”,它們力大無比,山中各種猛獸長蟲,只要見到它們微微一笑,就會被降於身下,供其吞噬。自從出現了“沙孩兒”之後,百姓們又都過上了好日子,有一年冬天來臨,雄“沙孩兒”被突然倒下的大樹壓死了,雌“沙孩兒”傷心不已,殉情而亡,後來,人們為了懷念它們的功績,便根據它們的形像捏制了一男一女兩個泥人,取名為“阿福”、“阿喜”。從此,如今“大阿福”她那笑容可掬、墩憨厚實的形像征兆著國泰民安,幸福美滿,也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寄托。隨著時代的發展,惠山泥人設計、制作的品種結構不斷調整完善,已形成尺寸不等,形態各異的龐大體系。逛了幾家店我就已經兩眼昏花,單從泥人手李抱著的東西來看,就有獅子、鯉魚、壽桃、元寶、生肖等等之別,店老板見我為難,告訴我挑選主要看塑形和彩繪,外形飽滿、圓潤、光滑,描繪要細致、傳神、色正,並且當場演示了繪制過程,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一經點撥,果然發現當中奧妙,不同價位和檔次的娃娃,在做工上都有很大差別,上品工藝精細、眉清目秀、栩栩如生,廉價品則制作粗糙,鬥雞眼、塌鼻子、斜歪嘴比比皆是。按照友人名單一一購得,出門一看,日頭偏西,突然想起在狀元樓訂了餐位,拎著一堆盒子往飯店趕去。
狀元樓布置的像個外國餐廳,卻出品正宗的中國味道,因為名字起的好,所以無錫人為了討個彩頭,擺酒席大多選擇這裡,我們就趕上有人辦婚宴和滿月酒,坐在二樓,正好可以看到下面婚禮的直播,向服務員打聽得知一桌酒席比北京能便宜一半。點了無錫醬排骨、紅燒鮰魚,可惜最期待的“太湖三白”只有白銀魚,只得作罷。菜品做得讓我比較滿意,醬排骨色澤紅亮,酥爛不膩,加上一股淡淡的香甜,令我們食欲大開。鮰魚被廚師燒制的相當入味,魚肉酥綿細嫩,魚皮稠濃粘唇,以至於心底那份隱隱的悵然也被這口福衝淡。脆皮銀魚做得比較誇張,可能是主料稀缺,形如玉簪的銀魚外面裹上厚厚的面漿,油炸之後倒也擺了滿滿一盤,可惜面多魚少,早已失了本味。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楹聯曾為多少勤奮苦讀的學子視為座右銘。看到這裡,各位已能猜出我來的地方,不錯,正是明朝東林黨人講學和議論朝政活動的中心---東林書院。正門建在巷子深處,當中花園一分為二,一邊做游覽參觀,一邊辟為茶社,泡上一壺碧螺春,聽老人將這書院九百年來的榮辱興衰娓娓道來,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
三地游畢,江蘇之行可謂圓滿。
謝謝觀賞……更多文字及美圖請見http://***/daguai125

(萬浪卷雪)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