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江蘇三地享盡風景美食(二)揚州篇......

作者: 掛在樹上

導讀揚州是老爺子至推的地方,我也是抱了極大的期望,雖然只安排了一天,但活動多多,一項一項來吧。 下榻的酒店離何園很近,步行即到,何園系清光緒年間任過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的何芷所造的住宅園林,主人從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取意,又為“寄嘯山莊”。同蘇州的私家花園一樣,園中有一水塘,塘中白玉紅亭,四周以太湖石堆就,別無新 ...

揚州是老爺子至推的地方,我也是抱了極大的期望,雖然只安排了一天,但活動多多,一項一項來吧。

下榻的酒店離何園很近,步行即到,何園系清光緒年間任過湖北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的何芷所造的住宅園林,主人從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取意,又為“寄嘯山莊”。同蘇州的私家花園一樣,園中有一水塘,塘中白玉紅亭,四周以太湖石堆就,別無新奇之處。何園的“妙”就妙在其回廊上,回廊,揚州人俗稱串樓,分上下兩層,全長1500多米,逶迤曲折,貫穿全園。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被譽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形。何園的另一絕處就是“片石山房”,此乃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表現了“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莫謂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廬”的意境。園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也算一奇觀,可惜我只見得烈日下的串串人頭倒影。如此秀美之地,引得《紅樓夢》、《畢升》、《青青河邊草》、《還珠格格》續集、《蒼天有淚》等近百部影視劇均在此取景。走進何園,猶如置身於一幅無聲的旖旎畫卷,品位建築藝術與自然景物的一體之美,唯有這晚清第一名園中。

揚州美食名響四方,既來此就不能虧待自己,首餐定在百年老號福滿樓,據當地人講,福滿樓可以算是揚州餐飲的像征,尤以“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最不容錯過,這也就是著名的“揚州三頭”了。江蘇這邊的嫁娶習俗與北方相反,婚宴都擺在晚上,又正逢國慶喜事扎堆,這樣一來大廳幾乎都被包桌,剛剛四點半,就需要排號等待了,漫長的一個小時後終於入座,點了招牌菜“清蒸蟹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大煮干絲”,外加一份揚州炒飯,菜的份量著實讓我倆吸了口涼氣,那是相當的厚道!旁邊一桌的三個MM對著飯菜長槍短炮的一通猛拍,飽了口福又享了眼福,傳播美食的人還真不少呢。總體感覺菜品偏鹹,對揚州炒飯失望頗多,有種難言的怪味,難道發源地的正宗味道就是如此嗎?

與“揚州三頭”齊名的是“揚州三把刀”:剃頭刀、菜刀、钎腳刀同樣傾倒了八方來客,自己頭發甚短不必打理,廚師的手藝領教過了,修腳師傅的工夫當然也要享受一下,當地人推薦我去陸琴腳藝,聲稱是本地最好的足療去處了,還未邁進店堂,便聽到裡面傳來悠揚的古琴聲,被漂亮的迎賓小姐帶入大廳,只見小橋流水,雕花木椅,一派江南風情,牆壁上落次有序的懸掛著老板陸琴和眾多政界文藝界人士的合影,上至二樓包廂,足療師是兩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一進來就開始海噴,據她倆講陸琴作為揚州修腳業的領軍人物,經常應邀赴各地獻藝,不僅出版了理論專著,還是勞動模範和人大代表呢,如果需要陸琴本人服務,最少提前半個月預約...一邊享受著足療師周到、殷勤的服務,一邊悠哉的喝著茶水,周身勞頓一掃而光,心情也變得舒緩起來,晚上又能睡個好覺了......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句話已經概括了揚州的生活文化。“晚上水包皮”說的是揚州百姓的沐浴生活,而“早上皮包水”便是指揚州的早茶文化了。5:30,鬧鐘將我從睡夢中驚醒,早聽說富春茶社過了7點就沒有座位了,只好放棄與38度的被窩繼續親密接觸,6:30趕到富春,看到門口站著不少游人,心中暗叫不好,大堂已經座無虛席,本以為茶樓應是個品茗賞景,以茶會友之地,誰想卻如同國營食堂一般聒噪,幾乎全是哇啦哇啦的上海游客,他們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將周圍看的到夠的著的座位全部占滿,好不容易跟兩個年輕人湊成一桌,等了半天也沒人招呼,原來是要到櫃台自己點,一客茶點包括:小三丁包、蟹黃包、豆腐皮包、馬齒菜包、翡翠燒麥、千層油糕、海鮮蒸餃、雙麻酥餅、蝦仁煨面、富春湯包。聽著多,其實就是一小屜。既然是茶社,品茗當然必不可少,點上一杯特級魁龍珠,淡綠色的青茗彌漫著陣陣悠香,令人氣定神怡。茶點並無特別之處,一樣一個味道,吃個新鮮罷了。只是這最後的富春湯包有個吃的技巧,先輕輕咬開包子皮兒,慢慢吮去美味的湯汁,最後再將皮肉整個吞下。有個繞口令說得更形像:“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心一慌,湯跑光”,著急是萬萬使不得的。

飯菜下肚,繼續開路!向瘦西湖進發,由於時間尚早,臨時決定先去大明寺,大明寺古有揚州第一名勝之說,初建於南朝宋大明年間,規模宏大,林木蔥茂,名僧輩出,其中以唐代哈日僧人鑒真最為著名。從寺內走出不遠即見瘦西湖,購票入園,路上行人寥寥,難得的寧靜幽遠。瘦西湖本為隋唐時期由蜀會同諸山之水,彙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運河的一段水道,後因康熙、乾隆二帝先後下江南巡游,揚州官員與鹽商為助皇帝游興,不惜重金疏浚治理,聘請名家沿湖修塔築園,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勝景。因湖面清瘦秀美宛如苗條少女而得名。慢慢踱至小金山處,對面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吸引了我的目光,聽旁邊的人說,這是按北京北海的白塔仿建而成,只是到了南方,水土不服,身形肚量都小了一圈,白塔屬於喇嘛教的塔制,這其中又有何典故便不得而知了。迎面突現百萬雄師般的旅游團,窄窄的岸堤成了各地方代表開會的場所,仿佛每個人都在將所有熱情在有限的時間裡發泄出來,我暗暗叫苦,只得加快腳步逆流而下,從南門側身擠出。

離家時老太太特意囑咐我要給她帶回兩套揚州原產的織錦緞面,母命難違,急忙趕往“誠德”布莊挑選采購,途中打了外拐,跑到菜根香吃了公認口味最正的揚州炒飯,據店家小二介紹,揚州炒飯便創始於此店,距今已有百年之久。真假姑且不計較,總算圓了揚州炒飯夢。

謝謝觀賞……更多美圖文字請見http://***/daguai125


(何園)



(瘦西湖)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