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江蘇三地享盡風景美食(一)南京篇......

作者: 掛在樹上

導讀利用閑暇的假期和身處上海的機會,選擇南京、揚州、無錫作為十一之旅的目標,准備工作半月有余,查找資料、制作路書,辛苦而快樂著。 30日一路顛簸來到金陵古城,不知是下班高峰還是交班時間,出租車遲遲打不到,背著行囊步行三條街,路上行人一通東西南北的指揮,終於找到陌生的地鐵口,南京地鐵大約是05年開通的,內部設施和機車構造均仿於上海,而投幣系統 ...

利用閑暇的假期和身處上海的機會,選擇南京、揚州、無錫作為十一之旅的目標,准備工作半月有余,查找資料、制作路書,辛苦而快樂著。

30日一路顛簸來到金陵古城,不知是下班高峰還是交班時間,出租車遲遲打不到,背著行囊步行三條街,路上行人一通東西南北的指揮,終於找到陌生的地鐵口,南京地鐵大約是05年開通的,內部設施和機車構造均仿於上海,而投幣系統卻類似於深圳,可謂博取眾長。跟南京人民一起“況且況且”到了新街口,去酒店安頓好行李就直奔夫子廟,因肚子空空,首要任務就是果腹,提鼻一聞,街上湧來陣陣臭豆腐的味道,匆忙躲進一條小巷,在排排售賣雨花石的小店旁,發現了“蔣有記”鍋貼店,點了碗牛肉湯,二兩牛肉鍋貼,當那煎成金黃,形如彎月的鍋貼一上桌,口水就開始在咽喉裡徘徊,咬上一口,外酥裡嫩,肉汁順著嘴邊向下流淌,果真味美溢口,牛肉湯的味道卻差強人意,肉質過於韌口,想必是老湯燉得時間過長了。食畢起身,肚中已有飽感,可要體驗南京的滋味,又怎能錯過鴨血粉絲湯呢,進店坐穩,服務員撕下餐票讓我自己去領,感覺好像八十年代的國營餐館,戰戰兢兢地來到後廚窗邊,裡面突然伸出一只大手,將餐票一把搶去撕成兩半,讓我回桌等待,我不好多言,只得復命。好在不多時美食上桌,半乳色的湯中鴨血粉絲湯上飄著點點香菜,輕輕一攪,下面紫玉般的鴨血便翻了上來,白、綠、紅三色煞是提神。熱氣騰騰的品上一碗,不由得胃口大開,食料的營養投身湯中,老湯的鮮美也侵染開來,幾樣平凡之物竟能燒制出如此美味,不得不令人嘆服。 第二日清晨,由於預訂出了些問題,只能換了另一家酒店,雖然一番周折耽誤了時間,但絲毫未影響心情,金陵之行正式拉開帷幕,中山陵當然是首選之地,車輛進入鐘山風景區,道路兩邊載滿梧桐樹。古老的樹木仿佛正慢慢地將游人帶回半個世紀前的那個遙遠的歲月之中。 中山陵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孫先生一生為“振興中華”殫精竭慮,奮鬥不息,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封建帝制,提出了三民主義的偉大思想。因其鐘愛紫金山孫中山鐘愛紫金山蜿蜒縱橫的氣勢,婉轉清麗的秀美,故選擇長眠於此,中山陵也成為廣大民眾緬懷先烈,拜謁國父的聖地,從廣場至祭堂需攀幾百級台階,抬頭望去,只見當中的花壇組成了大大的奧運五環標志,下面還有“北京”二字,真不明白如此肅穆莊嚴之地,為何弄得這般滑稽,嚴重破壞了中山陵的整體風格。拾級而上,本想中途小歇,可每個平台上都站滿了擺著怪異姿勢相互拍照和手拿火腿腸的脫鞋群眾,只好一口氣登至頂處進入墓室,看到盛殮著孫中山先生遺體的靈柩,上面雕有漢白玉臥像,大家伴著濃濃的汗味繞著漢白玉欄杆緩步前行,幾位游客不顧警衛的勸阻,掏出相機一陣猛拍,得手之後紛紛用帶有濃重口音的大嗓門向其他鄉親們高聲炫耀,如同狗熊偷到了蜂蜜。看到此處,心中一陣厭惡,只好快步離開。出來長吁一口氣,居高遠眺,整個中山陵雄偉而又壯麗的建築群便盡收眼底,蟻群般的人流接連向上湧來,看著他們齜牙咧嘴的扭曲表情和充滿殺傷力的怨恨眼神,我突然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為了保全肉體,只好溜邊往山下撤退。明孝陵和靈古寺分處中山陵景區的東西兩側,山高路遠,中間有小火車往返,倒也優哉游哉。大半天時間,本以為整個鐘山景區基本上轉遍,腿腳也開始不聽使喚,誰知老爺子一個電話打來,提醒我一定要去紫金山天文台接受下科普教育,家父一句話說得我血熱心顫,紫金山雖然海拔不過五百多米,但山路曲折,真走起來,肯定要經過漫長的跋涉,這對於腰酸腿軟的我們無異於慢性自殺,幸好有纜車一路上去,這裡的纜車想必有年頭了,四周全不封閉,只靠一根鐵護欄擋在胸前,一路搖搖晃晃,嘎吱亂響。眼下山坡上樹木蔥蘢,游人在石路上往來不絕,真佩服大家的腳力,看來真的需要鍛煉身體了,光人品出眾是不夠地,哈哈......

看過簡介,知道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國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的第一個綜合性現代天文研究機構,在我國天文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起著先驅作用,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的搖籃”。如此高深之地竟顯得異常荒僻,天文台上只露天擺放了圭表、簡儀、日晷之類的古代天文儀器,連最惹眼的天文望遠鏡都已是鏽跡斑斑,展室裡的圖片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真不知道有多久沒人打掃了,也許科學家們都批發了望遠鏡去租給游人看演唱會了。

因游程緊湊,在紫金山頂的頭陀嶺留影後便折返下來,打車奔向玄武湖,玄武湖公園舊時是訓練水軍的場所,也是帝王大臣們的游樂地,現今成為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湖水清澈如鏡,碧波蕩漾,湖面上分布著湖泥堆成的五座小島: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島堤之間長橋相連,形成優美的“五洲美景”,景色猶似於杭州西湖的蘇堤,美不勝收。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正好去附近的湖南路解決晚餐,要說南京特色小吃的亮點並不多,除了諸多以鴨肉、鴨肝、鴨血、鴨腸為原料的吃食以外.....獅子橋的尹氏湯包是值得一嘗的,不過店小客多,連外賣都排起長隊,要去可真得趕早。

在一夜無擾的睡夢中醒來,體力大為好轉,早早地便來到了總統府,沒想到群眾的力量的偉大的,景區大門已被旅游團重重包圍,勉強拍了幾張從人縫中擠進園中,這裡原是明朝的漢王府,清代為兩江總督衙署,康熙、乾隆下江南,這裡也是行宮。1853年太平天國將此改做天朝宮殿。太平天國失敗後又作兩江總督署。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於1948年將原兩江總督署的轅門改為歐式門樓,上書“總統府”。新中國誕生後,省級機關進駐這座府邸,近幾年已陸續遷出,現今曾經神秘的總統府正式開放,吸引八方游客來此探尋歷史遺跡。總統府的建築大多采用中西結合的風格,順著長長的亭廊向裡走,即到當年蔣委員長與外賓合影的八字門處,游客們排得如同集體照一般,我不甘成為人家的背景,遂打消了留影的念頭,行至府邸的子超樓前,門口兩株比肩的雪松據說是偽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樹苗從印度進口,價格昂貴,以寸計金。想當年堂堂大總統的辦公樓今日看來卻太過寒酸,更無法與我人民政府的“豪華衙門”相比擬,看來“講文明、促和諧”,面子工程最重要!

從總統府出來,計劃去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憑吊,但因要閉館擴建,只能抱憾了,南京的行程也將畫上句號,沒有太多的眷戀,沒有太多的不舍,這座充滿深厚歷史底蘊的古城經歷了太多的動蕩,將它的壯美與雄厚銘記在心,這已足夠......

謝謝觀賞,更多游記美圖請見http://***/daguai125


(中山陵)



(鴨血粉絲湯)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