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寫了一篇《與獅子為伴——肯尼亞十日游》。為了多貼一些照片(攜程的游記每篇只能貼5張照片),所以分成了6篇來寫。為了便於各位打印(我出行的時候常常把有用的游記打印,在飛機上看),我把圖片全部去掉,並成一篇文章。如果看過了前面的文章的,可以忽略本片,內容幾乎一樣。
准備篇:
每年長假都會出去玩,深知需要提早決定,晚了會很難定到機票。所以今年的十一游也是八月就開始在網上搜索。看到攜程有肯尼亞十日游很心動,就早早地報了名。雖然很喜歡自助游,但是考慮到自助去肯尼亞,到了當地也必須通過當地的旅行社才能訂到車子和酒店,不如在上海就一早訂好了更安心。跟攜程的出團游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瑞士十日游,人數不多連導游、領隊才11人,玩得很開心。至今我們還經常聯絡、吃飯。所以對於攜程的深度游還是很有好感。(結果不負期待,這次的肯尼亞之行,大家也玩得很開心)。
本來還擔心肯尼亞之行會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成不了團,結果我們8月初報名是18900元,到了8月20日漲到了19900元,8月底就報名截止了。看來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了。這時我又擔心團員人數太多,大家都玩得不能夠盡興。還好,最後人數是連導游才18個人。看來攜程還算厚道…
訂好行程開始做功課。把這幾年收集的各種旅游雜志、中國、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等都翻出來。這時才發現有關肯尼亞的游記並不多,看來國人去得還是少。倒是《美國國家地理》有一期是專門寫非洲的,記述的還算詳細。但是看了之後嚇一跳。“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平均壽命54歲降到了46歲,因為愛滋病的流行”。看翻譯自日本的旅游書--《走遍世界—東非》“內羅畢治安及其混亂,即使在白天,也不能夠單獨一個人在街上行走,否則被搶被殺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看了這些介紹,似乎有些後悔當初的決定。不過想想二次去尼泊爾都發生政變,不也這麼過來了。有些事情國內介紹得太過可怕,到了當地可能並不是那麼回事。只有親身到當地去體驗一下,才能真正地了解這個國家。
小貼士:1. 一定要帶一台變焦在300mm以上的鏡頭的相機。否則你一定會後悔。最好再帶上一個裝滿黃豆或者是米的小袋子,不是為了吃,而是墊在相機鏡頭下防震。三腳架不必帶,因為沒有機會讓你使用。
2. 防曬霜可以帶,但是由於在太陽底下走的機會並不多,用處並不大。蚊香倒是一定要帶的,在那庫魯的酒店,由於比較靠近湖,因此蚊子還是很多的。
3.服裝:雖然肯尼亞在赤道,但是由於海拔比較高,主要景點的海拔都在1600米以上,因此10月份那裡的溫度比上海還低,尤其是早晚的溫度只有12-15度。太陽出來之後有25度左右,因此在短袖汗衫的基礎上一定要帶上一件防風雨的外套,確保早晚不會著涼。
4.電源:肯尼亞的電源是220V,英式的三眼方插頭。
5.通信、上網:中國的手機在當地可以漫游,支持**139*的移動回撥功能,即5.99元/分鐘。但是在國家公園的信號並不好,通話有比較大的延遲。Internet在我們住過的當地酒店裡都要收費。但是中國移動的GPRS可以在當地的SAFARICOM手機網絡裡漫游,因此通過手機上網和接發彩信不成問題。用手機看股票也沒有問題。漫游費0.05元/KB。
6.當地飲水情況:在我們的行程中,每天車上會備2瓶/人免費的水。房間裡每人有一瓶水。在餐廳裡有熱水供應。
出發篇:
我們乘阿聯酋航空公司的飛機晚上11:30從上海起飛,經過迪拜轉機到內羅畢。到達迪拜是凌晨3點半,在8個小時的飛行中,阿聯酋航空飛機上的娛樂節目還是很豐富的,每個座位前的小電腦裡共有200個以上的影視頻道,還有幾十個小游戲,座位之間還可以通話或對打游戲。在漫長的旅途中不會讓你感到無聊。
迪拜不愧為是世界的航空的中轉站,凌晨3、4點,無論是候機樓內還是免稅商店裡,都是人頭攢動。在這裡可以遇見來自歐洲、印度、阿拉伯等各國各民族的乘客。各國的風俗習慣都會在機場中展現。我在機場的自助餐廳中遇到一對應該是來自印度的乘客。她們取了食物後,熟練地用手抓飯吃。一旁的服務員遞上調羹,她們看了一眼服務員,用調羹匙了2口,等到服務員走開後,繼續用手抓著吃。坐在對面的我,雖然看了有些惡心,但是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生活在這個地球村,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夠和平共處。
阿聯酋的購物是國內很多朋友津津樂道的地方,聽說我在迪拜轉機,都問我有什麼好東西可以買。看了一下,似乎和其他的機場免稅店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一些名牌的吃穿用品。只是種類比較多,店面大一些。至於價格,我不太買,所以一點都沒有感覺。只是發現金首飾很漂亮也很精致,式樣在國內是看不到的,有中東的特色。價格並不便宜,22K金的首飾根據式樣的精細程度,US$75-85/克不等,主要的價格在手工上面。這還是值得看一看的。
如果你的電腦帶有無線網卡,那麼在候機樓裡可以免費無線上網。有3 - 4個信號,但是只有maxspot的信號是可以真正上網的,網速比較慢,且信號不穩定。當然,免費的也就不能夠要求太多。Shopping之後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也還是不錯的。
小貼士:入關手續很方便,攜程說的免疫黃皮書,這裡也沒有看。後來才知道,肯尼亞對於中國的旅客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只有從埃及、剛果、印度等地的客人才需要檢查黃皮書,害得我白花了200多塊錢。
旅行者公園的燒烤
到達肯尼亞,地陪導游名叫歐大華在清華大學學習了5年計算機。能說一口標准的普通話。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先去肯尼亞的市區參觀,看了他們的最高建築---國家旅游局、獨立廣場、以及體育館。這些建築和日新月異的中國城市相比,當然並不算現代。但是從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可以感受到首都內羅畢的工作、生活節奏是很快的。這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充滿生氣的城市。
到達內羅畢的第一天,我們下榻在郊外的旅行者公園酒店(Safari Park Hotel)。這是一個度假型的酒店,超大的花園、小橋流水、露天泳池把她和外面隔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酒店的房間都是由不超過2層的木屋組成。每一個房間都有一個面向草坪或泳池的陽台,傍晚,躺在木椅上,品上一杯淡淡的肯尼亞咖啡,望著西下的夕陽映紅團團雲霞,長途奔波的疲勞緩緩退去……。
夕陽褪盡,團團點點的汽燈開始閃動,酒店的燒烤晚宴開始上演。在一個聚大的火堆上,用鐵叉串起的牛肉、羊腿、駱駝肉、鱷魚肉等嗤嗤作響,空氣中彌漫的帶著焦味的肉香不斷地勾引著人們的食欲。配上一杯當地的TASKA大像啤酒,伴隨著把馬賽人的力量、聰慧與熱情、奔放充分地展現,並夾雜著中國雜技元素民族歌舞。 什麼防止“三高”、減肥目標統統拋到腦後。不在此時此地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才妄對此生。等到肚子漲得站起來都有些困難的時候,才把面前的長頸鹿木雕放倒,告訴服務生再也別上來誘惑我了,“我—飽—拉——”。
大像的天堂——安博塞利
在這全民炒股的日子裡,出去旅游還惦記著國內的股票。為了趕上國內的股市開盤,4點半就起床了。看過行情,把手中的股票處理了,天色也漸漸地亮了起來。漫步在清晨的小路上,聽花園裡的小鳥開始嘰嘰喳喳地合唱。看著在國內難以想像的10多米高的仙人掌樹和叫不出名字的花朵,一天的好心情由此開始。
在泳池邊上的餐廳吃過第一頓豐盛的早餐,我們向本次肯尼亞之行的第一個景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進發。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設立於1974年,面積有3248平方公裡。相當於5個上海市市區面積之大。屬於干燥地的大草原地貌。非洲第二高峰乞力馬扎羅山的雪水通過地下水道,流經公園從地下湧出。形成安博塞利湖和周圍的濕地。但是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湖面和濕地的面積正在不斷減少。
進入安博塞利,車子跑在沒有路的荒漠路上,偶爾在窗口中出現的斑馬,引起我們的一陣陣驚呼。在進入酒店之前,我們看到了斑馬、鸛鳥、豺狗、野牛,還遠遠地眺望到了大像和長頸鹿。但是由於車子的速度太快,很難拍攝,只能算是匆匆一瞥。進入我們今天下榻的安布塞利賽琳娜酒店(Amboseli Serena Lodge)。酒店借用馬賽人部落的理念建造,房屋仿照不規則的馬賽土屋,把酒店圍成一個個圈子。屋子外牆和內飾大膽地采用馬賽族人喜歡的大紅色,充分展現出馬賽人的熱情好客的風情。
吃過午飯4點半,熬過烈日當頭的正午,大像們離開濕地往高地挪動,我們的SAFARI也開始了。乘上SAFARI專用面包車(一種頂棚可以撐起來,供大家站起在車頂進行拍照的改裝面包車),准備好“長槍短炮”,出發……。
出發前導游向我們宣布了在肯尼亞動物保護區內SAFARI的5點規則。1.任何時候不准下車。2. 不准故意發出聲音騷擾動物,在這裡我們是匆匆過客,只有動物才是真正的主人 3. 不准向動物喂食(以免動物習慣人類的食物而退化)。4. 垃圾不可留在保護區內。 5.晚上6點半點之前必須回到酒店,至早晨6點半之前不得離開酒店。
出了酒店沒有沒多遠,就看到了一群大像在離我們約有100米草地裡吃草,司機兼導游的大衛跟我們說,“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動物,路上應該還能夠碰到其他的大像”,順著土路前行,突然司機加快了速度,指著前方有3、4輛車聚集的地方說,那裡一定有東西可看。靠近聚集地,遠遠地就看到對方車裡的人們端著“長槍短炮”朝右邊猛掃。靠近了才發現原來有一頭獅子在睡覺,離開很遠很遠,真大聲把他喊起來,但限於規定,我們只能默默地等。司機大衛告訴我們說,獅子每天要睡20個小時,只有4個小時是在運動,因此要看到獅子活動是要靠運氣的,獅子捕食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場面。在探索頻道上看到的獅子捕食的鏡頭,那是經過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蹲點才拍攝到的。
大像是群居動物,移動的時候都是集體活動。在回去的路上,大約有20多頭的大像群從我們的前面走來。這立即激發起我們的興奮點,說話的聲音也不知不覺地提高了10分貝,大衛及時“噓—”地制止了我們。成年大像把小像圍在中間,浩浩蕩蕩地從我們的車子前面踱過,最近的地方,大像鼻子一卷就能夠把我們的相機卷走,但是,我們這些外來的過客對他們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瞄也不瞄我們一眼,大部隊悠悠憨憨地從車前走過,消失在夕陽中的乞力馬扎羅山中。
公主變女王的浪漫傳奇——樹頂酒店
去阿布戴爾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看讓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從公主變成女王的樹頂酒店。該酒店1932年由一位英國退伍軍官在一棵大樹上建造,當時只有二間房。現在的酒店已經是第三代,可以住100名游客。但仍是供不應求,必須提早預定才能夠住上。現在的酒店雖然仍沿用樹頂酒店(Tree Top)這個名字,但實際上是建造在幾十根木樁之上的2層酒店。有餐廳、露台、酒吧等。1952年伊麗沙白公主入住酒店,因喬治六世病逝而第二天繼位成為英國女王,入住樹頂酒店,不期望“上樹公主,下樹女王”的美夢,只求能夠好運多看到幾只動物。
到達酒店已經是下午3點,正好是下午茶的時間,在3樓的露台上,架好照相機、望遠鏡。品嘗著肯尼亞特有的紅茶和小餅干,俯瞰羚羊和疣豬在樓下的池塘邊喝水、打鬧嬉戲,輕聲細語地交談、享受阿布戴爾森林的陽光和寧靜。一會兒,看見疣豬不再打鬧,匆匆地跑進森林,正奇怪怎麼回事。就看見東南方向40多只野水牛浩浩蕩蕩地朝這裡走來。來到酒店下的水塘邊,用牛鼻子翻拱帶鹽的泥土,在水裡把身體浸濕,然後躺在泥地中和我們一起沐浴在夕陽之中。
夜幕降臨,我們在樹頂的餐廳中圍成一桌,牛排、鱈魚組成的晚餐讓我們忘記一天旅途的疲勞。之後的“殺人”游戲讓團員們彼此熟悉、了解。在我們的團裡,意外地發現有2個人是同一天生日、2個人同名同姓。同名同姓的2人還有共同的愛好,都擁有HAM呼號和CMAS潛水證書還都養了寵物狗狗。真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夜深了,人們逐漸散去、進入被窩,但是旅館的工作人員依然在監視著酒店周圍的動物,發現有動物來喝水,立刻用蜂鳴器通知各個房間裡的客人動物行蹤,如果響一聲,代表旅館周圍有土狼等動物出沒,兩聲則代表豹子,三聲代表獅子或犀牛,四聲代表大群的大像,稍稍留意蜂鳴,即可在夜晚的聚光燈中從旅館平台看到龐大的非洲動物。我們運氣不好,整個夜晚只看到一只白犀牛來到河邊。
肯尼亞山—赤道—東非大裂谷穿過
從樹頂酒店到納庫魯湖要5個小時,雖然距離不算太遠,但是肯尼亞的路況除了內羅畢周圍,其他地區即使是柏油馬路,也還是顛得厲害。途中我們停下4次,分別遠眺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亞山,穿越赤道線,縱覽東非大峽谷以及看一個從地下湧出的瀑布。這四個行程雖然是路過,但是沒有列在我們的行程表上,也算是一個額外的驚喜。
肯尼亞山位於肯尼亞的中部,最高峰海拔5199米時僅次於乞力馬扎羅山的非洲第二高峰。平時雲霧繚繞,只有在晴朗的早晨才可以看見。也許是旅游公司也吃不准能否看到,所以等到看到之後才停車告訴我們,也是怕我們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吧。
東非大裂谷,原來以為只是一條裂縫。卻不知它最寬處有100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過去,猶如是非洲大地上的一條巨大的傷疤。他南起贊比西河口一帶,經過肯尼亞中部,穿過埃塞俄比亞高原入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達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公裡。由於裂谷帶的寬度較大,谷地大多比較平坦,因此可以看到下面有很多村莊。我用數碼相機拍了一張寬幅的照片,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過了非洲大裂谷不久,我們停在了一塊在非洲地圖上劃了一條橫線的牌子下面。很懷疑這裡是不是真的赤道線,因為我用GPS測定,發現已經過了赤道線58秒。但是,我們的非洲朋友不靠先進的儀器,他們自有獨到的方法來證明。在北半球,如果我使用抽水馬桶的時候就會發現,水流下永遠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我們的非洲朋友在塑料瓢底鑽一個小洞,讓瓢中的水自然流下,在瓢裡的水面上放一根火柴棍。站在牌子的後面(北半球),可以發現火柴棍是順時針旋轉,當來到牌子的前面(南半球),火柴棍則是逆時針旋轉,站在牌子下面棍子則不動。由此證明牌子下面就是赤道的通過線。多麼巧妙的一個方法,不禁感嘆非洲人民的智慧。為了紀念通過赤道線,他們還發行一個證書,以證明你通過了赤道線(不過價格可不便宜,一個證書要300先令,約合35元人民幣)。
我沒有買證書,而是在牌子下面用帶GPS的手機拍了一張照片,在照片的Exif信息中記錄了當時的經緯度,放在電腦上可以用google地圖定位當時的所在位置。我們全體團員也在這塊牌子下面拍了本次肯尼亞之行的唯一的一張集體照。
粉色的納庫魯湖
終於來到了納庫魯國家公園。早在1960年這裡200平方公裡的土地就被劃定為鳥類保護區。因為這裡棲息著400多種鳥類,被譽為觀鳥天堂。其中最富盛名的要數火烈鳥了,到了繁殖期,據說有200萬羽火烈鳥聚集於此,火烈鳥的數量占到了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站在湖邊的山坡上,可以縱覽納庫魯湖的全景,粉紅色的一片在晚霞的映襯下分外地妖嬈。
在納庫魯好看的不僅是火烈鳥,還有湖邊的白犀牛。在樹頂酒店苦能一個晚上才看到的一頭白犀牛在這裡卻有好多頭。我們來到湖邊的時候正好看到兩頭白犀牛在互鬥嬉戲。在納庫魯的犀牛有2種——白犀牛和黑犀牛。由於白犀牛視力較差行動遲緩,所以很容易被獵殺,一度曾被認為已經絕種,直到80年代才被重新發現。我們這次看到的可是能和大熊貓相媲美的瀕臨滅絕的動物。它是《華盛頓公約》的一類保護動物。
在納庫魯湖我們住在納庫魯湖景酒店(Lake Nakuru Lodge),這個酒店的設施有些老,洗澡放出來的水由於富含礦物質,衝在身上滑膩膩的衝不干淨。但是這裡酒店餐廳前的草坪景色卻美輪美奐、無與倫比。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直延伸到納庫魯湖。近處狒狒在草地中撿拾食物,前面斑馬和鹿群悠悠地吃草,遠處的角馬和野牛群懶洋洋地躺著,延伸到天之盡頭的納庫魯湖湖面鋪滿了粉紅的火烈鳥,數十羽鵜鶘變幻出不同的隊列從頭上掠過。這一切構成了天堂般的畫面。吃完午飯不要急著去酒店裡商店購物,應該取一杯咖啡,拿一本書在泳池邊上躺下,享受著上帝賜予的美妙時光。
肯尼亞的代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我對肯尼亞的認知大都來自於電視探索頻道的動物節目。而探索頻道的很多動物節目都是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拍攝。因為在這裡你幾乎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一切動物,滿足對肯尼亞之行的憧憬。肯尼亞五大動物的大像、獅子、獵豹、野牛和犀牛都能在這裡看到。他與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相連,18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養育著近百種哺乳動物。我們本次的肯尼亞之行,在馬賽馬拉住了2個晚上,算是時間最長的一站(雖然感覺遠遠不夠,真想住上一星期)。
在馬賽馬拉我們下榻在馬拉克科羅酒店 (Mara keekorok Lodge)。這個酒店與我們先前住的國家公園內的酒店不同,周圍沒有用電網把酒店和公園隔開,因此動物可以自由地走出走進。當夜色降臨,吃過豐盛的晚餐(這裡的牛排做得很好吃),喝上一杯咖啡,在馬賽人的舞蹈中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在回房間的路上,掛滿天空的滿天的繁星讓久居城市的我怦然心動,不由自主地繞道了邊上的小路,希望能充分享受這寂靜的夜晚。突然,一位手持木棍和腰刀的馬賽武士跟了上來,正向埋怨他打擾了我的寧靜和自由的時候,他帶著馬賽人特有的微笑憨憨地解釋道,由於這裡沒有電網,光顧的動物不僅有狒狒與小鹿,獅子、獵豹、大像與河馬也是常客,還有一只獅子是在酒店後院的草叢裡出生的。因此為了住店客人的安全,他們會在客人身邊警衛。聽了他的話,不禁讓我汗毛倒豎,黑夜中點點燈光、仿佛成了獅子、獵豹的眼睛,趕緊讓馬賽武士把握送回房間。第二天他的話得到了明證,我們的團員在房間的邊上看到了河馬在吃草,我則在灑滿朝陽的酒店草坪上看到了4頭大像在散步。雖然,白天看到這一切還是很激動,趕緊用相機拍下了這一幕,但是黑夜中碰到獅子可就不是那麼好玩的了。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有一個讓全世界動物愛好者激動不已、趨之若鶩地趕來朝拜的場景,那就是每年的馬拉河角馬大遷徙。每年的7、8月份數百萬頭角馬從坦桑尼亞一邊越過馬拉河來到肯尼亞,9、10月份再回到坦桑尼亞。每一群角馬都有數千頭到上萬頭,來到河邊,等待水位較低的時候,頭馬就會帶頭衝下去,其他的角馬也會隨即跟上,哪怕激流吞噬、哪怕鱷魚與河馬的虎視眈眈,都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第二天中午我們沒有在餐廳吃飯,而是讓酒店做成便當帶在路上,因為我們要去看角馬大遷徙。出發的時候導游告訴我們,因為角馬過河是一群一群地過去的,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在河邊的時間只有半小時,能不能看到角馬過馬拉河要靠運氣。不過,沿途我們還是可能看到很多在前幾天的沒有看到的動物,例如獅子、獵豹、長頸鹿等。
離開酒店沒多遠,司機突然問我們相機准備好了嗎?攝像機打開了嗎?還沒有明白什麼意思,他又說前面有獵豹。一下子我們稀裡嘩啦地取出相機、換上高倍鏡頭瞪大眼睛四處尋找。可那裡有動物呀,四周空空地連斑馬和羚羊都沒看到。這時司機一加油門,朝約1公裡遠的一顆孤零零的大樹衝過去。等靠近了我們才發現在樹蔭下,有三只獵豹在休息。繼續靠近,車子停在了離開它們5-6米的地方。時候我們的到訪,滋擾了他們的美夢,其中的一只獵豹坐了起來,警惕地朝我們四周察看,威風凜凜。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感覺,趕緊一陣猛掃。把這最美的瞬間留在我們的相機裡,留在我們的記憶中。獵豹們看了一陣,發現又是一批無聊的觀光客,興趣索然地睡了過去。睡的是那麼地安心,毫無防範。正是肯尼亞政府的保護和來到此地觀光客的自覺,才讓這片土地成為動物的樂園與天堂。
獅子是當之無愧的非洲動物之王。但是獅子又是最懶的動物之一。只有在清晨和傍晚才是他們覓食活動的時間。獅子家族是一夫多妻制,雄獅雖然是一家之主,確並不捕獵。尋找食物是雌獅的工作。雌獅子需要3-5頭一起協同作戰才能夠捕到角馬、斑馬等大型動物。捕到食物之後,雄獅負責把獵物拖回棲息地,獨自現行享用,等吃飽了才給雌獅和小獅子吃。我們在肯尼亞的這幾天,只有在馬賽馬拉才真正近距離地多次觀察到獅子。在清晨的時候,還看到一頭雄獅帶領4頭雌獅擋在我們的車前,在晨曦的照耀下威風凜凜。在去馬拉河的路上,剛看過獵豹,就發現在不遠的另外一棵樹下有2頭母獅帶著一頭小獅子在睡覺。母獅睡得很沉,小獅子則不是那麼地安分,不時地翻身打滾、好奇地看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
在前往馬拉河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大批的角馬排著延綿一公裡以上的隊列在遷徙,情形頗為壯觀。這是一段3000公裡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子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鱷魚的馬拉河,有數十萬角馬將死在路上,拋屍荒野,但也有數十萬頭小角馬在路上出生。這是自然界最偉大的遷徙過程之一。
來到馬拉河邊,只見鱷魚“微笑”地張著嘴,在灘石上曬太陽,河馬時不時地從河中探出腦袋噴一口水。等了半個小時,終於沒能看到角馬過河的壯觀場景,但是我們依然從河中巨石上布滿的已經腐爛發臭的角馬屍體上,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激烈殘酷的景像。
自費活動項目:參觀馬賽人村莊、乘熱氣球
整個行程中有3個自費項目。在安博塞利參觀馬賽人的部落(US$20),在樹頂酒店乘越野車去SAFARI(US$40)和在馬賽馬拉乘熱氣球(US$385)。
我參加了其中的參觀馬賽部落和乘熱氣球這二項。為了節省體力晚上看動物,所以進入樹頂酒店之後的沒有參加乘越野車去阿布戴爾看山地動物的項目,根據參加的朋友回來說,一路上並沒有看到特別多的動物,但是導游不錯,一路上講了很多關於動物的知識(當然是用英語)。
進化中的馬賽部落
參觀馬賽人的部落是安排在進入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的第二天早晨,在清晨SAFARI回來吃完早飯之後。馬賽人的部落離開酒店不遠,在遼闊的土地上圍成一個個圈,最外層是用帶刺的干樹枝圍成,用以防止野獸的入侵,中間是用泥土和牛糞搭建成的小屋繞城一圈,中間有幾個缺口供人進出。進入缺口就算進入馬賽人的部落了。在房屋圍成的大空地上再用樹枝分割成自家的院子和關牛羊和空地。
進入馬賽部落之前,他們會在部落外站成一排,載歌載舞地歡迎客人的到訪。當然這種舞蹈和前一天在酒店看的表演完全不同,無論是唱的歌還是舞蹈的動作都沒有任何的修飾,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原始粗獷、富有節奏與激情的表演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
參觀馬賽人村落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自由地給馬賽人拍照,在其他地方如果未經他們允許給馬賽人拍照,也許會惹上麻煩。據說有一個美國人因此而被敲詐了100美金。馬賽人的飾品色彩非常鮮艷,頸圈、耳掛都非常有當地特色。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的耳垂和耳洞,竟然可以像橡皮筋一樣拉得這麼長,耳洞變成了耳圈。我實在難以形容,還是看我下面的照片吧。
進入馬賽部落,給我們講解的是部落酋長的兒子。馬賽人的婚姻和非洲大草原上的許多群居動物一樣,是一夫多妻制,在這裡只要你有10頭牛,就可以娶一房妻室。男人在成年之後,要去捕獵一頭大型野獸,並把它的皮帶會才能夠算成人。男人在部落裡不能夠吃肉,必須要到野外去吃,他們當場為我們表演了在野外烤肉所必須的鑽木取火的技術。先把大像的糞曬干後鋪在下面(大像的糞便中有很多消化不掉的細草),然後用一根硬木棍在軟木上快速搓動,一個人手搓熱了馬上換另外一個人。經過幾次交替後,大像的糞草上冒出了煙,然後輕輕吹動糞草,不一會兒就冒出了火。鑽木取火一詞過去只在書本上聽說過,衝著學習這一招在文明世界已經失傳的技術,花20美金也就值了。
在部落中還有一所學校,是美國大使館的一個領事官員贊助,小小的一間屋子,擠滿了40多個從8-14歲的孩子。在一個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數學、英文和科學。看著學生們大聲地朗讀ABC,不禁讓我想起了中國希望工程宣傳畫中的那個大眼睛女孩。馬賽人原來是席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因為德國人在部落的外面挖了一口井,可以方便地取到水,所以這個馬賽部落才得以在這裡定居,學校也得以存在。在部落的後面有當地人的地毯,賣一些據稱是他們自制的飾品和工藝品,但是做工粗糙開價奇貴無比,不買也罷,僅當作一道風景拍拍照吧。定居了的馬賽部落終究還是染上了銅臭。
奢侈的體驗——熱氣球探險自旅
熱氣球之旅是安排在到達馬賽馬拉的第二天清晨。價格根據公司與季節的不同,價格從$375-$425不等。早晨4點半起床,5點熱氣球公司的車子會來到酒店接。到了熱氣球升空基地,喝一杯咖啡、付完錢、簽了生死狀就來到升空地,看他們准備升空的熱氣球。
他們先用大風扇把氣球吹起,等到球體基本展開後,再用火加熱。然後我們一個個爬進下面的吊籃,隨著太陽從地平線上徐徐升起,我們也開始了熱氣球之旅。在海上、高山上看過很了多次的日出。從熱氣球上還是第一次。我們是第一個起飛,隨後起飛的熱氣球在太陽前形成一個個美麗的剪影。大地在腳下一點點變小、草原被染成了金黃色。斑馬、角馬、熱氣球在非洲的草原上組成一幅壯美的油畫。隨著熱氣球的下降,下面的斑馬開始奔跑,後面的角馬也跟著跑了起,只有在動物世界裡看過得場面躍然呈現在了我們眼前。草原的前方發現有2輛卡車在行駛,那是為我們在了無人煙的非洲草原上搭建座椅、准備早餐的先遣部隊。今天的早餐我們將在被藍天白雲覆蓋的草原上和野生動物一起度過(結果藍天白雲大草原是有的,獅子、獵豹則看到我們這麼一大群入侵者,躲得遠遠的避難去了)。
熱氣球在草原的中央徐徐下降,一個小時的飛行體驗即將結束,趕上來的越野車把我們接到前面的早餐營地。到了營地,颯爽英姿的女飛行員端上一杯慶賀的香檳酒,祝賀我們成功地完成了熱氣球探險之旅。同時飛行操控員向我們簽發了熱氣球探險證書。在品嘗美味的時候,我們在熱氣球上的照片已經在刻錄,每張30美金。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是一個氣球上的只要買一張就可以了,數碼照片嘛,最適合大家共享了。在20多名先遣部隊的精心准備之下,早餐之豐富程度一點都不遜色於酒店。能夠有這麼一次“探險X浪漫”的體驗之旅,花3000塊也算值了。
肯尼亞的吃、穿、住、行和購物
吃:
在10天的旅行中,除了飛機上的那幾頓,最有特色的是在旅行者公園酒店(Safari Park Hotel)的燒烤。這在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在內羅畢住的時候吃了二頓中餐,還都不錯,比起跟團在歐洲吃的正宗多了。其他的都是酒店的自助或半自助西餐。所謂的半自助西餐是指色拉、水果、湯是自助,主菜需要跟服務生點,當然這已經包含在團費裡面。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飲料是要另外付費點的。啤酒一瓶約240先令(1元=8.5先令),軟飲130-300先令不等。自助餐的品種還是很豐富的,應該能夠滿足大家的口味。米飯和意大利面也都有供應。餐後在餐廳外面露台上又免費的咖啡供應。可以飯飽酒足之後坐在外面喝上一杯聊聊天,那也是一種很不錯的享受。
穿:
帶上一件長袖外套是必須的,否則一定會把你冷得夠嗆。短袖衣服也一定要帶,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會比較熱。除此之外,可以帶上一雙輕便的鞋子和拖鞋。厚厚的登山鞋沒有必要,因為沒有機會讓你派上用途,除非你是去登乞力馬扎羅山。拖鞋是在飛機和酒店中使用,酒店基本上沒有拖鞋。
我們住的每個酒店都有游泳池,如果想游泳一定要帶上泳衣泳褲。
住:
肯尼亞的旅游產業因為歐洲的游客特別多發展得很成熟了,所以住的酒店都很好。即使是在遍地野獸的國家公園內,因此大家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酒店沒有拖鞋和牙膏牙刷等用品。但是洗發水、沐浴露還是很齊備的。毛巾和浴巾柔軟、干淨,不亞於我們的五星級酒店。每個房間都有蚊帳,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拉上之後一點都沒有局促感。你去了之後一定會同意我的說法的。
除了在內羅畢的酒店,國家公園內的酒店沒有電視。看星星、動物就夠了,出來就是放松的。遠離塵囂才是我們來到肯尼亞的目的。
酒店裡都有熱水供應。據說住帳篷的也有熱水洗澡,但是限制時間。
行:
原來以為到肯尼亞會很累。沒想到在肯尼亞幾乎不用走路。因為也不允許你多走,除了在酒店內,出了酒店在國家公園就不允許你下車(上廁所除外)。
肯尼亞的路除了內羅畢周圍,其他的路都很差,車子開過揚起的塵土就像是開在汽車拉力賽的路上。帶上一個口罩會讓你的鼻子裡少進很多灰,最好帶上濕巾紙蒙在鼻子前面效果更好。
在公園的路上沒有廁所,所以出酒店之前一定別忘了去洗手間,否則有時會很尷尬。
購物:
肯尼亞的特產是黑木的木雕,每次停車的地方都是在這種工藝品店。這些店的開價都很嚇人,千萬不要被嚇倒,還價一定要從1折以下開始。不是特別喜歡不買也罷。在後面的休息地有很多。我們這趟旅程下來,感到東西最豐富價格也最合理的是在最後一站的馬賽馬拉的酒店裡。這裡的東西不僅豐富,而且比較實用,可以選擇送人的東西也比較多。如果你還是喜歡先前的木雕等,也不用擔心,回內羅畢的路上還是有機會購買。所以購物盡量等到最後一天,這樣行李可以減輕很多,也節約觀光的時間。(這麼做可能最不開心的是當地的導游了……)
肯尼亞還有一樣東西是值得購買的,那就是咖啡豆。肯尼亞的咖啡可能大家不熟悉,那裡的咖啡豆屬於阿拉比卡種,咖啡因比較低,酸度適中,特別適合做冰咖啡,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每年都大量出口到非常注重品質的德國、法國和日本。在上海的辛巴克購買250克的肯尼亞單品咖啡需要100元左右。購買咖啡可以留到在機場購買,由於免稅,甚至比內羅畢的超市還便宜15%左右。在機場5000克的咖啡豆最好的在9-10美金,一般的只要6美金。
林林總總寫了這麼多,終於把這次的肯尼亞之行向各位彙報完畢,希望對大家的出行有所幫助。總之,肯尼亞是一個非常值得一玩的國家,去肯尼亞並不是一次艱苦之旅,而是一次放松的享受之旅,帶著好心情,忘記工作,投入進去,你一定能夠享受到一次不一樣的美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