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心情西北行
——夢中情人喀納斯
2007年6月24日早晨6點多我們抵達布爾津縣,在車上時,就有位常小姐給我發短信,聲稱她是導游,在車站接我們。
一下車,還為未及我左顧右盼,就有位穿著黑色中袖T恤的女孩兒迎上來問:“請問是唐女士嗎? 我是導游。”厲害!不愧為專業人士,一眼就看出我們是旅行者。她熱情地張羅著幫我們到行李箱中取行李,並幫我們背起背包,邊向車站門口走邊解釋說車只能在門口等,不讓進車站等客。回眸間,我只見一張紅撲撲的熱情洋溢的臉。在街對面停著一輛嶄新的黑色中華牌轎車,我正詫異,小常說:她們是阿勒泰的草原民俗旅行社,因為今天沒有其他游客,她和司機楊師傅只接我們兩人,我們先去賓館休息洗漱一下,吃完早餐,就前往喀納斯。我忙問:“這裡離喀納斯還有多遠?”小常答道:“開車還要走兩個半到三個小時吧!”哇!新疆太大了,我們已經坐了一夜的汽車到了這兒,還要坐車?我向往已久的喀納斯也太遠了。我的眼前又浮現出喀納斯湖的圖片,那兒真的有那麼美嗎?但願我的辛苦旅行所奔赴的美景不要使我失望。小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喀納斯很美,值得一去。您在車上還能休息一下,養養精神,到了那兒,可就看不過來嘍!”哈哈……
我們在賓館旁邊的小餐館裡吃過早餐,收拾停當,利用車去加油的空檔,請常導和我們合影,小常不好意思地說:“我不上相,還是我給你們娘倆照吧。大姐您別客氣,就叫我小常吧!”淘氣的玉玉插嘴道:“那我們就叫你‘常常’吧!”“好啊,我好多同學也這樣叫我的。”我這才仔細地上下打量起這位今後兩天將和我們在一起的導游“常常”。她長得很甜,沒說話先笑,總見到她笑眯眯的眼和向上翹的嘴。紅紅的臉龐,印著大西北特有的風沙留下的紅吻印,紅得可愛。皮膚黝黑,可能是職業所致,經常在強烈的紫外光線下暴露的結果。黑黃色的長發被她攏在腦後,一身樸素的衣褲簡潔、干練。她給我的第一印像很好,憨厚的笑臉泛出真摯與誠實的光彩。
汽車飛馳在平坦的公路上,楊師傅說,這是去年才開通的柏油路,原來的路況可不好。你們今年來可是有福氣的。‘常常’也說:“今年是最後一年能在景區中心住宿的,為保護原生態,明年游客就不能在景區裡住宿,而是要到景區外的賈登峪住宿。那裡是售票處的所在地,從那兒要乘景區的區間車進入喀納斯,還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這次你們真有福氣!”哇!還要坐車呀,也許我們是真的有福氣吧!
公路上升起的熱氣融化了前方的景色,我坐在舒服的空調車裡,不斷地按下手中的快門,將沿途的美景快速地收錄在我的相機裡。耳邊是“常常”向我們開著“廣播”,她在盡自己的導游之責,給我們介紹美麗的新疆和神秘的喀納斯。
路在伸延,路旁的景色也由沙漠戈壁,逐漸過度為草場。廣博的阿勒泰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閑地吃著嫩草,滿山遍野的野花爭相開放,綠色的草甸上,星星點點地出現白色的氈房,“常常”介紹說那是哈薩克族人的住所,與蒙古族的蒙古包從形狀和外觀上都有所不同,氈房是尖頂的,而蒙古包是圓頂的。原來如此!從“常常”那兒得知歌聲與馬是哈薩克族的一對翅膀,他們喜愛白色,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白天鵝的後裔。傳說他們的祖先是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因為戰敗並且身受重傷,便帶領自己的部下穿過沙漠,尋找棲身之所,途中他的部下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最後只剩下將軍也支持不住了,當他快要昏過去的時候,他發現有一只白天鵝從空中落下,然後就昏了過去。那只白天鵝銜來湖水為他灌下,並把他馱到了湖邊,救了他。當他蘇醒以後,神奇的白天鵝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少女,與將軍結為伉儷。他們的後代就在這廣博的草原上繁衍生息……所以哈薩克族喜歡白色、黃色、紅色和藍色,他們以這幾種鮮艷的顏色來打扮自己,打扮自己的家。在翠綠色的草原上白色的氈房格外搶眼,姑娘們的民族服飾更是絢麗多彩。聽著這美麗的傳說,我還是在旅途的疲憊中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好像變成了一匹馳騁的駿馬,自由地奔馳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
“快醒醒,喀納斯就要到了。”“常常”的一句話,把我從美夢中拉到現實中來。我睡眼惺忪地望著窗外,這裡已是山區,汽車在險峻的盤山道上拐著彎兒,不遠處的山坡上則有牧民在放牧。那是一群大尾羊,尾巴大大的。我驚奇地發現,那些羊大部分竟然是棕色的。在我的印像裡,羊肯定是白色、黑色或黑白相間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棕色的羊。看著我奇怪的表情,“常常”笑道:“這在我們這裡是很普遍的。”哈!看來真要多出來走走,不然太孤陋寡聞了。
車停在了賈登峪喀納斯售票處的停車場,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車,哇!天真藍呀!青山被樹和草裝扮得郁郁蔥蔥。好熱呀,太曬了!強烈的紫外線照得我睜不開眼。我連忙打開防紫外線傘,咦?傘下卻有一陣陣的涼風掠過。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曬措施後,“常常”也拿著買好的門票笑盈盈地向我們走來:“好了,從現在起,我們就得乘坐景點的區間車了,楊師傅明天下午3點到這裡來接我們吧!”
我們背起行囊,告別楊師傅,向景區大門口走去。在大門側面佇立著一塊碩大的石塊,上面赫然用朱筆寫著:新疆·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在石塊的下方還平放著一張巨大的喀納斯景區的導游圖。我舉起相機,把這標志性的景致收在相冊中。
區間車啟動了,為本輛車做導游講解的是一位年輕的帥哥,他自我介紹是哈薩克族人,自幼生長在喀納斯這個地方,曾在布爾津和烏魯木齊上學,學業期滿,他又回到他深愛的家鄉,干起了專職的導游工作。經他介紹,“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這裡因喀納斯湖及周邊雪山、草原、白樺林共同組成的秀美風光聞名遐邇,被譽為“東方瑞士”、“攝影師天堂”、“神仙居住的後花園”。
喀納斯湖位於布爾津縣境北部,距縣城150公裡,湖面海拔1374米,形如彎月,湖長24.5公裡,寬1.6-2.9公裡,面積45.7平方公裡,最深處達188.4米,是一個座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也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是最富神秘色彩的“變色湖”。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水顏色隨陽光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幻,紅、藍、綠、白,交相輝映。
據傳說,喀納斯湖裡有湖怪,而且被科學家證實了。相傳,有位蒙古族牧民趕著十多匹馬到喀納斯湖邊飲水,結果全被“湖怪”吞食。加上馬、牛、羊在湖邊神秘失蹤的事每年都有發生。有關新疆喀納斯有“湖怪”的傳聞由此而來,之後就“綿綿不絕於耳”了。後來,國家成立了科考隊,專門在喀納斯考察湖怪的存在。果然,被科考隊員發現了湖怪的蹤影,魚頭約有岸邊的雲杉樹冠那樣粗,直徑1米左右,或是有一輛北京212吉普車那麼大。它們是長期生活在喀納斯這雪山融雪的冷水湖泊中的巨型哲羅鮭。在繁殖期它們周身呈紅色,俗稱“大紅魚”。生長在冷水中的魚長得很慢,它們每年才長1釐米,我很難猜得出這群巨型哲羅鮭的年齡。
我們坐著景區區間車,聽著導游的講解,沿喀納斯河逆流而上,沿途游覽,直奔喀納斯湖中心景區。路過了成吉思汗1219年出征時的點將台;遠眺了因貪戀美麗的喀納斯河而被凍在河中的臥龍灘;欣賞了嫦娥吃勒靈藥,升天奔月宮時留下兩只腳印島的月亮灣。用聖泉的清涼洗卻了一身的旅途疲乏,增加智慧;用神仙灣的清風撣落額頭的汗珠,倍感愜意;用鴨澤湖的清純撫平激動的心情,恍然畫中……
區間車停了,我們背著背包步履蹣跚地走上100多級台階,來到了我們的住所——林海山莊。既然我們這次來,有幸住在景區的中心地帶,那就要好好享受一下嘍!經過“常常”的幾番交涉,現在也不是旺季,老板娘給我們安排了一間三人標間,帶獨立衛生間的。為方便,我熱情邀請“常常”和我們一起住。她又不好意思起來,還是老板娘說,只要客人願意,導游是可以和客人一起住的。老板娘走後,“常常”告訴我這間房在旺季的房價要600多元呢!喔!好貴,我們兩個人這次全程才交了800多元。
我們在住所簡單地吃過午飯,就輕裝奔赴喀納斯湖,我恨不得一步就邁到湖邊,盡情欣賞美景,可“常常”說,去湖邊要坐20分鐘的區間車後,還要走一段路。噢!我期待的夢中情人,你難道就這麼難以出現嗎?
下了車,我們沿一條蜿蜒而又修葺整齊直通湖邊的木板路小心的前進著。據說,為了喀納斯的生態環境,不破壞植被,景區內沒有鋪設石板路。鋪設木板路還能讓木板下的草地呼吸,真是妙極了!我們進入林間更是一步一景,除卻了遮陽用具,“常常”主動幫我們拿著,並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到處照相。“媽媽,看!喀納斯河。”我早已聽到了水聲,聞到了潮濕的空氣,更加快了腳步,翻過一個小坡,一條水流湍急、奔流不息的大河展現在眼前的樹林後邊。透過白色的白樺林,在光與影的襯托下,白色的浪花、碧綠的河水、輕搖的樹影更是動靜結合,美妙無比。我們沿著河邊的木板小路一直走到湖邊,樹影為我們遮陽,清風為我們洗塵,喧囂的河水更為我們奏響一曲行進的歡樂頌。喀納斯湖,我來了!
喀納斯湖呈彎月形,湖東岸為彎月的內側,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灣。每一道灣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其中第一道灣的基岩平台有一個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臥羊昂首觀湖;三道灣的觀湖台,是賞湖上落日的最佳地點;當旭日東升或夜幕降臨時,乘船或站在第四道灣平台上探尋湖心秘密,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時隱時現的神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帶,大片沼澤濕地與河灣小心灘共存,地形平坦開闊,各種草類與林木共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像。環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這裡是我國唯一的南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分布區,生長有西伯利亞區系的落葉松、紅松、雲杉、冷杉等珍貴樹種和眾多的樺樹林、已知有83科298屬798種。有獸類39種,鳥類117種,兩棲爬行類動物4種,昆蟲類300多種。
站在湖邊的白色沙灘上,任浪花沾濕了沙灘鞋,綠水蕩漾,水波不興,被松樹、冷杉、白樺裝點的青山格外安詳,藍藍的天空中飄著形態各異的白雲,雲彩的陰影給大山留下移動的唇印。湖水裊娜地轉過山腳,伸到不知名的地方。我們雀躍著奔向快艇,追隨著煙波浩淼的變色麗水,探尋湖中的秘密,一定要看一看傳說中喀納斯湖盡頭的枯木長堤。風吹拂著兩頰,浪在身邊泛起,兩岸的風景美不勝收,眼前的雪山卻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轉過了六道灣,來到了湖水的發源地,這裡有自然形成的一道枯木長堤。船停了,我們慢慢漂近長堤,發現這是一條由折斷的枯木組成的長長的堤岸,共有五個入水口,那是友誼峰的冰山雪水融化彙集到這裡的,可由於風向的原因,陳年的枯木卻隨波逐流到此,阻斷了視線,要不是駕駛員指點,我們很難發現那些入水口的。神奇,真是神奇!
當我們靠岸後,又邁開尋幽探奇的腳步,去當地的圖瓦人村落進行家訪。喀納斯景區是我國蒙古族圖瓦人惟一的聚居地,圖瓦人屬於中國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他們使用的圖瓦語是中國現存的稀有語種。圖瓦人居住在山林地帶,以放牧和狩獵為主,又被稱作“林中百姓”或“雲間部落”。圖瓦人的房屋多建在水邊蒼松翠柏下的草地上,房子的地基、地板、牆壁和屋頂全是用木頭制成的。400多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圖瓦人保留著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較強的氏族血緣觀念。據說他們還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我們在“常常”的帶領下,推開木質的柵欄門,走進一家圖瓦人的家。他們的庭院裡有一排小木屋,對面是一排牲口棚,院中還種植著不知名的花草。熱情的男主人帶領他的一家身著民族服裝,微笑著站在家門口迎接我們。有位專職的導游小姐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引領我們進屋。堂屋迎面牆上裝飾著頗具民族特色的掛毯,導游小姐示意我們在此脫鞋進裡屋,裡屋裝飾著華麗的地毯和掛毯,正面牆上掛著成吉思汗的畫像,四周牆上掛滿各種獸皮。屋子當中赫然擺放著一只大灰狼的標本,把我嚇了一跳,屋的四角分別擺放了麋鹿、雪兔、灰鶴、蒼鷹的標本,沿牆邊三面整齊地擺放著堆滿各式小食品的條案。我們經指引按順序落座,經導游小姐介紹後,我才發現這屋子的牆縫很嚴實,原來是用湖邊的水藻來密封的,乖乖真環保!我們在導游小姐的指導下依次品嘗了桌上的特色小食品,什麼奶酪、奶塊、酥油茶等等,味道有點兒怪怪的,但很有特色。接下來主任家的女兒為我們敬上水酒,獻上哈達,亮起歌喉,迎接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客人,啊!真是一種享受。最後由男主任拿起圖瓦人特制的樂器,為我們吹起天籟之音,唱出來自天邊的絕響……男主人多才多藝操起身旁的馬頭琴和冬不拉,又為我們彈起熟悉的歌謠。我忘情地聽著,一時如醉如痴。全場聽眾漸漸被感染了,在主人熱情的邀請下,大家一起縱情地邊舞邊唱,歡歌笑語洋溢在祥和與古樸的小木屋中……
走出小木屋已將近八點鐘了,可艷陽還在高照,曬的人睜不開眼。“常常”說這裡的日照時間長,要到晚上11點多才天黑呢!呵呵,這個我們已在剛到新疆時就領教過了,這裡和內地整整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太好了,我們正好能多領略一下喀納斯的美景。
晚上十點,我們打理好快樂的心情,又向湖區進發,因為我們要參加當地頗具特色的篝火晚會。天陰沉沉的,霧氣彌漫山林,我們只能看到朦朧的雪山山巔若隱若現,聽著喀納斯河水的奔流聲,燃燒的篝火堆越燃越旺,火光照亮了每個人的笑臉。舞台上的歌舞節目豐富多彩,多是哈薩克族所獨有的歌聲與舞蹈,他們訴說著民族的歷史,歌頌著祖國的興旺,表達著豪放的心情,揮灑著快樂的芬芳。全場人員無不歡聲雀躍,並紛紛站起身與演員們一道圍著篝火載歌載舞,肆意抒發自己的興奮,盡情釋放激動的心情,我陶醉了,拉起女兒一起融入到這歡快而又興奮的海洋之中……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床,給還在睡夢中微笑的女兒掖好被子,輕輕地掩上門,帶好照相機,踏著晨曦獨自向後山走去。山風一吹,我下意識地裹緊羊絨衫和厚厚的運動衣,可還是打了個寒戰。太陽還隱沒在山的那一端,但天已大亮了。我向著一坐小山頂上的一座小塔目標行進著,踩在腳下的碎石與青草發出嚓嚓的聲響。我沿著山上流下來的一條小水溝蹣跚而上,不遠處的山坡上有兩頭貪吃的奶牛正在自顧自的吃草,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們,可還是被它們發現,向我發出警告:“嘸——”它們憨態可掬地啃著嫩草,用尾巴甩打著紛飛的牛虻,不時移動著步伐,尋找新鮮的嫩草,就像晨練的人們伴隨輕快的音樂翩翩起舞。那條小水溝不過尺寬,而聰明的牛兒,間歇還會到那裡飲水,說說牛光吃草不喝水?這種謬論被我的親眼所見打破了。
藍天白雲下,青山綠,草坪翠,我接續向小塔挺進。道路崎嶇難行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路,只能順著被雨水衝刷過的溝壑向上爬。好不容易摸上一條小碎石的陡坡路,看那路上的新鮮馬糞,我推測山上肯定有人家,我手搭涼棚向上了望,果然在山坡邊看到了幾匹馬和駱駝,它們在吃草。
我挨近它們,才發現它們正整裝待發。原來是一戶哈薩克族的人家正在轉場,一家四口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他們需要轉到牧草更加豐富的夏季牧場去,駱駝為他們馱著氈房和一應的物品,而馬兒則是他們的代步工具。有趣的是,我發現了兩只幼駝依偎在馱滿物品的母駝身旁,它們是那麼的可愛,一只白色的幼駝還向我拋出誘人的飛吻。
告別忙碌的哈薩克族人,我來到了我的目的地——小塔。原來這是水利管理站的標志物,小塔用院牆圍得嚴嚴實實的,大概是個蓄水池吧。唉!真是望山跑死馬,在山下看著很近的路程,我爬了一個多小時才上來。極目四望,我們居住的林海山莊已融入一片房區內,那顯眼的蘭色屋頂也變成了小火柴盒般大小。松濤依舊,晨風習習,綠樹鋪滿山坡,山巔是銀白色的雪山,山腳是綠油油的草場,中間是一條墨綠色的植物帶。偶然發現一棵落葉松孤獨地矗立在一座小山頂上,樹梢剛好被陽光渲染,樹身在陰影中隨風飄搖。我選好角度,將蒼勁與剛毅的化身配以藍天白雲、雪山輝映的背景,精心地收藏起來。
正當我愜意地徜徉在天然的氧吧裡的時候,側耳靜聽,似乎有流水的聲響,仔細觀察才發現在兩山之間有一條歡快的小溪在默默地流淌。我看看表時間還早,就尋聲前往,並想順著溪流下山。在我的記憶中,我們房後便是一條小溪。登高遠望,確認了目標無誤後,我才向溪邊靠近。未及走近,潮濕的空氣夾雜著浸水枝條所散發出的陣陣香氣撲面而來,流水聲漸走漸大,卻原來這裡更是別有洞天。在茂密森林的保護下,一條翻著白色水花,湍急而下的溪流突現在我面前,使我不禁愕然。小溪兩岸的松樹粗的兩個人合抱都抱不過來,各種絢麗多彩的野花爭相沐浴在樹影與光影之中,溪中的巨石不時將溪流改道,時而形成小瀑布,時而又積為小潭。倒伏於溪中的樹干上長滿青苔,在閃爍的陽光中散發出青春的氣息;嬌媚的野牡丹向我微笑著搔首弄姿;淡蘭色的小漫天星在綠草叢中爭奇鬥妍;白花、黃花、冷杉、白樺簇擁著我唧唧我我。我痴痴地坐在草叢中的大石上望著溪流發呆。啊!美麗的喀納斯,你是那麼的迷人,那麼充滿古樸與原始的野性,保持著未被雕刻的原生態,我的心已被你輕易地捕獲,我願縱身投抱,放飛禁錮的心情,親吻你,我夢中的情人!
回到住所,我推醒女兒,要將自己的感受第一個告訴她,女兒揉揉惺忪的睡眼,豎起耳朵聽我講,突然一躍而起,埋怨我為什麼不帶她去,她也要親眼看一看大自然的原始神貌。
我們吃過早餐按預定方案乘車向邊陲白哈巴進發。那裡是一個古老的圖瓦人村落,也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最近的邊哨。走進白哈巴村,成片的小木屋錯落有致地排列在林間草地上的,他是那麼的平靜與安詳,充滿原始的豪放美。我們參觀了界碑、界河,遠眺天然形成的中國版圖森林不禁感慨萬千,清晰的“台灣島”靜臥河中,那天工造就的形狀惟妙惟肖。成片的白樺林像日夜守防的戰士,肅穆地佇立在河岸邊,就像一道白色的屏障。“常常”說要是到了秋天,這裡的景色更美,層林盡染,更有“霜月紅於二月花”的感覺。
在回程的路上我們盡賞如畫的風景,轉場的牧民趕著成群結隊的牛羊,帶著駱駝隊、馬隊,行走於狹窄的盤山公路邊,前面有一牛群正在過馬路,司機停下來靜等牛兒一個個悠閑地通過。司機扭頭笑著對我們說:“見到牛群我惡魔內只能等,因為它們太‘牛’了,你們看它們就是不讓路。”哈哈!哈哈!有趣的很。
飛馳的區間車把我們送到觀魚亭的半山腰上,前面的路就靠自己的兩只腳了。我們頭頂烈日,身穿防曬服,揮汗如雨地走在上山的木板台階上,但身邊的景色卻使我陶醉了,它們迎著強烈的紫外線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左邊是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一片翠綠,右邊是風情萬種的喀納斯湖靜臥山邊,只知道無限風光在險峰,卻怎曉艱險歷程在途中?海拔每升高一米,美景又上升一層,更有滿眼的風景入畫中。路邊有供游人休息的原木椅凳,我們找到一處休息凳正巧有一株迎客松撐起一片陰涼,我們快步走到她的保護傘下,哇!好涼爽呀。風是涼的,座椅是涼的,小草是涼的,蝴蝶是涼的,連看到的彎曲回轉的湖水和遠處雪峰相連的山巔都是涼的。我們頓覺暑意全消,補充了幾口清涼的礦泉水後,又繼續向觀魚亭發起攻擊。
一個多小時以後,我們在漸覺山風凜冽中抵達觀魚亭。這裡是喀納斯景區的制高點,登高攬勝,美景盡收眼底。清澈的綠色湖水蜿蜒了三道彎靜臥在青山的環抱之中,一條小小的游船小得像一條白色的小魚慢慢轉過三道彎,隱沒在去六道彎的拐彎處;青山綠水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銀白色終年不化的雪山山峰傲然聳立在湖的盡頭;湖面上輕輕地升起一層薄霧,那水汽正在升空成雲,自然輪回。耳邊山風呼嘯,帶來清涼也帶走我的遐想。山水佳境,人間天堂。怪不得人們稱這裡為“神仙居住的後花園”呢!
當我們重又背起行囊,即將告別美麗而神秘的喀納斯時,我不禁深情地回眸相望,戀戀不舍。雪山、青松、綠樹、碧草,蕩漾的湖水打濕我的衣裳,輕柔的山風撫摩我的面頰,多情的露水沾滿我的發梢,歡快的溪流縱情為我歌唱。我是多麼的留戀你,我夢中的情人!幾多魂牽夢繞,幾多旅途辛勞,都不枉為你歷盡艱辛,飛到你的身邊互訴衷腸。
喀納斯的人美、景美、心更美,我願永遠和你相知相伴,享受有限的人生時光。美麗的變色湖水,神秘的古老傳說,為你披上朦朧的面紗,感謝你像羞澀的少女給了我最輕柔的親吻。再見啦!聞名遐邇、風光秀美的喀納斯。再見啦!美麗富饒、神秘莫測的喀納斯。再見啦!我一生中見過的最美麗的地方。下一次,我將做為一名勇者,補回漂流和在禾木騎馬的遺憾,再次投入你溫柔的懷抱……
喀納斯,你是我的最愛,我的夢中情人!
20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