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小鎮恩和

作者: 迷路的小孩sh

導讀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我國的北部居住著一群中俄的後裔。雖然我無法想像那段滄桑的歲月,但很慶幸能看到中俄後裔們生活的安居樂業。現在他們大都分布在恩和、三和、室韋、臨江屯這幾個邊陲小鎮。這群特殊的人們居住的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房子,叫做“木刻欏”。用原木交錯疊建,原木之間墊有青苔或泥土,層頂是鐵皮覆蓋的,門窗邊框用彩色漆繪。家家窗台上都有鮮花 ...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我國的北部居住著一群中俄的後裔。雖然我無法想像那段滄桑的歲月,但很慶幸能看到中俄後裔們生活的安居樂業。現在他們大都分布在恩和、三和、室韋、臨江屯這幾個邊陲小鎮。這群特殊的人們居住的是典型的俄式木砌房子,叫做“木刻欏”。用原木交錯疊建,原木之間墊有青苔或泥土,層頂是鐵皮覆蓋的,門窗邊框用彩色漆繪。家家窗台上都有鮮花。如果是天熱的時候,家家院子種植花草,展示他們對生活的熱情。他們的小院,用木條做成的柵欄圍住。恩和---是一個最像家的地方。由於在山西受了風寒,等我輾轉來到恩和時,身體越過健康的防線不適起來,嗓子也啞了。當時想的最多的是千萬別倒下,實在不想影響旅伴的行程。畢竟結伴旅行誰耽誤了誰都是件掃興的事。到達恩和下車時天有點下雨,又加上身體的原因,都懶得到處找民居客棧。後來客車司機很友好的開車帶我們去了一家,後來才知道這正是我們攻略上要找的那家,真是趕巧的很!(其實司機和那家沒利益關系,只是他家人緣好,服務也好,這樣的司機真的已經不多見了,感謝!)一進家門,俄羅斯大媽就泡了一杯姜茶給我喝,真得溫暖的很。晚上特意給我們做了牛肉餅。那天也巧遇同住他們家的老鄉,於是我們就一起晚飯了。大媽說我們在這麼大的城市都沒相遇過,居然跑到這麼偏遠的地方相識了,真是有緣啊。那晚我們就像是身在外地的孩子們在同一天裡回了家!飯後我早早的睡了,旅伴和老鄉們吹牛到深夜。第二天起來大家都說那裡的被子干淨又松軟,那一晚睡的很好,也是出門多日睡得最舒服的一晚。住下來了才知道,我們住的那家就是網上口碑很好的孫金花的姐姐孫翠花家(粉紅色的木刻欏)。她們姐妹兩家就住隔壁,人都挺和氣的,家裡還一個老母親也和藹的樣子。我們離開那天正下著點小雨,等車的地方在村口,離開村子很遠,於是女主人讓她丈夫用摩托送我們去了村口,心裡一直挺感動的。


(寧靜的恩和村落)



(恩和邊境風光)



(村口風光一)



(村口風光二)



(我們客居的溫馨木刻欏)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