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往懸空寺再往大同。小車一路飛駛,沿路伴著不少運煤車,搞得人灰頭土臉的。再看天色也漸漸灰蒙蒙一片不見日月的樣子。指給司機看,他苦笑:“所以大同人民苦啊,污染嚴重,都看不見藍天白雲的。”想到五台山的星空,有點悲哀。
進入大同天色已經完全暗了。大城市自然好吃好睡。不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居然是:“好便宜啊!”
和老彭進館子飯,主食是蓨面、喬面、刀削面輪番上陣,小炒鍋仔羊肉驢肉一樣不少。結帳居然沒有過三十大元的!
出門就見對面網巴:一小時一元!見過那麼便宜的網巴麼?能不去過癮一下麼?於是,一抹油嘴,宣布要在這裡通宵。
嗨,說歸說,剛過了半小時就開始打呵欠,只有找老彭告辭先睡。假裝看不見他搖頭:真是比豬還豬!嘿嘿:)
其實此行出要是為了上雲岡。早先看過龍門石窟就決心要看看魏晉之風何種樣,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兩處地勢如此相似。都是兩山夾一水。山勢不高卻綿陽起伏,水勢不急卻徐而不斷。只是山上都是不見一點草色,光禿禿一片黃土地。誰會想到如此窮山惡水間居然有著如此富有靈氣的珍品捏?!
總以為石窟都是為歷代帝王樹碑立傳,果然驗證。每一尊大佛都是當朝者的肖像,可一一對應在朝帝王的所為。如果一本《華麗血時代》在手,恐怕更能體會當時工匠的苦心經營,一個手勢一種造型無不暗合時代的特色,實在叫人嘆為觀止。
同樣感嘆的,魏晉和唐代果然不同。“飛天”、“樂技”......沒有了大唐行雲流水般的線條,所有造型都是寫實有余寫意不足,摯樸得幾乎粗糙。佛像更是未脫泊來品的印記,帶著印度的特色。想來那時的寺院裡供奉的也是這樣的佛像?說他未入鄉隨俗還是說他本色未改捏?
兩小時余,離開雲岡。午飯後汽車返北京。堵車,幸好午飯吃得不錯沒有低血糖。唉,北京的交通啊!!!
找出五年前寫的洛陽復習對比一下。
兩個石窟真有意思,兩次旅途真有意思,五年前的我和我寫的東西--更有意思:)
七大古都中,洛陽是最暖味的一個。並無哪個朝代在此定都。卻從魏晉起,不斷有人被發放此處。曹植,武則天,直到花貶洛陽,這個牡丹城似始終在等待。等著被記起,等著被發現,等著被欣賞。正是三八婦女節,莫名把洛陽與女子聯系起來。曹植期盼的眼神中,“翩若驚鴻,宛如游龍”的洛神黯然神傷。“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愛到何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分明又是一個將近絕望的期盼。真不曾想,洛陽的每一點記憶竟都流淌著無望且無奈的等待。
龍門山便是汴水圍繞的。對岸有著大名鼎鼎的香山。走過白居易也許曾踩過的土地,照上一張龍門石窟的全景,迫不及待向那個神往已久的地方飛奔過去。山壁內大大小小的石洞不下百余。細看時,北魏至盛唐的所有特色與精華便濃縮在這石洞中了。飄逸瀟灑中隱隱透出建安風骨;平和安祥,形態誇張的自然是盛唐產物。色彩一點點豐富,神態更趨滿足和樂,樂伎力士,內容漸豐,一派普天同慶的氣氛。最欣賞的仍是武則天唐高宗紀念李世民造的奉天寺。居中大佛自指李世民,拈指微笑。旁站一小佛,垂首肅立,卑謙有加。再旁立一高大女佛,不卑不亢,王者風範。一家人的關系從大小位置神態上都讓人拍案叫絕。不由為盛唐的智慧喝一聲彩,為武氏的胸襟道一聲好。
牡丹花還未開。作為第三絕的洛陽水席不可不嘗。燕菜自有千百年的歷史,而久負盛名的黃河魚、炸丸子又如何放棄?走進最負盛名的“大不同”餐館,在小姐驚訝的目光下一氣點了兩葷兩素。望著滿滿一桌的湯湯水水,先喝一口。鮮!!到底聞名不如見面。可惜呀,一刻鐘後,只能拍拍一肚子油水,忍痛割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