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北行記(功略+游記)

作者: IYica

導讀甘南川北行記 一. 功略 行程安排:(2007年9月24日 – 9月30日) D1 蘭州 – 夏河(拉蔔楞寺),下午游覽拉蔔楞寺,宿夏河 D2 夏河 – 合作 – 郎木寺,宿郎木寺 6:00起床,轉經,多收獲。 下午2時左右至郎木寺,街上閑逛,在扎西藏家樂聽流水,曬太陽,消磨了整個下午 D3 賽赤寺 – 吉科合村 – 白龍江,宿郎木寺 D4 郎木寺 – 若爾蓋草原 – 唐克黃河九曲 – 若爾蓋草 ...

甘南川北行記

一. 功略

行程安排:(2007年9月24日 – 9月30日)

D1 蘭州 – 夏河(拉蔔楞寺),下午游覽拉蔔楞寺,宿夏河

D2 夏河 – 合作 – 郎木寺,宿郎木寺

6:00起床,轉經,多收獲。

下午2時左右至郎木寺,街上閑逛,在扎西藏家樂聽流水,曬太陽,消磨了整個下午

D3 賽赤寺 – 吉科合村 – 白龍江,宿郎木寺

D4 郎木寺 – 若爾蓋草原 – 唐克黃河九曲 – 若爾蓋草原 – 花湖 – 郎木寺,宿郎木寺

8:00出發,下午5:30返回,此程包車

D5 安多達倉寺- 神居峽,宿郎木寺

上午休整,街上閑逛

午後游覽安多達倉寺,深入神居峽,翻越谷內一山並穿越森林於傍晚返鎮上

D6 紅石崖,宿郎木寺

10:00左右出發,攀登紅石崖,下午四時左右返鎮上。

D7 郎木寺 – 合作 – 蘭州

備注:(1)因迷戀於郎木寺的美,我們在此停留了五天,遠多於大多人的安排。在郎木寺還可安排一天去看鐵布梅花鹿,泡溫泉(聽說是男女混浴,且現場無泳衣出售,所以行前務必自帶泳衣);或者也可安排一天騎馬去甘肅境內的白龍江源頭,二人以上是150元/人/天,鎮上有專走此線的馬隊。

(2)從郎木寺可包車前往九寨溝,中間不停留約需六七小時,車資約700元(六人小面)。也可乘班車經若爾蓋至松潘再前往九寨溝。

(3)從郎木寺也可去迭部,腊子口,再經泯縣,臨洮至蘭州,這樣又可多看一些美景。

推薦:

1.住:敏叔家,(0941-6671486, 13893940921)位於郎木寺的回族村內,在安多達倉寺和清真寺的交界處。說是家庭旅社,但不論從布局還是居於此的感受,都更像一個彙集四海朋友的大家庭。敏叔只會說漢語和藏語,卻讓很多外國游客,歐洲的,日本的,韓國的都備感舒心,這樣的奇跡是因為敏叔一家對游客有如家人般無微不至的關心以及大院裡寬松自由的環境。敏叔家祖居於此,對周邊一切,對藏回文化都了如指掌,所以能提供很多實用的信息和我們這樣的外來者很少有機會了解的知識,這會讓旅程增色不少。敏叔家的屋頂是我最愛的地方,可觀郎木寺全景,而且攀屋頂本身也是件很有樂子的事,你親身嘗試一下就知道了。要說缺點,應是洗澡設施還有些簡陋,天涼大約吃不消(鎮上有營業的浴室)。我們走時村裡正在鋪自來水管,敏叔打算裝個太陽能熱水器,那樣就更好了。

2.食:郎木寺不大,所以如果有興趣,網上提到的倒都可以試試,但還是建議去吃吃麗沙家的蘋果派和牛肉漢堡,十分巨大,十分超值,而且漢堡長得絕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另外就是敏叔家的面食了,最喜歡的是羊肉面片。

費用:

1.蘭州-夏河,班車,約41.5元。如未趕上直達車,可先至臨夏,再轉車前往。

2.夏河-郎木寺,班車約40元,包車約300 - 350元(六人小面)。如未能趕上直達車,可先至合作(車很多),再轉去郎木寺(從合作至郎木寺若未趕上直達車,可乘去迭部的車,在郎木寺岔路口下,然後乘面的,2元一人,3 公裡路一會就到)

3.夏河面的及出租,1元/人,合作出租,2元/人

4.從郎木寺包車去若爾蓋,花湖和黃河九曲,約350元(六人小面)

5.門票,如果要買的話,費用如下:

-拉不楞寺:40元

-拉不楞寺的貢唐寶塔:10元(如登塔,必買)

-郎木寺的賽赤寺:15元

-郎木寺的安多達倉寺:16元(如參觀肉身塔,必買)

-黃河九曲:48元

-花湖:78元

6.住宿:如果要求不是很高,20-30元/人/天足矣

注意事項:

1.尊重藏回民族習慣。轉經及走大殿時,務必順時針。不要在大殿中拍照,甚至使用閃光燈,這是很惡劣的行為。

2.防曬。不論男女,務必堅持不懈地每隔一兩小時就使用防曬霜,遮陽帽也有備無患。

3.注意藏獒。請勿隨意深入草原,跨越圍欄,接近藏族民居。藏獒凶猛,千萬注意防範。

4.數碼寶在此有高原反應,性能不穩,所以不要對其寄以太大希望。

法寶:

笑容及“你好”。甘南川北民風純樸,請多報以笑容,你會有很多收獲。

二. 游記

十幾年前,我還在蘭州求學時,就對甘南心存向往,而那時道路艱難,終未成行。直到這次借回蘭州給導師賀壽之機才終能前往。現在蘭州已有高速公路和二級公路與夏河連接,四個多小時就可來到此行的第一站,拉蔔楞寺。在路上很幸運地結識了西交大的兩個研究生,小黃和小夏,於是整個行程我們一直結伴同行。

拉不楞寺

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占地達1300多畝的拉不楞寺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很久以來,拉不楞寺都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今日,這裡依然高僧林立,在藏區影響深遠。目前拉蔔楞寺還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

同很多藏傳佛教的寺廟一樣,拉不楞寺也沒有圍牆,信步所至,每個人都會因路徑不同而在這龐大的寺院裡有不同的體驗。當我們從重重相似的喇嘛住所走過,來到一處院落外時,聽到裡面急切的爭辯聲。莫非是辯經?急步走入,裡面是一個沒有建築的稀疏的樹林,眾多僧人分組而聚,或站或坐,正大聲辯論著,看他們誇張的手勢,必是辯經無疑。雖不懂他們在講什麼,我們還是興致勃勃的聽起來。當辯經結束,我們向其中一個喇嘛詢問時,他用很流暢的漢語與我們交談。後來我們大為驚訝地得知他原是漢人,中學畢業後於五台山出家,但感覺那裡仍太多世俗,遂來拉蔔楞寺學習,修行,說這裡才是能讓心靈純淨安寧之地。當我們問及剛才辯經誰是贏家時,他的回答很有智慧:“沒有勝負之分,只有誰更高明。辯論是為了能讓你內心平靜,如果你所說的能夠自圓其說,就是勝利。”當天傍晚我們在貢唐寶塔前的木橋上再次遇到他,又聽到許多富有哲理的話。他也講到外界現代文明對一些年輕喇嘛的衝擊……是啊,我們也看到街上網吧裡的喇嘛,當網絡通達時,當道路通暢時,世界就不再只有單純的藍天和與身俱來的信仰了。但在這樣紛雜的世界裡,正如他所說智慧是重要的,信仰是重要的。

五點時分,我們來到大經台前,殿前一群喇嘛正拖著音,抑揚頓挫地高聲呼喊著,隨著他們的喊聲,一群群喇嘛從四處聚攏來,各國游客也跟著圍攏來,盛大的辯經又要開始了……

貢唐寶塔是拉蔔楞寺另一處重要的聖跡,位於大夏河旁,小金瓦寺南面,登塔可觀拉蔔楞寺全景。金色的寶頂裝飾著端正莊嚴的佛像,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隔河而望就是曬佛台,據說每年正月十三舉行的“曬大佛佛”儀式上,數十丈長的佛像唐卡將被展掛在曬佛台上,僧眾高誦沐浴經,場面十分盛大。後來從曬佛台望向拉蔔楞寺這邊,才發現寺院西側,隔了山坡,還有頗大一片建築,原來那邊還有一個紅教的寺廟和一個尼姑廟。

拉蔔楞寺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廊,圍繞整個寺院,全長三公裡多。第二天早晨六點我們就走進清冷的空氣去轉經了。臉上布滿滄桑皺紋的老人,風華正茂的藏族青年,還有或背或抱或走的孩子紛紛彙入轉經的行列。多少年來,瑪尼輪就在這生死輪回中、在喃喃念動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誠的信徒沾滿酥油的手中,一圈圈地轉動著,承載著與佛的溝通……雄渾的法號聲從大金瓦殿前傳來,不遠的山坡上,兩名僧人昂首站立,紅色的身影在晨曦中有如雕塑。在磕著等身長頭的藏民的身影中,在煨桑的煙塵中,我們終是外來者,信仰終是我們這樣的漢人仰望而不可及的。

告別拉蔔楞寺時是早上九點多,我們又踏上前往郎木寺的旅程。

郎木寺

郎木寺地處甘肅、四川兩省,藏、回兩個少數民族居住在這個被譽為“東方小瑞士”的地方。鎮上有兩處藏傳佛教的寺廟,分別是位於甘肅境內的賽赤寺和位於四川境內的安多達倉寺,在四川這邊還有個清真寺,正對著安多達倉寺。

這是一個安靜的小鎮,有燦爛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流和純樸的居民。剛到郎木寺,在敏叔家一安頓下來,我們就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敏叔家的屋頂,毫無預見地,郎木寺完整呈現於眼前,美得純粹,美得詩情畫意!幾乎立刻,我們愛上了這裡,也就在那一刻,我們立即打消了繼續前往九寨溝的想法,我們奢侈地握著大把大把的時間住了下來。以後的幾天裡,每個清晨,我不及洗漱,就沿著一根獨木梯爬上屋頂,看晨霧中的紅石崖,看山嵐中的寺廟……在清涼如水的空氣中,等待天光漸漸明亮。

到達郎木寺的第二天,我們去了賽赤寺。賽赤寺分布於郎木寺北側的整面山坡上,最高處是活佛的駐地,不能靠近。在這裡,再一次遇到辯經,雖規模遠小於拉不楞寺小,但他們急切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依然很吸引我們。這裡距天葬台不遠,蒼鷹在天空盤旋,第一次感覺自己離死亡的氣息如此之近。沿寺廟一路緩緩行來,爬上山脊,就見群山起伏,草青青黃黃,連同經幡一起於風中搖曳。遠處就是天葬台,這是藏區唯一開放的天藏台。在我們前往吉科合村時,我們一度已非常接近它,但終未前往。我固執地認為靈魂的高飛不應是可以參觀的,它自應驕傲地由蒼鷹背負絕塵而去。也是在這裡,我們遇到一位為逝者祈禱的喇嘛,師傅同我們聊了很久,帶著慈悲與熱情。

吉科合村在藍天下有種寧靜的,毫無煙塵氣的美。這裡雖離郎木寺不很遠,但很少有游客前來,一切都更漫不經心地閑適。那些籬笆院落,成群的馱著干草的犛牛,有著陽光般笑容的騎馬女子,還有一起維修屋頂的夫妻……在我們眼中,都是不加雕飾的美景。不遠處的山腳下,白龍江正有如銀鏈流淌在河谷中。

與賽赤寺相比,安多達倉寺要破敗得多,喇嘛似乎也少得多,這裡民居與寺廟完全混雜一處。但仰望高塔,靜坐於大殿前,看高高的經幡直刺天空,心裡仍滿是寧靜。在安多達倉寺最高處的一個大殿裡,供奉著活佛肉身塔,兩百多年了,活佛法體的頭發,指甲仍在生長。立於靈塔前,活佛法體帶著安詳的笑容,眼瞼低垂望著眾生,那一刻,我的眼睛濕了,仿佛一路走來終於明白自己的目的地就是於佛前許一個家人幸福平安的願。於塔前,我站了許久許久,心地澄明。

由安多達倉寺向後山走去,即可進入納摩峽谷。初入峽谷,經幡烈烈,水流潺潺,游魚可數,隨山到水源,可見大大小小的泉眼汩汩地向外湧著水,正所謂“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再向裡,游人漸少,靜極了,而峽谷內秋色正濃,或黃或紅的灌木以及綠色的松樹將峽谷裝點得色彩斑斕。當我們在一處山岩下休息時,驀然間看到一絡腮胡的中年男子走來,著實有點吃驚——已經好一陣沒見到進谷的人了!也因為他,我們才知,此處是一個很好的聲音放大器,當我們剛剛說話時,老遠,他就已能聽得清清楚楚了,我一試,果然!再前行,至第一塊露營地,峽谷豁然開朗,一片平整的草地於四面圍合的山中靜靜地鋪展著。

至此已可返回。然一路走來,雖美景連連,我們卻還想多看些別處風景。環顧四周,唯有左側山坡較為平緩,似可攀登。於是,我們三人同後面進谷的一對自駕游的洛陽夫妻開始新的前進。

山完全無路可走,在走過低處較為稀疏的灌木叢後,越向上,枝椏越密,甚至有一點披荊斬棘的味道了。在下面感覺不高的山坡竟一波波地越來越高,眩目的陽光下,終於看到最高處巨大的石體,我也終能確信我們是在爬敏叔說的那座最高的山,敏叔還說上得山頂可觀碼曲,若爾蓋,迭部,但山路十分險阻,我們不得不轉向旁邊一個稍低一點的山凹,到了山凹,就可以下山了。

實情卻並非如此。當我們終於爬上山凹,還未及放松,就看到山的那一側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回望來時路,灌木叢生,這邊又不曉深淺,而且落日在即,也不敢貿然深入。就在猶豫不絕之時,忽然發現一直沒信號的手機此時幸運地信號滿滿,急切之下,撥通了敏叔家的電話,在確信林中沒有狼蟲虎豹後,我們大為放心,迅速下撤。林中是厚厚的落葉和苔蘚,年深日久倒伏的樹干上也是厚重的青苔,前夜大雨,林中更是濕滑,在幾次有驚無險地滑倒後,洛陽夫妻用隨身帶的小鋸刀毀了幾根粗樹枝做了手杖給大家用,頓時,下山有如神助。當林中漸漸疏朗時,我們又看到了天。這時忽見眼前飛奔過山雞似的東西,就在我們的驚呼聲中,又一大群山雞(後來知道叫馬雞)迅捷地奔過松軟的林中空地!就這樣,我們一行五人穿越了從未在功略中看到過的森林,當再次站到天空下,郎木寺又展現在眼前,我們又見炊煙升起,又見紅石崖。

在郎木寺的每一處幾乎都可看到紅石崖。其山體暗紅,在夕陽下更加艷麗。早晨,當我們開始爬山時,大群的羊正在紅石崖的山坡下吃草。下午,當我們下山時,羊群已經吃過了整個山坡,移到另一側了,只有一只走散的小羊咩咩叫著,還躑踽在半山坡。上山的路仍不輕松,我們是直到下山才發現一條牧羊人走的小道,但太小了,常常隱沒於草叢而無跡可尋。在紅石崖上俯瞰郎木寺,又是一番美景引人入勝。


若爾蓋草原

若爾蓋草原位於川北,是僅次於呼倫貝爾的我國第二大草原。說到草原,當地人都會有點惋惜又無限回味地告訴我們,草原最豐美的時候是六月中旬至七月初,草綠花艷,撲鼻而來的全是清新的花草的香味……我聽著,不由就想起 “踏花歸去馬蹄香”。此時秋正濃,草正黃,如同珍珠般散落的羊群,以及一片片黑色的犛牛群也已讓我們心醉不已。敏叔帶我們拜訪了 一家正在放牧的藏族家庭,是一對今年剛結婚的小夫妻,高原紫外線很強,女主人用頭巾嚴嚴實實的裹著臉,露在外面的雙眼中是略帶羞澀的純真笑意。主人家牽了馬給我們騎,我們都興奮不已,小夏更有些彎弓射大雕的雄姿。而我至今引以為憾地是,當女主人邀請我們去喝酥油茶時,有感於前一天初嘗此茶時的難以下咽而擔心失禮,我們放棄了一個走進帳蓬近距離了解藏民生活的絕好機會。

草場有夏季牧場和冬季牧場之分,後者此時是嚴禁牛羊進入的,那是它們過冬的口糧。草場上隨處可見一堆堆黑色的土,起先我們都以為是牛糞之類呢,而知道答案後心情是有些重了,那全是老鼠打洞搬出的土!伴隨著這些,還有因過度放牧而引起的草原沙化問題,如同我曾在《狼圖騰》上讀到過的。車行其間,有時會看到一塊綠色的草場在金黃的秋色中格外醒目,敏叔說那是用國家發的新型草籽種出的……在油畫般的風景後,隱藏的就是這些日益嚴重的問題。盡管如此,草原依然很美,天藍得出奇,朵朵白雲下草綿延無盡頭,色彩純淨,鮮明,生動。高原的雲更會投下陰影,於是草原也隨著雲的飄動而或明或暗。草原上有很多已經風化的牛糞,泛著灰白色,敏叔撿起告訴我們這樣的牛糞燒起來會很香很香,因為這是六月最好的草變成的。自然是多麼神奇,事物就這樣有因緣地轉變著!

當我們停在一處清澈的河流邊時,如同高原湖泊一樣藍的水靜靜流動著,羊群和犛牛在河邊悠閑地飲著水,牧民騎馬奔馳在岸邊,風中帶著蜜一般的甜香……這就是黃河,流淌在若爾蓋草原的母親河!

再前行,沿縈克藏寺旁的山坡而上,黃河九曲的壯麗就徐徐展現眼前了。

奔騰了千萬年的黃河水哦,卻不曾想,有如此靜謐、安詳、秀麗的一面。白河逶迤從天際而來,在此與黃河相彙,又一起蜿蜒北去。從此一路風塵,穿戈壁大漠,越黃土高坡,越走越沉重,從一彎清流變成滔滔大河,終歷盡萬千險阻奔流到海不復還。放眼望去,天連草,草連水,水連天,天地開闊,草原茫茫,灣灣相和,而近處紅柳成林,婆娑多姿,多麼壯闊美麗的江河!

幾日裡,心高飛於甘南川北。我們迷戀於吉科合村的純淨,納摩峽谷的秋色,在紗縵般的晨霧中等待旭日的升起,我們弛騁於廣闊的草原,沉醉於九曲的壯麗,也深陷於蒼茫的森林,我們也曾轉動經桶,心地清明……但,終是歸去的時候了,9月30日,在大批游客到來之前,我們全身而退。時間很早,天空還是黎明前的夜色,大巴按著喇叭在整條街上喚醒乘客。有和我們一樣的游客背著大包小包上來,臉上漠然著,我很想打個招呼問問他們此行的足跡,卻沒有機會報以微笑。回城的車是有魔力的,我再看不到坦誠的不設防的笑容,一如我們來時。車行路上,晨色漸漸來了,幾日裡沒能看到的朝霞在車後絢爛於晴空。車過合作,看見工廠,植被漸漸稀疏的山和已渾濁的河水……

我明白,天堂已然在身後……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