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在省廳批復一份文件,我意外的得到一次出差的機會,去南京。
南京,還是十七年前送妹妹上大學的時候去了四天,妹妹讀的是金陵女院,在南師大校園裡讀書,巧的是家母也畢業於南師大,這樣一來,對南京倍感親切。
走過的風景如水一樣流過,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影像在記憶深處。記得在中山陵時內心的敬仰,記得靈谷寺清冽的山風,還記得秦淮河畔,夫子廟前的尋常美食….
早上8點26分的動車,第一次坐,感覺真好。
很快,也就一個多小時,我就到南京了。
從正在改造的蘇州火車站來到南京,深深地被眼前所看到的火車站所震撼,如同機場一樣的乳白色的大天穹的建築,大氣、氣派。出站的人們被有條不紊的分流到各種交通工具集合點。
坐上出租車去北京東路。
一路緩緩而行,一路綿長的梧桐樹蔭相伴。
上了北京東路,路邊的樹就更大高大挺拔了,回來後查了資料,才知道靠近快車道的是雪松,這是南京城裡唯一留下雪松做行道樹的路段。雪松的後面是水杉,這種活化石在南京濕潤的氣候裡長得特別快。慢車道和人行道是由它們和大葉楊分隔開的。初秋的天氣,份外的晴朗,陽光透過樹木斜斜的折射下來,清澈而透明,秋風徐徐吹來,清涼而新鮮。看樹葉與陽光交織變幻著剪影,看一路錯落的美麗樹影,心情也變得愉快閑散了。
很快就辦好了事情,偷得了半日閑。
不知道該去哪裡,因為知道自己是路盲,即使有地圖也辨不清方向的,所以也沒什麼計劃,只想著就這麼隨意走走。
臨近中午,想念起昔日的美食來,就去夫子廟吧。
問了路,就跳上了30路公交車。
公交車晃晃悠悠的行進,充滿期望的來到夫子廟,眼前的景色卻略感失望。
從夫子廟的牌樓走進去,一直到照壁,一路除了商店還是商店,和任何一個城市的商業街也沒什麼兩樣。街上游人並不太多,都在小吃店裡了,可是看到那麼多人以及那些隨意擺放的碗筷就沒有了胃口。烏衣巷也只是一個窄小普通的小巷,住的依然是“尋常百姓家”,王、謝故居,也只是仿古修復的建築,全無那幽遠而滄桑的味道。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或許對於六朝古都來說,歷史的更疊,朝代的興衰,只是尋常事。
悵然而出,甚至不知道該吃什麼,去哪裡吃。去問身為南京人的妹夫,也得不到答案,妹夫建議我去山西路,跳上一輛出租車,的哥一聽,就建議我還是去坐地鐵轉換,可以節省不少錢,我也正想去坐坐南京的地鐵,無奈不辨東西,的哥就送我到地鐵口,詳細的告訴我方位後才走,南京的的哥真不錯。
走進地鐵站,就看見一排自動售票機,好好的研究了一下,原來是觸摸顯示屏要去的站點後投幣進去,然後機器下端會吐出一塑料的如硬幣般大小的牌子,很先進。坐地鐵的人並不多,站台很干淨,大家都在安靜的等待,遠遠的一陣風襲來,地鐵進站了。進了車廂感覺好亮堂,也很寬敞,一路呼嘯而過,不一會就到了新街口,速度也不慢。
素來不喜閑逛商場,很快就走出新街口,因為貪戀路旁的樹蔭,就想著一路走過去,慢慢看看風景。
一直很喜歡在陌生的城市裡一個人行走,無拘無束,又可以用旁觀者的眼光看紅塵。
懶得管走的是什麼路,走哪算哪。
還是沒有找到我想吃的鴨血湯,經過一些居民住宅區,想著也許深巷裡也有好的美味。就走過去,進了一家比較干淨的小吃店,點了一份鴨血湯和一份雞汁干絲。
吃了第一口,忍不住嘆口氣,怎麼說呢,還沒有蘇州的好吃。亦沒有了美食帶給味蕾的那些回味和滿足。
原來記憶裡珍藏的那些愉悅是不能輕易打開的,會遺失的。
一路迤邐而行,路旁是身形高大的梧桐樹,斑駁的樹皮,仿佛寫盡歲月的滄桑,下部的樹干基本是筆直的,只是約兩米左右齊人高處分出三兩枝來,宛如一只只伸向天空的臂膀,向空中舒展著,仿佛正承托起頭頂的一片藍天似的,分枝處略有些內凹,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巢形,被溫溫柔柔地呵護著,美麗的令人感動,邊上不時有著孩子們嬉戲打鬧的清脆笑聲,不由想起了寧寧嬌憨的笑容,做了母親後才知道,孩子永遠是內心最長遠的牽掛。
再走過一個路口,原來是南師大附屬小學。
進香河路,兩旁的樹是和北京東路一樣的雪松,同樣的綠蔭如蓋,安靜而優美。很想在這樣安祥的時光坐在樹蔭下,喝上一杯清香撲鼻的綠茶。不過路旁多是戶外店,可是看著喜歡在路上的人竟然也很親切,問他們到雞鳴寺怎麼走,店裡的小伙子不僅詳細的告訴我,還熱情的邀請我休息一下,只是我太渴望去找一杯熱茶了,謝過之後,繼續行走。
看見一座校門,東大在此地啊,難怪這條路似乎帶著書卷氣。
不由自主的竟然走進校園,多少年沒有在校園裡行走了,操場上打球的男孩子們,悠閑的騎著自行車的莘莘學子們,校園裡特有的人文氣氛和情調,讓我沉醉其中。“哎,請問學姐,計算機樓是那一幢啊?”抬眼一看,兩個小姑娘在急切的發問。呵呵,先沾沾自喜一把,竟然還會被認作學姐。歉意的告訴小姑娘我也只是路人。其實我也迷路了,最後也只得拉住一位“學妹”問路,那個讀研一的小姑娘極其熱情,一直送我到校門口才告別。
走了快三個小時了,盡管很累,心情卻是相當的愉快。
終於輾轉來到雞鳴寺路。那是條只能過一輛車的略帶坡度的路,那一片的風景真好,濃蔭綠樹,翠色浮空。曾是百寺之首的古雞鳴寺依山而建,或許是須迎合山的走勢和高差,建築的飛檐翼角更加錯落層疊,更加曲線優美。寺內香火很旺,在寺內進香,一直要上上下下的涉級而行,一點點體會移步換景的心情。但依然沒找到在蘇州園林常見的茶室歇息,又渴又累的我,已無心欣賞寺內不期然出現在視線裡的雕塑、石碑了。
看樣子只能到火車站喝茶了,幸虧候車大廳寬敞明亮,堪與候機廳相比美。獨自坐在喧鬧的候車室,一杯熱茶進口,哎呀,救了賤命。
一邊喝茶,一邊隨意的記著筆記,聽著鄰座陌生的方言,感受著這一瞬間的寂寥,內心充實而沉著。天色漸晚,窗外的玄武湖似乎籠罩在暮色和薄霧中,湖光瀲灩,難以忘懷。
這一點點時光亦是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