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凱裡到隆裡
隆裡古城是用卵石框邊築成的土埂,街巷縱橫交錯,建築整齊和諧。隆裡城設置東、南、西、北四方城片。城門設置虛虛實實,讓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古城雖經數百年風霜侵蝕和火災的劫難,但整座貌仍保持完好,是我國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隆裡古城現已被貴州省政府列為全省重點建設的12個古城鎮之一,同時也是與挪威王國共建的四個生態博物館之一。
堂安侗寨、肇(當地人不讀zhao四聲 而是讀shao四聲)興
從黎平出發前往堂安。侗族有三寶,分別是鼓樓、花橋(風雨橋)和侗族大歌。而堂安除了這三寶,還有另外兩寶,一為母子泉,一為梯田。母子泉的水,清甜甘冽,游客到此必定要去“牛飲”一番。堂安的梯田雖不如龍脊有名,但也別有一番風味,如若傍晚時分,落日余暉,梯田便會鍍上一層金黃色,更加漂亮。
堂安的侗寨,規模不大,卻顯得精致,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打谷的老夫婦,漫步的鴨子,轉動的水車,一幅和諧安寧的景像。
肇興的長桌飯,不如想像中的好,不過侗族美女敬酒倒是讓人心滿意足。先唱祝酒歌,然後雙手端酒送到你的嘴邊。這酒杯可碰不得,依照侗族的規矩,碰到酒杯的人要連罰三杯,因為那表示你很能喝,故要多喝酒。
長桌飯後,到離我們客棧最近的禮團鼓樓(肇興一共有五座鼓樓、五座花橋,分別是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看演出。表演的最後,是手拉手圍成一圈跳多耶舞,侗語我們都聽不懂,只是一直聽到“多耶、多耶、多耶”,雖說如此,這個多耶舞卻讓我們這些漢族游客是開心不已。
岊(讀作bia第一聲)沙、小黃
岊沙,最後的槍手部落,游客到岊沙,那裡的槍手們會打槍歡迎。不少人都“扮演”槍手,留個影作紀念,我也不能免俗,搞了張照片,有些傻裡傻氣的。
岊沙不大,也沒有什麼景點,主要是看表演。除了傳統的吹吹蘆笙、跳跳舞蹈以外,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剃頭了。用鐮刀剃頭,頭一回見到。剃頭表演看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每次表演都要剃一個小孩的頭,這樣一個月下來,需要多少個小孩才夠用。表演的最後是苗家婚俗,還派發糯米團。
小黃,侗歌之鄉,據說人人會唱歌,那裡的小孩子很小就進入了練習班,學習侗歌。最精彩的,是一開始的女生大合唱,果然是如黃鶯出谷,婉轉動聽,雖不解其意,但是天籟之音無疑。還有一個模擬動物叫聲的童聲表演也十分有趣,在場的游客還跟著主持人在那裡學青蛙叫。
短裙苗、西江千戶苗寨
一開始聽到短裙苗,以為有超短裙辣妹可以看,沒想到她們居然是穿著長褲的,封得嚴嚴實實,讓人有些失望。
西江千戶苗寨,果然有其獨特的吸引力。我們達到那裡,是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太陽燦爛而不耀眼,遠遠望去,依山而建的吊腳樓,一派寧靜和諧的景像,可以給人的心靈帶來平靜的世外桃源。
雞稀飯,苗家特色菜,其實就是雞肉煮稀飯。不過我們吃的,是雞內髒和雞血煮的稀飯,因為雞肉用來做白斬雞了。土雞就是土雞,煮出來的稀飯格外香,而白斬雞,不鹹不淡,不油不膩,連我這個不大吃葷的人也覺得應該多吃幾塊。
晚飯的高潮當然還是敬酒。與在肇興不同的,是敬酒的大美女換成了小美女和小帥哥。敬酒歌唱完,所有的小孩就一齊上來,把手裡端著的裝著自家釀造的米酒的碗就往我們嘴裡送。敬酒不可能只敬一次,三次才夠敬意。
回到凱裡、再到貴陽
從凱裡搭長途汽車到貴陽,將行李放好之後,立即奔赴沃爾瑪。晃悠半天,推著滿滿一車子的特產出來。
晚飯時間,自然是留給貴陽的小吃街——合群路。絲娃娃、戀愛豆腐果、牛打滾、甜酒粑、餛飩、腸旺粉……
旅游攻略:
凱裡是黔東南苗族侗寨自治州的首府,黔東南的旅游一般以凱裡為出發點。黔東南的節日很多,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選擇在重大節日前往,如侗族三月三、苗族姊妹節、鬥牛節等,在節日活動中深切感受黔東南的民族風情。
交通:黔東南的公交不是很發達,建議形成一個小團隊,包車出行。凱裡有專門的旅游客運公司,出租旅游客運的大巴等。
住宿:凱裡、黎平、榕江等有星級不太高賓館和酒店,不需要預訂,還可以有折扣;不過在黃金周出行,可以預訂比較安心;肇興、西江等就只有家庭旅館式的小客棧,住宿條件一般,不過干淨,不需要預訂。
飲食:以酸為主,當地俗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可見酸在黔東南州人民心中的地位。最有名的當屬酸湯魚,可以一試,具體口味好壞就見仁見智了。地方特色,如從江烤香豬等也可以品嘗。
特產:劉功達波波糖、牛頭牌牛肉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