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額旗(一)

作者: Geo-stigma

導讀10.1 時間,時間,時間,在火車上呆了整整20個小時了,現在大家一定都累了我也不例外,還有10個小時才能到酒泉,現在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的時間讓我明白等待也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其實誰也的不知道後面將會看到或發生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事 ,但是大家都是靜靜的去等待,等待著將要發生的一切。酒應該在這次出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我這種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體 ...

10.1 時間,時間,時間,在火車上呆了整整20個小時了,現在大家一定都累了我也不例外,還有10個小時才能到酒泉,現在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的時間讓我明白等待也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其實誰也的不知道後面將會看到或發生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事 ,但是大家都是靜靜的去等待,等待著將要發生的一切。酒應該在這次出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我這種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體會到團隊的樂趣,一個人在火車上和團隊在一起是完全不同的狀態,當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周圍什麼都是陌生的,都會以懷疑的心理對待身邊的人,雖然同樣和周圍的人談天說地,但那些歡笑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衝動。團隊的精神應該完全可以彌補這一缺陷,我想我以後會更多的跟我們的團隊一起分享快樂。

10.2 我們到達了幾天以來一直期待的地方額濟納旗,現在時間都已經下午4:30分了,夕陽還未到來眼前的一切,讓我的心情忽然平靜下來,街道、房屋、行人,同我們一樣的驢行者,看來當初說得沒錯這裡是驢行者的天堂,這句話應該不會為過,放眼望去道路的兩旁低矮的房屋,開著一家家各異的餐館,行走其間尋找我們的第一站“再回首”,晚餐相當的豐富,多虧了我們FB的飛雨,其中肯定少不了有我們一路尋找的“手抓羊肉”,雖然現在想來那羊肉的騷味實在難聞,但餓了半天的我們對於這可憐的羊還是沒有留半點情面,抓起來大口大口的撕咬著,喝著那出自黃河的啤酒“黃河啤酒”,其實我一直都喜歡這種感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豪放勁~!是不可以用言語表達的,再看看桌上桌上傳來的只有大家愉快的嬉笑聲和劃拳聲,最後看看我們的成果,一桌菜自是不用說的,啤酒33瓶,相信大家的滿意度更是不用再說了,應該一個字可以概括“爽”。還好有我們的兩位領導玎姐和溜溜姐提前定好了車,讓我們可以盡情的豪放,時間也晚了,也是該休息的時候了,對於第一次在外扎營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好的體驗,雖然我也是經常一個人在外旅游但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一個是舒適的床一個是硬硬的沙地,但當夜我睡得很好,因為什麼?酒.....

10.3 早上很早我的鬧鈴就響了,看下時間5:30我打開帳篷看著外面的月光,心情又失落了,看著四周黃沙一片,幾顆低矮的植物和傳說的中美景完全不同,荒涼兩個字可以說發揮到了極點,隨著時間的過去,太陽也慢慢的露出了他可愛的一面,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復蘇,當第一縷金黃色的陽光照向大地的時候,放眼望去,已不像那時的荒涼而變為處處是景,那沙包、那胡楊樹、那林立的怪樹枝,我拿起手中的相機一個勁的照,直到太陽完全顯露出來,時間到了早上8:30吃過我們的第一餐,接我們的師傅也到了,也到了我們真正領略神秘、美麗的額濟納旗的時候了。 驅車趕到我們的第一站怪樹林,最早看到胡楊是在一本攝影雜志上,記得這樣一句話:“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一百年前,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而今已干涸到令人驚心動魄的地步。放眼望去,枯死的胡楊陳屍遍野,東倒西歪,奇形古怪的形狀仿佛是臨終前痛苦掙扎的姿勢。走進怪樹林就像走進一個剛剛發生過殊死決戰的古戰場。難怪額濟納人把它和黑城廢墟聯系起來。相傳駐守黑城的黑將軍率兵突圍,衝入這片原始森林,因被西邊滔滔的弱水擋住去路,就在林中與敵軍決一死戰,濃密的胡楊林在硝煙和怒火的燃燒下變成了今天的怪樹林;據說,每一棵枯樹都代表一個不屈的靈魂。



(枯樹)



(怪枝)



(新的生命)

第二站黑城,河西走廊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竟然是一座廢城,一座被風沙埋了一半的廢城。這座建於額濟納河下游綠洲的古城曾經叫“黑水城”,後來河水改道,綠洲消失,水字不見了,變成“黑城”。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天災的故事,其實黑城的盛衰更是一場人禍。黑城在黨項語中叫“亦集乃”,額濟納的名字就來自於“亦集乃”的變音。黨項人建立西夏政權後設“黑山威福軍司”轄管額濟納,駐地就在黑城。元朝攻破黑城後,曾經擴建此城,並設“亦集乃路總管府”。在馬可波羅游記中的亦集乃還是一座繁榮的城市。明初大將軍馮勝西征,攻入黑城,但因朝庭無暇北顧而放棄此城。失去政治功能的黑城,又因水道干涸,人走城荒,曾經的綠洲變成了沙漠中的廢墟,只留下許多懸念和神密,以及有關寶藏的傳說。傳說黑城是由一位黑將軍駐守,敵軍攻城時把城外的水源切斷,黑將軍率眾抗敵直至儲水耗盡,將所有金銀珠寶藏於枯井,衝出城外,最後戰死於怪樹林中。正是這個傳說引來了國外的“探險隊”。1908年,蘇聯地理學家科茲洛夫第一個來到黑城,他沒找到傳說中的寶藏,卻發現了更為珍貴的西夏和元代的佛像、佛畫和文書,用了近百峰駱駝將這些文物運走,這些至今還保留在列寧格勒博物館裡。來黑城探寶的,除科茲洛夫外,還有英國斯坦因率領的“探險隊”,以及華爾納、貝格曼等人。他們為尋黑將軍的寶藏,到處亂挖,始終沒有找到那口枯井,卻挖出了大量的西夏和元代的文物。挖掘出的書籍中有著名的西夏漢文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後來人們據此解讀了西夏文。而我國政府直到1982年才開始對黑城遺址考古發掘。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434米,南北寬384米,周圍約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多麼傷感的故事,站在古城牆上,望著前方一望無際的沙漠,回想從前的往事,想想現在的自己,傷感時間的偉大,前人的創造力和現在舒適的生活,不堪回首。



(古城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