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路上六榕寺

作者: shasha23

導讀六榕寺位於廣州六榕路,歷史悠久,佛教文物薈萃。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寶莊嚴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淨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六榕寺。六榕寺是禪宗道場,與海幢寺、光孝寺、華林寺並稱為廣州"四大叢林"。 ...

六榕寺位於廣州六榕路,歷史悠久,佛教文物薈萃。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原名寶莊嚴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淨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曾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六榕寺。六榕寺是禪宗道場,與海幢寺、光孝寺、華林寺並稱為廣州"四大叢林"。

寺內有巍峨的千佛寶塔,原名舍利塔,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莊嚴華麗的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該佛像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寺內的榕蔭園內有六祖堂,供奉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銅像。六祖是唐代傑出的高僧,隨五祖弘忍學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的禪語就是出自六祖之口。很得弘忍賞識,後衣缽而歸,創南宗學派。其銅像鑄造於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高1.8米,重約1噸,法貌莊嚴,垂目坐禪,栩栩如生。六祖堂前榕蔭蒼翠,菩提婆娑,別致的補榕亭和蘇東坡書的“證道歌”碑刻,掩映於綠蔭叢中。

進入六榕寺內發現參觀的國人並不多,倒是挺多日本,韓國游客在寺內參觀。

我們爬上寺內最有特色的建築花塔,塔內的樓梯比較窄,上下樓梯的人互相謙讓著,覺得日本游客挺講禮貌的。 登上花塔的塔頂發現周邊的景色很一般,灰灰色而沒什麼特色的建築。

但花塔本身還是很有內容的,這個花塔與寺同建,原名舍利塔。北宋初毀於火。紹聖四年(1097)重建,改名千佛塔。高57米,八角九級,每級皆有暗層,合共九級十七層,沿梯級可達塔頂。塔內供奉佛像88尊,塔頂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鑄造的千佛銅柱,上面裝有九霄盤、寶珠,連同四周的鐵鏈,重約5000公斤。因以琉璃瓦蓋檐角,塔身華麗,通稱花塔。塔身原為磚木結構,1915年因地震損壞,1933年整修時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近年又加以整修。花塔的為宋代建築風格。

其實這也就是所謂的尋幽訪聖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六榕寺因為有蘇東坡的題字,有六祖的銅像而千百年來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這也是文化和旅游資源絕佳結合的範例。提示:

交通:乘地鐵一號線在公園前站下,或乘56、58路公共汽車在六榕寺站下,或乘5、7、29、85、86、88、102、104、107、124、180、203、217、243、244、253、273、519、552路公共汽車中山六路站下可達。

門票:5元,六榕塔門票10元。開放時間:8:00-17:00



(蘇東坡的題字)



(花塔)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