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天下--北疆之胡楊林

作者: 暢想中國

導讀D6:木壘鳴沙山、胡楊林 宿:木壘新絲路賓館 (70元/晚) 吃飯時聽說去鳴沙山、胡楊林的路不好走,砂石路,很滑,容易翻車。10月1日到5日,翻了幾輛車,傷了人,還有四個人丟了命。心裡不由害怕。心裡想著,石子路,盤山,一邊一定是峭壁。不去吧,覺得昨天走了6小時的“搓板路”實在冤枉。不去看看那“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楊,實在 ...

D6:木壘鳴沙山、胡楊林 宿:木壘新絲路賓館 (70元/晚)

吃飯時聽說去鳴沙山、胡楊林的路不好走,砂石路,很滑,容易翻車。10月1日到5日,翻了幾輛車,傷了人,還有四個人丟了命。心裡不由害怕。心裡想著,石子路,盤山,一邊一定是峭壁。不去吧,覺得昨天走了6小時的“搓板路”實在冤枉。不去看看那“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楊,實在不算來過新疆。去吧,覺得小命還挺美的。小車是肯定去不了,當地人都這麼說。底盤低,容易擱著。再者,租來的車,剮了油漆也不好交代。末了,我們自己的小命還是看得挺重的。

最後,還是決定試一試,是不是可以包車去。9:30, 10月8日,學生已經上學了。看著零零星星的學生路過,一問在木壘長途汽車站這邊,是有包車的。開車去一看,果然,有很多的桑車、帕薩特,試探地問了問,小車不好走,都不去。司機也都熱心,給了個朋友電話—有一個開大切諾基的:師傅姓李,礦業局的,正好休息。

一談就攏,來回300公裡左右的路,開價800.00一點都不貴。師傅不為發財,就是收個成本,又因為是朋友介紹。更重要的是手癢。越野,越野,不撒回野也不爽吧。

行了20公裡左右的好路,轉眼就是砂石路了。其實並不在峭壁邊,也非盤山公路。不過就是戈壁上的公路,路面不平整而已。危險的就是這種路啊,部分的戈壁公路,被7月的洪水衝走一些,高低也不過30公分的樣子,怎麼也看不出,就在這裡翻了車。司機說:就是這個路啊,看著平,你開車不壓著人家的車印子走,以為自己是越野,砂石一滑就翻車。翻的都是好車。這路也邪乎啊,車速過80碼,車就翻。每次翻車,不是重傷,就得死人。

且行且走,不是看見路邊的碎玻璃,怎麼也想不到,兩邊都是戈壁的路上,潛伏著這樣的危險。車一路上顛簸的很。好在是越野,司機又熟路—這條路上他開了500多回了。行至半途,車胎被石子扎破,又換了車胎。老李到底是老江湖,麻利得很,堪比F1。不過人家是一隊人換胎,老李自己換,我們就鼓鼓氣。戈壁的遠處,是一片山脈。那就是蒙古了。

沒怎麼休息,開著說著,3個小時,也便到了。--簡易的停車杠子,簡易的蒙古包—這就是景區的收費口了。40元/人。司機不用票。

右手邊,就是鳴沙山了,和敦煌的倒有幾分相像。正好有大風刮過,沙山的聲音有如放炮。我們的目標是胡楊林,所以就匆匆一瞥。正午的陽光,總不如四五點的光線那麼曼妙,鳴沙山似乎也不過而而。

以為進了景區很快就到呢。其實不然。景區內就是沙漠了,到處是沙子和駱駝草。並看不見路。只在一個個沙包上插著紅旗,作為路標方向。說真的,自己開車,還真找不到北—沒有指示牌,也沒有行人、車輛。老李路熟,就隨意地發揮起來。真的是越野車,只兩個字:“野”,“爽”。

大約還是半小時吧,前面就隱隱見到蒙古包和後面成片的胡楊林了。

車停在了蒙古包邊,我們自己走進去。

迎面而來的就是千年的滄桑了。。。。

有四個人也抱不過來的胡楊,寫著千年的滄桑,帶著一樹的黃葉,在陽光下佇立。也有枯死的枝木,糾纏著一樹茂葉的胡楊—“生死相依”牌子寫著。我覺得心酸,草木有知,不知這是個怎樣的故事,兩棵胡楊,一生一死,彼此相依,彼此糾纏。也有倒下的胡楊,粗粗地倒好,擺著造型,卻也別致。怕的是細細的胡楊枯枝,干干的,慘白慘白,如同羊的枯骨,森然可怖。

難怪文人悲秋,滿地黃葉,滿目滄桑,卻有帶著凄然的絕美。尤其是胡楊林,千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曾經的滄海桑田變做了如今的大漠戈壁,曾經的綠意昂然,如今的蒼涼枯黃。。。。。

或坐一坐,或枕一枕,或摸一摸,似乎我也可以觸摸到千年的歷史,似乎可以聽到千年胡楊林訴說千年的故事

同行的女孩,也不唧唧喳喳了。胡楊林的凄美、壯麗似乎震住了她們,感覺氣透不過來的美,又那麼讓人窒息。

午飯是在胡楊林外的蒙古包吃的,2葷2素,照例是等了一個多小時。當地也怪,菜一個個做,但是都是一起上的。一下子上齊了。菜不便宜,四個菜,157元。看來還像是四個素菜。味道倒是出奇的好,廚師是從烏魯木齊特地請來的。當地交通不便,倒也不算斬客。

起程後,到底還是去了鳴沙山,拍照留了念。其實,風景不怎麼,不過,不留個念,也覺得說不過去。

一路顛回去,又迎著太陽,真是為難老李了。

19:30到了木壘,我們一定要犒勞老李一把。去了他推薦的民族村,也是蒙古包,在木壘縣上。要了黃燜羊肉餅子,餅子倒有點像餛飩皮子,和羊肉一起燒的。和六月黃炒年糕如出一轍。和我想像的—跟肉夾鏌完全不一樣。味道很好,沒有一點膻味。居然來了兩大盤,大約5-6斤吧。點了當地53度的白酒—三泉—木壘名酒,吃著喝著,唱起歌來,真有點蒙古人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

早餐:豆漿、稀飯、包子 (2元/人均)

午餐:胡楊林 (157元/ 5人)

晚餐:木壘民族村—黃燜羊肉餅子,4盆蔬菜,2瓶500ML 53度 三泉酒 (200元)



(活著的胡楊)



(死了的胡楊)



(病樹前頭萬木春)



(千年的滄桑)



(換輪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