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梯田

作者: qaz369

導讀[原創]龍勝梯田 豐收的聖道——金坑紅瑤梯田 山,緊密地連綿著,留不下平地的空余。水田,就緊貼著山邊,一層層地環繞延伸……時值金秋,站在直衝雲霄的梯田腳下,滿目是金燦燦的水稻,搖曳在斜陽下的金坑裡。 從山下望上去,向來是石頭、樹木、花草或泥土在混雜著,從來沒有那麼開闊、那麼整齊過。於是在疑惑——那坐落於山腰、山頂的黑瓦木樓,是否是天堂?人 ...

[原創]龍勝梯田 豐收的聖道——金坑紅瑤梯田 山,緊密地連綿著,留不下平地的空余。水田,就緊貼著山邊,一層層地環繞延伸……時值金秋,站在直衝雲霄的梯田腳下,滿目是金燦燦的水稻,搖曳在斜陽下的金坑裡。 從山下望上去,向來是石頭、樹木、花草或泥土在混雜著,從來沒有那麼開闊、那麼整齊過。於是在疑惑——那坐落於山腰、山頂的黑瓦木樓,是否是天堂?人間,哪有那麼修長齊整的梯級通往天堂?那豐收的聖道啊——滿是聖潔的金黃! 也許是看多了崇山峻嶺間若隱若現的寺廟,對高峰間拔山而起的房屋,並不覺壯觀稀奇。但看到那群山峻嶺上的黑瓦木樓,還是忍不住驚訝:那山坡,真開闊!那房屋,座落得太直觀!那民居,修築得多敦實! 綠樹和灌木,向來是山野中遍布的主題曲,現在,在紅瑤勤勞的手下,倒成了插曲和點綴。取而代之的是豐碩齊整的稻田,撲面而來,極目收不盡……我們驚嘆的同時,在可惜沒有廣角相機,而帶了廣角相機的人,在可惜美不勝收。 在電筒的光亮中,摸索到農家的餐廳,很慶幸沒選擇已經非常商業化的和平梯田或平安梯田,那壯族同胞居住的地方,開發得太早。我們行走的金坑紅瑤梯田(俗稱“大寨”),在最遠最高的未污染區,連他們的魚干、筍干、青菜、番茄、野菜都特別清甜而有韌性。下榻的地方都是開門可見山,伸手可拾稻,踏腳可聞木梯聲,無比的田園意味。 梯田一般都修整於廣闊的山坡邊,而略顯狹窄的山頂,有的被鏟平成稻田,有的還保持著山的本性。於是,找個本地山民作向導,在沒有路的山坡上匍匐前行,為了趕另一種風味的日落,攀爬時都顧不上觀看,爬上山頂才發現,太美了!在山的最高處,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山頭,布滿了一尺長的草,除了些野花,幾乎沒有石頭、樹木或灌木等雜質,就像一張厚實的黃綠色地毯,披著斜陽的余輝,帶著明亮而不刺眼的柔和,緊貼在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有風過時,便伴著窈窕的舞姿,四面起伏不斷延伸……在山邊的盡頭,落日在山頂、晚霞、樹木的邊界中作今天最後的親吻,仿佛以山為膝墊,拜倒在大地的黃土上。 一號觀景台看日出,二號觀景台看日暮下的金佛頂旁的千層梯田,三號觀景台看日落,然後去尚未開發的四號觀景台探險,再去為我們自己開發的五號、六號觀景台命名……行走飢渴時,有質樸的瑤民送來剛采摘的西紅柿;找不到有人行的痕跡時,流水淌過的大石上,有野生的獼猴桃在鼓勵著我們前行……這有這的風情,那有那的韻味,我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下,守候那變幻著的讓人意想不到的美麗。 無法割舍的美麗和閑適啊!也許,會在下一個金秋再來重溫那黃燦燦的水稻;也許,會在四月芳菲,來靜賞放水時那明晃晃的水鏡;也許,會在春節的匆忙中,來試試那層層皚皚白雪的純淨;也許,聚散兩依依中,有太多的也許…… 人,還是要走,心,卻還記得——那喜歡穿紅色服飾的瑤民,那純樸的笑容和憨厚的熱情,那一片辛勤勞作的讓人驚艷之藝術品…… 2004.10 小資料 1.龍勝梯田景區是廣西著名風景區,建於元朝。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她是壯,瑤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她是大地的樂章。龍勝梯田景區主要分為平安壯寨梯田(網上俗稱平安寨)和金坑紅瑤梯田(因其位於大寨,故俗稱大寨梯田)。平安壯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大著名景觀,景色秀美飄逸;金坑紅瑤梯田有“千層天梯”,“西山韶樂”和“金佛頂”三大著名景觀,氣勢磅礡,直上雲端。龍勝——平安壯寨梯田 29公裡龍勝——金坑紅瑤梯田 35公裡 2.去龍勝看大寨最好的時間是放水的時候,正確的時間應為24節氣中的小滿以後10天為佳,因為農民說小滿這個節氣以後10天就要開始播種了,10天內不種,一年內就會顆粒無收! 風景樓賓館老板:蔡其能:13077644859、0773-7585621;該旅館導游:潘德全:13114731500



(金坑梯田)


精選遊記: 龍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