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因為飛來寺有日本人的緣故,卡瓦的日照金山一點都沒出現。
昨天吃飯的時候就有一個絕望的廣東姑娘說自己已經等了3天了,每天都有日本人,每天都看不見卡瓦。
用不著這麼執著吧?
浮光掠影的一程,遇見什麼人、經歷什麼事、看見什麼風景,都是講緣分的。
在清晨冷冷的空氣中,藏民面對卡瓦方向虔誠跪拜,我站在篝火旁邊,清楚的知道,關於卡瓦,可能是我第二次到飛來寺的理由。
進入瀾滄江大峽谷,去雨崩的路越來越不像路。

(瀾滄江大峽谷)

(過山車)
想想昨天看的紀錄片,西藏登山隊用兩天時間開了6天的路程,衝到卡瓦山難現場救險,真是令人敬佩。
這樣的路,提高車速3倍,一定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小苗苗開始發揮80後的超級搞笑天分。
先是指著路邊的驢說是馬,然後又指著小犛牛說:這個羊長得挺大的。太崩潰了!

(一只大羊)
徒步進入雨崩的起點是西當村。
由於黃師傅不斷威脅我們徒步的路程長度和體力強度,我們決定用騾子來馱行李,輕松上陣。
唯一一個要求騎騾子進山的就是上海胖子。
藏民的騾子不劃價,說多少是多少,不能挑,輪到哪只是哪只。而且在山道半路上即使有空著的騾子,也不會兜搭生意,因為半路的價格沒法控制,不能起惡性競爭。
很共產主義的生意模式。
澳洲工兵青松,堅持自己背包上山,測試負重能力。本來我也想跟自己死磕一下,後來想想在虎跳峽狼狽狀況,放棄了。
輪到我們的兩頭騾子,一壯一弱,上海胖子眼疾手快的准備騎壯碩的那頭,小苗苗不干了,大聲的說:為什麼他一個人要騎大騾子,我們這麼多包卻要用小騾子?!
沒想到藏民的方式充滿戲劇性。不僅收費是完全公平的,騾子馱什麼也是抽簽決定,完全憑運氣。
我們的包們抽到了大騾子,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