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阿尼卡瓦格博(10月8日)

作者: evenzhong

導讀離開白茫雪山,前往梅裡雪山的最佳觀景點——飛來寺。 飛來寺面對梅裡十三峰的主峰卡瓦格博,傍晚可以看雪峰映照的晚霞,清晨可以看朝陽照在雪峰上的日照金山。哈哈,向往啊。 這一程,雲開霧散,司機也換回了黃師傅,我放松得多了。 (中途偽裝成雪峰的一座山) 在十三白塔打尖的時候,看見有國導帶著日本人。 黃師傅說,你們看不見日照金山了。 問原因,說 ...

離開白茫雪山,前往梅裡雪山的最佳觀景點——飛來寺。

飛來寺面對梅裡十三峰的主峰卡瓦格博,傍晚可以看雪峰映照的晚霞,清晨可以看朝陽照在雪峰上的日照金山。哈哈,向往啊。

這一程,雲開霧散,司機也換回了黃師傅,我放松得多了。


(中途偽裝成雪峰的一座山)

在十三白塔打尖的時候,看見有國導帶著日本人。

黃師傅說,你們看不見日照金山了。

問原因,說是只要有日本人,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就不會出現,一直如此。

嘩,這麼神奇,難怪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



(遠眺飛來寺)

抵達飛來寺的時候,晚霞已經沒有了,天陰沉沉的,一個雪峰都看不見,只看見一點點的冰舌微微露出。

飛來寺,是一條有十數個客棧的小街,“廣場”上有藏民拜謁神山的白塔和經幡。白塔是用來燒香的,香是各種有香味的樹葉,煙是濃烈的白色,不會裊裊,而是騰騰升起。



(面向卡瓦的白塔和經幡)

天氣很冷,讓人扣緊防風服。

客棧的條件還是不錯的,衛生間有浴霸,可惜熱水是用太陽能,因為陰天,沒有澡可以洗了。



(窗景)

大隊出來覓食,找到一家比較大的飯店吃犛牛火鍋。

電燈不夠亮,飯店裡的DVD裡反復播放著一部叫《卡瓦格博》的紀錄片,一眾游客看得入迷,忘卻了冷和餓,也忽略了上菜速度的緩慢。

卡瓦格博的海拔不到7000米,但卻是無人登頂過的處女峰,只因為他是神山。

漢民所說的梅裡雪山,藏民稱呼為“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爺爺。

這個爺爺非常驕傲,也具有讓藏民虔誠膜拜的神力。

紀錄片詳細講述了兩次攀登卡瓦均失敗的過程,也從登山隊員、家屬、藏民等不同視角探討了人類與神山的關系。

兩次登山均是中日登山對合作。

第一次是在1991年,中日登山隊在准備登頂的前夜突然消失,多年後遇難的17名隊員遺骸才在明永冰川被發現。

本來眼看就要成功登頂,一夜之間就煙消雲散。兩國遇難者家屬知悉噩耗,前來現場,在山前各自呼喚自己親人的名字。當天本來雲鎖霧繞的卡瓦,在悲痛的呼喚中,突然像展開幕布一樣,扯起雲帳,一露真容,震懾住所有的人。

聽當事人訴說這樣的故事,轉頭悄悄黑漆漆的窗外,對卡瓦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啊。

第二次嘗試登山是1996年。快要登頂的時候,北京和東京的氣像站都傳來天氣突變的消息,一朵大雲向雪峰飄來,登山隊員丟掉裝備,倉皇下撤。

沒想到,隊員退回大本營放棄登頂以後,這朵奪命大雲居然沒有飛過來,而是被風吹到了印度洋上。

感覺是卡瓦的一次惡作劇呢。呵呵。

面對卡瓦,登山者、藏民的角度很不一樣。

登山者希望的是挑戰自然,上到山頂,征服處女峰;藏民視卡瓦為神山,膜拜的方式是“轉山”——圍著山腳轉圈。藏民認為神山是不可褻瀆的,登山是為不敬,必然遭受懲罰。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登山中,藏民眼看登山隊即將登頂,面對神山,說出“你要是再不發威,以後就不敬你了”的話來。呵呵,一個執著的民族,為了信仰連神山都會威脅的。

一個是立體的征服,無遠弗屆、無所不至;一個是平面的膜拜,虔誠敬仰,保持未知和神秘。兩種方式,我更欣賞藏民。

96年之後,卡瓦被列為禁止攀登的雪峰。



(無緣相見的阿尼卡瓦格博,找張圖看看)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