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成都行——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三)

作者: renaskyfly

導讀飯後我們馬上趕赴今天的第二個景點——青城山。以“幽甲天下”而聞名遐邇的青城山,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邊緣,距省會成都49公裡,2000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批准青城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實青城山自古就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馳譽中外。早在公元前三世紀,青城山就被秦王朝冊封為國家祭祀的十八入山川 ...

飯後我們馬上趕赴今天的第二個景點——青城山。以“幽甲天下”而聞名遐邇的青城山,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邊緣,距省會成都49公裡,2000年11月29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批准青城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實青城山自古就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人文景觀馳譽中外。早在公元前三世紀,青城山就被秦王朝冊封為國家祭祀的十八入山川聖地之一,青城山東漢末年,張陵在此創立道教,從此成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山內有與自然相融合的道教宮觀十余座,和湖北十堰的武當山、安徽黃山的齊雲山,江西鷹潭的龍虎山並稱為四大道教名山。15:00我們到達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為天師,改其名為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這也是為什麼說“問道青城山”的緣由了。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裡,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裡,水秀、林幽、山雄、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由於林木眾多且四季常青,使得青城山的溫度要比成都市區低5-10度,所以是許多成都市民夏天選擇避暑療養的好地方,通常選擇後山多些,所以後山有很多農家樂食宿都包價格也不貴,有時間來此過上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也是不錯的享受。下車後我們沿著一條彎曲的盤山公路前往青城山大門,由於早上剛下過雨,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沿途的林木經過雨水的一番洗禮也顯得格外的青翠,大約5,6分鐘後我們來到了山門坊,越過山門抬頭望整個青城山雲霧繚繞,宛如一位小家碧玉剛剛出浴。山門坊右邊是青城山著名的三宮之一的建福宮,該宮沒有包含在青城山風景區的範圍內,不買門票也可以參觀的。游覽青城山有兩種游覽線路可供選擇:1. 進山門——石筍堂——沿望師廊至月城湖——坐船到步雲廊——乘步雲廊索道至凌雲山莊(沿途可以遠觀青城山三宮之玉清宮)——下索道過慈雲閣至三宮之首的上清宮——大赤天——東華殿——青城第一峰“老君閣”。2. 進山門——石筍堂——天然圖畫——全真觀——五洞天——天師洞——祖師殿——朝陽洞九倒拐——摩崖石刻——上清宮——大赤天——東華殿——青城第一峰“老君閣”。如果是自助游時間充足,我推薦上山走第一條線路,下山走第二條線路能更好的領略青城山的美景。當然我們是跟團就沒有那麼大的自由度了,首先時間限制,來得時候就已經是下午了根本沒有徒步游覽的條件,導游只給了我們三個小時的旅游時間,而且青城山的索道也不是全程的,只是中間有一段,就是坐了索道還要步行相當一段距離才能到達峰頂。就是選擇來去坐索道時間也很緊迫,權衡之下我們家選擇了徒步上山,根據時間調整行程遠近,也就是走哪算哪,沒有必要非要登頂。其實出來旅游就是講個心情就是度假就是放松,要是搞的緊緊張張累死累活的那就是受罪了。就我個人而言也不喜歡坐索道,要那樣的話就失去了爬山的樂趣了。進山門不久就看到有兩棵樹一左一右聳立在路旁,它們叫“情侶樹”,該名源於一段美麗的愛情傳說。相傳,青城茶女南香與牛童施南相愛,迎取之日,山霸半道劫人,施南奮力保護心上人,身負重傷倒在路旁。半夜,南香逃出魔掌,下山尋找情郎,見施南已命歸黃泉,悲憤之余,便以三尺素練結束了如花的生命。一夜大雨後,二人化為參天大樹,相依相伴出現在大路中。一株衣衫不整,一株傷痕累累。現在這兩株樹一株粗大,一株纖細,就似南香依偎著施南,施南正護著他的心上人。我們沿著綠樹成蔭的小路繼續前行,呼吸著雨後清新的空氣,心情格外的舒暢,也暗自慶幸步行上山的選擇。途中我們不時地遇到兩、三百年的樹木,讓沒有見識過這麼老樹齡的我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青城山的樹木有個特點,隨處見得樹木都是筆直的、高聳如直插入雲霄,大多屬於楠木一類的。楠木為我國特有,是馳名中外的珍貴用材樹種。以往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組成常綠闊葉林的主要樹種,也是楠木屬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種。路在石筍堂處就分叉了,右邊是去坐索道的,左邊則是徒步上山的道。沿著步行上山的路不時地出現一些供游人歇腳的亭子,走了大概十來分鐘我們到達了天然圖畫,天然圖畫為清光緒年間建造。這裡蒼岩壁立,綠樹交映,壘壘群峰,宛如翠屏,游人至此,如置身畫中,故有“天然圖畫”之稱。不過我們除了幾個匾額門樓並沒有見到描繪的景色,大概是後人傳的多了就成了景。繼續往上走,見到的最多的就是道觀,這對於大多數平時見慣佛教廟宇的人來說都是極為新奇的,不過雖說是供奉的神像不同,但是彼此信徒對其頂禮膜拜的心卻都是一樣的。每個觀前都是香霧繚繞,使得道觀好似空中樓閣一般,神仙意境呼之欲出。



(道觀)



(青城山的古樹)

對於青城山中沿途所列的景點,我不認為有多麼出彩或者令人嘆為觀止,多數皆是人為或者典故的緣故。而令我印像最深的是山的“冷幽”。青城山本以“幽”而甲天下,其眾多的樹木資源造就了一個天然的氧吧,置身山中,你被層層的高聳穿雲的樹木所包圍著,靜得除了知了和不知名的昆蟲的叫聲就是你的腳步聲,而且不時的還有陣陣涼風席面而來,如果不是夏天,如果不是風景區,這樣的感覺還真是叫人有些膽顫呢!

快到天師洞時出現了一座“集仙橋”,於是我們選擇在這裡小憩了一下,我靠在橋旁的欄杆上,看著這深山中怡然的小橋,幻想著天上的眾神仙齊聚在這裡,喝著瓊漿玉液,感嘆著這人間絕佳的美景,不亦樂乎啊!我不禁也飄飄然好像置身於他們中間,享受著這幽靜下難得的愜意!時間真是過得很快,可能上不到終點就得返回了,為了趕時間我們只得從祖師殿折返,下到分叉的路口,時間還有富余,於是我們又沿右邊坐索道的路穿望師廊,到達坐船的月城湖口,欣賞了月城湖的美景——金碧輝煌的龍船,清漪而碧幽的湖水,遠處的群山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雖然沒有登頂,不過我也不遺憾,因為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青城之美,而且同時也為再次的光臨提供了機緣。


(望師廊)



(月城湖)

18點我們踏上了歸途,圓滿地結束了第一天的旅行。

晚上20:30回到成都,在武警招待所用餐,宿東全酒店。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