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口是李冰在玉壘山用“火燒水澆”的方法開鑿的一個引水口, 它寬2OM、長80M,寶瓶口是都江堰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它是內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猶如瓶口一樣嚴格控制著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流量,當寶瓶口的進水量飽和後,無論岷江發生多大的洪水,寶瓶口也將其拒之“口”外,概不容納。 寶瓶口旁的這小山叫離堆。選擇在寶瓶口位置開鑿離堆是極其科學的。它使內江水經過一段流程後水勢便於控制,水質進一步澄清,然後被迎面獨立的離堆頂托江水,創造了飛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寶瓶口的瓶頸效用。保證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

(寶瓶口和離堆)
沿著離堆往右而上就是離堆公園,沿著公園的主干道,我們看到了一株奇特的銀杏樹,據導游講,一般我們所看到的銀杏樹分為雌雄兩種,雄的只開花不結果,雌的只結果不開花,但是這裡的這株為雌雄同體,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銀杏的果子,像一串串還未成熟的葡萄一樣藏在綠油油的樹葉中間,不仔細看還真很容易忽略呢!很快我們走到了都江堰的正門口,在快到出口處有個球形的噴泉,很多人都將它看成是個普通的噴泉,其實走近看,中間的四個橫著的鐵柱就是埋在飛沙堰下的臥鐵縮小版的模型,這樣我們可以更加真實的了解“深淘灘”的原理了。

(銀杏果)

(臥鐵模型)
兩千多年前的李冰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設計出這樣妙絕古今的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正是通過三大主體工程,巧妙的實現了“自動分流、溢洪排沙、自流灌溉”一系列功效。從建成至今的2200多年,生生不息,默默的滋潤著天府之國成都平原。都江堰足以證明“疏導治水”理念的成功,真可謂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同時也最好的印證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天人合一。在目睹了都江堰的宏大和神奇後,我們不能不嘆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好像怎麼描述都不足於贊美都江堰工程的奇偉和巧妙,而水旱從人,澤惠千載這些看似誇張的語言倒是對都江堰工程千秋功業的如實評價。
參觀完都江堰後,在都江堰市的鹿王藥業的鹿王宮就餐。吃的很一般,倒是餐畢,我們有幸得以參觀了藥廠的兩大寶貝——梅花鹿和黑熊。可能是梅花鹿也是剛用餐完畢,對我們這些游客不理不睬,大多是懶散的臥在地上,好像還回味著剛才的美食。黑熊則不一樣,見到我們異常興奮,轉動著它們的大腦袋,目光也跟著我們的步伐游走,最有趣的是其中有一只黑熊特別可愛,它本來是坐在鐵欄杆旁邊的台階上,當我們站在外邊的圍牆上看它們的時候,它一下子就站起來一手抓著欄杆,擺成“大”字的姿勢,——看我的特技精彩吧!——快鼓掌啊!——我快撐不下去了!——掉下去了!——哎,別走啊,我還有更精彩的呢——剛才是一時失誤,這次要站起來給你們看看!其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懶洋洋的梅花鹿 )

( 憨態可掬的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