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溪村--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

作者: 婺源戴向陽

導讀長溪村--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 車到婺源縣長溪村的那條山路,顛簸卻沒有打斷我想像長溪村的思路。婺源我是來過了,幾次都是走馬觀花,卻沒有一點印像。這次,朋友們又約我過來,說是到一個婺源人自己都很少知道的村莊,叫長溪村。我心裡那種旅游的欲望又激烈起來,沒有多想,就打點簡單的行裝,到了婺源。一路上,忽而見到參天的古樹,忽又聽聞極動聽的鳥鳴聲, ...

長溪村--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


車到婺源縣長溪村的那條山路,顛簸卻沒有打斷我想像長溪村的思路。婺源我是來過了,幾次都是走馬觀花,卻沒有一點印像。這次,朋友們又約我過來,說是到一個婺源人自己都很少知道的村莊,叫長溪村。我心裡那種旅游的欲望又激烈起來,沒有多想,就打點簡單的行裝,到了婺源。一路上,忽而見到參天的古樹,忽又聽聞極動聽的鳥鳴聲,美景就開始養起眼來。峰巒層層疊疊地護衛著,路上偶爾會看見背著砍刀的農夫,他們腳步實在地扛著一根木頭行走,一點也不見他們吃力的樣子。車行約10公裡,就會看見遠處古樹、叢山簇擁著一個個靜靜的村落,炊煙從灰白色的馬頭牆上飄起。。。。真是一幅天造地設的江南畫卷。

到了村口,有一座架在河流上的石橋,我們就在這裡下車,徒步走進村裡,望見了,那高挑的飛檐上長著綠綠的青苔,我想,這房子很古老了吧?下來接我們先前聯系好的村裡老戴說,長溪村始建於宋代淳化年間,距今己有1014年了。說起長溪村的來龍去脈,這個老戴就來話了,看得出,他很愛自己的家鄉。其實,我們就是在網上就是看到他寫的那些極其優美介紹長溪村的文章才來到這個僻遠的村莊。在老戴家小憩片刻,茶的余香還要口中溫存,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老戴帶著我們到村裡走走。老戴家是住在長溪上村,一出他家門口,就看見一座木橋靜靜地依偎在河邊,不遠處,村婦們在洗衣服,她們在笑哈哈地說著什麼。看得出,非常快樂。是啊,在這個與世無爭的有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少了那爭名逐利之累,心情能不好嗎?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在河邊的一座殘破的閣樓,義務導游老戴說,那是古時候小姐住的地方,就是常說的閣樓,上面外挑那欄杆就是叫美人靠,因為小姐是不能走出家門的,她們平常就只是在倚在閣樓上看看外面的世界。一想那時的女人真是可憐,成天困在家裡,那不是很悶嗎?不過,門口就是清清的河流,對面就是美麗的青山,風景到是蠻不錯的。在閣樓的對面,就是河的對面,有三株要幾人合抱的苦楮樹,樹底下還有三幢房子掩映其中,再一放眼,在河水中山、樹、房子互映為一體,跳入眼簾,真是美極了。跨過水面的橋面是用長條的木板做的,現在走近了,走上去,站在橋上,見到我秀美的臉龐(有點自戀吧)映襯在橋下的淙淙流水中。前面,有用青石板鋪成彎彎的石階,視野裡的閣影、枯樹、石橋形成了一個極為古拙的構圖。這就是長溪村?這麼一個有著2300人的大村怎麼會深藏在如此僻遠的大山中?這個村莊沒有田地,這麼多人是以什麼為生的呢?沒有人知道,只有他們的子孫默默地在這裡繁衍。這些年來,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村莊,幾百年來殘留下的青堂瓦舍已讓我幾近痴迷,而這個號稱千年的小村,怎麼能如此完美地留住往昔?說它完美,是說一種古老的原始存在。遠遠望過去,村頭沒有任何現代色彩的添加物。這不是一個旅游地。對於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客人,河邊洗衣的女孩偶爾會用驚詫的眼光看我們一眼,但只是一種鄉村的羞澀。在村頭那座有230年石橋,那頭的土地廟裡,有著幾個老人,在燒著紙錢,是在為他們的家鄉祈求祝福吧。這裡沒有門票,也看不到許多游人,沒有汽車喇叭聲,沒有街頭無處不在的小商販子,有的只有一灣清流上的這座石橋,在靜靜地迎候著我們,和我們低呤淺唱。石橋上刻有“石寶,乾隆四十三建”的字樣,歷經百年風雨蒼桑,就沒有絲毫變形,整個石橋用6塊長7米、寬1.2米、厚0.35米長條青石築成,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橋梁史上的奇觀。人們至今也不知道那裡沒有機械化設備,這些巨石是從那裡運來,又是如何架設上去的。傳說是這樣的:石橋落成慶典那天,這幾塊大石橋面任村裡再多人力,也想不出辦法架上橋墩,這時,在村裡修煉的呂洞賓感其村民風淳樸,就變作一外地客人,來到巨石邊。稍用手一托,就把這六塊石橋面全部放到了橋墩上,等人們醒悟過來是神仙幫忙,呂洞賓早己不知去向。所以,村裡一直在村橋頭做了廟宇,以供神仙煙火,村人祈富求安,聽說至今都是非常靈驗。聽村裡人說,這並不是村子裡唯一的一座古橋,在長溪村村口那裡還有一座比這這橋更古老更做工絕美的石橋,當我請求他們帶我去看時,卻告訴我,那座橋因在文革時期拆掉了,那個時候破壞了的不只是石橋,還有村裡許多牌坊、祠堂、古雕刻、古廟。。。。據村裡的族譜記載,村裡出過尚書、知府、守備,還有好多位縣官,成功的商人更是多不計數。沿著村頭的石板路,逶迤而行,一條寬敞的路由北至南貫穿全村,我在這裡為什麼不再石板路來表述這條路呢?是因為村裡前些年為了方便種的稻谷或其它生產作物運到家門口,原本全是青石鋪成的路大部份用水泥澆在下面了,聽說那些石板都是非常平整的,真是太可惜了。不過,你隨便往這條主路上旁邊的一走,則都是更窄的深巷,平整的青石板,踩在上面,那種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這個有著1000多年古村,現存不少是兩三百年前的徽派建築,不過,在村裡也常看見用泥土做成的房子,當地人叫土牆屋,十分簡陋,還有一些就只是用木板做面,在風雨多年的風化下,顯得破舊不藏,由此看來,這個村經濟還是比較落後。全村近600戶人家中,戴姓是主姓,點90%之多,不少還住著古老的大屋,黑黑的,不過,很多農戶家都很清潔。大門前有有雕刻或是用青石做屋基的,那就是祖上曾有過官宦或是經商的人家,尋常百姓家的房子顯得很小氣,就是門口也比那些大房子起來小得多。整個村子在大山的擁抱之中,那一條潺潺的河水沿村前而過。

這條養育了千年村的河,叫長溪河,是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長有37公裡。看了河,再讀村名,就知道長溪村村子名稱的由來是何意了。聽老戴說,長溪村在最初的時候是叫馬源村,後來才改叫長溪村的。至於馬源村是什麼意思,就是族譜上也沒有記載。到村口沿過去約1公裡,就會看見一塊巨石蹯踞在河中,至少有100噸以上,那是長溪村的石神,村裡人稱它是“將軍石”,它在村口守衛著村裡的安寧。與此相關的,就是村頭五顆巨楓,相傳是長溪村的始祖第一次來長溪看村基時載下的,村人稱為“五虎”,所以,村裡一直有“五虎守村頭,將軍把水口”的說法,村裡人堅信,長溪村千年來興旺平安,都是“五虎樹”“將軍石”保衛。沿著清清的長溪河,走在古驛道上。長溪村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村莊。以村為中心,無論你向東南西北那一個方向走,15華裡不會看到人煙。古時沒有通公路,為了便於生產出行,村裡便築起了幾條聯通外村的道路,全都是用青石板鋪設成的,看著一塊塊石板連級而上,不知要多少塊石塊才成一條路!沿著平整的古驛道走上村裡附近的一個高的山頭,看見依依的河灣,那座古石橋就臥在這水面上,橋下的碧水中有鴨群嬉戲,悠悠地把那千年的古老歸於平凡。

事實上,長溪的靈氣帶給這千年的古村落的,不只是青山綠水,還有更久遠的人文追溯。能看到不著脂粉不修邊幅民間鄉村的千年流水遺存,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這裡尚未有旅游團隊來過。就是在這個自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現在也是一個個古村落在旅游大潮中走向湮滅,像長溪村這樣因為交通原因還不為人所知的村莊,己經是很少了。對腳下的千年古村,我只想輕輕地說一句:長溪村,一路走好,謹祝再越千年!

附:長溪村旅游咨詢電話:13755377598 戴向陽 QQ:69910359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