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上空還在淅淅瀝瀝的飄著小雨,雨水拍打出的泥土氣息在空中蔓延,花開滿地、芳草茵茵的街景給人帶來了一派清爽,本想趁著宜人的天氣多走些路,細細品味這桃紅柳綠的春都美景,怎奈腹中飢火熊熊燃燒,卻也無心賞玩,正好不遠處有一家米線店,便緊走的兩步一頭扎了進去。
真是店小名堂大,顧盼四周,紅燈籠高懸的廳堂裝飾得古香古色,觸目所至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件物品,無不散發著自然而又質樸的氣息。悠纏的民族音樂在室內回旋,老舊的木地板隨著人的走動隱隱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剛一落坐,一碗普洱香茶便端了上來,輕呷一口,甘爽醇厚,沁人心脾。雲南可謂是美食的天堂,種類繁多像鮮花,個性鮮明如景觀。“凡是來雲南的游客,一定要品嘗一碗正宗地道的過橋米線和我們雲南獨有的汽鍋雞”,旁邊身著民族服飾的服務員輕聲說道,“這兩樣不僅風味獨特,還流傳著美妙的傳說”,聞過此言,我便來了興趣,過橋米線作為雲南小吃的代表,那個動人故事早已為廣大食客耳熟能詳,但這汽鍋雞裡竟也蘊含著別樣風情,當下便饒有興趣地請服務員講起藏在鮮肴中的故事,據說在清乾隆年間,一日乾隆到臨安府巡視,想嘗嘗滇南的特色,伴駕同行的知府不敢怠慢,立刻命當地廚師三日內為皇上獻上一道佳肴。眼看限期將至,眾廚子卻一籌莫展,正在憂心仲仲之時,一名姓楊的伙計利用當地盛產的陶器仿照火鍋的原理,別出心裁地發明了一種中心有嘴的紫砂陶鍋,名曰汽鍋。將內盛雞塊的汽鍋放入火源之上的蒸鍋內,蒸鍋受熱後,水汽通過陶鍋頂部圓孔均勻的散於其內,將裡面的雞肉蒸熟,水汽遇冷凝聚成湯汁,即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香嫩肉質,又熬出了清香甜美的滋補鮮湯,乾隆嘗後龍心大悅、贊不絕口。二百多年過去了,經過後人不斷的創新改良,在汽鍋中加入雲南特產的名貴藥材“蟲草”、“天麻”、“田七”等,增加了營養和保健的作用,終成為一道滋補強身的菜品,被譽為“雲南一絕”。
說起雞,在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還生有一種名貴的野生菌——雞樅,明明是山珍卻為何要叫做雞樅呢?難道和雞有關嗎?見我不解,服務員隨後娓娓道來,原來這雞樅味道鮮甜,肉質細嫩,含有鈣、磷、鐵、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份,竟可與雞肉相媲美,又因其出土時,菌蓋內好似覆有雞的羽毛,故名雞樅。傳說明朝熹宗皇帝朱由校最喜此味,雲南每年都要派人騎快馬將新鮮的雞樅作為貢品送至京城,熹宗只舍得讓被稱為九千歲的太監魏忠賢與其共享,連正宮娘娘張皇後都無福品嘗,其味之可尊,得之可貴如見一斑,這讓我不禁想起“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雞樅食法多樣,既可以單獨為菜,也可搭配烹制。將雞樅切成長方形,取兩片上好的宣威火腿上下夾住,上籠用旺火蒸熟,澆上燒滾的雞湯便是另一道名菜——火夾蒸雞。雞樅的清爽與火腿的甘鮮相融相合,再經過雞湯的浸燙,香醇的味道更加得以顯現,夾起一片細細品味,幾種鮮香在口中慢慢的層疊融合,滋味絕妙。
聽完隱於在美食中的昨日故事,品完彌漫在故事中的百年滋味,望向窗外,綿綿的小雨早已不見,一絲陽光灑在雨後的窗欞上,我忙背起背包,融入春城的那片溫暖當中……
更多文字美圖請見http://***/daguai125